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913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docx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届高三bd05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三

2013-12-1910:

41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布依族民居

杨三山

   布依族在历史上发展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发展至今已经形成成熟的木或木石结构两种形制,其中黔南、黔西南、黔西地区的布依族山区仍然以传统的木制干栏为主,而黔中地区的布依族则以石制干栏为盛行。

   布依族源于我国先秦时期的百越人。

考古学家们在原百越民族的发祥地和分布地,陆续发现了最早7000多年以前古越人的一些建筑遗址和铸型,说明了干栏式建筑是百越人典型的居住形式。

   布依族的干栏式民居建筑是我国最早的民居形式之一,它与庭院式、穴居式蒙古包式等建筑类型有很大区别。

其房屋顶一般为悬山式,还有少量的歇山顶和重檐,由于对汉文化的借鉴,也有少量硬山式的屋顶、外围加上高高的马头墙护体防火防风。

   就布依族村寨的布局结构而言,布依族村寨依山傍水,依山势而建,面临从深远的山谷迂山越坎而来的河流小溪。

布依族人聚族而居,族是由若干个有相近或相连血缘的房族构成的;房族又是由若干个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构成的;大体上一个房族居住在一个共同的地段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

   布依族传统民居中的室内呈“H”型布局,这正是受儒家文化敬天法祖治世观念影响的体现。

中心为中厅也称堂屋或明堂,普通百姓的一切祭奠及重要活动都可以在中厅完成,例如婚丧嫁娶、祝寿贺宴等。

中厅一般是正南坐向,即古文献所讲的“感天地,正四方”。

无论是传统的木架结构还是石板结构,通常情况下都分上、中、下三层。

由于布依族是田间稻作的农耕民族,所以其居住空间也与他们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与其思想信仰、生活习俗密切相关。

中层是房屋的主体,里面包含有火塘、伙房、中厅(堂屋)、卧房。

火塘是布依族的主要生活场所。

根据房屋的形式,火塘有不同的设置,居住在平地楼的布依族,火塘一般设在一楼,但对于大部分的布依族而言,火塘都设置在二楼堂屋靠里侧一间,在室中间挖小坑,四周垒石条或砖,火塘内铺草木灰,中间一般置放三角铁架,用于安放烧饭煮菜的锅具。

火塘正上方悬挂一长方形吊炕或吊钩,作为熏制和烘烤食品之用。

伙房即厨房,是布依族从火塘生活形式逐步发展过渡而来的布局形式,伙房里垒有灶台,放有碗柜,布依族做饭做菜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了伙房,而火塘只是冬季烤火、年节熏烘腊肉之用。

堂屋是布依族整个家庭的重心,堂屋整个空间有四根大的穿枋穿构而成,这四根穿枋人们称呼为“四大落雁”。

在堂屋正中的墙面上会搭神台,用来供奉家神。

他们的神台装饰得精致大方,年节或家里有什么大事都要先供奉祖先,希望取得祖先庇佑,确保家人安康、家畜兴旺。

堂屋后室设老人卧室,两侧各分两室。

老人的卧室比较简洁,年轻人的卧室布置得相对新整。

室内的家具都为木质上漆,格调古色古香。

最上层为房屋顶棚,用于搭建粮仓和堆放一些不常用到的农具。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16期,有删改)

1.下列对“布依族民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依族民居有干栏式木楼民居和石板房两种,是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建筑,是已经发展成熟的木楼、石板房民居了。

B.布依族民居中的干栏式民居建筑是我国最早的民居形式之一,与其他民居的建筑布局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C.布依族传统民居室内呈“H”型,中心为中厅也称堂屋或明堂,一般是正南坐向,即古文献所讲的“感天地,正四方”。

D.布依族民居中厨房布局形式从火塘逐步发展而来,布依族厨房是布依族做饭做菜的中心逐渐转移的见证。

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处在不同地区的布依族的民居是不同的,这种现象与他们在聚集地收集到的建筑原材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B.布依族源于先秦的百越人,百越人至少在7000年前就有类似于后来的干栏式建筑的民居,同期的考古也证明了这个观点。

C.布依族民居的样式、结构特征与他们是农耕民族、农业生产分不开的,也与他们的思想信仰、生活习俗相关。

D.布依族整个家庭的中心就是堂屋,堂屋的后面一般是卧室。

布依族的家具都是木制的,格调都十分古雅。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依族民居的房顶因为借鉴了汉文化的内容,所以样式除了本民族的悬山式、歇山顶和重檐外,还有汉民族的硬山式。

B.布依族干栏式民居建筑通常分为上、中、下三层,并且每层的功能不同,比如最上层作为粮仓、放置农具等。

C.火塘的位置因为布依族房屋建筑的不同而不同,如平地楼的火塘一般在一楼,主要用来烧饭、煮菜、烤火、熏制腊肉。

D.“四大落雁”指布依族民居中堂屋的4根穿枋,它的上面供奉着家神,年节的祭祀是希望祖先保佑家人幸福。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

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

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

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

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

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

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

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

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

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

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

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

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

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

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

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

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逾远而弥存也                  弥:

 更加

B.不见于言可也                  言:

 著作

C.稍稍见称于人                  稍稍:

渐渐

D.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        摧:

  挫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草木鸟兽之为物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B.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而散亡磨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亦因以自警焉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

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可知“立言”是不能依靠的。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告诫徐无党注重反省,自我修为。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

(4分)

(2)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3分)

(3)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

(3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8~9题。

夜泊钱塘

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8.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第二联。

(4分)

9.结合全诗分析“微吟寄短愁”的“愁”的内涵。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

甲: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①           ,②          ?

③        ,④           。

⑤            ,⑥                   。

           (曹操《短歌行》)

乙:

①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节选)》)

②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④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⑤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⑥                  ,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陈泥鳅

汪曾祺

邻近几个县的人都说我们县的人是黑屁股。

气得我的一个姓孙的同学,有一次当着很多人褪下了裤子让人看:

“你们看!

黑吗?

”我们当然都不是黑屁股。

黑屁股指的是一种救生船。

这种船专在大风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做黑屁股。

说的是船,不是人。

陈泥鳅就是这种救生船上的一个水手。

他水性极好,不愧是条泥鳅。

运河有一段叫清水潭。

据说这里的水深,三篙子都打不到底。

行船到这里,不能撑篙,只能荡桨。

水流也很急,水面上拧着一个一个漩涡。

从来没有人敢在这里游水。

陈泥鳅有一次和人打赌,一气游了个来回。

当中有一截,他半天不露脑袋,又过半天,岸上的人以为他沉了底,想不到一会,他笑嘻嘻地爬上岸来了!

他在通湖桥下住。

非遇风浪险恶时,救生船一般是不出动的。

他看看天色,知道湖里不会出什么事,就呆在家里。

他也好义,也好利。

湖里大船出事,下水救人,这时是不能计较报酬的。

有一次一只装豆子的船闸炸了,炸得粉碎。

船碎了,人掉在水里。

这时跳下水救人,能要钱么?

民国二十年,运河决口,陈泥鳅在激浪里救起了很多人。

被救起的都已经是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了,陈泥鳅连人家的姓名都没有问,更谈不上要什么酬谢了。

在活人身上,他不能讨价;在死人身上,他却是不少要钱的。

人淹死了,尸首找不着。

事主家里求到时,得事先讲明,捞上来给多少酒钱,他才下去。

有时讨价还价,得磨半天。

陈泥鳅不着急,人反正已经死了,让他在水底多呆一会没事。

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是他不置产业,一点积蓄也没有。

他花钱很散漫,有钱就喝酒尿了,赌钱输了。

有的时候,也偷偷地周济一些孤寡老人,但嘱咐千万不要说出去。

他也不娶老婆。

有人劝他成个家,他说:

“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

淹死会水的。

我见天跟水闹着玩,不定哪天龙王爷就把我请了去。

留下孤儿寡妇,我死在阴间也不踏实。

这样多好,吃饱了一家子不饥,无牵无挂!

通湖桥桥洞里发现了一具女尸。

怎么知道是女尸?

她的长头发在洞口外飘动着。

这座桥的桥洞很高,洞身也很长,但是很狭窄,只有人的肩膀那样宽。

桥以西,桥以东,水面落差很大,水势很急,翻花卷浪,老远就听见訇訇的水声,像打雷一样。

围观的人都不知这女尸怎么会卡在桥洞里,但也都知道不能就让她这么在桥洞里堵着。

可是谁也想不出办法,谁也不敢下去。

公益会的人去找陈泥鳅。

陈泥鳅来了,看了看。

“十块现大洋,我把她弄出来。

“十块?

”公益会的人吃了一惊,“你要得太多了!

“是多了点。

我有急用。

这是玩命的事!

我得从桥洞西口顺水窜进桥洞,一下子把她拨拉动了,就算成了。

就这一下。

一下子拨拉不动,我就会塞在桥洞里,再也出不来了!

你们也都知道,桥洞只有肩膀宽,没法转身。

水流这样急,退不出来。

那我就只好陪着她了。

大家都说:

“十块就十块吧!

这是砂锅捣蒜,一锤子!

陈泥鳅把浑身衣服脱得光光的,道了一声“对不起了!

”纵身入水,顺着水流,笔直地窜进了桥洞。

大家都捏着一把汗。

只听见嗖地一声,女尸冲出来了。

接着陈泥鳅从东面洞口凌空窜进了水面。

大家伙发了一声喊:

“好水性!

陈泥鳅跳上岸来,穿了衣服,拿了十块钱,说了声“得罪得罪!

”转身就走。

大家以为他又是进赌场、进酒店了。

没有,他径直地走进陈五奶奶家里。

陈五奶奶守寡多年。

她有个儿子,去年死了,儿媳妇改了嫁,留下一个孩子。

陈五奶奶就守着小孙子过,日子很紧巴。

这孩子得了急惊风,浑身滚烫,鼻翅扇动,四肢抽搐,陈五奶奶正急得两眼发直。

陈泥鳅把十块钱交在她手里,说:

“赶紧先到万全堂,磨一点羚羊角,给孩子喝了,再抱到王淡人那里看看!

说着抱了孩子,拉了陈五奶奶就走。

陈五奶奶也不知哪里来的劲,跟着他一同走得飞快。

        (节选自汪曾祺《故里三陈》,有删改)

11.文章以“陈泥鳅”为题,第一段介绍“黑屁股”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12.按要求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6分)

(1)桥以西,桥以东,水面落差很大,水势很急,翻花卷浪,老远就听见訇訇的水声,像打雷一样。

(要求:

从修辞方法角度)(3分)

(2)这孩子得了急惊风,浑身滚烫,鼻翅扇动,四肢抽搐,陈五奶奶正急得两眼发直。

(要求:

从描写手法角度)(3分)

13.请结合文中“他也好义,也好利”这句话,简要分析陈泥鳅这一人物形象。

(6分)

14.像陈泥鳅这样身怀绝技,“一辈子没少挣钱”的人,却过着“不娶老婆”“不置产业”的生活,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意蕴?

请加以探究。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嗔怪  蝉联 爆料人 暴发户 各行其是 要言不繁

    B.缘分  博弈 订书机 白内障 垂手可得 美仑美奂

    C.蜗居  峰会 赔笑脸 下马威 唾手可得 旁征博引

    D.蛰伏  福祉 正能量 公信力 开源截流 革故鼎新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事久假不归的,应教育说服本人返回原单位工作;如经说服无效,本人仍坚持离职的原单位可按自动离职处理,不发退职金。

B.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江南历史名楼——太白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此情此景,让诗人心中诗意油然而生。

C.中央出台多项政策,与地方政府上下其手,使房价回落,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调控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房地产价格合理回落的基础仍不稳固。

D.《新华字典》应该尽可能地保留精华,去其糟粕,“变”绝对是主流方向,这一点不容置疑,因为一味地抱残守缺只会让《新华字典》走入死路。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发电涡轮和太阳能板的制造国,今年在绿色能源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高达489亿美元,在世界可再生能源投资领域发挥着领导性的作用。

B.国家教委近日发文重申,幼儿园不得收取书本费和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费用,也不得开办所谓的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

C.面对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现实,高校应采取切实措施重视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质,而不是为了避免参赛学生受伤而取消长跑等项目,任由学生体质继续下降。

D.有媒体报道称,包括丰田汽车、本田汽车、日本铃木在内的日本车企将削减在华产能。

原因是由于“钓鱼岛购岛闹剧”导致中日关系恶化、民众抵制日货所引起的。

18.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

(4分)

       示例:

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

 

19.阅读下面的文字,从中提取关键信息,给“微信”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80个字(5分)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

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或接受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

截至2013年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3亿,有消息称微信将对服务类公众帐号收费。

 

 

 

 

 

 

 

 

 

 

 

 

 

 

 

 

 

                                                  

 

 

 

 

 

 

 

 

 

 

 

 

 

 

 

 

 

 

 

 

                                                    

 

 

 

 

 

 

 

 

 

 

 

 

 

 

 

 

 

 

 

 

                                                                        

 

 

 

 

 

 

 

 

 

 

 

 

 

 

 

 

 

 

 

 

                                                                         80字

20.请仔细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近日,某著名主持人在与被联合国任命为“关注全球教育的联合国和平使者”的著名钢琴家郎朗微博互动时,向朗朗提问:

“对于世界上买不起钢琴,甚至生活在战乱和饥荒中的孩子,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此条微博发布后,引起了众多网民的“炮轰”。

为此,该主持人十分委屈,认为网民违背了自己的本意。

思考、回答:

(1)网民善意质疑的原因何在?

该主持人提问的本意又是什么?

(4分)

(2)如果你是该主持人,你将怎样提问以避免引起网民的误读?

(2分)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左图是民国小学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内容是:

“瓶中有果。

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

母曰:

‘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

理解文意,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1.(3分)B(见文中第三自然段:

“它与庭院式、穴居式蒙古包式等建筑类型有很大区别。

”原文中只列举了几种建筑,而其他类型未必就有很大差别;另外原文说的是建筑类型,而选项说的是建筑布局。

2.(3分)A(“处在不同地区的布依族的民居是不同的,”属无中生有,从原文第一、二段可知:

不同地区的布依族的民居有些是相同的。

另外文中没有“原材料决定民居样式”这样的信息。

3.(3分)A(B项,原文最后一段“最上层为房屋顶棚,用于搭建粮仓和堆放一些不常用到的农具。

”C项,与原文倒数第四段表述不一致D项,“它的上面”指的是“堂屋正中的墙面上”不是指“四根穿枋”的上面。

4.(3分)A(长久)

5.(3分)A(A项“之”均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所以”,连词,表原因;介词,表方式。

C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

D项“因”,连词,因此;动词,沿袭。

6.(3分)D(“更告诫徐无党注重反省”错。

文章结尾句“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表明也用此文自警。

7.(10分)

(1)就以颜渊为例,(他)独居穷宅时挨饥受冷;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旁人)也许以为他愚笨无能。

(“群居”“愚人”,省略句,句意,4分)

  

(2)现今追求学问的人,没有谁不羡慕古代圣贤能够名声不朽,可是一辈子辛劳,全部的功夫只用在著述文字方面,都是可悲的了!

(“莫”“尽心”“文字”,3分)

(3)你的文章日渐进步,有一种如泉水涌出山间的气势。

(“其”“水”“山”,3分)

8.(4分)第二联用了六个名词性意象,描写了沉沉树林,茫茫秋雨中,一点灯火于风雨中摇曳,失群的大雁于风中振翅疾飞的景象(1分)。

“孤灯”与“一雁”相对,摇曳的灯火恰如诗人漂泊不定的旅途,失群的孤雁恰如诗人孤独的身影,这两个意象深刻揭示了诗人的心境,明是写景,实则诉状抒情(1分),表达了诗人羁旅不定,凄苦悲凉的情感,寓情于景,景中含情(2分)。

9.(4分)一愁羁迟途中,漂泊孤苦,孤独悲凉,从“日已暮”“何处可维舟”“孤灯”“一雁”可以看出;二愁背井离乡,欲归不得,思念家乡,从“离心”“乡梦”可以看出;三愁各般愁绪萦绕心头,难以驱散,“剪不断,理还乱”的苦痛之情,从“问”“微吟”“寄”看出。

(答到前两点可给满分)

10.(6分)甲:

①绕树三匝,②何枝可依?

③山不厌高,④海不厌深。

⑤周公吐哺,⑥天下归心。

乙: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舞榭歌台③不知老之将至④回首向来萧瑟处⑤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⑥玉露凋伤枫树林

 

11.(4分)

①结构上,“黑屁股”引出了对救生船的介绍,为后文主人公陈泥鳅的出场做了铺垫(2分);

②内容上,点明了人物的生活环境,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12.(6分)

(1)比喻,(1分)写出水声大,水势急,(1分)侧面烘托出陈泥鳅水性好,技艺高。

(1分)

(2)细节描写,(1分)写出孩子病情危急,陈五奶奶心中的焦急,(1分)侧面烘托出陈泥鳅好义的特点,也与上文“我有急用”相照应。

(1分)

13.(6分)

①敬老爱幼,扶危济困(1分):

他经常在风浪中救助溺水之人,不取酬劳,(1分)暗中接济一些孤寡老人,却不事声张。

(1分)

②自由散漫,没有多少人生追求(1分):

“在死人身上,他却是不少要钱的”(1分),喝酒赌钱,不置产业。

(1分)

14.(8分)

①作者对以陈泥鳅为代表的劳动者怀有同情与忧虑之情。

(2分)陈泥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虽有绝技,思想里总离不开“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的威胁,他对人生与未来有着担忧与焦虑。

(2分)

②作者表达了对淳朴的民风民俗,特定的地域文化中孕育成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怀念之情。

(2分)陈泥鳅是处于社会边缘的小人物,但无论是救助溺水之人,抑或捞取尸首,无论喝酒,抑或赌博,他的人生揭示出一种独特的民间原生态及深刻的生命意识。

(2分)

15.(3分)C(A项,要言不烦;B项,美轮美奂;D项,开源节流)

16.(3分)D(久假不归:

假:

借;归:

归还。

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江河日下:

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上下其手: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抱残守缺:

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

形容思想保守,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