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551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3

第1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

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变化;掌握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理解工业化、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1.优势条件

(1)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2)自然条件优越:

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

(3)社会经济条件:

历史基础好,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文化发达,政策优惠。

2.经济发展的成就

(1)改革开放以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

(2)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3.产业结构

(1)

(2)工业体系:

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

(3)经济特征:

以外贸为导向,发展外向型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有:

矿产资源与能源缺乏;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较小。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

1.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前:

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

(2)20世纪80年代以来:

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

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高的原因: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自然条件优越;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凭借优越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大量资金,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工业化水平也迅速提高,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判断题

1.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又会促进工业化。

(  )

2.珠江三角洲在1990年以后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  )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优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  )

4.珠江三角洲市场腹地优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

(  )

5.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建立起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  )

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都市圈示意图,回答6~7题。

6.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迅速发展和崛起的主要因素是(  )

A.大力推进工业化

B.改革开放的政策

C.大量的外来民工

D.香港的产业转移

7.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都市圈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等级的服务职能,珠海的数量一定比深圳多

B.香港与广州相比,金融、贸易、商业的服务范围更广

C.与国内大都市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都市圈地理位置最优,腹地最广

D.与国际大都市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都市圈缺少核心城市,市场小

解析:

第6题,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迅速发展和崛起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即改革开放政策。

第7题,香港经济比广州发达,金融、贸易、商业的服务范围更广。

答案:

6.B 7.B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学生用书P81]

【合作探究】

1.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图(见教材P100图4-3-2),探究下列问题。

(1)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及范围。

(2)从图中可看出哪些是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优越条件?

提示:

(1)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南海的北缘、广东省的东南部,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上来讲,“珠三角”还包括香港和澳门,而实际上,粤、港、澳早已形成了密不可分、相互推动的发展关系。

(2)优越的地理位置,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水陆交通便利,京广线、京九线经过本区。

2.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图(见教材P101图4-3-3),探究下列问题。

(1)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1980~2004年三大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

(2)列举本区最具特色的第一、二、三产业的主要部门。

提示:

(1)从图中可明显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

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50%左右)。

(2)第一产业中的基塘农业,第二产业中的电器、电子、玩具等轻工业,第三产业中的商贸、旅游等。

【核心归纳】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有关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分析如下图所示: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

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地理位置的特点;②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自然资源等;③社会经济条件,如经济基础、农业基础、科技力量、劳动力、市场条件、政府政策、环境条件、社会协作条件等。

需要强调的是,在分析发展条件时,一定要把握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体现区域特征。

【跟踪训练】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共9个地级市。

据此回答

(1)~

(2)题。

(1)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有的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充沛

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C.有许多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解析:

(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的地理位置条件表现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2)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答案:

(1)B 

(2)C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学生用书P82]

【合作探究】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见教材P103图4-3-6),探究下列问题。

(1)读图查找人口在100万~400万的城市和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城市。

(2)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其主要推动力是什么?

提示:

(1)深圳、佛山、肇庆、江门、清远。

 广州。

(2)主要分布于珠江下游,珠江口周围,毗邻港澳的区域。

因为这些区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水源,适合城市的建设;毗邻港澳,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国家政策支持,深圳、珠海为经济特区,广州为政治中心和沿海开放城市。

(3)工业化。

【核心归纳】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前

改革开放以后

城市化

进程 

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

城镇规模小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密度小

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中山、珠海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

原因

经济发展缓慢

经济发展快速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我国区域城市化的五种模式

(1)温州模式: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2)珠江三角洲模式: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3)苏南模式: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4)东北模式:

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5)云南德宏模式:

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跟踪训练】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据此回答

(1)~

(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

C.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指向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乡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1)题,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正在经历第二个阶段,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题,在工业化的推动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答案:

(1)A 

(2)D

      [学生用书P83])

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典图示例】

1.三个年份三大产业的构成状况:

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2.三大产业构成的变化特点:

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判读技巧】

1.结合图例,看产业比重的构成。

2.对比不同年份,看产业比重的变化。

3.抓主导产业,分析其内部的变化。

4.结合三大产业的构成,判断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第一、二产业的比重较高;发达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

5.结合不同年份产业的构成,判断产业的变化特点。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的比重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第二产业的比重一般是先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

【针对练习】

读图,完成

(1)~

(2)题。

(1)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B.在2011年的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C.与2010年相比,2011年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

(2)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

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解析:

(1)题,2011年深圳市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A错误;2011年深圳市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故产值最多,B正确;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应该增加,C错误;深圳市的产业结构仍有进一步优化升级和转移的必要,D错误。

(2)题,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提高土地价格,在现实中均不可取,排除A、D,深圳市应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排除C。

答案:

(1)B 

(2)B

      [学生用书P83])

对点练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短短的30多年里,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全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据此回答1~2题。

1.深圳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地理位置

B.交通条件

C.著名侨乡

D.国家政策

2.深圳在“而立”之年又在经历着一场产业结构的变革,这种变革可能是(  )

A.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B.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C.走以生态农业为主的道路

D.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就业问题

解析:

第1题,由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才使深圳得以迅速发展。

第2题,深圳在原有工业基础之上,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变革,加大新能源、互联网、生态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

答案:

1.D 2.B

读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构成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3~4题。

3.1980~2005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

B.第二产业比重逐渐降低

C.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D.第三产业比重位居第一位

4.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有(  )

①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促进现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④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始终位居第一位,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第4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将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序地转移出去。

答案:

3.A 4.D

对点练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

下图为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工业化水平指工业在GDP中的比重。

读图回答5~6题。

5.该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推动作用最明显的阶段是(  )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二、三阶段

6.由示意图可推测,第三阶段(  )

A.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

B.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C.现代服务等产业发达

D.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

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在第二阶段工业化对城市化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第6题,从纵轴看,第三阶段的城市化水平达到并超过70%,该区域进入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从横轴看,第三阶段的工业化水平呈下降趋势。

由此推测,第三阶段的第三产业(现代服务等产业)发达。

答案:

5.B 6.C

      [学生用书P143(单独成册)])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其优越的条件密不可分。

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广东省西南部

B.地形崎岖,热量充足

C.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D.经济发达,文化落后

2.下列哪一种基地不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的(  )

A.轻工业基地      B.商品农业基地

C.外贸出口基地D.棉花生产基地

3.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

A.平原广阔,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B.矿产资源丰富

C.地理区位优越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解析:

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面积大,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经济发达,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便于接受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依靠其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本地水热资源丰富,地形平坦;粮食复种指数高,成为我国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本地的气候条件不适合棉花种植。

第3题,本区矿产资源缺乏,限制了其发展。

答案:

1.C 2.D 3.B

下图中四条折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折线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5.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②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因素是(  )

A.国家政策B.自然条件

C.人口数量D.人口迁移

解析:

第4题,读图,①曲线城市数量始终最多,应是长江三角洲地区。

②曲线城市化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城市数量增长快,应是改革开放最早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③曲线城市化水平较高,应是京津唐地区。

④曲线目前城市化水平最低,应是需要振兴的辽中南地区。

第5题,结合前面分析,②地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因素是国家政策。

答案:

4.B 5.A

网络城市指的是两个或更多的原先彼此独立但存在潜在功能互补的城市,借助于快速高效的交通走廊和通信设施连接起来,彼此合作而形成的富有创造力的城市集合体。

读图,回答6~7题。

6.图2中显示的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特点是(  )

A.中小城镇数量多,城市化水平高

B.特大城市发展突出,小城市发展不足

C.没有大城市,城市之间没有联系

D.大城市数量少,带动区域发展作用不明显

7.根据“网络城市”理论,下列不属于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措施的是(  )

A.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增加节点城市

B.加速特大城市发展,以特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C.加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D.共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解析:

第6题,据图2分析,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特大城市发展突出,小城市发展不足。

第7题,根据“网络城市”理论,结合该地区实际,应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增加节点城市,而不应加速特大城市发展。

答案:

6.B 7.B

8.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泛珠三角”简称“9+2”。

“9”指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和海南,“2”指香港和澳门。

(1)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工业化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造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能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泛珠三角”合作模式的创立,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的联系与协调发展。

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可以向其他地区转移的产业有哪些?

解析:

(1)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工业化迅速提高的原因主要从政策、地理位置优势、产业转移的机遇等方面分析。

(2)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资源分布较少,工业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大;人口众多,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对能源的消耗量大。

(3)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转移到其他地区。

答案:

(1)国家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位于东南沿海,毗邻香港、澳门,靠近东南亚,区位优势明显;著名的侨乡,便于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恰逢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

(2)人口众多,工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不丰富。

(3)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

2015年,广东省汽车生产自动化率高于70%,每60秒产出一辆汽车,工作20小时,每天共生产1200辆车。

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的建成投产,高尔夫7在佛山正式下线;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工厂竣工,DS5下线。

自1998年本田、日产、丰田三大日系品牌先后落户广州以来,广州整车制造业迅猛发展,随着大众佛山投产,标致雪铁龙DS深圳国产,欧系汽车正式“加盟”广东汽车产业,佛山与深圳将继广州之后,正式成为另外两个汽车产业集群。

据此回答1~2题。

1.广东省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有优惠的政策

B.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与外围配套条件

C.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D.有先进的管理经验

2.广东省生产加工能力较强,在出口贸易方面,广东省今后应(  )

A.加大初级产品出口

B.加大原料型工业制成品出口

C.加大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

D.加大能源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广东省汽车生产自动化率高,生产速度快,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与外围配套条件,B对。

有优惠的政策、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等条件,在其他开放区也具备,不是主要原因,A、C错。

有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是产业集群的主要因素,D错。

第2题,广东省生产加工能力较强,在出口贸易方面,应加大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便于获取更高的利润,C对。

初级产品出口、原料型工业制成品出口、能源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A、B、D错。

答案:

1.B 2.C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读图回答3~5题。

3.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A.江苏省B.河南省

C.四川省D.海南省

4.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5.该省区的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

第4题,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第5题,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并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答案:

3.A 4.D 5.A

读工业化进程与城镇化率的经验数据表,完成6~7题。

发展阶段

人均生产总值(美元)

非农增加值比重(%)

非农就业比重(%)

城市化率(%)

工业化初期(工业化起步)

600

65

20

10

工业化中期(工业化起飞)

1200

80

50

30

工业化后期(基本实现工业化)

3000

90

70

60

后工业化阶段(全面实现工业化)

4500

95

90

80

6.结合表格中数据分析,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是(  )

①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率两者是成正比关系 ②工业化发展必然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③到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对城市化贡献度增大 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在后工业化时期非常紧密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7.目前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快速城市化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

目前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特点是(  )

A.我国各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都处于协调发展阶段

B.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有助于促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C.东部地区大城市的工业区外迁会导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降低

D.中部地区矿产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将导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降低

解析:

第6题,工业化会促进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所以必然会带动城市化率的上升。

两者大致呈正相关,但并非成正比关系。

到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已占据城市三大产业主导地位。

第7题,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阶段,各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处于不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使西部地区得到更多工业投资和发展机遇,其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也会带动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所以C、D两个选项都不会导致相应地区城市化水平降低。

答案:

6.C 7.B

8.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2)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有何异同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试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解析:

(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有三个,其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是最主要的标志。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带动城市的发展。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主要利用地缘优势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工业,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苏南地区的城市化是由于乡镇企业的崛起,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

(3)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其有利的条件是靠近港、澳、台地区,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高等院校众多,科技力量强;交通便利等。

答案:

(1)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