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934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docx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docx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

绵阳师范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

专业社会工作

院系法学与社会学院

学号2005160068

姓名屠礼勇

指导教师孙长勇

答辩时间二○○九年五月

论文工作时间:

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

学生:

屠礼勇

指导教师:

孙长勇

摘要:

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被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吸引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是多方作用的结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家政策上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教育部“大学扩招政策”的影响和地方户籍制度的限制;其次,学校和社会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学校很少设置帮助大学生就业的机构以及学校的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对口;再次,家庭的原因,主要表现“人际关系”网络的欠缺;最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都不能适应就业等等。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暴露出来,然后根据这些原因使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己共同想办法缓解这一难题。

在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为应届大学毕业生以及未就业的大学生缓解就业难题献策。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Analysisofthedifficultemploymentproblemofcollegestudents

Undergraduate:

TuLiYong

Supervisor:

SunChangYong

Abstract:

Theemploymentofuniversitystudentsisthesocialissuesofcommonconcerntothecommunity,attractingtheleadersofthepartyandstateattention.Graduatesofthisdifficultproblemistheadverseconsequencesofmulti-roleTherearefourmainreasons:

Firstofall,thenationalpolicyreasons,mainlytheMinistryofEducation,"Universityofexpansionpolicy,"theimpactandlocalrestrictionsonthehouseholdregistrationsystem;Second,schoolsandsocialreasons,mainlysetupinschoolstohelpstudentsfewemploymentagencies,andschoolstrainingmodelisnotcorrespondingwiththeneedsofthecommunity;again,familyreasons,mainlythelackoffamilyrelationshipsnetwork;Finally,thecollege'sownreasons,mainlymanifestedinthestudentsprofessionalskillsandpsychologicalqualityofemploymentandsoareunabletoadapt.Hopethatthroughmyresearchcanbedifficultfortheissueofemploymentofuniversitystudentsexposed(inparticularthereasonsforemploymentofuniversitystudents),andthenbasedonthesereasonsthegovernment,society,schools,familiesandstudentsthemselvestofindwaystoalleviatethiscommonproblem.Theglobaleconomyin2009againstthebackdropofthecrisis,aswellasfreshuniversitygraduatesfortheemploymentofuniversitystudentsdidnotalleviatetheemploymentproblemsandsuggestions.

Keywords:

UndergraduatesEmploymentReasonsCountermeasures

目录

前言1

(一)课题来源1

(二)论文目的和意义1

(三)文献综述1

(四)概念界定2

一、我国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2

(一)经济危机下我国面临的总体就业形势2

(二)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就业形势3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3

(一)国家政策上的原因3

1.中央政策的原因3

2.地方政府的原因4

(二)学校和社会的原因4

1.学校的原因4

2.社会的原因4

(三)家庭的原因5

(四)大学生自身的原因5

1.能力未得到锻炼,不能适应社会5

2.对社会认识不深,面对激烈的竞争准备不足5

3.心理承受力不强对就业消极抵抗6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思路6

(一)群策群力,政府把大学生就业问题放在政务工作的重要位置6

(二)学校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招生的前提6

(三)家庭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7

(四)大学生自己才是缓解就业难现状的关键7

结论8

注释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前言

通过几年来“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80后”大学生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独来独往和标榜个性的他们也不得不面临就业问题,然而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他们承受着无法想象的压力。

不景气的全球经济形势,庞大的就业人群,就业能力的缺乏,生存手段的单一让大学生们无法顺利的就业。

因此,大学生不得不多思索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生存,让自己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脱颖而出。

同时,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在政策和立法上促进大学生就业,社会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包容,企业也注重了对应届大学生的培养,学校更多的建立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专门机构和组织,这些途径将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题起到缓解的作用。

(一)课题来源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这个题目是我和我的指导老师孙长勇共同探讨出来的。

首先,我确定了我论文的写作方向是关于大学生就业,然后因为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我对解决这一难题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路,所以我把论文题目定在了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上。

第一个题目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制度保障”,由于研究对象过于宽泛,操作性不高且前人对此问题研究不多,可供我参考借阅的文献不是很多,所以我放弃了这个题目。

通过和指导老师再三探讨,我把研究范围转移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上。

我把文章的主体部分放在了就业难的原因上,根据这些原因导出就业难这一问题,最后根据问题简单提出一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措施。

最终我确定了论文题目“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简析”。

(二)论文目的和意义

希望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使社会正视这一社会难题,从而使国家,学校,社会,家庭和大学生共同想办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社会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它会影响大学生群体毕业后的生活,会阻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会制约国家经济的发展,更严重还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牵涉面大,影响人群广泛,能否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意义重大,所以我认为选择这个题目研究这个社会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三)文献综述

(1).在陈华的《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中,对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困境和歧视做了详细的分析,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1、教育方式的影响,由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弊端,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在人才培养上都是重成绩轻能力、重学习轻创新、重授业轻传道。

于是相当一部分女生过于看重学习成绩,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女生无论在学业成绩还是在专业发展上,都是于男生并驾齐驱,甚至某些方面比男生还更胜一筹。

但是,由于女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且不愿参加更多的文体活动和其它社团活动,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锻炼,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就使她们与男生比较起来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方面相对薄弱,这些劣势导致她们被用人单位拒绝;2、培养模式的影响,主要是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脱节,在这种负面的前提下,如果女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注意对自己进行能力的锻炼,其综合素质是不可能得到提高;3、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观念认为女性是依附于男性的、善良的、温柔的,而不应该成为“女强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女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影响女大学生就业;4、就业歧视的影响,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就业歧视是永远都不能回避的话题。

就业歧视包括很多方面,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学历、籍贯、户口所在地、身高、体重、身体状况等等,在其中唯一对于男女生机会不均等的就业歧视就是性别歧视。

文章很细致很深刻的论述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四个原因。

(2).在李光辉的《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初探》中,对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的社会原因,大学生自身原因进行了细致而准确的阐述。

文章中的社会原因论述了一些地区,高校盲目扩招,造成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人们对大学生就业的某些认识存在误区,对大学生的预期产生了很大的落差;大学生个人主要归因与大学生“质量”下降,能力降低。

以上文献是本文参考文献的两个代表,对“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或解决措施进行了论述,很有见地和深度,对丰富本文章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查阅和参考文献,本文章将会从国家、学校、社会、家庭、大学生几个方面来论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同时在分析时结合了自己所学社会学专业知识,最后文章根据所论述的几个方面的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措施。

(四)概念界定

人际关系[1]:

人际关系系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

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大学生[2]: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3]:

就业的含义就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

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则需要把就业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即就业条件,指一定的年龄;收入条件,指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时间条件,即每周工作时间的长度。

一、我国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一)经济危机下我国面临的总体就业形势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人力资源大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劳动力供求失衡的现象,多数情况是供大于求。

国家每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劳动力是2400万左右,实际上能够安排的,包括自然减员在内,也就是1200万,这也导致每年都会存在1200左右的就业岗位缺口。

[4]每年我国还有一部分农民工,也就是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大约现在农村还有1亿多富余劳动力,每年需要大约转移800万到900万。

所以城镇新增劳动力,加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使就业的形势就更加严峻。

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就业问题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大和困难的问题,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企业纷纷破产,倒闭(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导致大约两千万的农民工失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5]

(二)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就业形势

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近几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无论性别,无论专业是否热门,整个大学生群体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大学毕业生数量巨增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就业率在不断下降。

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

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本科院校为70%,高职专科就业率为55%。

2004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本科院校就业率为73%,高职专科学校就业率为61%。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3%。

2006年为70%,2007年为71%,2008年为70%。

2009年的毕业生比2008年增加51万人,达到610万,[6]在社会需求与往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毕业生供给大幅度增加,使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变得更为突出,就业率继续降低。

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也会使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的总量出现恶性累积,未来几年内不能就业的大学生数量也会以每年50万递增,所以在校大学生群体正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国家政策上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无论是中央政策法规或者是地方性的措施。

比如教育部推行的“扩招”政策,地方的户籍制度等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中央政策的原因

中央政策导致大学生就业难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从1999年开始的“扩招政策”,它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毕业生人数每年以70万左右递增。

如2005年为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而2009年将达到610万之多。

如此庞大的总量使就业市场不能很好的吸收,导致每年因为扩招政策未能就业的大学生数量也在递增,2003年为64万,2004年76万,2005年93万,2006年124万,2007年131万,2008年157万。

[7]历年来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人数叠加,更加庞大的大学生就业大军挤向就业市场,使本已饱和的就业市场更加无力消化。

“扩招政策”虽然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国民素质提高,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2.地方政府的原因

由于地方户籍制度并没有完全消除,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户籍限制现象尤为明显,所以这一制度的弊端成为了阻碍大学生就业的另一个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强,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也逐渐被取消,大学生在各城市之间的流动性也在加强,很多考生在选择大学时都选择了非自己家乡的城市,毕业时户籍制度就成为了他们就业的障碍。

各地政府部门将解决本地户口居民,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地方工作的着眼点。

而对外地生源,外地院校毕业生不断加高就业门槛。

而绝大多数毕业生都会选择就读大学所在的城市作为工作地,对于那些没有选择户口迁移的毕业生来说,无疑户籍制度就成为他们顺利就业的一个障碍。

(二)学校和社会的原因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社会是吸纳人才的主要地方。

由于学校的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对称,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就业渠道少以及用人单位不愿接纳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应届毕业生等原因,也导致了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形成。

1.学校的原因

1.1学校的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学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一味注重学生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对提高办学质量有太多的研究,学校在开设专业时并没有根据社会需求做相关的调研,而是仅仅根据有什么老师开设什么专业和课程,或者跟风开设热门专业,并未考虑四年后的前景,从而导致各高校间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毕业生严重供大于求。

1.2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

部分学校缺乏前瞻性,在设置课程方面不合理,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

很多学校专业实习时间短,与专业不对口,部分专业甚至不设置实习课程,对学生的就业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1.3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就业渠道少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有:

学校招聘会,老师推荐,人际网络,网上招聘等。

这些渠道因为其局限性还不能满足庞大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如:

经济形势不好时,企业往往缩减招聘规模,学校招聘会只能解决小部分毕业生就业;老师推荐也只能解决那些优秀学生或学生干部的就业;对于那些家里没有人际网络且在校表现一般的学生就业渠道显的太少,而这部分学生往往占到毕业生的大部分,所以学校的就业渠道不畅通也成为毕业生就业难的一大难题。

2.社会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大学生的评价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也存在一些误区。

大学生在社会人眼里的地位发生了退变,随着“精英教育”被普及成为“大众教育”,大学生的整体质量是有所下降,就业能力稍显不足,导致社会对大学生的预期产生了很大的落差。

正因为此,一些企业生他们在招聘时会对大学生进行严格的审视。

现在的企业常用“实用主义人才观”来选拔人才,看中求职者的工作经验,这样的要求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

企业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投资到应届毕业生身上,他们希望大学生一进公司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工作岗位需要一个过程来适应工作程序和内容。

大学生学习能力普遍较强,基础知识扎实,如果企业注重对他们的培养的话,一旦他们熟悉了工作程序,他们的工作效率将是对企业投资的极大回报,但是由于目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企业都忽视了这一客观事实,在招聘时往往利用工作经验拒绝应届毕业生。

企业这样的“实用主义人才观”制约了大学生就业。

(三)家庭的原因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所以家庭因素也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介入到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而这种社会资源主要表现在家庭为学生就业时提供的“人际关系”网络。

每个大学生拥有的人际网络资源是不同的,导致其就业时有难易之分。

一个毕业生其家庭拥有宽广的人际网络,那么他的就业将相对轻松,反之,缺乏资源就业将相对困难。

但目前的现状是:

我国高校毕业生中大约20%来自于贫困家庭,而目前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大约30%,这些大学生由于家庭贫困,家庭不能为他们就业提供便利,社会资源匮乏,在面临就业时只能处于弱势地位。

所以,没有资源的学生就业只能靠学生自己,而那些有资源的学生却或多或少的占用了他们的工作机会,使大多数没有资源的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家庭很少对子女进行职业意识的教育和指导,鉴于父母知识层次的限制,他们很少对子女进行职业意识的指导。

家庭人员缺少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求职意识滞后的一个原因。

(四)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还是大学生自己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就业。

其自身的原因包括专业技能不娴熟,心理素质差等。

1.能力未得到锻炼,不能适应社会

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存在弊端,忽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本身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因而,很多大学生基础技术技能差、实际操作能力差、综合应用能力差、不能学以致用,致使自己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而现在大学生给人们的印象就是知识面较窄,比较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得专业知识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修养上的缺陷等都成为他们就业的绊脚石。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很多学生习惯了大学的集体生活,很难适应一个人的生活,害怕孤单。

有些毕业生在大四下学期末尾才有了找工作的意识,已经习惯校园生活的他们,显然对社会就业局势认识不清,不愿意离开校园到社会上去闯荡。

不能适应社会的竞争也成为他们不愿主动去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的一个原因。

2.对社会认识不深,面对激烈的竞争准备不足

目前还有很多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是因为他们的就业观念没有随就业形势的转变而转变。

他们接触社会较少,对社会认识不深,期望毕业之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对工作的期望值太高。

同时,学生在非毕业年级的时候没有了解形成就业信息的兴趣,所以在他们进入即将毕业的行列时,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和残酷的竞争,他们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没有作好准备。

也有部分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很了解,也有忧患意识,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应该从那些方面着手准备就业,所以在面临就业的时候没有针对性,在招聘会上也是盲目的投简历。

像这样“广撒网”的情况也不是不好,但自己所消耗经历却和收获不成正比,当多次努力得不到收获后很容易放弃和麻木。

3.心理承受力不强对就业消极抵抗

近年来,我国在校大学生存在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就业难,很多学生害怕面对“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他们害怕毕业,不敢面对社会,甚至逃避社会。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许多大学毕业生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一项针对大学毕业生的调查表明,因就业竞争激烈而日益感到“恐慌”和“胆怯”的分别为4.8%和4.4%,而觉得“紧张”的有11.8%,70.3%的人认为“压力大”,还有8.7%的人认为“很兴奋”。

[8]从此数据可以看出高达91.3%的毕业生感到有压力,心理难以承受。

大学生群体都是成年人,他们应该有独自承受压力的能力,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

很多毕业生在就业重压之下,变的异常孤僻或者暴躁,导致其对就业消极抵抗,反过来影响了就业,导致就业率低。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思路

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要综合考虑:

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为方便大学生就业设立优惠措施。

政府对每年招生计划的审批,应从总量上考虑各专业、各层次的结构比例。

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情况做出科学的预测,根据就业率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高校在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机构的同时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充分自主择业和竞争就业;用人单位要努力构建比较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咨询服务体系。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等方面综合研究、系统把握、重点突破、标本兼治。

(一)群策群力,政府把大学生就业问题放在政务工作的重要位置

要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政府首先需要重视这个问题,然后调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力量群策群力,为大学生就业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和可行方法。

如:

扩大大学生“下基层计划”的执行力度,提高到基层工作大学生的福利待遇;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制造良好的环境,帮助大学生改变就业观念,不再一味的追求稳定的工作,应该勇敢的创业,政府在一定范围内为创业者减免一定年限的税收等;地方政府应该打破户籍制度对大学生就业的限制,为各地人才的流动创造便利。

(二)学校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招生的前提

学校培养学生首要的目的是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帮助大学生成才,而不是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只招不教;学校招生应该本着为学生和家庭负责的态度,建立并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各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机构,切实采取措施,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在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从低年级起就开设“创业与就业教育”课,加强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和指导工作,建立校园网及毕业生就业网,使就业信息服务网成为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学校设置专业也应该带有目的性和前瞻性,在设置新专业时做好调研工作,不要盲目的开设当前社会上的热门专业,一定要根据社会现在和将来的需求来针对性的培养学生。

(三)家庭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的教育与指导。

由于社会资本的影响,使得大学毕业生对“前途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的决策,而是整个家庭在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做出的集体决策。

家庭在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仍然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执行者,应注意帮助大学生确立切合实际的职业意识,帮助他们选好职业。

家庭对于一个大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家庭成员根据每一个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完成人生重要的职业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