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840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docx

中考物理十大热点

2017年中考物理热点

热点一:

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

5月5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在浦东国际机场4号跑道成功起飞。

作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商用干线飞机,C919有着非常不错的性能指标,C919客舱布置分为混合级和全经济级。

混合级为158座,全经济级为168座。

其标准航程型设计航程为4075公里,增大航程型设计航程为5555公里,可满足航空公司对不同航线的运营需求。

设计经济寿命为80000飞行小时/48000起落架次/25个日历年。

最大商载18900千克,标准商载15010千克。

巡航速度达0.78倍音速,最大飞行高度达12131米,巡航高度为10668米。

设题点1: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5月5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在浦东国际机场4号跑道成功起飞。

飞机机翼的横截面通常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形状,这是利用了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的原理,从而使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压强差,为飞机提供升力。

解析与答案

【解析】飞机起飞时,利用了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的原理,从而使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压强差,为飞机提供升力。

【答案】小

设题点2:

运动和力、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月5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成功起飞。

当飞机水平加速飞行时,飞机受到的动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受到的阻力,以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

解析与答案

【解析】当该飞机水平加速飞行时,其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因此,飞机受到的动力大于它受到的阻力;以飞机为参照物,飞行员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是静止的。

【答案】大于;飞机

热点二:

“天舟一号”发射升空

4月20日晚19时41分,海南文昌发射场,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顺利发射升空,它将与“天宫二号”对接并送去6吨重的补给。

“天舟一号”成功发射后,中国航天员和飞船将频繁造访“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标志着中国向2022年建立永久空间站的目标又进一步。

设题点1:

运动和力

4月20日,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

关于火箭升空时的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上升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B.火箭升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火箭升空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火箭升空时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解析与答案

【解析】火箭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因此动能增大,高度增加,因此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也就增大,A错误;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火箭对喷出的燃气产生向下的推力,反之燃气对火箭产生向上的推力,使火箭升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正确;火箭升空时是加速的,因此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C错误;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不是力,D错误。

【答案】B

设题点2:

物态变化

4月20日,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种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吸热B.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解析与答案

【解析】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熔化和汽化都需要吸热,使火箭的温度不会很高,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

【答案】A

设题点3:

内能

4月20日,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它将与“天宫二号”对接并送去6吨重的补给。

当火箭在大气中快速飞行时,会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其温度会(填“不变”“增大”或“减小”),内能会(填“不变”“增大”或“减小”),这是通过(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析与答案

【解析】当火箭在大气层中快速飞行时,与大气层之间摩擦做功,温度升高,火箭的内能增加,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增大;增大;做功

热点三: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于4月26日上午在我国船舶重工集团大连造船厂举行。

第二艘航空母舰由我国自行研制,2013年11月开工。

目前,航空母舰主船体完成建造,动力、电力等主要系统设备已安装到位。

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设题点1:

物体的浮沉条件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于4月26日上午在我国船舶重工集团大连造船厂举行,若航空母舰正式服役后配备歼-15舰载机,当舰载机飞离航母后,则()

A.航母将上浮,所受浮力减小B.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增大

C.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减小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解析与答案

【解析】航母始终漂浮于水面上,则浮力等于重力,当舰载机起飞后航母的重力减小,因航母仍处于漂浮状态,故所受浮力要减小;因浮力减小,海水密度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减小,航母将上升。

【答案】A

设题点2:

噪声的控制

我国首艘国产航母于4月26日正式下水,航母上的飞机起飞指挥员都会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其中耳罩的主要作用是。

解析与答案

【解析】起飞指挥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减弱噪声

热点四:

美韩正式开始部署“萨德”

首尔当76地时间3月7日上午,韩国国防部发布消息,“萨德”系统的部分装备,于前一日(3月6日)已经通过军用运输机运抵驻韩美军乌山空军基地。

“萨德”系统射程可达300千米,可防御半径为200千米,拦截高度可达40~150千米,可防御洲际弹道导弹,对我国东北和华北大部分地区的安全将构成严重威胁。

韩国国防部表示将尽快经过相应程序陆续将“萨德”系统部署在星州基地。

设题点:

能量的转化

首尔当地时间3月7日上午,韩国国防部发布消息,“萨德”系统的部分装备,于前一日(3月6日)已经通过军用运输机运抵驻韩美军乌山空军基地。

“萨德”系统拦截弹在运动中,燃料助推拦截弹,燃料的能转化为拦截弹的能。

解析与答案

【解析】燃料助推拦截弹,燃料的化学能先转化为内能,然后通过内燃机把燃气内能转化为拦截弹的机械能。

【答案】化学;机械

热点五:

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里约热内卢成功举行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到8月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本次奥运会共有205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共有参赛运动员11303名,共设28个大项比赛,306个小项比赛。

设题点1:

压强

第31届里约奧运会于2016年8月5日至21日首次在南美洲举行。

里约奥运会的吉祥物代表了巴西人的快乐和处事的方式。

图中吉祥物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解析与答案

【解析】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B图所示的吉祥物受力面积最小,因此对地面的压强最大。

【答案】B

设题点2:

参照物及其选择

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在里约热内卢开幕,全世界的电视观众均可通过卫星传输的信号在家里收看开幕式盛况,这种卫星称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A.相对太阳静止B.相对地球静止C.相对月球静止D.相对火星静止

解析与答案

【解析】卫星以地球为圆心,和地球同向、同速运动,和地球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卫星和太阳、月球、火星之间都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太阳、月球、火星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答案】B

热点六:

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公交站、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这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

说简单点,就是通过手机扫码操作,每半小时大约收费1元或0.5元,是按使用时间收费的分时租赁模式,随时取,随时停(不规定停的地方),解决了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到家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下面上干货咯!

那么,关于共享单车这一热点,物理、化学又会怎么命题呢?

考点1:

声音

自行车的车铃声是怎样产生的?

为什么有的自行车在行驶时会产生杂音?

【答案】自行车车铃的把手经过手的拨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使带有弹簧锤的轴旋转起来,弹簧锤敲打铃盖,金属铃盖发生震动。

发出声音是因为振动的物体能发声,若用手按住铃盖,铃声振动就会停止。

自行车有些部位零件松动时,骑行时引起振动也能发声。

考点2:

摩擦力

1.自行车车轮胎、车把套、脚踏板以及刹车块处均刻有一些花纹,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2.车轴处经常上一些润滑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

3.所有车轴处均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方便转动。

4.刹车时,需要攥紧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式增大摩擦力。

例题1:

紧蹬自行车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样吗?

自行车由于惯性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样吗?

为什么?

【答案】紧蹬前进时,方向不一样;由于惯性前进时,方向一样。

因为紧蹬自行车前进时,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自行车靠惯性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这两个力均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

例题2:

人骑上自行车时会发现车胎变瘪,同时车胎会在路面上留下印痕,这表现了力的哪一个作用效果?

【答案】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考点3:

惯性

例题1:

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停止蹬自行车后,自行车仍然前进,若不继续施力,它最终要停下来,为什么?

【答案】当不蹬脚踏板时,自行车还会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自行车具有惯性。

若不继续施力,它最终要停下来,是因为自行车受到了摩擦阻力,改变了运动状态,速度逐渐减小。

例题2:

当人骑自行车快速前进时,若紧急刹车,一般情况下为什么不要先捏紧前刹车?

【答案】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把前轮刹住,后轮就会跳起来。

这是因为前轮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阻力,由于惯性,人和后轮要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后轮会跳起来。

不能单独用自行车的前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

考点4:

压力压强

在车轴拧螺母处要加一个垫圈,通过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自行车的脚踏板要做得扁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脚的压强。

例题1:

自行车的车座为什么要设计成较宽大的“马鞍形”?

【答案】设计成较宽大的“马鞍形”,可以增大人与车座的接触面积,减小对人臀部的压强,让人骑行时感到舒服些。

例题2:

在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轮胎内的气体为什么不能充得太足?

【答案】这是为了防止自行车爆胎,因为对于质量、体积一定的气体,当温度越高时,压强越大,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若超过了轮胎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爆胎的情况。

例题3:

一般情况下,充足气的自行车轮胎着地面积大约为S=2×10cm×5cm=100cm2;当一个成年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650N,计算出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约为多少?

【答案】p=F/S=650N/0.01m2=6.5×106Pa。

考点5:

简单机械知识

知识点1:

杠杆知识

A.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

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

B.控制刹车闸的杠杆:

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知识点2:

功和机械能的知识运用

A.根据功的原理:

省力必定费距离。

因此人们在上坡时,常骑“S形”路线就是这个道理。

B.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如骑车上坡前,人们往往要加紧蹬几下,就容易上去些,这是动能转化为势能。

而骑车下坡,不用蹬,车速也越来越快,这是势能转化为动能。

例题1: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不一会儿气筒壁就会热起来,为什么?

【答案】筒壁会热起来,是因为打气筒的活塞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气体内能传给筒壁,使筒壁温度升高。

同时打气过程也是克服活塞和筒壁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也能使筒壁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考点6:

材料和信息

共享单车作为常用的代步工具,既轻便灵活,又符合环保要求,如图是一款自行车的示意图.

(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合金的是不锈钢或铝合金,若从减轻车身质量,达到轻便骑行的目的,应选择,因为他的较小。

(2)使用者在手机打开APP通过扫码操作实现借取车辆,扫码后手机会收到解锁密码,解锁码是通过发送到手机上的。

【答案】铝合金、密度电磁波

热点七:

可燃冰

  

  

面对这一历史性“跨越”的领跑,中高考又会怎么考呢?

例题1:

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是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固态物质,因外形晶莹剔透,酷似冰块却能燃烧而得名,是一种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

(1)“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使用潜力,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很大.

(2)以10倍的关系粗略计算,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J,(q煤气=4.2×l07J/kg).

【解析】

(1)在同等条件下,包含质量相同,“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热值很大;

(2)1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q=1kg×4.2×l07J/kg=4.2×l07J,

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Q放×10=4.2×l07J×10=4.2×l08J.

【答案】

(1)热值

(2)4.2×l08J

例题2:

在我国南海发现一种俗称“可燃冰”的冰状天然气水合物,能源总量可达全国石油的一半,完全燃烧1m3的“可燃冰”释放的能量与164m3天然气相当.关于“可燃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的热值较大B.可燃冰具有的内能小

C.它是可再生能源D.燃烧时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解析】A.完全燃烧1m3的“可燃冰”释放的能量,与164m3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相当;可见“可燃冰”的热值大于天然气的热值,故A正确;

B.内能大小与温度和质量有关,不能单纯的说可燃冰具有的内能小,故B错误;

C.“可燃冰”开发使用后,会越来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可燃冰”燃烧时可以释放出很大的能量,即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A

热点八:

2016年“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从酒泉发射中心升空,飞船搭载两名宇航员,将与“天宫二号”对接,并在太空驻留30天,这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他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篇章,“神舟十一号”的发射成功,是中国十三亿人的骄傲.

  

2016年是中国航天发展60周年,也是备受瞩目的“中国航天年”.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2016年10月8日,也就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创立60周年的纪念日.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1956—2016,六十载磨砺,中国航天业崛起于世界之巅.

设题点1:

飞船升空的受力分析

如图所示是火箭正在飞向太空.请在图中作出导弹的重力示意图.

【解析】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做竖直向下的力即可.大致确定火箭的重心,然后过火箭的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G表示.

【答案】

  

设题点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从酒泉发射中心升空,飞船搭载两名宇航员,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十一号”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B.“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空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舟十一号”飞船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

【解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都是运动的,故A、B错误,C正确.“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飞船对接后,“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飞行器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十一号”飞船相对于“天宫二号”飞行器来说是静止的,故D错误.

【答案】C

设题点3:

能量的转化

2016年10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关于飞船发射加速上升过程的能量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转化为势能B.势能转化为动能

C.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D.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

【解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可以转化为机械能.燃料燃烧时,化学能减小;飞船加速上升过程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所以机械能也增大;所以此过程的能量转化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飞船的机械能.

【答案】C

设题点4:

重力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从酒泉发射中心升空,飞船搭载两名宇航员,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并在太空驻留30天,这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景海鹏和陈冬在飞船里能实现下列哪项活动()

A.用拉力器健身B.可以在跑步机上跑步

C.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D.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解析】在太空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一切运用重力来工作的活动都不能进行.用拉力器健身,是用拉力来拉开拉力器,和重力无关,因此A能够实现;跑步时要依靠摩擦力,如果处于失重状态,就不会对跑步机有压力,更不会有摩擦力,因此B不能实现;因为处于失重状态,无法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因此C不能实现;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因为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没有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用天平无法测量物体的质量.因此D不能实现.

【答案】A

热点九:

世界首条新能源空铁

  2016年11月21日,世界首条新能源空铁试验线在成都市双流区成功运行。

全长1.4公里多的新能源空铁试验线,呈U字型环绕,整条试验线由乘客车站、一条正线轨道、一条副线及列车、静调库等相关配套设备构成,可以完全真实地模拟新能源空铁在实际运行中的直线、弯道、爬坡等性能,并通过10000公里的运行测试,形成标准化数据,为新能源空铁商业化,进入大众日常生活,改善中国城市交通拥堵打下坚实基础。

  设题点:

  新能源

  2016年11月21日,世界首条新能源空铁试验线在成都市双流区成功运行。

随着能源问题越来越严峻,下列关于永久性解决人类对能源需求的方法正确的是()

  A.充分利用地球上的化石燃料资源  B.改进工艺,提高能源利用率

  C.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开发新能源  D.尽可能地少用能源

  【答案】C

  【解析】现有的可用资源很少,并且随着不断的使用,资源量越来越少,最终会全部用完,所以我们只能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开发新能源,例如:

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新能源.

热点十:

世界杯亚洲预选赛国足胜韩

  3月23日晚,里皮率领的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在长沙贺龙体育中心凭借于大宝在第34分钟的进球以1︰0战胜韩国队,取得球队在世预赛亚洲区12强赛中的首场胜利。

  设题点1:

力的作用效果

  3月23日晚,里皮率领的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在长沙贺龙体育中心以1︰0战胜韩国队,取得球队在世预赛亚洲区12强赛中的首场胜利。

在第34分,王永珀主罚角球,于大宝前点甩头攻门,将球顶进远角。

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球员甩头攻门时主要利用头部的力量来改变足球的,使球能够沿着预定方向运动。

【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足球运动员用头球攻门,主要是通过头部力量来改变足球的运动方向,使球能够沿着预定方向射门。

【答案】运动状态

  设题点2:

摩擦的利用

  3月23日晚,里皮率领的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在长沙贺龙体育中心以1︰0战胜韩国队,取得球队在世预赛亚洲区12强赛中的首场胜利。

球场上,守门员戴的手套手心和手指部位设计有条纹或密集的小颗粒,这种设计的目的是()

A.增大压力B.增大压强C.增大摩擦D.增大弹力

【解析】守门员手套的这种设计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有益的摩擦,这样守门员扑球时就不容易打滑。

【答案】C

  设题点3:

声音的特性

 3月23日晚,里皮率领的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在长沙贺龙体育中心以1︰0战胜韩国队,取得球队在世预赛亚洲区12强赛中的首场胜利。

于大宝前点甩头攻门得分后,观众席上传来了雷鸣般的欢呼声,这里的“雷鸣般”是描述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频率D.音色

【解析】观众席上传来了雷鸣般的欢呼声,是因为当时欢呼的观众较多,不同的声音聚集起来,响度就大大增加了。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