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711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9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地名即史上实有、史籍中常见的地名。

这类地名,属于古诗中最基础的写实层面,其作用是交代诗歌的写作场地,说明诗歌创作和地域的关系。

进入文学作品以后,部分原样照搬,部分则经作者改造,被文学化。

其文学化往往遵循三条基本路径:

一是不全用实名而稍加改造,但仍以地名为中心词,如称某驿为孤驿,某馆为孤馆。

这么做舍弃个别,突出一般,可以获得更好的审美效果。

二是改用代称,不用实名。

如称越州为会稽,称镇江为京口之类。

这种情况,稍具史地常识的都知道,没有的看看注释立即明白,无需特别说明。

三是地名前加形容词,这个也容易理解。

这里只谈第一种情况。

不妨以唐诗中的驿馆为例。

在这些诗词中,历史地名的文学化表现突出。

一般做法是诗题中使用历史地名,而到诗中则改为文学化表达,进行局部改造。

如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标题载明此诗作于石头驿,诗句却说它是座旅馆,表面上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因为标题是交代地名的,必须如实道来,读者才能明白地理方位。

正文以抒写羁思为主,讲求抒情含蓄,忌讳言事直露,故做这种处理,以与所写之情合拍。

又如孟浩然《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

“犯霜驱晓驾,数里见唐城。

旅馆归心逼,荒村客思盈。

也是诗题中标出驿名,而诗中则径称旅馆。

我们知道,古代驿站都是官营的,旅馆则是私营的。

为何称官驿为旅馆?

这里就有个语体色彩和使用规范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称驿馆而举其正名,只有在史地文献中才会如此,这是因为史地文献以真实性为首要要求,所记必须合实,否则就失去了应有价值,不能取信于人。

而诗题也是交代写作背景的,担负着说明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人地关系的任务,也不能用代称、简称或泛称,而应如实记载驿馆真名。

而作品中则不必如此,因为诗题既已如实道来,诗句中就须换一套写法。

这么做,一则可以避免用词重复,二则文学作品中如果事事处处如实照搬,那也就混淆了历史地名和文学地名的界限。

而且,具有实感的词语过多,也妨碍读者的审美接受。

诗者抒情之物,写景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审美出发,诗词地名往往化实为虚,转直为曲,意内言外。

前面所举唐人馆驿诗便有这样的特点,普通的地名也经过了有意的渲染,被文学化,以较虚、较曲的特质进入文学作品。

历史地名入诗以后,由于有意略去了具体地点的特质,只保留表明事物性质类别的关键词,这样,作者的写作背景就被淡化,而情感则被强化。

所以,多数偏于抒情的篇章,地理因素都被淡化。

这样,它就由一个表示地理方位的实名变成作品中具有通性的审美意象,不同的读者都可越过具体的生活背景和地理障碍,找到生活和情感上的契合点。

比如李白《送友人》,诗中的青山、北郭、白水、东城,原来都是生活中的实名,各有地理要素,但其中具体的地名信息都被诗人有意略去,只保留具有形象性的部分。

这么做,更有利于表达作者和友人的情谊,并且,意象化的地名在诗中还和下面的浮云、游子互为映衬,形象性和感人度更强。

(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6年3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历史地名进行改造,舍弃一般,突出个别,即可使其文学化。

B.戴叔伦“旅馆谁相问”中的“旅馆”一词,地理因素被淡化,更能表达羁旅之愁。

C.史地文献中只能用历史地名,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诗歌创作中只能用文学地名,以便于情感的抒发。

D.文中所提到的石头驿、唐城馆、青山、北郭、白水、东城都是历史地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论述历史地名文学化的主要路径。

B.文章选用三首唐诗进行分析,或略或详或印证,互为参证,说服力强。

C.为了使文章思路清晰,观点鲜明,文章采用了类比法和例证法。

D.文章通过对“驿馆”地名在唐诗中的改造过程的分析,阐述了历史地名文学化的过程和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指出诗歌贵曲不贵直,贵简不贵繁,贵虚不贵实。

B.如果历史地名在诗中用得过多,将不利于读者产生共鸣,产生美感。

C.文学地名可以使读者越过具体的生活背景和地理障碍,找到生活和情感上的契合点。

D.文中的戴诗和孟诗都表达了羁旅之愁,历史地名的文学化功不可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箱子岩

沈从文

十五年以前,我有机会独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上行,停船在箱子岩脚下。

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日,河中人过大端阳节。

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皆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

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枝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

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

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嘭嘭嘭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

附近渔船上妇女小孩们,精神皆十分兴奋,各站在尾梢上锐声呼喊。

其中有几个小孩子,我只担心他们太快乐了些,会把住家的小船跳沉。

十五年后我又有了机会乘坐小船沿辰河上行,应当经过箱子岩。

我想温习温习那地方给我的印象,就要管船的不问迟早,把小船在箱子岩下停泊。

这一天是十二月七日,快要过年的光景。

没有太阳的阴沉酿雪天,气候异常寒冷。

停船时还只下午三点钟左右,岩壁上藤萝草木叶子多已萎落,显得那一带岩壁十分瘦削。

我便上岸,看看乡下人过年以前是什么光景。

四点钟左右,黄昏已腐蚀了山峦与树石轮廓,占领了屋角隅。

我独自坐在一家小饭铺柴火边烤火。

铺子里人来来往往,有些说两句话又走了,有些就来镶在我身边长凳上,坐下吸他的旱烟。

有些来烘脚,把穿着湿草鞋的脚去热灰里乱搅。

看看每一个人的脸子,我都发生一种奇异的乡情。

这里是一群会寻快乐的乡下人,有捕鱼的,打猎的,有船上水手与编制竹缆工人。

这些人每到大端阳时节,皆得下河去玩一整天的龙船。

平常日子却在这个地方,按照一种分定,很简单的把日子过下去。

每日看过往船只摇橹扬帆来去,看落日同水鸟。

听他们谈了许久,我心中有点忧郁起来了。

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担负,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

另外尚有一批人,与自然毫不妥协,想出种种方法来支配自然,违反自然的习惯,同样也那么尽寒暑交替,看日月升降。

然而后者却在改变历史,创造历史。

一份新的日月,行将消灭旧的一切。

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

这些人在娱乐上的狂热,就证明这种狂热,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长久一些。

不过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

一个跛脚青年人,手中提了一个新桅灯,灯罩光光的,洒着摇着从外面走进屋子。

许多人见了他都同声叫唤起来:

“什长,你发财回来了!

好个灯!

那跛子年纪虽很轻,脸上却刻划了一种兵油子的油气与骄气,在乡下人中仿佛身分特高一层。

把灯搁在木桌上,大洋洋地坐近火边来,拉开两腿摊出两只大手烘火,满不高兴地说:

“碰鬼,运气坏,什么都完了。

“船上老八说你发了财,瞒我们。

怕我们开借。

“发了财,哼。

用得着瞒你们?

本钱去七角,桃源行市只一块零,除了上下开销,二百两货有什么捞头,我问你。

原来这个青年汉子,是个打鱼人的独生子。

三年前被省城里募兵委员看中了招去,训练了三个月,就开到江西边境去同共产党打仗。

打了半年仗,一班兄弟中只剩下他一个人好好的活着,奉令调回后防招募新军补充时,他因此升了班长。

第二次又训练三个月,再开到前线去打仗。

于是碎了一只腿,战争是个什么东西他也明白了。

取得了本营证明,领得了些伤兵抚恤费后,于是回到家乡来,用什长名义受同乡恭维,又用伤兵名义作点特别生意。

我想弄明白那什长的年龄,从旁边一个成衣人口中,方知道这什长今年还只二十一岁。

那成衣人还说:

“这小子看事有眼睛,做事有魄力,蹶了一只腿,还会一月一个来回下常德府,吃喝玩乐发财走好运。

回船时,我一个人坐在冷冷的船舱中,计算那什长年龄,二十一岁减十五,得到个数目是六。

我记起十五年前那个夜里一切光景,那落日返照,那狭长而描绘朱红线条的船只,那锣鼓与呼喊,……尤其是临近几只小渔船上欢乐跳掷的小孩子,其中一定就有一个今晚我所见到的跛脚什长。

唉,历史。

生硬性痈疽的人,照旧式治疗方法,可用一点点毒药敷上,尽它溃烂,到溃烂净尽时,再用药物使新的肌肉生长,人也就恢复健康了。

这跛脚什长,我对他的印象虽异常恶劣,想起他就是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想……

1934年

(节选自《湘行散记》有删改)

【注】特别生意:

指贩卖鸦片。

成衣人:

裁缝。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暗示昔日世外桃源般的湘西世界正处在风雨飘摇、濒临崩溃之中,为下文写故乡的人事做铺垫。

B.结合文意可知,第三段划线句中,“按照一种分定”生活,也就是安于一种由客观环境造成的命运。

C.作者在湘西以外的世界生活了十五年,他对湘西社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对跛脚什长,他是极厌恶的,深感绝望的,称他为“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

D.沈从文曾说:

“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却忽略了。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记叙了他两次游箱子岩的经历,作品背后正隐伏着悲痛。

5.作者笔下端阳节赛龙舟表现出了当地人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赛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

(6分)

6.从全文来看,沈从文对乡民们的生存状态持什么样的复杂态度?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

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藉由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

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

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2018诺贝尔奖得主“背景”大揭秘

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

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

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

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位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

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

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

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

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

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2018年10月《科技日报》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

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

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

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

人们在赞叹本庶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

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

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

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

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

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

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

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2018年10月《中国青年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其中,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为自然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

B.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

C.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针对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这样的实践者。

D.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

今年的获奖名单,也让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

B.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们对物理、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C.本庶佑获得诺奖时已经76岁,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可见,科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态度决定高度。

D.诺德豪斯和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

9.随着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些科学家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作为青年学子,你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

请结合材料作答。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最,字殿之,射洪人。

正德十二年进士。

授主事。

督逋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

尚书李鐩劾之,有诏复往。

最乃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徵。

从之。

历郎中,治水淮、扬。

值世宗即位,上言:

“宝应汜光湖西南高,东北下。

而东北堤岸不逾三尺,雨霪风厉,辄冲决,阴阻运舟,良田悉遭其害。

宜如往年白圭修筑高邮康济湖,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是为上策。

其次于缘河树杙数重,稍障风波,而增旧堤,毋使庳薄,亦足支数年。

若但窒隙补阙,苟冀无事,一遇霪潦,荡为巨浸,是为无策。

”部议用其中策焉。

出为宁波知府。

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民以为便。

世宗好神仙。

给事中顾存仁等皆以直谏得罪。

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帝立召与语,大悦。

朝用言:

“帝深居无与外人接,则黄金可成,不死药可得。

”帝益悦,谕廷臣令太子监国,“朕少假一二年,亲政如初。

”举朝愕不敢言。

最抗疏谏曰:

“陛下春秋方壮,乃圣谕及此,不过得一方士,欲服食求神仙耳。

神仙乃山栖澡练者所为,岂有高居黄屋紫闼,靡衣玉食,而能白日翀举者?

臣虽至愚,不敢奉诏。

”帝大怒,立下诏狱,重杖之,杖未毕而死。

最既死,监国议亦罢。

明年,勋以罪瘐死。

朝用诈伪觉,亦伏诛。

隆庆元年,赠最右副都御史,谥忠节。

(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七,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

B.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

C.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

D.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徵”,在古代是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

“徵”和“征”是两个字,但都有“征收赋税”的意思。

在本文中指“征收赋税”。

B.“部议”,旧时指中央各部内的决定。

在文中指的是户部部内的决定。

C.“方士”,即方术之士,古代称从事求仙、炼丹等活动的人,在周朝被赐予同名官职。

后来泛指从事医、卜、星、相类职业的人。

D.“监国”,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

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最体恤百姓。

他到山西催缴租税,看到百姓的贫困状况,于心不忍,没有向皇上请示就返回了。

他请求皇上改变浙东百姓交纳财物的方式,以适应百姓的需要。

B.杨最颇有见识。

他曾负责治理淮水、扬子江的水患,提出了三条治理宝应汜光湖的对策,最后中策被采纳。

C.杨最忠君直谏。

明世宗喜好神仙之术,许多大臣都因直言进谏而获罪,但杨最仍不顾自身安危提出反对意见,最后遭受杖刑重罚致死。

D.杨最终得昭雪。

在他死后,太子监国没有实行,郭勋畏罪自杀,而蛊惑皇上的奸臣方士也得到了惩罚。

隆庆元年,杨最受到了朝廷的追封。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若但窒隙补阙,苟冀无事,一遇霪潦,荡为巨浸,是为无策。

(5分)

(2)陛下春秋方壮,乃圣谕及此,不过得一方士,欲服食求神仙耳。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

武昌阻风

(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注】阻风:

被风阻滞。

晓过鸳湖

(清)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注】鸳湖:

即鸳鸯湖,一名南湖,在今浙江嘉兴城南,离查慎行的家乡只几十里地。

秀州城:

即今浙江嘉兴。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首句都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但春风在诗人眼中的情义却不相同,一者挽留诗人,一者催人启程。

B.古人多以水喻思,如“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方诗即景取喻,显得更加自然贴切,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C.查诗中的“绿”字表现力极强,用以比喻碧绿的湖水,和“涨”字结合在一起,富有动感,引发想象。

D.“与君尽日闲临水”中的“君”,既可以理解为同船的友人,也可以理解为船,无论是谁,在此都无关紧要,诗人整日临水,心绪别有寄托。

15.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

此外,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的尾句。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唐代韩翃《宿石邑山中》“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两句以浮云侧面衬托山之高;李白《蜀道难》首段中,“    ,    ”两句用他物侧面衬托山势之高,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2)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依山而建的楼阁密集、高耸的两句是:

“        ,       ”。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说农家酒味虽薄,而“      ”,表现了农村淳朴的民风;又写村民们身着简朴衣装,古风犹存,“       ”一句,展现了祈求农事丰收的热闹场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在纷纷上马特色小镇项目建设。

但很多所谓特色小镇只有耸立的高楼、光鲜的外表,其内部既缺乏特色产业,也没有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结果花巨资打造的所谓“特色小镇”,没有灵魂,空有其貌,最后反而让此项目和公共资源都浪费了。

而浙江省则能够结合本地特色,集聚创新要素,,把特色小镇建设成产值强劲的发展平台,实现了小平台大产业的发展目标。

比如,杭州余杭艺尚小镇,集聚23家服装类企业总部,引进24个国内外顶尖设计师,引领浙江省时尚产业的发展;再如,西湖云栖小镇不断积聚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的资源,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云计算产业生态。

在浙江特色小镇的带动下,其他地区,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比如陕西礼泉一些特色小镇保留着乡村记忆的元素,既有包括古关中的磨面、织布、榨油、酿醋在内的传统手工作坊,又有的秦腔、民间说书等文化支撑。

从上述有“特色”的案例来看,只有拥有符合本地特色的实体产业,才能发挥出的内生动力来支撑小镇的长远发展。

一句话,(  )。

双管齐下,才能形成以小镇为载体的产业集聚空间,这也是特色小镇的灵魂所在。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结果花巨资打造的所谓“特色小镇”没有灵魂,空有其貌,最后不仅让此项目落了空,甚至浪费了公共资源。

B.结果花巨资打造的所谓“特色小镇”空有其貌,没有灵魂,最后不仅让此项目落了空,也浪费了公共资源。

C.结果花巨资打造的所谓“特色小镇”空有其貌,没有灵魂,最后反而让此项目和公共资源都落了空。

D.结果花巨资打造的所谓“特色小镇”没有灵魂,空有其貌,最后由于浪费了公共资源而项目落了空。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实体产业和本地特色决定着特色小镇的建设。

B.实体产业和本地特色促进特色小镇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