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193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乡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乡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乡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乡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乡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docx

《乡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乡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docx

乡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

乡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2017—2020年)

为全面深化我乡河长制工作,根据省市区关于全面深化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治水工作的相关意见,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区治水工作要求,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引,构建党政同责、部门联动、职责明确、统筹有力、水岸同治、监管严格的治水机制;以防止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保护水域岸线、执法监管等为主要任务,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全面完善河长制体系,全力打造我乡河长制工作升级版。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

通过建立健全全流域多元融合的治水格局,完善制度体系,统筹各类社会资源,形成全民参与治水、共创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推动河长制工作转型升级,努力向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到2017年底,建立健全乡、村二级河长体系,实现河道河长全覆盖,并延伸到沟、渠、溪、塘等小微水体。

按照《衢江区举村乡域剿灭劣Ⅴ类水体实施方案》要求,自我加压,全域剿灭III类水体。

(一)加强水污染防治

1.农业农村面源治理。

推广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2017年,化肥减量30吨,化学农药使用量比去年减少1.5%。

2.2017年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有效收集处置率达到100%以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达到100%。

3.乡村污染治理。

2017年,全乡实际常驻人口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建立终端湿地化处理出水水质符合1级及A类标准排放。

4.排污(水)口整治。

依法加强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依法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

在入河排污(水)口标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开展入河排污口审核登记工作,实行入河排污口“身份证”管理。

2017年底前,完成辖区内合法设置的入河排污口登记工作,并公布名单信息,初步建成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系统。

到2020年,完成重要江河入河湖排污口设置规划,全面取缔和清理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入河排污口。

(二)加强水资源保护

1.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严格限制发展高耗水项目,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

健全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2.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

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编制报批。

3.加强水源保护。

建立饮水水源安全保障机制,完善风险应对预案,采取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要求。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水平。

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物理或生物隔离,创建规范化饮用水源保护区。

(三)加强河湖管理保护

1.严格河湖岸线空间管控。

水域岸线保护。

开展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工作,明确管理界线,严格涉河湖活动的社会管理。

2.严格水域管理。

制定水域岸线保护利用管理规划,科学划分岸线功能区,强化规划约束作用,加强河湖水域岸线保护。

到2020年,逐步推进重要江河水域岸线保护利用管理规划编制。

3.规范河道采砂。

强化河湖采砂管理,健全采砂管理机构,按照管理权限科学编制采砂规划,划定重要河湖禁采区。

依法加强监管,严禁非法采砂。

(四)加强水环境治理。

1.强化水环境目标。

按照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到2017年底前全面消除III类水。

到2020年,地表水达到或优于II类水质比例、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2.提升河道水环境改造。

实施河湖绿道、景观绿带、闸坝改造、堤防景观改造等工程,开展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鼓励各地积极创建以河湖或水利工程为依托的国家水利风景区,实现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2017年底完成河道综合整治1km,到2020年完成河道综合整治5km。

3.巩固“清三河”成效。

强化“清三河”长效机制的执行力度,严防垃圾河、黑河、臭河反弹。

全面实施“剿灭劣Ⅴ类水行动”,不断加强河湖水面保洁工作,保持河湖塘渠各类水体洁净。

2017年,自我加压,全面剿灭III类水。

到2020年,不断扩展河湖水体保洁范围,基本实现小微水体保洁全覆盖。

(五)加强水生态修复

1.加强源头保护。

科学设置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健全河湖源头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

加大河湖源头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保护综合治理以及生态修复力度。

2.加强水量调度管理。

完善江河湖库水量调度方案,科学调度生态流量,确定并维持河湖库塘一定的基础水面率,保障河道断面水生态环境最小流量和湖泊、水库的合理生态水位。

3.提高水系流畅能力。

加强中小河流治理,拆除清理堵坝、坝埂等阻水障碍,打通“断头河”,拓宽“卡脖河”,加强河湖水系的循环流动,恢复水体自净和生态修复能力。

4.加强森林湿地保护。

在河湖沿岸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实施封山育林,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禁止侵占河湖、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

5.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科学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严厉打击电毒炸鱼等违法行为,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体净化调节功能、河湖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

(六)加强执法监管

1.完善治水工作法规制度。

完善涉水建设项目管理、水域和岸线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环境保护、河湖采砂管理、水域占用补偿和岸线有偿使用等法规制度体系,做到治水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提高执法监管能力。

建立水域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实行水域动态监管。

落实水域管理、保护、监管、执法责任主体、人员、设备和经费。

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对重点水域、重点污染防控区、重点排污河段、重要堤防、大型水利工程、跨界河湖节点等进行视频实时监控。

推进全区河湖监管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河湖监管信息化。

3.加强日常河湖管理保护监管执法。

各有关部门应切实履行涉及河湖管理保护的行政职能,需要联合执法的,由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或单位应积极配合。

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坚决清理整治非法排污、取排水、设障、捕捞、养殖、采砂、采矿、围垦、侵占水域岸线、涉水违建等活动。

三、组织形式和工作职责

(一)乡级河长

全乡设乡级河长9名,总河长由党委书记担任,负责全

乡河长制作工作。

各乡级河长分别担任各自联系村相应河道的河长,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的职责,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河长履职进行督导。

(二)村级河长

村级设立7个河长,各村支部书记担任本地河长,负责本行政区域河长制工作。

村内所有河流、湖泊分级分段设立河长。

河长人事变动的,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河长信息更新,并向乡河长制办公室备案。

村级河长延伸到沟、渠、塘等小微水体。

(三)乡级河长制办公室

乡河长制办公室与乡“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

办公室主任和专职副主任由乡“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和专职副主任兼任。

乡河长制办公室下设3个组,分别为综合宣传组、业务指导组、督查检查组。

(四)乡河长制办公室职责

乡河长制办公室:

统筹协调全乡治水工作。

负责乡级河长制组织实施的具体工作,制定河长制工作有关制度、监督河长制各项任务的落实、组织开展各级河长制考核。

河长制办公室实行集中办公。

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四、工作机制

(一)健全完善统一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是本辖区流域整治的责任主体,要制定综合治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任务清单、进度清单、时限清单、责任单位清单和责任人清单。

对各河湖要突出重点,细化任务,实行“一河(湖)一策”,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生态治理,提高河湖综合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各职能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按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协同推进河长制实施工作。

(二)健全完善责任明晰的履职机制。

全面实行河长履职承诺、述职评议、媒体问询、考核问责四大机制,切实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的职责。

建立流域河长责任制,乡级河道按照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联动治理、联动保洁、联动管护、联动巡查、联动考核的模式实行流域河长制,流域河长由乡级河长担任,承担包干河道流域综合治理和长效管护的指导、协调、督查、巡查等职责,并在履职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强化村级河长主要职责是对责任河湖进行日常巡查管护,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流域联动治水,形成流域内各单元紧密协作、责任共担、问题共商的联防联治格局。

(三)健全完善科学严密的监测机制。

坚持统一规划、优化整合、合理布局,分部门按职责开展河湖水环境质量、渔业水环境质量、水功能区水质等水环境监测。

对行政区域交界面、干支流交界面、功能区交界面和主要入河排污口,要科学设置监测点,做到点位互补,细化加密监测。

建立水环境统一监测平台,构建区、乡两级监测数据有效汇聚和相关部门监测数据互联共享共融机制,健全数据库。

对监测发现的情况,由河长制办公室和相关职能部门同时向有关方面通报发布,对相关部门提供的检查数据加强会商研判、科学分析,发现问题,督促有关部门查找根源、落实整改。

(四)健全完善协同联动的执法机制。

完善省级督查、市级巡查、县区负责的监督执法机制。

建立健全流域与区域、相邻区域之间和部门之间的联合巡查机制、综合执法机制,对涉水重要事件联合开展综合执法或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

不断深化智慧环保亮剑执法行动和铁拳剿劣行动,打击不法排污企业。

研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依法打击各类涉水违法行为。

(五)健全完善奖惩分明的督考机制。

充分发挥发挥人大政协民主监督作用,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执法检查、专题协商助推河长制落实;全面发动公众参与,大力推行民间河长和企业河长,组建护水志愿者队伍、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河长制落实进行监督评价。

把“干事”作为举村治水战线唯一标准,以实干树导向,以实绩论英雄,以结果论成败,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铁的忠诚、铁的担当、铁的作为”的治水铁军,鞭策各级各部门在干事中体现作风、展示作为。

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将河长制落实情况纳入“五水共治”、美丽浙江建设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考核范围。

上一级河长对下一级河长开展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对成绩突出、成效明显的,予以表扬;对工作不力、考核不合格的,进行约谈或通报批评;对履职不到位、失职渎职,导致发生重大涉水事故的,依法依纪追究河长责任。

(六)健全完善共建共享的宣教机制。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利用微信、钉钉等各种新兴媒体和传播手段,广泛宣传河长制工作,构建起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宣教机制,营造浓厚的河长制工作宣教氛围。

建立河长评优机制,树立工作典型,交流治水经验,进一步引导基层河长履好职、尽好责。

积极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加大问题河道、问题河长曝光力度,使各级河长面对面接受群众监督,倒逼“河长”落实责任。

(七)健全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

依托河长制信息化管理统一平台,加快推进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河长移动客户端(APP)和微信等公众平台建设,健全完善集信息查询、公众参与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治水平台,对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网上巡查、电子化考核,通过信息化平台加强对各地河长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和考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