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3篇可供参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849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3篇可供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整理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3篇可供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整理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3篇可供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整理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3篇可供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整理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3篇可供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整理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3篇可供参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整理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3篇可供参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3篇可供参考.docx

《整理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3篇可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3篇可供参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3篇可供参考.docx

整理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3篇可供参考

整理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3篇

【篇一】

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倾情助力xx脱贫攻坚工作,坚持“扶外与扶内”相结合的原则,全力实施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产业扶贫,累计投入4100余万元,引资26亿元,有效促推xx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发挥行业优势,全力实施金融扶贫

一是设立致富创业贷款。

支持农村小微企业发展,培育和壮大农村种养殖业,深入全市52个乡镇实地调查,累计开立小微企业对公账户近100户。

为茶垭乡老洼坪村20余户种养殖大户发放200万元致富创业贷款,辐射带动邻近80多户村民发展产业,由此,31户贫困家庭有了固定的土地流转资金,80多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拿到了劳务工资,1000多名村民的农产品销售有了保障,实现户均增收1.1万元。

二是开拓村级金融服务。

深化离行式自助银行建设,利用福农卡、蜀通卡、POS机等金融服务介质,借助网银、工行信使等产品,推动安全、经济、便捷的金融服务向村一级延伸,打通支农、惠农、便农的“支付绿色通道”。

先后在草坝、旧院、大竹、竹峪、罗文、钟停、紫溪等40个乡镇投放助农POS机66台,建设助农取款点52个,利用移动终端在乡镇办理福农卡,开通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融e联、工银e支付等便民利民金融业务。

三是建立“一对一帮扶”基金。

组织工行xx分行员工建立爱心基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分行员工与xx市503名贫困学生结成对子,深入开展“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工行人在路上”爱心行动,目前,已发放爱心帮扶资金125.6万元。

挖掘区域资源,全力推动产业发展

一是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捐资140余万元,在白沙镇往川坝村、青龙嘴村和花楼乡马鞍山村、三堡溪村、董家梁村大力发展养殖项目,向农户提供畜禽种苗、技术培训等多项服务,为326户项目农户提供黑鸡苗4600只、优质母猪500头、能繁母牛280头。

同时,采取“工行+政府扶贫部门+村党支部+龙头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保险”的形式实施旧院黑鸡养殖专项扶贫项目,为李家沟村、老洼坪村、大伦坎村贫困户提供1.6万余只旧院黑鸡鸡苗、养殖技术培训和雏鸡饲料及防疫药品。

二是助推绿色产业发展。

投入334万元,资助村民建设沼气池,安装太阳能路灯,援建牲畜饮水工程和农田灌溉工程,结合农村改厨改圈项目,带动“畜―沼―粮(菇、菜、果)”

绿色产业经济发展。

三是助推农特产品销售。

举办“中国工商银行定点扶贫县(市)农超对接座谈会”、“牵手”西博会等方式,让xx巴山食品有限公司等10余家地方龙头企业与成都红旗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商场达成合作协议。

借助工行融e购电子商务平台,宣传推介xx农产品,xx市恒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xx发荣林业产业有限公司、花萼绿色食品等多家企业成功上线工行融e购电商平台。

关注民生工程,全力完善民生保障

一是抓好教育资助。

本着“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原则,先后捐款1876万元,大力开展“优秀贫困大学生助学”、高中自强班资助、优秀乡村教师表彰等系列教育扶贫活动,惠及6万余名学生和5000余名教育工作者。

同步实施“爱心厨房”工程,建立“希望书库”,全力助推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抓好卫生扶贫。

先后捐资378万元,着力援建白杨乡泉溪坝村、青花镇窝窝店村、太平镇坪长村、新店乡十里坪村等5个“博爱卫生站”;捐赠B超机、电子显微镜、救护车等价值近50万元的医疗设备;全力实施“母婴平安120”活动,先后捐资128余万元,帮助3000名贫困母亲顺利分娩,确保母婴平安;捐资162万元,帮助xx市1700余名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复明手术。

三是抓好新村建设。

围绕新村建设规划和整村推进思路,捐资96万元,实施“溪桥工程”,资助xx10个自然村每村架设一座桥梁,解决汛期当地孩子上学和村民出行困难的问题。

四是抓好定向招聘。

招聘xx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入职xx工行,实现“招录一个,解决一家,脱贫一户,影响一片”,有效阻断部分贫困家庭代际传递,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篇二】

xx省xx市按照“尽锐出战、精准施策”要求,建立健全“2+3+4”工作体系,在699个贫困村全覆盖选派驻村工作队基础上,新组建1102个驻村工作队,对南江、通江、平昌3县所有非贫困村和巴州、恩阳2区有20户贫困户以上的非贫困村实施驻村帮扶,凝聚起决胜脱贫攻坚、加快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双向发力”强选派,实现供需对接、精准组队

(一)自下而上研判定指标。

乡镇党委组织力量,采取实地走访、群众座谈、问卷评估等方式,全面开展所辖贫困村驻村工作队运行情况分析研判和非贫困村帮扶需求摸底调查,按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产业基础薄弱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矛盾纠纷突出村等5类分类建立问题台账,开列需求清单。

区县“五个一”帮扶力量协调小组办公室统筹考虑干部资源,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号入座梳理需调整增派干部数量5689名。

(二)自上而下联动派精兵。

坚持“硬抽人、抽硬人”,市级统筹、区县主体、乡镇兜底,严格“三个必须”(必须是在编在岗干部职工、必须是最能打仗的人、必须保证脱产驻村),强化能力顶配、任务匹配、专业搭配,综合考虑干部政治、年龄、学历、经历等方面情况,按照“熟悉党建工作干部派驻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熟悉经济工作干部派驻产业基础薄弱村、熟悉项目工作干部派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熟悉治理工作干部派驻矛盾纠纷突出村”思路,从市县部门、乡镇分别增派2440名、3249名优秀干部组建驻村工作队,其中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中层干部、递进培养计划学员、后备干部、选调生“四类重点人员”占46.4%。

二、“三个从严”强管理,实现责任压实、精准监管

(一)“三单对账”从严压责任。

细化职责清单,明确驻村工作队“宣传党的政策、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脱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5项20条基本职责,厘清主攻方向。

派发任务订单,乡镇党委根据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每月向驻村工作队派发工作计划,明确着力重点。

交好工作账单,驻村工作队每季度向区县“五个一”帮扶力量协调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年终向村民代表大会述职,推动脱贫阶段任务“交账销号”。

(二)“三管联手”从严抓监督。

明确主体“联合管”,分类梳理协调小组办公室8项统筹管理职责、派出单位10项协助管理职责、乡镇党委13项具体管理职责,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

巡回督导“动态管”,发挥人大、政协和民主监督作用,整合纪委监委、组织部、直工委、农业局、扶贫局等单位力量,分级设立30个巡回督导组,围绕到岗履职、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度等内容,常态开展明察暗访、执法检查、专题协商、民主监督,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25个。

媒体监督“跟踪管”,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探头”和“前哨”作用,依托xx市“阳光问政”全媒体直播节目,曝光并督促整改问题18个。

(三)“三向聚力”从严强考核。

强化作风考核,乡镇党委采取“视频点名、签到查证”等方式,每周对驻村干部到岗情况和工作轨迹进行考核。

强化实绩考核,目标管理部门牵头组织“五个一”帮扶力量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每半年对驻村干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量化打分。

强化满意度考核,市、县扶贫和移民局统筹机关单位,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交叉检查,对驻村干部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

综合三个方面考核情况,对连续2次得分90分以上的实行表彰表扬、纳入后备干部等“六个优先”,对连续2次得分低于60分的严格“召回”。

三、“四项机制”强保障,实现主动下沉、贴心帮扶

(一)健全统筹指导机制。

建立健全组织部、直工委、农业局、扶贫移民局等1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协调小组,强化驻村工作统筹指导,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建立业务咨询对接制度,统筹涉农部门等相关单位,为驻村干部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对接,帮助指导工作、解疑释惑,市县相关职能部门累计提供业务咨询服务1400余人次。

(二)健全工作保障机制。

落实干部驻村必要的办公场所和食宿条件,足额预算并兑现每年不低于2万元的驻村工作经费,按每人每天85元标准发放驻村生活补助、每人每月100元标准发放通信补贴,每年为驻村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定期组织健康体检,以最大程度保障驻村工作有序开展。

(三)健全培训提能机制。

按照“凡派必训、分级培训”原则,将驻村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年度计划,聚焦脱贫攻坚政策法规、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基层党建等内容,分层分类举办驻村干部专题培训1.2万人次,充分利用干部大讲堂、巡回宣讲团、远程教育平台等开展驻村工作专题辅导300余场;创新脱贫攻坚痕迹管理目录、精细化指导手册、培训参考提纲、精准扶贫政策明白卡和登记台账、群众工作指南五条“绣花”措施”,帮助驻村干部熟悉政策、提升能力。

(四)健全激励关怀机制。

严格落实省委关爱脱贫一线干部22条细则和市委13条措施,突出正向激励和人文关怀,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慰问、谈心谈话等方式,了解驻村工作队员实际需求,帮助纾困解压、加油鼓劲,协调解决工作、生活等困难和问题540余个。

注重选树宣传先进典型,63名优秀第一书记、79名优秀驻村干部先后受到省、市表彰表扬,53名优秀驻村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篇三】

xx省xx市清原县大苏河乡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找准党建定位,进一步夯实责任、建强组织、明析产业项目,实现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共促双赢。

夯实工作责任,发挥党委统揽全局的核心作用。

一是突出党委主导作用。

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大苏河乡产业支持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实行党政一把手“双组长”负责制。

党委书记带头亲自抓,成立产业脱贫运转组、村集体资金使用、土地流转组和产业防汛组三个工作组,每个组安排一名实职副科级以上领导担任组长,定期研究,定期调度,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各个环节有序衔接、扎实推进。

二是层层压实责任。

严格实行党政班子成员包村,机关干部、村干部包户制度,乡党委与村干部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

明确乡党委书记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党委班子成员是主要责任人,包村干部和村干部是直接责任人,指导全乡10个村全部制定了脱贫方案、明确主导产业,做到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帮扶项目“三到位”。

三是强化检查考核。

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村书记“双述双评”及机关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并将各村发展产业项目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完不成任务的一票否决,取消一切评优和奖励资格,包村干部绩效奖金减半。

建强基层组织,切实发挥好“两个作用”。

一是配强配齐村班子。

抓住村“两委”换届和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转化契机,将部分年龄偏大、能力不足、精神懈怠的干部调整出村“两委”班子,一批能力强、干劲足、威信高的优秀人才走上了村干部岗位。

大堡村原是多年上访告状村,在换届前,把该村在新宾创业的党员周亮升请回到村里主持支部工作,他抓班子带队伍,带头成立了绿森木椴木耳合作社发展产业,组织党员和贫困户入股发展木耳35亩,村“两委”班子精神面貌、工作干劲明显改观。

二是发挥堡垒作用。

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发展策略,深入实施“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公司+农户”等特色党建载体活动。

同时,整合全乡资源,成立了大苏河乡产业扶贫党支部,下设木耳产业、中药材产业和旅游产业三个党小组,用产业党支部统领全乡产业脱贫发展。

长沙村党支部书记杨国江同志,牵头成立了红河谷中药材产业党支部,带头、带动发展平地参1500亩,26户社员参与,6户贫困户脱贫。

通过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贫困户直接受益等模式,助推贫困户稳步脱贫。

三是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

以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先富带后富,党员帮群众”的结对帮扶活动,动员和组织全乡党员致富能手深入贫困户,面对面谈心交心、手把手言传身教,帮助他们从思想上拔穷根,提高创业致富能力。

大堡村党员李伟,结对5个贫困户,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带动5户实现脱贫。

村民孙叶梅原是村里养鸡大户,“8.16”水灾将投资30多万元的养鸡大棚全部冲毁,十多万元的债务压垮了夫妻二人生活的信心,李伟将孙叶梅夫妻二人拉进木耳合作社里,每月收入近四千元,有效改善了生活条件。

明析产业项目,努力找准脱贫攻坚“主攻方向”。

一是摸清村情确定项目。

采取入户调查、座谈讨论等措施,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与村班子、群众一起研究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坚持因地制宜确立项目。

针对确定的产业项目,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反复论证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全乡10个行政村的精准脱贫产业。

三十道河沙河子组的6名党员率先垂范,以把自家的房屋低价租给村办旅游合作社发展,在他们带动影响下,最终合作社成功的租下了20户村民的房屋开发生态农家游。

长沙村确立了“平地参+旅游产业”项目,南天门村确立了漂流旅游项目,三十道河村确立了满族村寨旅游项目和木耳项目,大堡村确立了“黑木耳”项目。

二是培育扶持龙头企业。

将木耳产业作为全乡脱贫攻坚的“兜底工程”,实现“村里扶贫产业+乡里扶贫兜底产业”的“双保险”。

重点培育扶持了天福菌业有限公司,签订13年合作协议,确保脱贫不返贫。

该龙头企业投资500余万元,以每亩500元价格完成土地流转180亩。

下设菌包厂和生产基地,其中,菌包厂生产菌段200万段;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地摆木耳150亩。

针对精准扶贫户,采取“党支部+龙头公司+贫困户”的代理经营模式。

企业拿出80万段木耳份额为贫困户代理集中经营,按照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243户690人按村分配菌段。

公司雇佣长期工40余人;临时用工由乡政府统一组织各村贫困户,到生产基地务工,最高达到200人/日。

前期生产费用和人员工资由企业垫付,生产过程中不需贫困户出资,秋天木耳产出后扣除成本,利润按合同进行分成(企业占40%,10个村占60%)。

各村分得利润后,一方面用于补助脱贫没有达标的贫困户,另一方面剩余资金用于村集体发展公益事业。

通过脱贫攻坚扎实有效的措施,2017年底,113户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300多名群众增加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