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文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775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和谐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谈和谐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谈和谐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谈和谐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谈和谐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浅谈和谐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浅谈和谐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浅谈和谐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浅谈和谐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浅谈和谐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浅谈和谐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浅谈和谐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浅谈和谐文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浅谈和谐文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浅谈和谐文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和谐文化.docx

《浅谈和谐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和谐文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和谐文化.docx

浅谈和谐文化

浅谈和谐文化

 

一、和谐文化概念

什么是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由和谐与文化两个词素构成,形成偏正结构。

先析文化这个词。

文化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词。

据说有二百多种定义。

据《辞海》解释,广义地说,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地说,指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应的制度与组织机构。

在中国的文字学中,“文”指线条的交错,象征万物互相融合。

“化”字则是“人”和“七”的会义,即回首从人,意为引导人从善。

“文化”的本义就是“物纵横而无亥,引导人从善”。

有人还从文化的拉丁词写法溯求词意,原意是耕作、培养、教育,物质求索的“耕作”,精神修养的“耕作”。

归纳种种说法,“文化”大致含有如下思想,是人类在耕作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中创造的,是人与社会发生交往中形成的,被体现在“人工制品”中,体现在精神、意识中。

再析和谐这个词。

中国文字中,“和”、“谐”二字,本字应为“龢”、“龤”。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了“龢”字,而在二千多年前通行的典籍中也有“龤”字,汉许慎《说文解字》云:

“龢,调也。

”又云:

“龤,乐龢也。

”(“龢”的字义古人亦解释为人们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在庄稼旁边听听音乐看看书,过上安定康乐的生活)另有《广韵》对“和”的解释是:

“和,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

”由上可以看出,“龢”、“龤”或“和”、“谐”单用时是同义词,“和谐”一词是由同义语素联合构成的合成词。

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因此在先秦文献中,尚未见“和谐”一词。

现在所见最早的约出现在汉代。

如《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西汉毛亨传:

“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和谐在这里是和睦,协调之意。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和谐的基本义是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和谐的比喻义是指感情融洽,气氛良好,关系和睦。

《辞海》里解释:

思想、大小、颜色、音调等方面各部分彼此之间或者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均衡匀称,没有什么使人产生不愉快或讨厌的感觉为和谐。

把两个词素组合在一起,所谓和谐文化,大致可勾划出这样一个表述来:

和谐文化是一个组织在履行国家和法律所赋予的职责过程中形成的以和谐为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传播、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以维护单位稳定、促进单位持续快速发展为主旨的独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是共同认知并用于指导实践和规范行为的思想道德、价值理念、制度规范、管理风格和形象标识等诸多方面的总合。

二、和谐文化特性

和谐文化概念有如下特性:

1、显、隐形特性。

和谐文化是外显与内隐的统一,但主要是一种隐形的意识形态。

2、潜移特性。

和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一种意识形态,常常是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心理,并形成相对的定势,左右着人的行动。

3、扩散特性。

和谐文化有地域性,主要发端于某地,但它作为人类财富是流动的,不是僵死物。

4、绵延特性。

和谐文化有遗传基因,能传之后世。

5、稳定特性。

和谐文化一旦蛰居人的心灵深处形成信念,就会呈惯性状,非有外界强大之力的影响莫能使之改变。

当然,这稳定状也不是绝然不可变的,但是,精神定势必须靠精神之力去改变。

6、可塑特性。

和谐文化是人们工作生活实践中积淀而成的,但又常常通过塑造而成。

7、个异性。

和谐文化有个性。

和谐的个异性,随着地区、单位的差异而差异。

8、综合性。

和谐文化有个异性,也有综合性。

它吸收容纳各个个异和谐文化中有营养的部分,构筑新的个异,新的综合。

三、和谐文化结构

和谐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

表层、中层、深层。

表层,或称物质层,是和谐文化结构中最表层的部分,是人们可直接感受到的,是从直观上把握不同和谐文化的依据。

例如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有一幅题为《和谐》的壁画,画中的金鱼在鸟笼里,鸟反而在鱼缸里。

于是有人问毕加索,这幅画怎么叫“和谐”呢?

毕加索回答:

“在和谐中一切都是可能的!

”例如,巴黎那座没手的巴尔扎克雕像。

伟大的法国雕刻家罗丹刚完成巴尔扎克的雕像。

雕像披着一件长袍,两只宽大的长袖耷拉着,双手交叉放在胸前。

尽管精疲力尽,罗丹却非常得意,他望着作品,这简直是杰作。

象所有艺术家一样,他需要别人分享他的快乐。

他叫来他的一个学生,看学生的最初反应。

学生的眼睛集中在那双手上,大喊:

这双手简直是巨作,我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的一双手。

他接连叫来几位学生但反应都对这双手上。

罗丹想起什么,只见他跑到工作室的角落,抓起一把斧头,砍掉了雕像那双神奇的手。

他对大惊失色的学生说,我不得不砍掉这双手,因为局部绝不能比整体更重要,否则会破坏整体的和谐。

这就是为什么巴黎那座巴尔扎克雕像没手的缘故。

看上去仿佛外套的宽大长袖遮住了手,实际上这双手已被罗丹砍掉了,因为那双手看上去比整个身体还惹人注目。

又如,单位园区建设的和谐性,既要注意外部环境的和谐,又要注意内部色彩的和谐,如外部环境中要建成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

职工工作场所内的一切都是影响工作效率和职工情绪的环境因素。

要做到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要从所容所貌抓起,重点抓好美化、净化和绿化三点。

美化要求所的总体布局要合理,既有利于工作,又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净化包括所区环境的卫生和防止环境污染。

绿化是所容所貌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所区建设要种植绿树、灌木,筑起花坛、铺垫草坪,使得百花争妍,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成为职工理想的工作、休息场所。

而内部色彩和谐方面,要明白办公室内装饰中的色彩亦对人的工作情绪影响甚大。

一位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是有色彩的动物。

这是因为,人不仅能识别色彩,对色彩的和谐还有一种本能的需求。

和谐的色彩使人积极、明朗、轻松、愉快;不和谐的色彩则相反,它使人感到消极、抑郁、沉重、疲劳。

尤其是在办公室中,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不可忽视。

曾有一家合资酒店对其职员做过这样的训练:

把一间员工培训室布置成一个模拟餐厅,墙壁涂上不同的颜色请”顾客”光临。

第一天的餐厅是黑色的,几乎没人来;第二天是红色,“顾客”寥寥无几,即使有人来没坐几分钟也就走了;第三天是淡绿色,结果高朋满座不算,“顾客”用餐后还闲坐长聊,久久不肯离去。

色彩对人的心理具有“破坏”和“建设”作用,一般来说,办公室色彩的配置要依照“大跳跃,小和谐”的原则。

大跳跃是指办公室之间的色彩变化。

比如,你有3间办公室,3间屋子可选择完全不同的主调,但每间屋的门窗、桌椅和地板甚至明面的办公室档案和琐碎的办公用品都要保持自己的整体和谐,就是小和谐的原则。

这样,尽管你的工作活动范围有限,每到一处都会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

又如这次奥运会和谐最写意的体现是万众瞩目的开幕式,中国元素、历史符号、东方色彩,百年期盼终于梦想成真,埋在心底含蓄和埋在心里的感情和脸上的表情,得到恰如其分的抒发,而反复渲染的“和谐元素”更是展现了中华文明的魅力,中国传统价值观。

开场的水墨画轴体现的就是一种和谐。

众所周知,水墨画讲究的就是墨汁的轮廓与空白的画卷之间那种意境,而这种天人合一的意境则是中国自古以来追求的和谐境界。

而开幕式如今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从传统团体操衍化而来的“诸子百家”中的活字印刷,突变为逶迤的长城,瞬间又化为艳丽的桃花,最终演变成一个巨大的“和”字,成为整个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大的亮点,因为这一思想,和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呼唤的“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就是友谊”,是无比吻合。

和谐中国喜迎百年奥运,百年奥运终于圆梦。

我们在和谐社会的气氛中喜迎奥运的到来。

有人把开幕式的歌曲“我和你”解读为“我”“和”“你”,多么独到,多么贴切。

例如太极图与和谐文化。

人类诸文明创制了多种文化符号,这些符号都各有深意,然而,就昭显“和谐”精义而论,皆无出于太极图之右者。

相传伏羲作八卦,文王演周易、重叠八卦成六十四卦。

作为哲学范畴的“太极”,由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易传》首次提出,《易传·系辞上》说: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指宇宙的本原,宋人周敦颐《太极图说》诠释曰: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太极产生“两仪”――天地、阴阳,两仪产生“四象”――春、夏、秋、冬四季,四象产生“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表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实体。

周敦颐绘“太极图”,完成太极八卦观念的图式化。

太极图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宇宙构成的奥秘:

阴阳对立而又统一,相应而又合抱。

我们要特别注意,太极图中心阴阳鱼的S曲线,是一分为二的阴阳双方彼此依存、制约、消长、转化的动态展现。

由此曲线判分的阴阳双方,互补共生,相反而又相成,象征着宇宙万象遵循对立统一法则实现的和谐。

在阴阳鱼周围绘出伏羲八卦图,合称“伏羲太极图”,乾阳表南代夏,坤阴表北代冬,符合北半球季节变迁实况,显示了季节之变的顺时针方向,并与宇宙关于天象漩涡运动相吻合。

太极图将易道的“流行”与“对待”两大精义生动揭示出来,体现了从社会人生到宇宙万象的多元综合性、互补和谐性、动态演化性。

这种特性体现于天人之际,便是人类与自然相亲和,“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中庸》),达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表现于人世间,便是“琴瑟调和”的五伦良性互动共济,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明臣忠,夫和妇顺,朋谊友信,实现“致中和”,“和而不同”。

又例如在单位园区制作醒目的和谐名言标识如下:

家和万事兴!

和为贵,谐为美!

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毕达哥拉斯

美在和谐--赫拉克利特

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

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谢冰心

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赫拉克利特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黑格尔

中层或称制度层,是和谐文化中介于表层文化与深层文化之间的文化,包括和谐文化的组织形式、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

它较表层和谐文化具有更深沉的色彩,制约着职工的行为举动。

它构成了各个单位在建设和谐单位的文化个性特征。

如开展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

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三观四德五爱”教育活动;

又如我所开展“多一些微笑,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倾听,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谦虚,少一些狂妄,多一些反省,少一些得意,多一些合作,少一些争执,多一些支持,少一些拆台,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刻薄,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的“十多十少”和谐文化活动,干部职工积极参与,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质、升华了境界,为构建和谐单位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又如,在广东澄海某翁家里娶媳妇,他特意为儿子结婚撰写楹联一副,警诫儿子,贴在自家门口,来观者甚众,无不赞叹,联云:

女无不爱,媳无不憎,愿天下翁姑,抹三分爱女心爱媳;妻易于顺,亲易于逆,望尔曹男子,取三分顺妻心顺亲。

这副楹联很有哲理性,它奉劝人们要尊婆爱媳,孝敬父母。

又如开展“串一次门、亮一盏灯、献一条计、建一张卡、搞一次联谊”的睦邻“五个一”活动;“尽一份孝心、献一份爱心、送一份关心、持一份耐心、留一份恒心”的“五份心”主题实践活动,开展“舞动一春、浪漫一夏、炫彩一秋、唱响一冬的“四个一主题”活动,充分展示了科技人员的风貌,增强了单位的文化底蕴,促进了单位的和谐。

通过创新活动形式,单位和谐文化形成了立体效应。

又如心理平衡的“四个三”自我修养法,即:

第一,三个正确对待,一是正确对待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二是正确对待他人,尊重他人就等于尊重自己;三是正确对待社会、自然,常怀一颗热爱社会、热爱自然的心,使自己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三个处理,一是处理好对社会、人民要有全心全意奉献的精神,与自己尽情享受健康人生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心怀报国志,事业创一流,与怀有一颗平常心,生活上甘于平淡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孜孜不倦地工作,精益求精的敬事精神,与也要有丰富多彩的休闲生活的关系。

第三,三个快乐,一是知足常乐,不要贪心不足;二是助人为乐,多为他人排忧解难;三是自得其乐,作自己喜欢做的事,从中找出乐趣。

第四,三个不比,一是不与上比,不与人家比职位有多高,待遇有多好;二是不与左右比,同处一个单位,不与人家比机遇有多好,收入有多高;三是不与下比,不与人家子女比,人家发了财,自己子女无能耐等等。

摆正心态,心理平衡。

再例如,通过倡导、制定法律,世界一些城市人与动物相处和谐。

蛇在意大利,意大利哥酋洛的市中心有座纪念碑,矗立着捉蛇人圣达美尼科.阿尔培脱驯服巨蛇的雕像,每年“蛇节”,家家将喂肥的蛇放到大街爬行,以示庆贺;狐狸在英国,英国布里斯托尔,全城约有200多只狐狸,分住在全市各角落特设的小棚中,狐狸像猫、狗一样,喜欢与人相处,狐狸们每日在树荫下和市民玩耍,非常有趣;鸟类在瑞士受到法律的保护,在瑞士日内瓦的湖滨设有一系列保护鸟类的宣传橱窗和保护标志,严冬将至,便有大批宣传画出现在街头,提醒市民:

“冬天到了,不要忘记帮助天鹅筑窝,不要忘记给天鹅送食料!

”每当春暖花开时节,游客们可以看到湖滨比比皆是的天鹅窝,天鹅觅食有困难,市民便送来面包、牛奶、饼干、鸡蛋,造窝缺材料,市民用干草、树枝、刨花、泡沫塑料等帮助天鹅筑成一个个安乐窝;鸵鸟在南非,南非开普敦港以东山麓有座世界闻名的养鸵鸟城-奥兹顺,这里的人们将鸵鸟当做家禽来饲养,在市镇饲养总数约10万只,在那里可以看到鸵鸟表演、赛跑,可以骑鸵鸟漫游。

深层,或称精神层,精神层是本单位职工共同的意识活动,它是和谐文化的最深层结构,是和谐的源泉,是和谐比较稳定的内核。

和谐意识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强化五种和谐意识:

第一是社会中的共生意识。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共生共荣。

一是人与人的依赖思想关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二是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

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中,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为公民提供了生活和平台,公民也应自觉地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履行其社会公共职责,遵守公共生活规范。

三是人与环境的友好关系。

要求我们树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促使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第二是发展中的合作意识。

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人想包打天下是不可能的,只有合作,才能形成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要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信念,树立“和平是为发展,发展也是为和平”的理念,要深信诚信是立身之本、立国之本的道理。

恪守“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准则。

要坚信“双赢”是当今全球经济规律和经济关系的一大特征,已成为协调竞争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

人们应树立一种共同培育市场,即“把蛋糕做大”的互利合作的“双赢”理念。

第三是治国理政中的法治意识。

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

要实现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社会中的不公平问题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得到解决,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治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减少矛盾,而且可以使已经产生的纷争得到及时解决,使不和谐的状态归于和谐。

第四是交往中的宽容意识。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涵养,是一种美德,是互相理解和信任的桥梁,是人与人沟通和交往的润滑剂,是团结之本、和谐之源。

宽容是和煦的春风,有利于营造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范围,能更好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不管是世界的多样性、人们认识的局限性、人性的多面性,还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多元与平等,都需要当代人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确立宽容意识。

待人以诚,授人以信,是和谐稳定的深层基础。

与人为善是一种爱心的体现,也是一种人生智慧,还是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

孟子曾说过: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在当今这样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人皆有优点缺点。

如果紧紧抓住人的缺点不放,只能使人际关系紧张恶化。

所以孔子“乐道人之善”,“无攻人之恶”,赞扬别人的优点,鼓励别人发扬优点,取得成功。

构建和谐,就是需要这气度、胸怀、君子风范。

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诗经》说: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是那种尔虞我诈、冷若冰霜、互相倾扎的关系,而应代之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风气。

第五是人与自我的和谐“执中”意识。

在处理人与自我和谐方面,和谐文化讲究“允中”,“执中”。

所谓“中”,是说凡是应有一个适当的“度”,超过这个“度”,就是“过”;没有达到一定的“度”,就是“不及”。

处理事情,要合乎这个“度”,就是“中”。

《论语》中说:

“允执其中,天禄永终。

”在人的行为上,主张中行“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在接人待物上,主张“尊贤而容众,嘉善而衿不能”,“泰而骄,威而不猛”。

在审美判断上,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些都是灵活运用“中”的具体表现。

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和谐文化,主要包括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共同的和谐社会理想、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平和包容的处世态度、通融和解的行为方式、安定健康的社会心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等。

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由外到内的分布就形成了和谐文化的结构,这种结构不是静止的,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和作用。

首先,精神层决定了制度层和物质层。

精神层是和谐文化中相对稳定的层次,精神层是和谐文化的决定因素,有什么样的精神层就有什么样的物质层。

其次,制度层是精神层和物质层的中介。

精神层直接影响制度层,并通过制度层而影响物质层。

因此,制度层是精神层和物质层的中介。

再其次,物质层和制度层是精神层的体现。

精神层虽然决定着物质层和制度层,但精神隐性的特征,它隐藏在显性内容的后面,它必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来体现。

因此,和谐文化的物质层和制度层就是精神层的体现和实践。

和谐文化的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和谐文化的完整体系。

四、和谐文化的功能

和谐文化的独特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对单位和谐所发挥的作用可概括为7种:

1、导向功能。

和谐文化反映了一个地区、单位整体的共同意识和共同的利益,成为导向的有力工具,使员工个体的思想、观念,与单位所要求的和谐目标相一致,使人们自觉地为实现单位和谐目标而努力工作。

2、共识功能。

和谐文化通过文化的暗示,渗透人们的心理,聚集人们的观念,取得人们的共识,左右人们的行为,用一双看不见的手进行非常有效的管理与约束。

3、激励功能。

在和谐文化浓郁的氛围中,单位的每个成员为和谐建设做出的贡献,都会得到领导的赞赏和集体的褒奖,使其受到鼓舞,进而更加努力去工作。

4、传播功能。

和谐文化的开放性特征,决定了它的全辐射的功能;对内对外都有强烈的影响。

5、控制功能。

和谐文化的控制,可分为标准控制和内化控制两种,而以内化控制为其主要方法。

它通过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和谐观念和行为准则,在组织中相互组合渗透,控制、协调和监督员工的日常行为。

6、应变功能。

和谐文化虽然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特征,但由于单位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变化,因此,和谐文化也富有灵活性,能够适时更新和谐形态,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

7、提高素质功能。

人的素质是和谐文化建设工作的核心,人的素质能否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和条件。

具有优秀和谐文化的集体是一所“学校”,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具有提高人员和谐文化素质的功能。

五、建设单位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及其途径和建议

(一)建设单位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

1、当前单位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某些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引起的问题导致的不和谐。

改革促进了单位的迅速发展,增强了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使人们越来越注重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同时要看到,随着国家家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遗留的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人事争议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难,如在单位结构调整、转制过程中,人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产生的不和谐因素。

另外,一些改革举措不为群众理解,不可能同时或平均让大受益,以致遇到较大阻力。

因此,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对不同的利益关系进行整合,是当前和谐单位建设中的工作重点。

二是单位内部矛盾导致的不和谐。

由于党政领导干部的年龄、经历、性格、知识结构不尽相同,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分歧,有的单位党政之间、新老之间、引进人才与原有人才之缺乏相互理与沟通,导致工作不够协调。

存在分歧和矛盾十分正常,也应当允许不同意见和看法的存在,关键是如何处理和转化矛盾,解决内部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三是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及相关政策不完备导致的不和谐。

当前单位的部分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不够科学,不够完善而导致部分科研人员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倾向明显,由此产生的不公平感、挫折感和不良科研行为的发生也成为影响和谐单位建设的一个因素。

再如,由于少数出现待岗、内退以及聘期过短等原因,造成职工心理不平衡,缺乏主人翁责任感。

此外,离退休职工因待遇问题造成心里不平衡,研究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呈上升趋势,以及项目聘用政策不配套,单位在职在编人员和外聘人员的待遇差别引发的盲目攀比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了单位的和谐稳定。

四是领导作风、工作方式问题导致的不和谐。

领导作风和工作方式是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

实际工作中,由于领导干部对一些问题的思想认识或工作方式问题,导致对问题的处理欠妥,甚至造成矛盾激化、工作难以推进。

如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极少数学生发生矛盾时,容易采取过激的方式解决问题等等,成为潜在的不和谐因素。

2、和谐单位对和谐文化的迫切诉求

一是建设和谐单位,需要和谐文化巩固思想基础。

构建和谐单位就要科学认识为什么要建设和谐单位、怎样建设和谐单位等一系列问题。

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和谐对于一个单位事业的重要价值,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和谐单位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有助于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教育员工、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巩固和加强构建和谐单位的思想基础,把单位广大科技人员的思想和力量都引导到构建和谐单位的具体实践上来。

只有最大限度的统一了思想认识,和谐单位的建设才有牢固的思想保证。

二是建设和谐单位,需要和谐文化促进单位持续快速发展。

一个单位,所有规章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指导下形成和实施的。

在制定单位规章制度时,可以更加自觉的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和谐的举措自觉的体现和谐精神,追求和谐目标,促进单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

三是建设和谐单位,需要和谐文化化解矛盾、调节关系。

和谐单位不等于没有矛盾的单位,提出构建和谐单位的任务,就是要使我们更加注重并且要以更加有效的方法,调节在单位发展进程中不断变动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和解决错综复杂的矛盾。

建设和谐文化,可以发挥文化的调节和整合作用,帮助员工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尤其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减少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可以帮助员工正确认识和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律、道德等规范,形成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风尚。

这对于调节关系、化解矛盾能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