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885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5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docx

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资料—八年级(上)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传播

(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物体振动发声

(2)声音靠介质传播,能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速(v)

①声速大小跟有关,还跟有关。

②V固V液V气(一般情况)

③声音在150℃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

④回声定义:

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回来而形成的。

注:

1、课本P14图1.1-4和1.1-5说明:

①声音的传播需要②不能传播声音

图1.1-6说明:

声音是以的形式向外传播。

2、关于路程、速度、时间的计算公式:

路程s=vt速度v=s/t时间t=s/v

例: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振动,怎么证明?

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⑤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晚

⑥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

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测量方法是:

测出从发出声音到反射回来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听到声音的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2)骨传导的定义。

神经性耳聋(可治愈)

(3)双耳效应。

(教材P18)(4)耳聋:

传导性耳聋(不可治愈)

①定义:

表示声音的。

②频率(f)

三、声音的特征

 

(1)音调

③音调与发声体的有关:

频率越,音调越高;

④人听不到的声音:

(f>20000Hz)和(f<20Hz)

(2)响度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可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a、定义: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单位符号

b、意义:

表示物体振动的。

①定义:

表示声音的。

②与发声体的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③振幅越大,响度越;振幅越小,响度越

 

注:

课本P19图1.3-1实验:

可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音色与材料的关系。

例:

①蜜蜂飞行能听见声音,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

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20-20000Hz),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f<20Hz)。

②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

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③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危害和控制

(1)定义:

a、物理角度:

指物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b、环保角度(略)见课本P25

(2)控制途径:

、、。

(3)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4)乐音:

指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注:

1、课本P25噪声的等级和危害2、课本P27图1.4-41.4-5

 

 

 

五、声的利用

(1)声可传递如:

(2)声可传递如:

人教版新教材201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声学顺口溜

物因振动而发声,振动停止停发声。

固比液气传声快,真空不能传播声。

感知声音两途径,双耳效应方向明。

规则振动叫乐音,无规振动生噪声。

分贝强弱要注意,乐音也能变噪声。

防噪产生阻传声,严防噪声入耳中。

声音大小叫响度,响度大小看振幅。

距离太远响度小,减少分散增大声。

声音高低叫音调,频率高低调不同。

长松粗低短紧高,发声物体要分清。

同一音调乐器多,想要区分靠音色,只闻其声知其人,音色不同传信息。

超声次声听不到,回声测距定位妙。

B超查病信息传,超声碎石声传能。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源

(1)定义: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自然光源:

如:

太阳、

人造光源:

如:

蜡烛、

(2)分类

 

例:

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时,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②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

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光的传播

(1)规律:

光在、、介质中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①激光准直②日食月食的形成 ③射击时瞄准目标

④小孔成像⑤影子的形成⑥排纵队看齐

(3)光线:

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直线。

表示方法:

a、真空或空气中c=3×108m/s=3×105km/s1光年=9.46×1012km

b、V水=3/4C真空V玻璃=2/3C真空

c、V固V液V气(一般规律)

(4)光速

3

例:

①日食月食的形成:

当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中间时人看不见月亮,可形成月食。

当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中间时人看不见太阳,可形成日食。

如图:

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②小孔成像:

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为物体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三、光的反射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

①法线:

垂直平面镜;

②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③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相关

概念

内容:

(3)光的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反射规律(重点)------必记住-----见课本P40

应用:

①作光路图;②计算:

(实验)

(4)可逆性:

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①-反射面凹凸不平。

平行光经反射后向四面八方射出。

应用: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②-反射面平滑。

平行光线经反射后仍然平行射出。

应用:

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

(5)两种反射

☆请举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弊端。

例:

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目的: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大小、距离、位置关系。

①平板玻璃:

确定像的位置

实验注意②相同的两支蜡烛:

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③刻度尺:

测量像和物的距离关系

四、平面镜成像

(1)实验:

(2)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定理(如下图)

①等大;即:

像与物大小相等大小

(3)特点②等距;即: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称上下

③垂直;即:

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左右

④虚像;即: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作图中虚像用虚线画)

(4)平面镜成像现象:

如:

水中月;镜中花;水面倒影;猴子捞月亮;

(5)平面镜成像应用:

①改变光路;②成像;③作光路图。

凹面镜(反射面为凹面):

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性质:

对光起会聚作用应用:

汽车后视镜(扩大视野)

凸面镜(反射面为凸面):

凸面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性质:

对光起发散作用应用:

手电筒、汽车头灯、太阳灶

平面镜

球面镜

(6)反射元件

 

例: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上方向内倾斜,从光学角度讲是:

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的视线。

☆晚上开车时,车内的灯应该熄灭,目的是避免车内物品经平面镜成像影响司机视线。

☆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

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五、光的折射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现象:

海市蜃楼(人在云里游)、水中断笔、水中鱼、河水变浅。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的不同介质中;

③a、光由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法线偏折;

b、光由其他介质斜射入时,折射光线法线偏折;

(3)光的折射规律

(如上右图)

(4)光的折射规律应用:

①作光路图②求角③解释现象(水中鱼的位置)

(5)可逆性:

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例: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①现象:

色光分解成色光的现象。

②单色光:

只有一种颜色的光;复色光:

多种颜色混合的光;

③原理:

光的折射

④光的色散的方法:

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分解;

⑤例如:

彩虹的形成

六、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

①色光的混合:

多种单色光叠加成复色光;

②色光三原光:

红、绿、蓝;

(2)色光的混合

①透明物体的颜色:

由它的色光决定;物体能透过它本身颜色的色光。

如:

透过色玻璃看到外面的树木呈现红色。

②不透明体颜色:

由它的色光决定;物体能反射它本身颜色的色光。

如:

太阳光照射在蓝色衣服上,衣服呈现色。

(3)物体

的颜色

③颜料的颜色:

(品)红、黄、蓝(青);

七、看不见的光

①定义:

光谱上红光以外的看不见得光,一切物体都在向外辐射红外线。

a、热效应强—可加热物体、红外线胶片照相、红外线夜视仪

b、穿透云雾的能力强—遥控、遥感技术

(1)红外线

②特性及应用

③一般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

红外线辐射到物体上,可使被照的物体发热;

①定义:

光谱上紫光以外的看不见得光;

a、化学作用强—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b、荧光作用—钞票防伪、鉴别古画

c、生理作用—消毒、灭菌

③危害:

过多红外线照射会使皮肤粗糙,甚至引发皮肤癌;

②特性及应用

(2)紫外线

 

光学顺口溜

(一)

发光物体叫光源,描述路径有光线;直线传播有条件,同种介质需均匀;

影子小孔日月食,还有激光能准直;向右看齐听口令,三点一线能命中;

月亮本不是光源,长度单位有光年;传光最快数真空,8分能飞到月宫。

光线原以直线过,遇到界面成反射;一面两角和三线,法线老是在中间;

三线本来就共面,两角又以相等见;入射角变反射角,光路可逆互相看;

反射类型有两种,成像反射靠镜面;学生坐在各角落,看字全凭漫反射;

若是个别有“反光”,那是镜面帮倒忙。

镜面反射成虚像,像物同大都一样,物远像远没影响,连线垂直镜中央.

还有凸面凹面镜,反光作用不一样;凹面镜能会聚光,来把灯碗灶台当;

观后镜使光发散,扩大视野任车转。

光学基础作图

(一)

一、光的反射作图

1、光的反射作图的依据是:

(1)光的反射定律

(2)反射角等入反射角(∠r=∠i)。

2、三类具体问题(完成下图):

1)如图1所示,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的位置,画出反射光线。

提示:

先作法线(虚线),再根据反射角等入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实线),最后标上箭头。

2)如图2所示,已知反射光线和反射面的位置,画出入射光线。

提示:

先作法线(虚线),再根据反射角等入反射角画出如射光线(实线),最后标上箭头。

3)如图3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画出反射面的位置。

提示:

①作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②根据法线与镜面垂直,画出镜面。

二、光的折射作图

1、依据:

(1)光的折射规律

(2)光由什么介质进入什么介质,确定折射光线向哪偏折。

2、方法:

1)先找交点。

2)确定法线的位置。

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出折射光线

完成以下各图的光路图:

三、平面镜成像作图

1、两种作图方法:

(物体的像点为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1)反射法:

作图依据:

光的反射定律。

作图方法:

从光源或物体上的每个点选择两条入射光线,画出相应

的反射光线并反向延长确定对应的像点。

如图6所示:

(2)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法:

作图依据:

直接利用物像关于镜面对称。

作图方法:

作垂线、截距离、连虚线。

如图7所示:

2、三类基本作图(完成下图):

1)已知物和平面镜,画像(如图6、7);2)已知像和平面镜,画物;

3)已知物体和像,确定平面镜位置;

发散例题:

①如右图是光源S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请画图确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提示:

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光源S的像;或者根据反射光线做出入射光线,则其交点即为光源S。

②如下左图:

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做出一条从光源s射出的光线,使它经平面镜反射后,

恰好经过A点。

提示:

经过点A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过光源S的像。

③如下中图,A、B是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并完成光路图。

提示:

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光源S的像,再根据物和像确定平面镜。

④如下右图:

AB是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CD是S发出的另一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请在图

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提示:

入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光源S;或者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S的像。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透镜:

光能透过的光学仪器;

(1)主光轴(CC′):

透镜两个面所在几何图形中心的连线(虚线)且通过光心;

(2)光心(O):

主光轴上透镜的中心【光线通过光心方向不变】;

(3)焦点(F):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的会聚点;

(4)焦距(f):

焦点与透镜光心的距离;(测焦距方法:

(5)物距(u):

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6)像距(v):

所成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2)相关

概念

(1)定义:

中间厚、边缘薄;如:

远视镜(老花镜)、放大镜

(3)凸透镜

(2)作用:

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3)性质:

同种材料的凸透镜,表面越凸(越厚)→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

(4)凹透镜

(1)定义:

中间薄、边缘厚;如:

近视镜

(2)作用:

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U)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应用

大、小

正、倒

虚、实

与物体在

像距(V)

U=∞

缩小

倒立

实像

两侧

f

照相机

U>2f

缩小

倒立

实像

两侧

f

照相机

U=2f

等大

倒立

实像

两侧

V=2f

照相机

f<U<2f

放大

倒立

实像

两侧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U<f

放大

正立

虚像

同侧

V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情况总结:

①两个分界点:

a、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一焦分虚实)

b、成放大与缩小像分界点:

(二焦分大小)

②物体移动规律:

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实像变大(物近像远像变大)

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实像变小(物远像近像变小)

a、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屛接收;

③实像与虚像区别:

虚像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不能用光屛接收。

b、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C、实像:

像和物在凸透镜同侧虚像:

像和物在凸透镜两侧

三、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原理:

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U>2f),在胶卷上缩小成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原理:

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在屏幕上放大成倒立的实像

放大镜原理:

物体在焦距之内(u<f),在物体的同侧放大成正立的虚像

1、眼球主要结构:

晶状体(照相机镜头)、视网膜(照相机底片)

2、眼睛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物体上有(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眼睛

3、眼睛的调节:

通过晶状体的调节来改变焦距

四、透镜的应用

眼睛

1、原因:

①晶状体曲度过大(焦距变短→折光能力增强)像会聚在视网膜前方

或②眼球前后径过长(视网膜后移→像距太大)

2、矫正:

配带凹透镜镜片

(一)

眼近视眼

1、原因:

①晶状体曲度过大(焦距变短→折光能力增强)像会聚在视网膜后方

或②眼球前后径过长(视网膜后移→像距太大)

2、矫正:

配带凸透镜镜片

镜远视眼

眼镜的度数:

Φ×100=1/f×100

1、原理:

先经物镜成像,再经目镜成像

2、作用:

把小的物体放大

(二)显微镜

1、原理:

先经物镜成像,再经目镜成像

2、作用:

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3、视角:

距离越近,物体对眼睛形成的视角越大,我们感觉到的物体越大

(三)望远镜

 

光学顺口溜

(二)

不管凸透凹透镜,都有一定折射性;经过光心不变向,会聚发散要分清。

平行光束穿透镜,通过焦点是一定;折射光线可逆行,焦点出发必平行。

显微镜来是组合,两个镜片无分别;只是大小不一样,焦距位置要适当。

物镜实像且放大,目镜虚像再放大;望远镜来看得清,全靠两片凸透镜。

物镜实像来缩小,目镜虚像又放大。

为啥感觉像变大,全靠视角来变化。

光学基础作图

(二)

一、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F

F

①②③

 

F

F

①②③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

O

U>2ff<V<2f

成:

缩小、倒立的实像

应用:

照相机

O

U=2fV=2f

成:

等大、倒立的实像

 

O

f<U<2fU>2f

成:

放大、倒立的实像

应用:

投影仪

 

O

物体在焦距处U<f

不成像

 

O

物体在焦距之内U<f

成:

放大、正立的虚像

应用:

放大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1)定义:

表示

a、单位:

摄氏度(度)符号:

0C

b、例如:

零下10摄氏度记作:

(一)①摄氏温度(t)

温度

(2)表示

②热力学温度(T):

单位:

开尔文(开)符号:

K

③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

T=t+273.15(K)

(3)测量工具—温度计

(1)结构:

液体、玻璃管、刻度

(2)工作原理:

根据的规律。

a、量程:

;分度值:

b、用途:

测物体温度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c、使用前观察:

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1实验用

温度计:

(也叫普通

温度计)

(二)

温度计

(1)玻璃泡完全浸入待测液中

(注意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底部)

(2)示数稳定后读数

(3)读数时视线与液面同一高度

d、使用方法:

(3)种类

a、测量范围:

;分度值:

b、用途:

测体温所用液体:

水银

c、使用方法与普通温度计区别:

读数时可离开待测物

②体温计

a、测量范围:

;分度值:

b、用途:

测室温所用液体:

酒精(红)

③寒暑表

 

例:

①图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_____;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___。

 

②某体温计的示数为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先后测量37℃和39℃的病人体温,则其读数

先后分别是()A、37℃和39℃B、38℃和38℃C、37℃和38℃D、38℃和39℃

③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每10格是,由于体温计的

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第二次使用时要。

二、熔化和凝固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

、、;

(1)定义:

物质因为热量,由;

①晶体:

如:

海波、冰、萘、石英、水晶、食盐及各种金属

②非晶体:

如:

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③区别: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2)固体分类

①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②熔化条件:

吸热升温,达到

③熔化规律:

熔化过程中温度

(二)熔化

(3)晶体

(4)非晶体------熔化规律:

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5)熔化图像------如下图4.2-4

(1)定义:

物质因为热量,由;

(2)液态晶体的凝固

①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②条件:

放热降温,达到

③规律:

凝固过程中温度

②凝固

(三)凝固

(3)液态非晶体的凝固规律:

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

(4)凝固图像------如下图4.2-5

(四)熔化时热,凝固时热。

如:

“下雪不冷,化雪冷”

图4.2-4甲:

AB段为晶体熔化前的图像,此时物质为态,继续吸热,温度

BC段为晶体熔化过程,此时物质为态,继续吸热,温度

CD段为晶体熔化后的图像,此时物质为态,继续吸热,温度

4.2-4乙:

非晶体在整个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逐渐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

图4.2-5甲:

EF段为晶体凝固前的图像,此时物质为态,继续放热,温度

FG段为晶体凝固过程,此时物质为态,继续放热,温度

GH段为晶体凝固后的图像,此时物质为态,继续放热,温度

4.2-5乙:

非晶体在整个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逐渐变稠变硬,最后变成固态,温度

三、汽化和液化

(1)定义:

物质因为热量,由;

①定义:

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③作用:

蒸发时热。

如:

汗液蒸发感觉冷

蒸发

(2)方式:

①定义:

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的剧烈汽化现象;

②条件:

吸热升温,达到→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③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沸点

④沸点与压强:

同种液体压强减小,沸点降低如:

不烫手的“开水”

(一)汽化

沸腾

 

(3)汽化热(吸收周围环境或所吸附物体的热量,使周围环境或物体温度下降)

(1)定义:

物质因为热量,由;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