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062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3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docx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docx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讲解:

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知识点讲解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聚落的分类:

城市和乡村

地表形态

对聚落的影响

实例

类型

分布

规模

平原

团聚型、棋盘式

集中、紧凑

大、

人口多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地区

山区

点状、散状

分散、多沿山谷或河流分布,或在山前洪积扇、冲积扇的中下部

小、

人口少

南方低山丘陵区、西南地区、塔里木盆地

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表

形态

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实例

交通线形态

限制性因素

工程量及造价

选线原则

平原地区

一般呈网状分布

小,低

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山区

公路呈“之”字形

大,高

川西高原、云贵高原

地势

影响交通线路的密度,如我国由第三级梯向第一级阶梯交通线路密度逐渐减少

二、跟踪训练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处河谷的成因是            (  )

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                        B.背斜构造顶部遭侵蚀形成

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                  D.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

解析:

①处为断层地带,因岩层破碎易遭侵蚀而形成河谷。

答案:

D

2.图中③处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砂岩               D.砾岩

解析:

从断层左侧的岩层关系可以看出③处位于砾岩的下方,而从断层右侧的岩层关系可以看出砾岩的下方是石灰岩,说明③处原为石灰岩,后因接触高温岩浆而变质形成大理岩。

答案:

B

3.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  )

A.水平拉伸作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沉积作用

解析:

图中有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堆积作用形成的岩层④,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水平拉伸作用。

答案:

A

  下图为某地沉积岩层剖面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该地岩层结构形成过程的描述中,最合理的是                    (  )

A.沉积—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沉积—断裂—褶皱—沉积—侵蚀—下沉—沉积

C.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D.褶皱—断裂—侵蚀—沉积

解析:

首先图示下层存在部分沉积岩层,曾发生沉积作用,岩层存在褶皱、断层,说明岩层受到挤压,褶皱、断层顶部受侵蚀,是抬升后外力作用的结果,上层又存在水平沉积岩,说明曾下沉,由沉积作用形成。

答案:

A

5.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构造是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

C.④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D.如果要修建隧道①处最为理想

解析:

①处为背斜构造,可以修隧道。

答案:

D

  下图是某地岩层水平分布图。

据图回答6~7题。

6.下列四幅剖面图中与沿中间剖面线的剖面图一致的是                     (  )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虚线为等高线,从a至b,经过了山谷、山脊,且a处海拔在150~200m之间,只有A图符合。

答案:

A

7.图中甲处地形与地质构造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山谷——背斜               B.山脊——向斜

C.山谷——向斜               D.山脊——背斜

解析:

从等高线上看,甲处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为山脊;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甲处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是向斜。

答案:

B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老到新。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P处属于                  (  )

A.断层         B.海岭               C.背斜                  D.向斜

9.图中,M处属于              (  )

A.冲积平原              B.冲积扇             C.“U”形谷             D.谷地

解析: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可知P为向斜;从剖面图上可知M为谷地。

答案:

8.D 9.D

  读下图,完成10~12题。

10.按照发生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解析:

②表示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地表开始隆起;③表示板块张裂处扩大,地壳变薄,岩浆上升明显;①表示岩层断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B项正确。

答案:

B

11.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                                      (  )

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             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

C.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解析:

图中表示的现象发生在板块的张裂地带,张裂处的板块高度相当,没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应该同为大洋板块或大陆板块,D项正确。

答案:

D

12.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  )

①裂谷 ②海岭 ③山系 ④海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图中所示现象如果是两个大陆板块张裂则形成裂谷,如果是两个大洋板块张裂则形成海岭。

答案:

A

  宁西铁路东起南京,西至西安,途经五个省,总长1075千米,是我国跨世纪铁路建设中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

下图为宁西铁路经某地形区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铁路选择在图中地形区通过,主要原因是                              (  )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              D.该部位岩层松软,易于开挖

解析:

图中显示地形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施工工程量小,造价低。

答案:

C

14.为防止图中切坡处滑坡、崩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砌石护坡        B.植树造林          C.种花植草           D.修建梯田

解析:

因为铁路经过之处进行了工程切坡处理,使得道路两侧山坡变陡,只有砌石护坡才能防止滑坡、崩塌。

答案:

A

15.在山区,一般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铁路运输量少              B.公路运输装卸方便

C.公路运输成本低            D.修建公路成本低,难度小

解析:

山区地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修建铁路成本高,运营难度大,故在山区一般优先发展公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地貌是    地貌,它是由    作用形成的;这种地形在    地区常常见到。

(2)甲、乙、丙三处易出现涌泉的是    。

(3)试在下图中绘出丙处地下岩层和地貌的形成演变过程并加以说明。

解析:

本题通过地质构造地貌图,考查内力、外力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

(1)题,甲处位于山谷出口,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地貌。

(2)题,在岩层断裂处,地下水容易沿裂缝出露地表形成涌泉。

第(3)题,根据图中岩层变化及地表形态进行说明。

答案:

(1)冲积扇 流水堆积 山谷出口 

(2)乙

(3)

17.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材料2:

交通线示意图。

(1)与平原比较,山岳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    的选择、交通运输    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    为主,原因是                        。

(3)若该地选择了山岳地区主要的交通线,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看,在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

  a处    ,理由                                                     。

  b处    ,理由                                                     。

(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                                  。

解析:

(1)、

(2)题,山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和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的影响比较大。

第(3)题,公路建设可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一般在交通量大的城镇之间尽量采取最短线路,而对于山区公路一般采取迂回措施来减小坡度对交通的影响。

第(4)题,在山区公路选线时要考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所以一般会尽量多的经过居民点。

答案:

(1)方式 线路 

(2)公路 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3)不合理 地形平坦,通向大城市应选最短线路 合理 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迂回前进

(4)增加交通运输量,方便甲、乙两地客货集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