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726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

松滋三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

期6月月考生物试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30×2=60分)

1.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

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释放到突触间隙的化学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可

逆的

C.细胞凋亡对机体的正常发育是不利的

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4.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

5.下列各项中,最接近人的体温的是()

A.口腔温度B.腋窝温度C.直肠温度D.ABC3项都是

6.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

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B.呼吸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8.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中③的分泌既体现了分级调节,又体现了反馈调节

B.图中A器官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参与体液调节

C.C细胞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C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

D.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D细胞活性下降使淋巴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

9.下图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甲图中Ⅱ、Ⅲ、Ⅳ与乙图有对应关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Ⅰ为高等动物的内环境,并且有Ⅱ→Ⅲ→Ⅳ的关系,则Ⅱ是血浆,Ⅳ是组织液

B.若Ⅰ代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Ⅲ为第一阶段,此阶段在真核细胞中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C.若Ⅰ为可遗传变异,Ⅳ能产生新的基因,则Ⅳ是基因突变

D.若Ⅰ为光反应产物,Ⅱ是O2,Ⅲ是ATP,则Ⅳ是NADPH

10.右图可用来表示下列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A.a表示细胞外液,b~d分别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液

B.a表示原核生物,b~d分别表示细菌、蓝藻、病毒

C.a表示免疫系统,b~d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抗原

D.a表示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d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

11.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12.在人类与埃博拉病毒的斗争中,有科研人员尝试将病毒引诱到人体的“陷阱细胞"中。

例如:

HIV通过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入侵到T细胞,给艾滋病患者注射适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此细胞中无法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所以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HIV入侵到T细胞可刺激T细胞产生多种蛋白质,促进T细胞分裂

B.红细胞死亡后被吞噬细胞清除的过程是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C.T细胞被HIV识别、入侵后可以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D.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被HIV入侵后可使人丧失免疫功能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呼吸酶都是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发挥作用

B.血浆和淋巴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14.一种捕食鱼类的芋螺向水中释放芋螺毒液,减慢猎物的运动速度并将其捕获。

芋螺毒液中除了神经毒素外,还发现大量特化型胰岛素,其结构类似鱼胰岛素。

据此分析不合理的是

A.芋螺毒素既影响鱼类的神经调节,又影响鱼类的激素调节

B.芋螺毒素作用使鱼出现低血糖导致鱼类运动能力降低而被捕食

C.芋螺的神经毒素可能影响Na+、K+等离子在神经细胞上的跨膜运输

D.芋螺神经毒素与鱼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功能

15.免疫系统是人类抵御疾病的最重要防线,以下各项不属于免疫系统作用的是

A.清除人体内衰老、死亡细胞

B.清除体内变异、恶化细胞

C.抵御外来细菌、病毒入侵

D.对进入人体内的有毒物质进行识别与解毒

1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B.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

C.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直接由记忆细胞分泌,因此抗体产生量更大,反应更快更强

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并且都具有特异性

17.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

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ATP

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Na十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b处形成动作电位

18.引发AIDS和肺结核两种传染病的病原体

A.都属于原核生物B.都具有生物膜系统

C.都以RNA作为遗传物质D.都可引发人体产生细胞免疫

19.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升高,则b、c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

C.若A代表燕麦胚芽鞘a为单侧光,则b、c分别代表生长素在尖端下部横向运输和向光弯曲生长

D.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20.下列关于酶、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可以作为信息分子随血液流向全身

C.可能含有氨基酸或由氨基酸组成

D.在正常机体中完成作用后被分解或灭活

21.如图是某植物幼苗根部横放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的部分细胞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图是植物幼苗根部的显微镜下横切片图

B.重力的方向是自b→a

C.b侧细胞的细胞周期短

D.生长素在根部a侧与b侧的作用效果相同

22.为研究某矮生南瓜的突变类型是生长素合成缺陷型还是生长素不敏感型,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生长素浓度(μmol/L)

正常株茎平均伸长量(cm)

矮生株茎平均伸长量(cm)

0

14.6

4.8

5

21.8

4.8

25

23.2

4.9

50

21.6

4.8

125

12

.3

4.8

A.生长素对两种植株茎的作用效果不同,能体现其作用的两重性

B.实验使用的两种不同植株茎的部位可以不同

C.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矮生株茎平均伸长量不可能大于正常株

D.实验结果表明该矮生南瓜不能确定属于生长素不敏感型

23.右图表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的关系。

依此图回答顶端优势现象的产生是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进入图中的哪个区间的结果

A.O~A区间B.O~B区间C.进入大于OB区间D.进入大于OA区间

24.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脂肪检测实验中,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是因为苏丹Ⅲ、苏丹Ⅳ染液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②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时,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是因为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大而少。

③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使有机物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转移到ATP中。

④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通过解离、弄碎根尖和压片三步使组织细胞分散开。

⑤拜尔所做的实验是为了探究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的原因。

⑥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在不更换培养液的条件下,酵母菌一直保持“S”型增长

A.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⑤

25.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的伸长,两者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赤霉素能增加细胞中生长素的含量

B.赤霉素

对生长素的分解应该是抑制作用

C.合成生长素的前体物质是色氨酸,所以生长素应该是一种蛋白质

D.植物的整个生命过程需要多种激

素的共同调节,不仅仅是上述两种激素的作用

26.小麦幼苗受到大风的影响后,植株茎杆出现了倒伏现象(图甲所示),但一段时问后,弯曲的茎杆又慢慢变得直立(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弯曲的茎杆能直立生长体现了植物茎的背地性

B.弯曲的茎杆又慢慢变得直立的过程离不开重力的作用

C.过多施用赤霉素易造成小麦植株倒伏

D.茎杆从弯曲到直立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7.黄瓜幼苗的生长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下图是黄瓜幼苗体内赤霉素(GA)、乙烯对生长素(IAA)的影响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IAA与乙烯对幼苗的生长起拮抗作用

B.GA是通过生长素而促进幼苗生长的

C.IAA促进生长的原理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D.GA含量的改变,会影响IAA含量的变化

28.下列有关实脸中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CO2的产生是无关变量

B.探究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时,插条生根数量是因变量

C.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时,光照强度是因变量

D.探究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时,产生气泡的多少是自变量

29.为探究生长调节物质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取豌豆幼苗茎切段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组设计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组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上,对照组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下

B.对照组羊毛脂中不含CFM

C.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作为测试指标

D.若受体中I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M对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

30.科研人员将萌发力不同的两批成熟玉米种子浸泡在28℃的蒸馏水中,24小时后,测定玉米种子胚内赤霉素(GA)和脱落酸

(ABA)相对含量,结果如下表。

GA含量

ABA含量

萌发率高的种子

123

56

萌发率低的种子

256

9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种子产生GA的场所是胚

B.玉米种子内GA含量与种子萌发力呈负相关

C.GA含量较高不可能是导致种子萌发力较低的原因

D.GA和ABA对玉米种子萌发力的作用是相互平衡协调的

二、综合题(满分40分)

31.(16分)早在1926年,科学家就观察到,当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

据研究,赤霉素(GA3)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

细胞壁里的Ca2+有降低细胞壁伸展性的作用,有人用赤霉素消除细胞壁中Ca2+的作用来解释赤霉素促进细胞延长的原因。

据报道,用CaCl2处理莴苣下胚轴,生长变慢;当加入GA3(50μmol)后,生长迅速增快,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引起其生长速度过快,将导致稻谷产量。

(2)赤霉素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

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植物芽尖细胞,其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明显变短,此时期分子水平上所发生的变化主要是和。

(3)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证明Ca2+抑制植物生长,而赤霉素通过消除细胞壁中Ca2+而促进植物生长。

实验材料:

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和赤霉素溶液、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若干、蒸馏水。

实验步骤:

①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若干,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向甲组植物加入,乙组加入等量蒸馏水。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植物的生长状况。

④向甲组植物中加入,乙组不作特殊处理。

⑤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植物的生长状况。

实验结果:

甲组植物加入CaCl2溶液后,,加入赤霉素后正常生长,乙组植物正常生长。

32.(12分)神经性药物P具有降低与受体相结合的乙酰胆碱的分解作用。

为验证它的生理功能,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下图为神经肌肉接点的放大)、药物P、生理盐水。

(1)实验原理

本实验可以通过观察比较药物处理前后和测量变化来验证神经性药物P生理功能。

(2)实验思路

①取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电位测量仪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

②用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坐骨神经,并记录电位变化,如图所示。

③一段时间后,向培养皿加入。

④用与第一次刺激相同强度的刺激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相应位置,并记录电位变化。

(3)预期结果(用曲线形式表示)。

(4)分析讨论:

为什么第二次刺激的强度要与第一次相等?

33.(12分)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图表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几种调节方式。

(1)如图所示:

在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单独给X处一适宜刺激时,膜内电流的方向是,如果分别在X、Y处给予一个适宜的相同刺激,可观察到电表指针的偏转次数分别是、。

(2)在图中Z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X,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Z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的功能。

(3)如果该图代表人在抵御寒冷时的部分调节过程,则细胞甲可能是细胞,分泌物a可代表其分泌的激素;激素分泌后是弥散在内环境中的,但激素释放到内环境后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

(4)若该图中分泌物a为胰岛素,则细胞甲为________________,引起细胞甲释放分泌物a的另一刺激是。

(5)科学研究表明:

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高于正常水平,其患病原因是体内抗体破坏了胰岛素受体,说明该病人还患有疾病。

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出现“口渴”症状,是因为水分过多流失,造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进而刺激

而引发的。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⑤为CO2与H2O、无机盐、尿素等废物。

⑥可表述为: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要点的理解和识图能力。

2.A

【解析】

试题分析:

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不是蛋白质,所以A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要点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3.C

【解析】

试题分析:

突触间隙的液体属于组织液所以释放到突触间隙的化学递质是内环境中的成分,A正确。

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B正确。

细胞凋亡对机体的正常发育是有利的,C错误。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细胞凋亡、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要点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4.C

【解析】

试题分析:

哺乳动物肌肉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能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得氧气和养料,同时把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到组织液中,所以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5.C

【解析】

试题

分析:

测量人体的体温可以测量口腔温度或腋窝温度或直肠温度,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于人体内部的温度,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人的体温,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所学知识的要点。

6.A

【解析】

试题分析:

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因大量出汗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出现口渴现象,此时应多喝盐汽水,在补充水的同时也补充流汗带走的无机盐,以维持体内渗透压相对平衡,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渗透压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D

【解析】

试题分析: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的生存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上述物质中,O2、CO2、H+、抗体、激素、H2O、纤维蛋白原、Ca2+、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正确;血红蛋白位于

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成分,A错误;呼吸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内,B错误;载体分布于细胞膜上,C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及其成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8.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图形可知,A是下丘脑,B是甲状腺,C是浆细胞,D是T细胞;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

图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既体现了分级调节,又体现了负反馈调节,A正确;下丘脑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参与体液调节,B正确;浆细胞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T细胞活性下降使淋巴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9.A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图形可知,若Ⅰ为高等动物的内环

境,并且有Ⅱ→Ⅲ→Ⅳ的关系,则Ⅱ是血浆,Ⅲ是组织液,Ⅳ是淋巴,A错误;若Ⅰ代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Ⅲ为第一阶段,此阶段在真核细胞中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正确;若Ⅰ为可遗传变异,则Ⅱ和Ⅲ是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Ⅳ能产生新的基因,则Ⅳ是基因突变,C正确;若Ⅰ为光反应产物,Ⅱ是O2,Ⅲ是ATP,则Ⅳ是NADPH,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有氧呼吸过程、可遗传变异及光反应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错误;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等,但不包含病毒(病毒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B错误;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分子,C错误;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概念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C

【解析】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因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A项错误;胰岛素含量偏低,血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B项错误;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因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项正确;胰岛素含量降低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减缓,D项错误。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HIV入侵到T细胞可刺激T细胞产生多种蛋白质,导致T细胞裂解死亡,A错误;红细胞死亡后被吞噬细胞清除的过程是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T细胞被HIV识别、入侵后裂解凋亡,不可以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C错误;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被HIV入侵后和HIV一起死亡,有利于保护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起作用,酶也具有专一性只能对某一种或一类物质起作用,故A正

确。

血浆和淋巴中都含有T和B细胞,故B正确。

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故C正确。

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生长素能进行极性运输,但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代谢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14.D

【解析】

试题

分析:

由题意可知毒液中有神经毒素,能作用鱼类的神经调节,而类似鱼胰岛素的能影响鱼类的激素调节,故A正确。

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血糖浓度低会影响运动,即降低运动能力而被捕食,故B正确。

神经毒素能影响神经调节最可能是通过影响Na+、K+等离子在神经细胞上的跨膜运输而起作用的,故C正确。

神经毒素与鱼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应发挥的是神经调节功能而不影响胰岛素发挥功能,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

15.D

【解析】

试题分

析:

清除人体内衰老、死亡细胞以及清除体内变异、恶化细胞都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A、B项错误;抵御外来细菌、病毒入侵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C项错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是肝脏,而免疫系统对有毒物质特别是不具备作为抗原的有毒物质是没有识别功能也没有解毒功能的,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

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淋巴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A项错误;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项正确;二次免疫反应中,记忆细胞在相应抗原的刺激下迅速增殖分化为大量的浆细胞,进而由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因此抗体产生量更大,反应更快更强,C项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前二者是由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具有特异性,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7.A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图形可知,①→②→③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所以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十内流为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ATP,A正确;③→④→⑤为静息电位的形成过程,所以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K+通道大量开放,K+外流,B错误;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所以不影响a处释放乙酰胆碱,C错误;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故不能引起b处去极化,b不能

形成动作电位,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8.D

【解析】

试题分析:

HIV病毒是AIDS的病原体,遗传物质是RNA;结核杆菌是肺结核的是病原体,遗传物质是DNA。

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没有生物膜系统,ABC错误;两者都是胞内寄生,都可引发人体产生细胞免疫,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及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