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751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达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李达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李达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李达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李达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李达开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李达开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李达开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达开题报告.docx

《李达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达开题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达开题报告.docx

李达开题报告

学号2013232025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书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姓名李达

入学时间2013.9

导师罗明明

拟定的论文题目云南农业现代化产生及发展研究——以马克思现代性思想视角

报告日期

 

研究生院

1、论文选题的立论依据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立论依据:

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也是国家

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也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我国作为一个可耕地面积有限、人口众多的传统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无疑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历来受到各界政府的高度关注,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果,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

进入新时期后,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仅对科学技术、生产方式等物质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指导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结合地方实情,科学、全面认识农业现代化,探索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成为了我国学术界关注的重点。

因此本文就以从云南农业发展的地方实情出发,运用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从云南农业现代化的产生及发展机制出发,对其作出哲学性、总体性的阐释与分析,以探索云南农业现代化在新时期的发展。

运用马克思现代性思想来阐释与分析云南农业现代化的产生与发展机制,具有理论和现实的重要意义。

具体表现在:

第一,运用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云南农业现代化进行分析和阐释,能够打破原有的单科视角,促进对云南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理论革新。

原有的相关研究多从农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单科视角对云南农业现代化进行分析,不能从整体上、宏观上认识云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理论缺乏深度与广度。

而运用马克思现代性思想,能够从整体上、宏观上认识云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云南的农业现代化进行总体性、哲学性的审视,同时促进相关理论的发展与革新。

第二,对云南农业现代化的产生与发展机制的分析,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云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与脉络,能够促进理论在现实中的运用。

本文以云南农业现代化的产生与发展机制为出发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云南农业现代化进行分析和阐释,能够使我们认识到云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状况,使理论与现实机密结合,促进理论在现实中的运用。

拟解决主要问题:

本文以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为视角,对云南农业现代化的产生及发展进行研究,以探索云南农业现代化在新时期的发展。

因此本文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对云南农业现代化产生与发展机制的分析,另一个是对新时期云南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与措施的探索。

 

2、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国内研究动态及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理论界对农业现代化也格外关注,对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十分活跃,其中涉及云南农业现代化的论文与书籍也有一定的数量,取得一些理论成果。

这些相关研究多从农业学、经济学、生态等单科视角对云南农业现代化进行分析,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上大概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1.对云南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今年来,对云南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书籍有

云南大学出版社郑宝华主编的《云南蓝皮书2009-2010云南农村发展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张瑞才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云南的实践》,相关论文有李良生的《云南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云南社会科学,2000),陈铿《云南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云南农村村经济,2010),晏丕振、张平、《论云南现代化中的三个不平衡》(云南农业经济,1998)。

2.对云南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的探索

从农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多方面对云南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进行探索,这方面的理论成果则比较丰富。

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张榆琴、李学坤、杨洁的《金融支持云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考》(现代商业,2014),陈晓燕,杨银磊《云南农业利用外资研究》(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向丽红、胡先奇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探讨》(现代科技,2013),杨丽萍的《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推进云南农业现代化进程》(云南科技管理,2006),周紫林

《新农村建设中的云南农村生产性服务业问题及其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

 

3.对云南农业现代化发展机制的探讨

从整体上、宏观上认识云南农业现代化,对云南农业现代化发展机制进行探讨,这类研究则相对较少。

这类论文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纳麒、郑宝华的《云南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选择》(云南社会科学,2009),李昶罕,秦莹的《农耕文化视野下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

国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在国外,由于各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现状各不相同,因此国外的农业现代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由于欧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因此农业现代化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验,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围绕着农业如何发展这一问题,欧美学者主要是从两方面来解决农业现代化难题、探索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一方面是从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入手,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业资源的有效开发。

资源开发理论是这一派中最早形成的一种理论观点,该理论认为土地等资源的开发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开发自然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源泉。

加拿大经济史学家哈罗德·英尼斯建立了“大宗商品”模型,他认为在早期阶段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对加拿大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实际60、70年代后,这一派又提出了高收益投入理论,强调加大对传统农业的投资,以实现对其现代化改造。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在其《改造传统农业》中,主张加大农业投资,将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即实现农业现代化。

后来此观点被弗农·拉坦概括为“高收益投入理论”,并强调有三种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的投资渠道:

一是对农业实验站创造新技术、新知识进行投资;二是对工业部门开发、生产和销售新技术进行投资;三是对促进农民有效使用现代农业要素进行投资。

另一方面则是从探讨农业发展的新型道路出发,主张对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改变。

这一派的主要理论有城市工业影响理论和诱导的创新理论。

城市工业影响理论主要由西奥多·舒尔茨提出,他认为在城市中心附近的农业地区的农业要素和产品能够得到有效的运用,因而这些地区农业发展迅速,因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要充分依托城市工业的发展。

而诱导的创新理论则强调技术革新,改变农业发展模式。

该理论主张建立一种创新机制,使农业技术变革得以最优实现,从而消除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

 

3、论文的写作构想、基本提纲及论证思路

写作构想:

本文从云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出发,运用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云南农业现代化的产生及发展机制进行哲学阐释,并针对云南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双重价值。

论证思路:

首先,文章的导论部分介绍了文章的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方法等。

其次,第二章从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上比较异同,找到其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然后阐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对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解读视角,证明其对云南农业现代化的解读同样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再次,第三章分阶段对云南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行简单梳理,使我们能更清晰、准确地了解云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脉络。

然后,第四章则运用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云南农业现代化的产生与发展机制进行分析,从哲学上对云南农业现代化的产生及发展的原因进行概括,并结合史料、及现实情况加以证实。

最后,第五章则面对云南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不足与缺点,运用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从哲学上进行思考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与措施,探索云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文章主要围绕云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运用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其产生与发展的机制进行阐释,并针对当前云南农业现代化中出现的问题,提出

相关解决方案的思路来论述的。

基本提纲: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

1.2.1国内研究动态及现状

1.2.2国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1.3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力图达到的创新

第二章现代化与现代性概述

2.1现代化与现代性概念之异同

2.1.1现代化的内涵及特征

2.1.2现代性的内涵及特征

2.1.3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区别与联系

2.2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研究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视角

2.2.1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内涵与特点

2.2.2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独特视角

2.3小结

第三章云南农业现代化进程

3.1民国时期的云南农业现代化

3.2解放后的云南农业现代化

3.3改革开放后的云南农业现代化建设

3.4小结

第四章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看云南农业现代化的产生及发展

4.1云南农业现代化产生的哲学依据

4.1.1首要原因:

外来资本的入侵

4.1.2重要条件:

交往关系的发展和实践活动的深入

4.1.3直接动力:

“现代生产”

4.2云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客体

4.2.1现代化进程中人的主体作用

4.2.2现代化进程中资本的客体作用

4.3小结

第五章探索新时期云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5.1科学性与地方性结合,深化农业实践。

5.2以人为本,重构发展主体。

5.3改变农业发展模式,充分、合理发挥资本作用。

5.4小结

 

4、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及可行性、写作难点与拟解决方案

选题创新性:

虽然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农业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很多,其中涉及云南农业现代化的论文与书籍也有一定的数量,取得比较丰富的理论成果。

但是这些相关研究多从农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单科视角对云南农业现代化进行分析,不能从整体上、宏观上认识云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缺乏对云南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总体性、哲学性的审视。

本文则力图突破以往研究的局限,从云南农业现代化产生与发展的机制入手,先梳理云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脉络,然后运用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其进行哲学上的分析与阐释,从总体性、哲学性上审视云南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并运用哲学思维结合实际探索云南农业现代化在新时期发展的有效措施和基本路径。

可行性: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农业现代化的研究相对活跃,其中涉及云南农业现代化论文与书籍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这就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同时,这几年关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当下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图书馆和资料库的建立,使我们可以更加便捷、有效地查找资料,能够为文章的写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导师在论文选题、资料收集、开题报告及论文的撰写上都给予了大量的帮助,这有利于论文的成功撰写。

本人作为论文的撰写者,勤于思考、积极收集相关资料,有信心、有能力完成论文的写作。

写作难点:

本文的写作难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云南农业现代化发展脉络的梳理,由于云南农业现代化始于请末民初,其历史发展进程较长,因而事件众多,很难理出头绪,同时在民国阶段的云南农业现代化的梳理中可能由于年代稍久,

相关史料的残缺、不足,从而影响到对整个云南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对云南农业现代化产生及发展的哲学阐释方面,如何运用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云南农业现代化进程作出总体审视、恰如其分的哲学分析,使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浑然一体这也是一个难题。

拟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两个写作难点,我制定了以下解决方案:

1.利用假期去云南省图书馆、档案馆翻阅、查找云南农业现代化的相关资料,

采用数字图书馆、联网检索等网络手段进行资料收集,同时请教相关学者及研究人员,争取取得更加全面、翔实的史料,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对相关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分阶段理出云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头绪与脉络,全面把握云南农业现代化进程。

2.多收集、整理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相关论文与书籍,加以仔细阅读与思考,

并请教导师及相关老师,加深对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认识,为写作积累足够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积极思考,加深对理论的把握,参照现实,找到理论与实际的契合点;同时认真听取导师的意见与建议,对论文进行反复敲定与修改,争取做到理论与现实的机密结合。

 

5、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摘、索引期刊等搜索工具书寻找相关文献,并到云南省图书馆、档案馆翻阅、查找旧报纸、杂志获得第一手资料,同时也采用数字图书馆、联网检索等网络手段来进行资料的收集。

2.实地调研法:

向导师及其它相关专家学者请教,利用自己身在云南的有利条件,可到昆明周边的农村进行实地调研,切实感受农村生活与农业的发展,

采用登门拜访、与当地农民交谈沟通的方式更加直观地了解云南当代农业的发展。

3.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相关论文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然后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云南农业现代化在历史不同阶段的特征和时代性;然后进行横向比较,找到云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共性,从而横纵结合地揭示云南农业现代化的产生与发展。

 

6、进度安排,完成论文工作的时间

 

7、参考文献:

 

书香大地一号门B03232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

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意见

 

评审小组成员签名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意见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任签名年月日

*硕士研究生应于第三学期末以前完成论文开题报告答辩,并在一周内将论文开题报告书交到所在的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