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195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docx

人教版23页精品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

1.观察春天的植物

教学目标:

1.能持续、细致地观察某种植物在春天的生长变化,尝试为自己的观察活动制定计划,并及时、准确地把观到的现象用文字、画图或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2.具有热爱自然,关注身边植物的情感以及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3.了解一种或多种植物在春天的生长变化,更深入地认识几种身边的植物:

学习绘制植物分布图,具备一定的空间感受能力。

内容设计: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差异大,植物分布不同。

大部分地区的植物其生长变化在一年四季中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但是大多数人对此视而不见。

教材从关注身边的植物出发,引领学生持续、细致地观察植物在春天的生长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当然还包括观察、记录等技能的训练。

教材首先呈现的是南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一个生活场景,通过阿静一家在桃树林中的发现与思考,引出对春天植物的观察及对其未来生长的预测。

接下来引导学生结合本地区实际,选择一株植物进行观察,并记录它的生长变化。

作为本主题的彳重点活动,特别强调观察的持续性和记录的准确性。

由此导入第二个活动——画植物分布图,将对植物的认识与绘制方位图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教材在编排上“观察春天的植物”的活动只出现了一次,但这绝不意味着该活动只是一、两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后边的科学学习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观察活动,保证大多数学生全程参与并且较好地完成观察、记录等各项任务。

教学准备:

活动

(1):

全年日历表,含节气、伏天、三九天、农历;本地区自然历。

活动

(2):

彩笔,考察校园及学校周边的植物种类、分布和生长情况。

天气与植物

主题图

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

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开始了,春天里,万物有哪些变化?

春天里,我们又可以做哪些科学活动?

小组活动:

分成小组,交流。

汇报:

学生发言。

朗诵:

读一读第2页图上的诗。

给同学们朗诵。

画图:

画一幅春天的图画。

A、画出你的观察目标的位置(同时考查了方位)。

B、填写表格

观察时间

植物名称

变化(文字式图)

地点

其他

2、16

大叶黄杨

叶子是墨绿色

花坛边

C、收图、保存。

2天气气象

教学目标

1、学习定性地观察天气,能够有语言、图画等不同方式描术天气现象。

2、热爱自然,对天气变化这种自然现象感兴趣。

3、能欣赏美丽的天气,能说出赞美某一种天气的话;认识各种天气现象;能列举生活中两个以上的例子,说明天气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内容设计

承接本单元第1课对春天植物以观察,很自然地引出天气的话题:

阿静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

本课教学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首先从上课当天的天气入手,引导学生定性地观察天气,学习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描述各种天气现象,提高学生对事物、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事物现象主要特征的提取和把握的能力。

在对天气现象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分析天气变化对植物的影响,辨证地认识天气的好与坏。

其中特别提到了“节气”。

节气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它较好地反映了我国黄河流域一年中天气变化的规律,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广为流传,直到今天。

教材编排这项内容,一方面为扩展学生的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一方面为提升学生对于天气的认识:

由对短期的、独立的某一种天气现象的认识,上升为对长期的、综合的天气变化的规律的追寻。

提示:

在观察天气现象的同时别忘记了继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

活动

(1):

有关天气及其对植物影响的录音、录像、图片和文字资料。

活动

(2):

有关天气对植物影响的各种资料;有关节气的资料;全年日历表,含节气、伏天、三九天、农历。

2、天气现象

导入:

播放天气预报一段。

你听到了什么?

你了解到了什么?

对你有什么帮助?

好的,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和天气有关。

板书:

天气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种天气及其自然现象

1、谈话:

刚才我们通过天预报,了解到了某天的天气情况,如果请你判断一下,今天的天气,你能和播音员阿姨说的一样吗?

2、学生发言:

可以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分析,自然现象推断。

3、小组活动:

小组同学,根据天气情况进行一下天气播报。

4、汇报并板书:

太阳、去彩、风、感觉(皮肤)、衣服薄厚

5、实践活动:

放各种天气的录像片段,学生说一说是什么天气情况?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也来的?

A、多云B、露C、霜D、雨松E、冰雹F、雾松G、龙卷风

二、动手

1、谈话:

通过刚才了解,我们知道了各种各样的天气。

你最喜欢什么天气?

你能把它画下来,而且从画中可以让我们一下子看出,你喜欢它的原因吗?

2、学生动手绘画

3、汇报展览

三、了解天气对人类及植物的影响

1、出示一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谈话:

天气对我们人类是有一定影响的,也有好处的。

谈一谈,天气对人类、植物的影响好吗?

(好处)(害处),并板书

3、学生发言并介绍自己的资料四、了解节气

1、出示一份日历,每人一张,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是的,一年中出现了二十四个节气它们分别是什么呢?

读一读。

3、找一找规律:

二十四个节气是否有规律15天一个

4、读一读:

节气歌

小结:

节气的资料

五、动手制作

1、制作温度计

2、学会使用温度计

板书:

晴多云,阴,雨雪霜雹

3观测天气

教学目标

1、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湿度计等对天气进行定量观测,采集有关数据,尝试整理加工数据,并能分析数据做出合理的解释;能制作一种简单的测量天气的仪器,如测量风、雨量、湿度的仪器。

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2、热爱自然,积极探索气象科学的奥秘,意识到气象科学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逐步建立科学严密的思维模式,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3、知道几句谚语及含义,了解天气对农汪、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温度、湿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

4、量等)来描述;了解到天气观测是一门严密的科学,需要多种仪器来观测天气。

内容设计

本课是在学生学会定性地观察、描述各种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有很大影响之后,进一步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和意义,学习简单地、定量地观测天气方法。

在教材的呈现上,承接上一课查找节气资料的活动,本课由阿静获得的几条谚语导入。

谚语的出现,一方面体现出人类对天气变化规律的探寻,另一方面,由于谚语具有通俗易懂、语言简洁、朗朗上口等特点,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对气象知识的学习兴趣。

然而谚语毕竟只是基于表象的观察,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因此具有较大局限性,不是十分准确。

所以教材在谚语后面通过梅老师的话过度为利用科学仪器可以更加准确地观测天气。

贯穿第3课的故事境是梅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气象站。

参观前首先引导学生理性地分析人们为什么要测量天气?

作为气象工作者应该观测哪些项目?

然后以探究的形式开展对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及湿度的观测活动。

在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之后,带领学生参观气象站,全面了解气象工作内容和方法,认识各种专业的测量工具。

提示:

在观测天气的同时别忘记了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

活动

(1):

搜集气象谚语。

活动

(2):

准备气温计、湿度计、风向标、风速计、雨量器等专业测量工具(或图片)及自制湿度计、风向标、风速计、雨量器的各种材料,如布条、小棍、玻璃瓶、量筒等。

3观测天气

导入:

出于谚语,读一读: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阵凉。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提问:

知道什么是谚语吗?

能说出这些谚语的意义吗?

实际生活中,我们就凭借谚语吗?

学习新课:

一、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1、播放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

问:

你了解到了哪些天气情况?

板书:

气温风力湿度

2、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1)从哪些地方可以获取到天气预报的信息报纸电视广播电话2)问:

这说明天气预报是生活中秀重要的一个环节,你认为是这样吗?

为什么?

学生讨论,天气预报对人类的帮助

小结:

是的,谚语存在不科学性,所以天气预报可以为我们提供科学的信息,怎样得到这些信息呢?

二、学会测量、观测天气

1、

2、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板书:

气温温度计

风力测风仪

湿度湿度计

3、制作学习使用各种仪器

1)温度计:

(讨论)在哪里测气温更合适?

各小组定一个地点,进行室外观测(一会儿进行)

2)测风仪:

(1)、了解风力、风向的知识

西北北东北一级

西东二级…….

西南南东南三级…….

(2)、可以利用哪些物品测风力、风向

板书:

布条、红旗……

(3)、制作测风仪(学具)

3)、湿度计:

(1)讲湿度的知识:

(2)制作简易湿度计:

(3)学习使用湿度计:

4、各小组室外活动。

测气温测风力

5、汇报测量结果总结出测量气温、风力、风向的最佳地点。

三、小小气象站

1)、放录像、了解气象站的基本形成仪器名称

2)、了解气象知识

板书:

观测天气

气温温度计

风力、风向测风仪

湿度湿度计

作业:

记录一周天气变化。

4记录天气变化

教学目标:

1、能使用温度计和自制简易风向仪、雨量器等对天气进行一个星期的观测,采集有关数据,尝试用表格、图形等不同方式整理加工分析数据,并能分析数据做也合理的解释。

2、热爱自然,关注天气变化,愿意进行测量、记录天气和分析测量数据等科学活动,形成认真细致、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3、学习记录天气的方法:

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形成关心天气变化、坚持听天气预报的习惯。

在前两个主题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观察和测量当天的天气情况。

本课将引领学生从持续观测记录一周的天气入手,进一步探寻天气变化的规律,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由两个活动构成。

内容设计:

(1)记录一周的天气。

在学生学会测量天气的方法之后,练习使用自制的测量义器观测、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在得到充足的数据之后,练习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图,根据曲线的曲折变化分析描述一周的天气变化,主要是温度变化,找出温度变化的规律,尝试着预测下周的天气变化趋势。

(2)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

通过阅读资料了银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

活动

(1):

教师准备——有关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音像和图文资料:

各种测量工具。

学生准备——天气观察记录卡、自制的各种测量工具。

活动

(2):

天气预报的图片、录像及文字资料。

4记录天气变化

导入:

同学们,最近感冒的人很多,这是为什么?

是的,天气变化很明显,忽冷忽热,很容易使我们的身体遭受侵袭,上一周的天气是怎样的,可以和大家说说吗?

板书:

记录天气变化。

学习新课:

一、交流一周的天气变化。

1、各小组内交流。

2、选派一名代表,汇报一周来的天气变化。

二、学画曲线图谈话:

当我们想了解一段时期的天气变化时,数据是一个可依据的条件,但是,还有一种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观察出它的变化。

(1)、出示曲线图

(2)、出示体重图。

1)调查本小组成员体重

2)画出作标图

(3)、出示各自的气温记录各自画出曲线图

三、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1、同学介绍

2、看书P18-19

3、小小阅览室

四、观察春天的植物,记录。

小结:

坐标图的目标最初有些难,因为在五年级才出现坐标图。

在上课之前,犹豫要不要加上这一活动。

当我怀着这样一颗忐忑的心,讲解完,让学生开始尝试画出曲线图后,我的心如一块磐石落了地,学生们完成得非常出色。

仅3人稍有差错,低估学生的水平,比估高更可怕。

1植物的种子

教学目标:

1、能用绘图和语言描述出自已观察到的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根据种子的内部结构和生活经验,预测种子的各部分将会变成什么;在教师提供实验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观察种子发芽、了解各部分变化的实验。

2、对自已种植的植物的生长感到好奇,对它们将会长成什么样表示关心;从心里上为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种植和观察、记录活动做好半途而废备。

具有创新的勇气,对于种子各部分变化的预测和观察实验设计,敢于表达自子已怕观点。

3、了解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认识一些在自已家乡常见的种子,了解植物种子的多样性。

本课是按照:

提出问题观察——预测——设计实验——记录——交流的思路编写的,一共有四个活动。

内容设计:

(1)“植物生长研究会”,交流各自在前一个单元学习的同时,对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和发现。

由此提出题:

“植物的一生是从哪儿开始的?

”“小小的种子会长成一棵高大的植物?

(2)观察双子植物的种子,先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并且画下来。

再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也画下来。

一般双子叶植物都有种皮和胚,胚包括两片比较容易观察到的子叶和由胚根、胚轴、胚芽组成的夹在两片子叶中的小芽,生一般也会画出种皮、子叶和“小芽”这三部分,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见的种子(如豆类)结构基本由这三部分构成。

(3)预测种子各部分会变成什么。

在此活动中,让学生预测种子发芽长大后,种子的各部分会有什么变化,并将自己怕预测画下来。

通过学生在预测过程中阐述自已的理由,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已有经验。

接着学生再自行设计实验,检验预测是否正确。

检验性的实验需要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因而学生要为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做好准备。

在预测和检验活动中,激发起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学生进行较长时间栽培植物的耐心和对植物关心。

(4)认识更多的种子。

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种子比较多,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了解到植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植物的种子也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准备:

活动

(1):

学生准备——观察春天植物的记录。

活动

(2):

教师准备——蚕豆干种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其它一些豆类种子和浸泡种子如:

菜豆、大豆、花生等;镊子;培养皿;放大镜。

学生准备——从家中带来一些种子。

铅笔、彩笔记录本。

活动(3):

学生准备——铅笔、记录本。

活动(4):

老师准备——各种各样的种子。

学生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的种子。

1植物的种子

导入新课:

谈话:

春天来了,树、小草呀都长出了嫩芽,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想一想,它们的生是从哪里开始的?

板书:

“种子”

一、指导学生认识蚕豆种子的构造

(1)、观察蚕豆种子的种皮.小组观察提问:

蚕豆皮是什么样的?

讲述:

蚕豆皮很厚,具有保护种子的作用,蚕豆皮的科学名字是“种皮”。

..

(2)、观察蚕豆种子的子叶

1)提问蚕豆种皮的里面有什么?

是什么样的?

2)学生观察并回答,个别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所见到的内容。

讲述:

分开的两瓣叫子叶,是供给营养的。

两个小芽,分别是胚芽和胚根。

在黑板上示意画出:

与长大后的植物比较总结。

二、指导学生设计观察种子发育过程的实验。

1、想一想,怎样进行?

利用哪些材料。

2、提供材料:

塑料杯、棉花。

3、三人一组、进行实验。

制定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

4、确定一周内的观察日记可以记录、也可以拍照、记录发育的全过程。

三、认识更多的种子

1、椒、葡萄、南瓜、苦瓜、玉米、绿豆、芝麻、菜豆、芸豆、香瓜、西瓜、莲子、蓖麻、向日葵、红豆、花生、豌豆、大豆。

2、说一说,你的家乡,都种植上面这些种子吗?

通常是什么季节才种?

板书:

子叶

胚芽

胚根

胚芽——茎叶

胚根——根

小结:

以往带着孩子们种过种子,兴致和效果不是很好,这一次,我改为三人一组,把种好的种子放在班里进行竞争,这样一来,一下子就激起孩子们的斗志,誓争本小组获胜。

2栽种植物

教学目标:

1、会用一种以上的方法(如表格、绘图)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高度、茎的粗细、叶的多少等变化进生行观察记录;能将自已种的植物与生活中风到的其他植物进行对比;能用自已的语言简述研究过程的结果。

2、能耐心细致地进行种植物活动;能坚持观察与记录;对自已种植的植物的生长感到好奇,对它们将会长成什么样表示关心;能关心和了解其他同学的观察和种植情况。

3、知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变化情况。

内容设计:

本课内容与上一课紧密衔接,活动的展开是在上一课的基础上进行的。

上一课,学生栽种的植物长出了小苗,学生们观察到了种子各部分是怎样变化的。

对于这些长出的小苗怎样处理呢?

这一课就将这些小杯子、小盆里栽的植物移栽到土地里、或者大盆里,让它们继续生长。

本课一共有两个活动。

(1)移栽植物小苗。

学生学习移栽植物的方法,将自己各植的小苗移栽到够小苗长大的土地或更大的盆里。

教材借强强在移栽中把根拔断的情景告诉学生,移栽植物时千万不要把根弄断,而应该将根连培养介质一起移栽。

通过教材中介绍的几种保护根的移栽方法,启发学生在自己移栽植物时,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巧妙地保护植物的根。

(2)植物生长的管理和记录。

植物移栽以后,生长情况如何,与栽培管理有很大关系。

春天到夏天植物管理主要是浇水、施肥、采光等,对于攀缘生长的植物还要搭架子。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了解管理植物的方法,继续学习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的方法,能在栽培的过程中比较顺利地进行植物生长记录。

教学准备:

活动

(1):

教师准备——准备移栽的植物小苗,如蚕豆、牵牛、朝天椒等。

学生准备——自己栽种的植物小苗。

活动

(2):

教师准备——收集一些植物栽培管理的方法。

2栽种植物

导入:

种子已经发芽了,继续让他们住在这里会好吗?

学生讨论:

{不适宜生长缺乏各种生长条件

学习新课

一、学习移栽的方法,

1、谈一谈怎样把小苗移到土里去继续观察

学生自己想办法,预想出现的问题

①茎会断②根不完整③坑挖得浅

2、谈话:

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植物还有办法成活吗?

正确地移栽,可以使小苗健康地生长。

二、学习正确地移栽方法

1、与学生一起看书P27

第一种方法:

取土挖土地、深挖一些

第二种方法:

包裹移科

第三种方法:

纸套移科

第四种方法:

整盆移科

2、与学生一起栽种小苗〔

(1)把已发芽的种子轻轻从杯中取出

(2)在已放好土的小盆里根据根的长短挖个小坑

(3)把小苗放进去,埋土、浇水。

3、怎样照顾小苗

学生自由发言

各小组贴上名字,定时管理、并记录

三、学会记录

1、提问:

在生长过程中,我们可以做哪些观察记录?

A、茎的高度、粗细

B、叶的数量、形状

C、高度

D、开花时间

2、发记录表、首次记录

植物各称:

姓名:

日期:

气温: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叶子数量

茎的粗细

“身高”叶子形状

作业:

继续记录。

4是什么在影响植物生长

教学目标:

1、能积极思考影响植物生长的问题,提至少一个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为研究某一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较合理的实验;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述本组的研究问题、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结果。

2、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小组同学进行合作,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树立爱护植物的情感。

3、知道植物的生长受到环境的影响,知道两种以上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内容设计:

学生在植物的栽培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发现大家种的植物生长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是种同一种植物的,也会有长得好与不好的情况。

在上一课信息交流时,也会有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

本课主要是研究影响植物生长有哪些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活动。

(1)设计研究植物生长的实验。

本活动通过由学生讨论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哪些,总结出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水、阳光、温度、土壤等。

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小组内选择一个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设计本组的实验方案,再进行研究,通过亲自实验,增加学生对于环境影响植物生长的感性认识。

(2)交流实验结果,通过十天左右的对比实验,学生可以初步看出不同因素对植物是如何影响的,此时可以进生全班交流,大家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对几个基本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建立丰富的感性认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植物从种子到长大多么不容易,从而树立起对植的尊重之心和关爱之心。

教学准备:

活动

(1):

师生准备——用于做实验用的种类、大小相同的植物。

活动

(2):

学生准备——实验记录、实验后的植物。

教师准备——影响植物生长的其他实验或实例。

4是什么在影响植物生长

第一课时

谈话:

上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植物的身体。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对植物进行探索研究。

一、提出哪些条件影响植物的生长

1、出示两盆植物问:

这两盆植物有哪些不同?

身高、健康状况……

2、问: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呢?

3、学生小组讨论。

4、小结:

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原因。

二、设计研究影响植物长大的实验。

1、小组内讨论、研究:

本小组打算进行哪一个实验,并简单设计过程。

2、小组制定,教师指导。

3、各小组汇报实验计划,相互补充。

三、各小组进行实验

1、教师发每组两株植物。

2、小组同学设计表格。

3、制定长时间计划。

一周后汇报。

第二课时:

谈话:

同学们,一周的观察实验有结果了吗?

好吧,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交流会:

各小组把实验过程、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

会后完成P35填空。

板书:

阳光

水分植物

土壤

空气

 

植物和我们的生活土壤里有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知道土壤里含有许多物质,有石子、沙子,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等等;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3、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

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在黑板上写“土壤”。

说明今天的研究对象。

    2、解读“土”字。

   人们挖开土层,就会发现,土总是一层一层的,在上面一层长着许多植物,这一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壤。

(教师边说边作简笔画)

   3、组织学生讨论:

关于土壤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你想研究土壤的哪些问题?

   4、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和对土壤的了解。

二、预测我们可能在土壤里面发现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