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340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23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4页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4页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4页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4页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4页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4页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4页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4页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4页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4页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4页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4页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4页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4页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4页
亲,该文档总共1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

1、授权委托书

附图:

1、工厂总平面布置图

2、生产工艺流程图

3、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共29张)

4、给排水系统图

5、全厂供电原理图(共2张)

6、DCS控制系统结构图

7、余热电站热力系统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给云南省的经济腾飞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云南省位于祖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诸国接壤,是我国西南地区对外贸易的窗口和通道,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之后,给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

结合云南省特殊的地理区域位置,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已被历史性地推向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位置。

富民县地处滇中,位于云南省会昆明市西北部,距昆明23公里,自古为川藏、滇北入滇中重镇昆明之要津,交通便捷,108国道穿境而过,县乡公路四通八达。

全县拥有土地面积993平方公里,是昆明市郊县,东与嵩明、寻甸相邻,北与禄劝山水相连,西与禄丰、武定接壤,南靠西山区,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差大,山多平坝少。

最高海拔为2817米,最低海拔为1455米,高差达1362米。

全县辖2镇5乡73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562个自然村,2006年底全县总人口14.2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0143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0人。

富民县盛产稻谷、玉米、小麦、烤烟、茭瓜、板栗、药材、杨梅、葡萄、冬桃、樱桃等粮经作物。

生态环境优良,先后被列为省市生猪、禽蛋、板栗、优质大米生产基地和“菜篮子”工程基地。

境内有丰富的水利和矿产资源,水力蕴藏量为13.3万千瓦,钛、铝土、硝盐储量居全国前列,开发前景广阔。

县域工业已形成钛白粉、磷盐化工、电力、冶金、建筑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群体,一批县乡骨干企业迅速崛起。

经过建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开发建设,富民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回眸“十五”,富民工业基础不断增强,园区规划建设初步形成。

2005年末,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7.63亿元,比上一年增13.1%。

“十一五”期间,富民将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充分利用县内的水能、矿产资源优势,加大开发力度,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工业结构,增强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工业集聚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建成北营片日供水8000立方米自来水处理厂和35千伏变电站,龙腾钛业、云铜富民薪冶等一批企业入驻园区,云南国资水泥富民有限公司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开工建设,年产值1亿元的昆明鼎承机械有限公司建成投产,财兴盛集团年产3万吨锐钛型钛白粉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云南隆源钛业正抓紧建设,大互通钛白粉、宏宇硫酸、世翔饲料添加剂等一批工业技改和新上项目全面完成。

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预计达27.7亿元,年均增长29.4%。

云南国资水泥富民有限公司属于云南瑞安建材投资有限公司的一员。

云南瑞安建材投资有限公司,是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按照云南省水泥行业整合总体要求,在云南国资水泥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改组成立的滇港合资企业。

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于2006年4月28日正式挂牌运营,是云南省最大的水泥企业集团。

公司拥有省内单机生产能力最大且最先进的干法工艺技术及其生产线,形成了以云南国资水泥昆明有限公司、云南国资水泥红河有限公司、云南国资水泥东骏有限公司、云南国资水泥楚雄有限公司、云南国资水泥海口有限公司、云南国资水泥剑川有限公司等为骨干的企业集团,目前产能规模已达711万吨。

公司技术实力雄厚,拥有云南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8人,中职人员266人。

研发了独特的矿山均化开采、利用工业废渣配料、低热值褐煤和无烟煤煅烧优质水泥熟料等工艺技术,与此同时,新型干法生产线上纯低温余热发电等节能项目,也在公司全面开展。

实现了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方式转变。

云南国资水泥富民有限公司现已在富民县建设一线2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和一条100万吨/年水泥粉磨生产线,项目于2007年动工预计于今年内投产。

投产后,云南国资水泥富民有限公司将有员工222人,办公、化验、生活等设施齐全。

而本项目是在原一线基础上再次建设一条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和一条100万吨/年水泥粉磨生产线。

云南国资水泥富民有限公司坚持以创造最大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为己任,以市场为主导,以人才为纽带,以资本为后盾,以科技为力量,以品牌为龙头,以服务为准绳,以质量为尊严,以策划、实施、反馈、修正为保证,发挥整体优势,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

1.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2.1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需要

1、企业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循环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火电和钢铁行业的各种工业废渣的堆放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如何处理废渣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项目利用工业废渣资源,变废为宝,生产出高质量的建筑材料,而且还可以部分解决因废渣等环境污染和占用土地的问题,项目实施后,每年可以消耗工业废渣21.62万吨、粉煤灰3.39万吨。

符合我国推行的循环经济的模式,以及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2、降低能耗,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传统水泥工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性工业,为了实现水泥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须在水泥工业的发展中加大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力度,重点对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的立窑、小型回转窑水泥生产企业实行坚决的关停,以大型现代化的水泥工业替代周边地区小水泥生产企业。

为此,国家进一步完善现行资源综合利用政策中有关水泥利废税收优惠规定,享受该项优惠政策的企业除利用工业废渣的比例达标外,还必须达到环保新标准;修订颁布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新水泥产品标准,以高标号新型干法水泥取代低质量的立窑等水泥;严格限制了小水泥企业的使用范围和生存空间。

本项目实施后,全厂各粉尘排放点的粉尘排放浓度均在国家排放标准以下,NOX、SO2等有害物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熟料烧成热耗和水泥电耗均达到国家先进指标,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优势十分显著。

1.2.2符合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促进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水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

“十五”期间,我国水泥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7年全国水泥产量超过13.5亿吨,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55%。

大型企业集团迅速成长,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

我国水泥工业虽然发展很快,但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行业整体经营粗放,资源、能源消耗高,综合利用水平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落后生产能力比重大,产品质量档次低,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已明显制约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水泥工业前进的步伐。

为了加快推进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

文件明确提出:

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70%,累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5亿吨。

企业平均生产规模由2005年的20万吨提高到40万吨左右,企业户数减少到3500家左右。

新型干法水泥吨熟料煤耗由130kg下降到110kg标准煤,水泥综合能耗下降25%。

工业废渣年利用量2.5亿吨以上,石灰石资源利用率由60%提高到80%。

云南省生产水泥3568.5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94%。

其中,新型干法水泥1673.87万吨,占水泥总产量的46.91%,比上年增长6.78个百分点。

全省16个州市中,有13个州市的水泥产量比上年增长。

但省内的水泥工业仍普遍面临着企业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结构不合理、大中型回转窑水泥短缺、布局不合理的局面,仍满足不了云南省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为了积极配合国家和云南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方针政策,促进云南省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云南国资水泥富民有限公司决定在原有一线基础上,且作为云南国资水泥昆明有限公司搬迁替代技改项目,利用自身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再次建设一条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和一条100万吨/年级水泥粉磨生产线。

1.2.3拟建项目建设符合市场需要和规划发展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常,结构调整加快。

“十一五”时期,将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的上升阶段,表现在以改善住、行条件为特征的新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启动;由消费升级带动的汽车、房地产和电子通信等高成长产业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增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民间投资正在迅速启动,市场化的投资活动相当活跃,市场导向下的产业聚集效应日趋明显。

这种由市场主导、以消费升级和企业自主投资为特点的新一轮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将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建材工业是与基础设施建设、住行消费升级及加快城市化建设密切相关的产业,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围绕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海2010年世博会、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水泥等建材产品的市场需求将稳步增长。

随着国家各项发展国民经济战略的实施,云南省经济建设面临着新的飞跃,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市级重点工程愈来愈多,一大批水利、电力、道路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都将逐步实施,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镇和住宅建设等也将提速,这些都将对水泥形成旺盛的需求,这就为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积极的发展机遇。

云南国资水泥富民有限公司所在地富民县拥有丰富的石灰石矿山资源,水、电、燃煤供应便利,为生产优质水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又地处几大经济发展区的中心,交通条件方便,为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为适应昆明市及周边县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区开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控制总量,结构调整”的方针,使富民县的建材工业和水泥产品上规模、上档次。

项目实施后,云南国资水泥富民有限公司水泥熟料总产量将达186万吨以上,水泥总产量达到200万吨,人均劳动总生产率将达4962吨水泥/人年以上,且使用工业废弃物生产水泥,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将得到明显提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原则及指导思想

1.3.1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的产业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调整结构和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以技术创新为动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全省工业经济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

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挥现有各种有利条件,并予以全面具体研究论证。

1.3.2原则

1、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国家在环保、劳动安全及卫生、消防等方面的有关现行法规、标准,采用技术先进可靠的环保装备,切实做到“三同时”,确保三废达标排放。

2、切实贯彻原国家建材局颁发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术创新,优化设计国产化低投资实施方案》,采用先进的水泥生产工艺技术,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水泥生产企业在设计、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在总体规划、流程设计、设备选型、自控水平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从实际出发,精心优化设计,通过多方案比选,选择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的设计方案,以实现节约投资、节约能源、缩短建设周期的原则。

3、切实贯彻“低投资、国产化”的建设思想,技术方案充分吸纳国内已投产生产线的成熟经验,以尽快实现拟扩建项目达标达产。

拟建工程的装备选型以可靠实用、节省投资、技术先进、节能降耗为原则,所有主机除个别关键部件外均选用国产化设备。

充分考虑高海拔的具体条件,并留有一定的富余能力。

4、采用先进可靠的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确保工艺生产过程运行可靠,工况稳定,节能高效,优化控制,实现管理现代化,大幅度减少生产岗位操作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

1.4研究范围及依据

1.4.1生产线的建设范围

拟建工程为云南国资水泥富民有限公司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主要内容包括:

1、石灰石破碎、原燃料预均化、储存及输送,原料配料、生料粉磨及生料均化,煤粉制备、熟料烧成、熟料储存、(100万吨/年级)水泥粉磨、成品包装、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等全部生产厂房、工艺及设备。

2、相应的辅助生产设施:

供电、供水、环保、计量等。

3、生产管理和生活福利新增部分设施。

1.4.2可行性研究编制的依据

1、云南国资水泥富民有限公司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2、云南国资水泥富民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

3、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

1.5建设方案及设备来源

1.5.1建设方案

根据云南国资水泥富民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高效、可靠、节能简捷的预热器及分解炉系统,建设一条4000t/d熟料窑外分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1.5.2主要设备来源

鉴于拟建设项目所选择的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目前已成熟,因此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为节约设备购置费和保证零配件的供应,拟建设项目选用的设备除少量从国外采购外,尽量在国内采购和加工。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表1-1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工厂建设规模

(1)

熟料产量

t/d

4000t/d

万t/a

124

年运转310天

(2)

水泥产量

万t/a

80

年运转310天

2

生产方法

窑外分解新型干法窑

3

主要工艺设备

(1)

生料磨

1台

350t/h

立式磨

(2)

回转窑

1台

Φ4.8×74m

(3)

篦式冷却机

1台

4400t/d

(4)

煤磨

1台

33t/h

立式磨

(5)

水泥磨

1台

Φ4.2×13m(闭路)

加辊压机

4

装机容量

Kw

30600

5

有功计算负荷

Kw

22308.45

6

年生产用电量

万kw.h/a

11498

7

全厂日补水量

m3/d

3096

8

总平面布置指标

(1)

拟建厂区占地面积

ha

33.56

(2)

建、构筑物面积

m2

71300

(3)

装卸车场面积

m2

30100

(4)

道路面积

m2

58000

9

投资

(1)

拟建工程建设投资

万元

45958

其中建设期利息

万元

1110

(2)

工程投资构成

建筑工程

万元

7686.74

占16.73%

设备购置

万元

30938.23

占67.32%

安装工程

万元

2737.14

占5.96%

其它费用

万元

4596.21

占10.0%

10

定员

(1)

生产工人

165

(2)

管理人员

16

(3)

合计

181

11

劳动生产率

(1)

全员

t/人.年

4630

水泥(83.8万吨)

(2)

生产工人

t/人.年

6850

熟料

12

吨水泥指标

(1)

吨水泥建设投资

元/t

548.43

83.8万吨计算

13

能耗指标

(1)

熟料烧成热耗

kj/kg

3046.5

(2)

可比熟料综合煤耗

kgce/t

101.61

(3)

可比熟料综合电耗

kwh/t

55.05

(4)

可比熟料综合能耗

kgce/t

106.28

(5)

可比水泥综合电耗

kwh/t

86.93

(6)

可比水泥综合能耗

kgce/t

85.88

14

经济效益

(1)

财务内部收益率

(税后)

%

13.84

全部投资

(2)

静态投资回收期

(税后)

5.70

含建设期

(3)

投资利润率

%

11.01

(4)

投资利税率

%

16.03

(5)

年销售收入

万元

39970

(6)

年销售税金

万元

2439

计算平均期

(7)

年利润

万元

5355

计算平均期

(税前)

(8)

单位产品成本

元/吨

383.97

计算平均期

1.7结论及建议

1.7.1结论

1、此项目采用技术先进、能耗低、产品质量好的新型干法工艺替代落后的生产规模小、产品能耗高的湿法窑工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也将推动富民县及周边地区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当地水泥工业的健康发展。

2、此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可利用当地丰富的石灰石和煤炭资源、以及便利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项目投资省、见效快。

3、此项目贯彻“先进适用、稳妥可靠、经济合理、低耗优质”的原则,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投产后可保证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

4、此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为市场提供高标号优质水泥和优质商品熟料,可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大型工程对结构水泥的需求,对当地的经济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本项目原燃料资源丰富,质量优良;投资成本低,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属于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项目;拟建厂址交通条件好,场地已由一线施工完成;拟建厂址既远离大中城市,又靠近水泥需求市场;供电供水条件好,因而其建设条件有明显优势。

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水泥和新型的建材产品,既解决了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又能大大降低其生产成本从而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云南省水泥结构调整。

1.7.2建议

1、拟建工程地处高海拔地区,与低海拔地区相比同规格的窑炉产量会有所下降,能耗会有所增加,为保证企业达标达产及经济的合理性,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影响因素。

2、云南国资水泥富民有限公司应加强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培养,以适应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建设与运行。

 

第二章、循环经济

2.1重要意义

水泥工业作为我国建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

工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带动下,我国水泥工业总产量已连续22年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2006年继续呈现出供需两旺的高速增长行情,总产量历史性的达到12.4亿吨,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45%以上,其中新型干法达到了6.24亿吨,占全国水泥总量的50%。

然而,水泥工业作为矿产消耗型原材料产业,其迅速发展是以大量消耗矿产资源和能量资源来实现的,随着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形势的日益严峻,将会严重制约水泥工业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只有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实现水泥工业的原、燃材料战略化转移,乃至整个行业的生态化转型,水泥工业才有可能保持长久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是,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未根本转变,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

未来15年,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更加严峻。

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清洁、循环利用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体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2.2指导思想及原则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

在2004年3月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在推进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对策措施建议的报告》,并于2004年9月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提出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机制,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主要原则:

坚持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推进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和强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努力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2.3水泥工业的能源和资源形势

1.我国水泥工业的电力消耗情况

水泥是一种高能耗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

根据我国目前水泥工业的生产水平,吨水泥生产的平均电耗约110千瓦时,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电力供应对水泥工业的保障程度较高。

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电力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瓶颈作用。

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用电紧张状况的加剧,部分地区的水泥生产受到电力供应不足的严重影响,甚至有些水泥企业在市场环境非常好的条件下,因拉闸限电而造成约60%的生产能力无法发挥。

2我国水泥工业的煤炭消耗情况

煅烧是水泥生产的核心工艺之一,在水泥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热量,水泥工业是一个典型的能源依赖型产业。

自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以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水泥厂已从烧油转为烧煤,我国生产水泥也是以燃煤为主。

在我国现有水泥生产技术水平条件下,吨水泥的平均煤耗约为0.15吨标准煤,由此可以推算出2007年全国水泥生产总煤耗约折合标准煤2.04亿吨标准煤,约合实物煤2.86亿吨,占全国当年煤炭总需求量的9%。

随着近年来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和水泥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吨水泥煤耗的总体水平在逐渐下降,但由于我国水泥产量增长幅度高于吨水泥煤耗的下降程度,水泥行业总煤耗仍然呈增长态势。

根据预测,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水泥工业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着增长态势。

2008年我国水泥产量将突破14亿吨大关,新增煤炭需求1700万吨以上。

3我国水泥工业的资源消耗

水泥工业对对资源的依赖性极强,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

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粘土质原料及铁粉等其他一些辅助性原料,其中,石灰质资源作为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对水泥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

根据我国水泥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生产1吨水泥约需消耗1.1吨石灰石、0.18吨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