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819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docx

学习指导第36讲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

第十五单元 经济与社会生活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劳作与经济活动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经济与社会生活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

这一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充满着延续与变迁、偶然与必然、局部与整体的互动。

1.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食物生产从采集狩猎转向种植畜牧、植物栽培;从独立发展到物种交流;特色农业与不同文明相关联;科技革命与食品安全相关联。

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劳动工具经历了从骨木石器到铁器工具的演进;劳动力经历了从使用人力到借助畜力、自然力再到机械力的演进;农业劳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耕种到个体农耕再到大规模机械化的演进;工业劳作方式经历了从手工工场到现代工厂制的演进。

3.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古今中外商业贸易的发展变化及其特点;商业贸易中的相关工具、途径与方法,如货币、金融信贷等的创新历程;近现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演变。

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古今中外集镇的发展变化及其特点;古今中外城市发展的历程及其各自特点;城市化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

5.交通与社会变迁:

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和主要交通工具的发展演变;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和社会变迁的意义。

6.医疗与公共卫生:

古代疫病的流行及其影响;中医药的主要成就;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课程标准

热词聚焦

(1)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

(2)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4)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相对稳定的食物供应;各具特色的地域农业;食物物种的跨区交流;食物种类的不断丰富;人类粮食安全的保障

知识排查教材深化 

一、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1.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采集和渔猎经济

①时间:

远古时期。

②特点:

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

(2)原始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①产生:

大约1万年前。

②表现

农耕

西亚:

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

东亚:

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中美洲:

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

畜牧

距今约9000年前,西亚的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

距今约7000年前,中国河姆渡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

距今约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

③影响

经济生活

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生活和生

产方式

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

科学技术

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

2.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1)农业文明的兴起

①表现:

形成以西亚两河流域、非洲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

②措施:

修建水利工程,统治者都将灌溉系统的开凿、疏浚、维护作为主要工作之一。

(2)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

①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食物

生产

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社会

生活

古巴比伦

王国

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

古埃及

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②中国

食物

生产

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社会

生活

商和西周

时期

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

战国

铁犁牛耕的应用;农民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

秦汉到

隋唐时期

秦以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国家重视兴修水利工程;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③古希腊

食物生产

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葡萄和橄榄,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社会生活

城邦公民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

④美洲

食物生产

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

社会生活

阿兹特克人的土地除了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土地,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

3.生产关系的变化

(1)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

(2)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财产,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

(3)阶级产生,国家应运而生。

二、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1.美洲物种的外传

(1)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

思维点拨采集、渔猎工具使用的影响

(1)原始人类由于采集、渔猎和自卫的需要,学会了使用工具,工具的制造和改进,扩大了人类的食物来源。

(2)采集、渔猎工具为日后的种植业准备了生产手段。

当时的采集、渔猎工具,后来有的兼用于农耕,如石斧,有的发展为专门的农具,如木矛改进为耒、耜。

图示解史原始农业时期不同地区栽培的主要作物

依据自然条件的不同,原始农业时期不同地区栽培的主要作物有较大的差异。

辨析比较古代中国与古代美洲地区农耕方式的主要区别

(1)生产工具方面:

古代中国已使用铁犁牛耕,古代美洲仍以人力为主。

(2)劳作关系方面:

古代中国已出现个体农耕,古代美洲仍采用集体耕种。

情境体验为纪念谷物女神得墨忒尔,古希腊设立地母节,只有已婚女子才能参加。

节庆期间,妇女们以得墨忒尔的名义聚集在山丘上,她们向女神献祭,祈求来年的丰收。

这则材料反映出古希腊经济有何特点?

 

拓展提升古代希腊的农业特征

(1)土地贫瘠、人口增加使古希腊的谷物生产不能自给自足,农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2)农业在狭隘的公民集团内部尚不能普及,完全以农业为生的人口很少。

(2)过程:

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3)表现

项目

欧洲

中国

玉米

①从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

②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

①明朝:

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②清朝前期:

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遍布全国

马铃薯

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甘薯

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番茄

①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作食用栽培

②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①明朝万历年间:

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

②清朝光绪年间:

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辣椒

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

②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明朝时,传入中国

2.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农作物在美洲的推广

①种类:

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

②历程

小麦

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用面粉做成的食品种类繁多,小麦产业随之兴盛

水稻

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

18世纪中期,成为产量仅次于小麦的北美第二大农作物

(2)禽畜在美洲的推广

①表现:

欧洲移民把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传入了美洲。

②影响:

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①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②玉米、甘薯引入中国,丰富了粮食种类。

③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

(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①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

②玉米、马铃薯、甘薯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①水稻在北美的推广,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②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①美洲的原始森林被滥伐,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②中国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

但是,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了水土流失。

三、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生产

1.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①原因: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②过程

20世纪

中叶

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20世纪下

半叶以来

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③表现

原因

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特点

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

影响

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杂交

育种

技术

进步

成就

美国

1930年,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

墨西哥

1941年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菲律宾

20世纪60年代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

中国

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

意义

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2)畜牧业现代化:

从给料、给水到产品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3)渔业现代化

①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

②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

③养殖种类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2.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粮食储备技术的发展

古代农业社会

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储备技术逐渐改进

20世纪50年代

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20世纪70年代

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21世纪以来

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2)食物储存技术的发展

①冷冻食品加工的发展:

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

②冷冻食品储存:

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

③中国冷链物流产业:

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

3.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

背景

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措施

①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②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此后,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2)食品安全

①原因: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并通过食物链进入农作物和禽畜体内;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思维点拨玉米、马铃薯、甘薯三大粮食作物的主要优点

产量高、生产快,对土、肥、水要求低,对气候适应性强,播种期长,耗工少,受病虫害的影响小,便于储藏,可多种加工等。

 

拓展提升甘薯传入中国的途径

(1)第一条途径是从吕宋(今菲律宾)传入福建漳州、泉州、莆田、福州一带。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长乐商人陈振龙到菲律宾经商时发现甘薯产量高、味道美、易于栽培,而且适应性强,于是以重金买得几尺薯藤回国(当时吕宋不准薯种出国),并试种成功。

(2)第二条途径是由安南(今越南)传入广东东莞等地。

明朝万历年间,广东东莞人陈益随海商到安南,回国时把薯种带回家乡。

 

概念阐释“石油农业”“生态农业”“绿色革命”的区别

(1)石油农业:

现代农业是以石油机械和石油原料为主要生产模式的农业,被形象地称为“石油农业”。

石油农业以美国为代表,迅速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2)生态农业:

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3)绿色革命:

自20世纪60年代起,发展中国家引进化学肥料和高产量种子品种的过程,被称为“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现已成为风靡全球的农业技术革命的象征。

 

知识拓展冷链物流产业的优缺点

(1)优点:

提高了食品的保鲜能力;具有非常高的效率;保证了食品的安全输送等。

(2)缺点:

行业标准落实不到位;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冷链物流理念推广薄弱等。

思维点拨世界饥饿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控制不力。

(2)世界粮食生产的不均衡性和消费的不合理性长期存在。

(3)国际经济旧秩序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拉大。

(4)近年来,各种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频发等。

②措施

世界

各国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中国

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

 

主题探究能力提升 

主题一 古代东西方的食物生产

探究唯物史观——古代东西方食物生产的主要差异

材料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经济都是农本经济,以丰衣足食为根本目的,耕织结合,但对牧养牲畜的需要各不相同。

中国养畜主要为农耕提供动力,牛耕发展缓慢,纺织原料又靠畜产品。

南欧、中亚土质黏重,很早就使用重犁,要用二牛、四牛甚至八牛拉犁,养牛较多;纺织原料主要是羊毛,养羊业比较普遍,加之很早就有食肉、饮食奶酪的习惯,故畜牧业在农本经济中的比重较大。

单一种植业结构决定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与西方不大一样。

——摘编自叶茂等《传统农业与现代化

——传统农业与小农经济研究述评(上)》

探究根据材料,指出古代东西方在农业和畜牧业比重上的差异,及由此引发的饮食文化的不同。

 

【认知深化】古代东西方食物生产的主要差异

项目

东方

西方

耕作

制度

实行轮作制和复种制或间作套种制

普遍实行休闲农作制

土地

集中

土地兼并仍然用来经营种植,仍然需要大量农业劳动力分散经营,减少的是自耕农,增加的是佃农和雇农

土地集中是为了发展畜牧业,如圈地运动后所需劳动力少,大量失地农民只能到城市谋生

经济

结构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又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畜牧业只占次要地位

农牧并重、农牧结合

饮食

结构

素食结构,粮食占主导地位,肉食比重少之又少

食物结构中肉、奶的比重较高

主题二 食物物种的交流及特点

探究史料实证——辣椒在世界上的传播

材料一 世界辣椒带及辣椒在世界上的传播途径示意图

材料二 辣椒起源于新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种类繁多,栽培历史极其悠久。

考古发现,在墨西哥中部一处距今约8000年的遗迹中,曾有一种野生辣椒的种子出土。

细论起来,辣椒5个主要的栽培品种,起源于三个不同的中心:

墨西哥、亚马孙河流域以及秘鲁和玻利维亚。

探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5世纪和17世纪辣椒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历史背景。

 

【认知深化】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

1.欧洲具有主导性:

伴随欧洲的殖民掠夺进行。

2.内容具有丰富性:

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家畜家禽等。

3.范围具有全球性:

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

4.结果具有两重性:

不仅改变了人类的食物结构,也给美洲带来了灾难。

5.时间具有长期性:

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殖民扩张开始了物种大交流。

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素养感悟唯物史观——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食物物种交流深刻影响了全球农业和世界人民的饮食生活,推动了农业物质文明的发展和饮食革命的发生,高产作物的交流与广泛种植为世界人口的增长提供了食物保障。

 

纵联横合思维升华 

中国食物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

1.原始食物发展时期

(1)时期:

约1万年前至新石器时代。

(2)特点:

在这一阶段,由于人类劳动工具的限制,获取动物性食物的能力要大大低于获取植物性食物的能力。

人类主要依靠猎取野生动植物为生,食物的种类极少,结构也十分单一。

2.传统食物发展时期

(1)时期:

从夏商周时期至19世纪。

(2)特点:

初期阶段仍以获取天然食物为主。

中期阶段,长江以南地区的食物生产逐渐发展起来,国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并向西南、西北、东北等周边地区移民开发,向内陆地区的丘陵、山地、草地扩展,引进了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等高产作物,使食物种类丰富。

这一时期食物生产区域也逐步形成。

3.现代食物发展时期

(1)时期:

从20世纪开始至今。

(2)特点

①食物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粮食总产与单产成倍增长,畜牧生产率提高,主要食物生产数量增长速度远快于人口增长速度。

②食品工业体系逐步建立,逐步形成了由食品制造、食品加工、酿造等组成的食品工业生产分类体系。

③使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即运用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工具和能源,大大提高了食物生产效率。

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充分运用了现代社会经济带来的先进科学技术,并将科学技术渗透到食物生产的各个领域,显著提高了食物生产中的劳动生产率。

真题实战模拟演练

真题实战

1.(2019海南卷,4)“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

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2.(2020全国Ⅰ卷,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

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

这说明宋代(  )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3.(2016浙江选考,18)发现美洲以来,许多诞生于动荡之中的宝藏就在新大陆和传统的欧洲大陆之间穿梭。

美洲品种多样的植物更是别具一格。

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  )

A.马铃薯、玉米B.小麦、甘薯

C.玉米、水稻D.烟草、可可

模拟演练

1.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非洲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灌溉农业发达,成为世界农业起源中心。

这说明(  )

A.农业起源中心的多元化

B.农业的起源具有一致性

C.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相同

D.原始农业历史悠久

2.恩格斯说:

“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

各个家庭首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仍然保守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在各种公社范围内进行的共同耕作制。

”据此可知(  )

A.耕作方式深受家庭影响

B.家庭劳动必然产生国家

C.贫富分化导致阶级分化

D.社会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3.据史料记载,物种交流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但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范围主要局限于欧亚大陆。

16世纪以来,物种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且范围遍布全球。

该变化主要得益于(  )

A.耕作技术进步B.新航路的开辟

C.工厂制的建立D.欧洲价格革命

4.大体来说,玉米在中国的传播,首先在西南地区,之后由长江中游以及汉水流域向北方推广。

甘薯则首先在岭南和东南地区种植,然后向江浙和长江中游山区推广,马铃薯的传播与其基本相同。

这种传播途径与当时的人口迁移路向大体一致。

这表明(  )

A.人口迁移路向决定了高产作物的传播

B.明清时期的人口迁移潮出现了新方向

C.高产作物的传入加剧了人地矛盾

D.高产作物的传入影响了人口迁移趋向

5.在蔬菜专用的收获机器收获莴苣时,会先用射线照射莴苣头以确定其是否成熟。

当机器横向通过作物时,作物发出的辐射能量下降到低于某预定数值时仪器就会发出一个信号,用以说明射线所照射的莴苣是可以摘取的,机器上的切割机就会自动切下所选定的莴苣。

这主要体现了现代农业生产工具的(  )

A.智能化B.规模化

C.市场化D.社会化

 

第十五单元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知识排查·教材深化

情境体验提示重视农业生产。

主题探究·能力提升

主题一

探究提示差异:

古代西方农牧并重;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不同:

古代西方食物结构中肉、奶的比重较高;古代中国则以植物性饭菜为主。

主题二

探究提示15世纪传播的历史背景: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殖民者将辣椒带回了欧洲。

17世纪传播的历史背景:

随着欧洲殖民者在东南亚的侵略,他们也将辣椒带到了东南亚。

明朝时,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辣椒也随之传入。

真题实战·模拟演练

真题实战

1.B

2.A 本题考查宋代农业的发展。

宋代占城稻和小麦的推广,逐渐形成了间作、轮作的生产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故A项正确;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宋代区域经济发展,地区之间差异性增强,故C项错误;粮食只是民众饮食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D项错误。

3.A 马铃薯和玉米是印第安人培植的,产量比较高,能够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促进人口快速增长,A项正确;两河流域是最早培植小麦的地区,B项错误;水稻最早是由中国人培植的,C项错误;烟草和可可不是粮食作物,不能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D项错误。

模拟演练

1.A 从材料信息看,原始农业在世界多个地区几乎同时兴起,农业起源中心呈现多元化的特点,A项正确,B项错误。

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食物并不相同,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2.C 根据材料可知,阶级的分化源于财产差别,而财产差别又导致了共产制家庭公社的解体,C项正确;材料表明财产差别导致了一系列的变化,与耕作方式深受家庭影响无关,A项错误;“家庭劳动必然产生国家”与材料内容无关,B项错误;材料侧重于阐明财产差别导致阶级分化,而非强调社会分工促进经济发展,D项错误。

3.B 16世纪以来,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从各民族彼此孤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物种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其范围逐渐遍布全球,故B项正确。

4.D 根据题干“这种传播途径与当时的人口迁移路向大体一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的引进由地狭土薄的丘陵地区向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