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566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胶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模块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号、准考证号滇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

题卷上。

3.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

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

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36分)

—、(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讥诮(qiào)龋齿(qǔ)贫窭(jù)潸然流涕(tì)

B.谂知(shěn)巨擘(bò)恫吓(tōng)惊魂甫定(fǔ)

C.扁舟(piān)凝睇(tì)数落(shǔ)呼天抢地(qiāng)

D.觇视(zhān)神衹(qí)征铎(duó)明眸皓腕(móu)

2.下列各组调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闲暇列提纲雍容华贵恣意妄为

B.寥落水蒸汽礼尚往来山清水秀

C.装帧大姆指陪礼道歉稍纵即逝

D.黩职梳妆台义愤填膺流连忘返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怡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_____的感知力,他们可以在安然怡悦中鸟翼几乎无声的扑动,还有花辦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那种让静寂更显

清幽的氛围。

A.精细用心倾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B.精细凝神谛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精确凝神谛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精确用心倾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端正党风是关键,只有领导干部严格自律,为政清廉,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B.长江三峡中夔门最短,却最为险峻,两岸的山峰陡削如壁,把长江逼成一条细带,蜿键于深谷中,让游客回肠荡气,惊叹不已。

C.这份报告详实地列举了我国10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平铺直叙,毫不夸饰,厚重而大气,客观而准确,读来令人叹服。

D.第七届农运会开幕式表演围绕“中原”“南阳”“农业”三大特色展开,演员们绘声绘色的表演把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演绎得非常到位。

5.下列各旬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教育部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刑法修正案(九)》已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相关考试作弊行为将被追究刑责。

B.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C.由于中国留学生人数在过去十年间猛增,使耶鲁大学北部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发展成一块块菜园,如今菜园长满了韭菜、香菜等美国百姓闻所未闻的蔬菜。

D.周小平在网络上的崛起凭借的其实是一股锐气,他用这股锐气帮我们思考和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互联两舆论面前,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微山湖有中国荷都的美誉,盛夏时节,微山湖的千顷荷花盛开,有时渔民们还会热情地邀请游人上船,吃鲜鱼,听渔歌。

B.《现代汉语词典》对“夜叉”是这样解释的:

“佛教指恶鬼,后用来比喻相貌丑陋凶恶的人。

”可是佛教中的“夜叉”是什么样?

谁又见过佛教中的“夜叉”图像呢?

C.人走茶凉伤感吗?

不伤感!

真正伤感的是:

人走了,把我的茶杯也骗走了;王小波先生的这句经典话语让人回味不巳。

D.家庭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是通过家训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包括家规、家约、家范等)来体现,起到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

7.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十年前的冬天,一列南去的大车将我带到徽州。

火车刚进入皖南山区,我便感觉当下得比平原地区要大,车窗外已是一片莹白。

远山脚下,一直浮在那里,久久不散。

山谷中的溪流并未结冻,似有隐约的水流声传来。

A.风雪好像把缕缕炊烟冻僵了B.炊烟缕缕,好像被风雪冻僵了

C.炊烟缕缕,风雪好像把它冻僵了D.缕缕炊烟好像被风雪冻僵了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2题。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

父咸秩,陕西大都督府司马。

穆幼能属文,有至行。

行路得遗物,必访主最之。

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义。

昭素谓曰:

“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

”且语人曰:

“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

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

宋初,以殿中待御史选为洋州通判。

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

移隘州通判,有司调郡租渝河南,穆以西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

又坐举官,削前资。

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

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

五代以还,词令沿华靡,至穆而独用雅正,悉矫其弊。

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

“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

”对曰:

“穆操行端正,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

”上曰:

“诚如是,吾当用之。

”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

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

穆至谕旨,煜辞为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

”穆曰:

“朝与否,国主自处之。

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

”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

江南亦谓其言诚实。

太平兴国初,转左补阙。

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饱事,面赐金紫。

四年,从征太原还,拜中书舍人。

预修《太祖实录》,赐衣带、银器、缯彩。

七年,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送草原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待上御崇政殿亲试等士,上悯其颜瘕瘁,即日复拜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

五月,召为翰林学士。

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滑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

十一月,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

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

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

穆自责授员外郎,复中书舍人,入翰林,参知政事,以至于卒,有及周岁。

上闻其死器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

”赠工部尚书。

(节选《宋史·列传二十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

A.穆幼能属文,有至行属:

写作

B.剖决滞论,无留狱焉狱:

案件

C.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贻:

赠送

D.奸滑无所假贷贷:

宽恕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臣4:

壮也,犹不如人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A.且语人曰:

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臣死且不避,危酒安足辞

B.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而未有发兵之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10.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闻其死/哭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

B.上闻其死/哭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

C.上闻其死/哭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论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

D.上闻其死/哭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眹之不幸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穆“至行”的一组是

①行路得遗物,以访主归之

②李生异日为廊庙器

③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献焉

④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馆事,面赐金紫

⑤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

⑥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

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③⑤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穆跟随王昭素尽心尽力地学习《易》及《庄》、《老》,王昭素认为李穆学到了上述古籍的精理,将来必成大器

B.李穆被免职后,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能同兄弟一起学习,感到淡泊舒畅。

C.太祖认为李穆生性仁惠善良,人品学识好=李穆作为使者出使江南,言行得体,很好地完成了使命。

D.李穆的母亲去世后,他回家为母亲守丧,服丧已满后官复原职,但李穆又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再守丧三年,皇上没有应允。

第Ⅱ卷(114分)

三、(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

(3分)

⑵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

(4分)

(3>由是豪右屏迹,权责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

(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客夜

杜甫

客睡何曾著①,秋天不肯明。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注】①著同“着”,睡着。

(1)有人认为“卷帘残月影”的“残”学用得精妙传神,请分析其妙处。

(4分)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形象。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陈王昔时宴平乐,。

(李白《将进酒》

(2),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蓝田日暖玉生姻。

(李商隐《无题二》

(4)停杯投著不能食,。

(李白《行路难》)

(5),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自古皆有死,。

(《论语·颜渊》)

(8)欲速则不达,。

(《论语·子路》)

四、语言运用。

(10分)

16.请你用形象语言描述“竹露滴清响”这一诗句的优美意境,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

(4分)

17.下面是某中学学生食堂就餐情况调査表。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表格内容,

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3分)

18.下面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顺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最为工整、恰当。

(3分)

上联:

琢玉镕金铸大器器宇杆昂心逐楚云思万里

下联:

力千钧争先锋笔倚衡岳腾蚊起风初试锋芒

下联: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

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蓝子里已经有了。

第二是都很大,很香甜,很好看-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挤筐、变色、过小的都剔下来。

他的果子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

他出去买果子比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

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和园主打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

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

他很少得病,就是因冷路走得多。

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

两个儿子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給你们丢人?

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

”儿子连忙解释:

“不是的。

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

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又说,“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

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一种风俗,早早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计个吉利:

添福添寿。

儿子依了他。

叶三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给季匈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他一来就是半天,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

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大气都不出。

看到精彩处,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气,小声惊呼,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

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对吋三可例外,

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

“好不好?

”“好在哪里?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

“紫藤里有风。

”“唔!

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诗:

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匋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

叶三说:

“这是一只小老鼠,“何以见得?

”“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

”“对!

季匋民最爱画荷花。

他画的都是墨荷,他佩服大家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

李画多凝重,季匐民飘逸。

李画多用中锌,季匈民微用倒笔。

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先:

季匋民没有那样的态焊,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冷,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

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千,但更为舒展-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

问叶三:

“如何?

”叶三说:

“四大爷,你这画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

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

我头一回听见!

”季匋民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

“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

《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不卖?

”“一张也不卖!

他把季匋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寿材里。

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

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了,但是四季八节,他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

季匋民死后,画价大增。

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

很多人想买,叶三说:

“不卖。

有一天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叫“辻听涛”。

一问,是日本人。

辻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叶三收藏的季匋民的画的。

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辻听涛用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不停地赞叹:

“喔!

真好!

真是神品!

”辻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卖,辻听涛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有删改)

19.小说开篇说全县“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请简要概括这样说的理由。

(4分)

20.小说第二段叙述叶三卖果子的故事,这样写在情节安排上有何作用?

(4分)

21.请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叶三的形象特点。

(4分)

22.小说结尾写叶三的儿子将画装在棺材里埋了,作者的安排是否合适?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

六,作文(60分)

22.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他是一名邮差,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各式各样的邮件分送到每一个家庭。

这样的工作平淡无奇,比起许多从事如何改善人类生活及生命的学者专家们,他的工作真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之至。

在二十五年当中,他的工作态度,始终和他第一天到职时的做法一致,不管狂风暴雨、天寒地冻,甚至在数次大地震灾难当中,他总是能够准时地将信件文到收件人的手上。

他告诉人们,他之所以能够二十五年如一日地做好邮差工作,主要是他喜欢看到人们接获远方亲友捎来的信息时,脸上那种喜悦无比的表情。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④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B恫吓dòngC凝睇dìD觇视chān)

2.A(B水蒸气C赔礼道歉D渎职)

3.B

4.C(休戚相关:

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感情色彩息息相关:

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的密切。

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绘声绘色:

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用在句中属于对象不当。

5.A(B.搭配不当“作品改为作家”。

C.成分残缺。

删去“使”。

D.“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句式杂糅,应该为“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或“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

6.B(A“中国荷都”加引号;C冒号管到末尾;D括号应放在“通过家训”后。

7.D

8.C(应为“遗留”)

9.B(A连词,而且/副词,尚且;B连词“和”;C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介词;D表被动/所字结构。

10.B

11.C

12.D(服丧未满后官复原职,李穆又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守丧到三年期满)

13.

(1)李穆以本州军粮不足为由,不听从命令,被判罪免职。

(“应命”“阙”“坐”各1分)

(2)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事不因为生死而改变节操,是仁善而勇毅的人。

(“端直”“以”“易”,判断句式,各1分)

(3)因此豪门大族收敛行迹,权贵不敢拿私事来请托,皇上更加了解他的才能。

(“屏迹”“干以私”“益知”)

14.

(1)斗酒十千恣欢谑

(2)俄顷风定云墨色(3)沧海月明珠有泪

(4)拔剑四顾心茫然(5)天街小雨润如酥(6)沉舟侧畔千帆过

(7)见小利则大事不成(8)民无信不立

(1句1分,错1个字本句不得分)

15.

(1)(4分)①残,残缺。

卷起窗帘,夜深时分看到一轮残月,感觉自己就像这残月一样形单影只。

②这个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深夜独自客居他乡不能入睡的孤寂相思之情。

(阐释2分,感情2分)

(2)(4分)本诗刻画了一个漂泊在外的穷苦和孤寂的主人公形象:

从颈联诗人无衣无食,要靠朋友救济才能度日,可以看出他生活窘迫;(2分)从尾联诗人妻子常年不在身边,只能靠书信互诉衷肠可以看出他不能和家人团聚的孤寂。

(2分)

16.参考示例:

夏日的夜晚,微风轻拂,窗外的竹林在月光下袅娜着身姿,那竹叶如裙裾般轻轻摇曳,点点露水从竹叶上滑落发出滴滴嗒嗒的脆响,更显出夜的幽深宁静。

评分标准:

内容2分,表达2分。

要合于事理。

17.从排队就餐来看,自觉排队的数量从高一到高三到高二递减;从餐后回收餐具和饭菜剩余情况看,随着年级的增高自觉性越来越高。

评分标准:

3分,信息全面2分,概括表达1分。

18.下联:

腾蛟起凤争先锋锋芒初试笔倚衡岳力千钧(3分,“腾蛟起凤争先锋”1分,“锋芒初试”1分,“笔倚衡岳力千钧”1分)

19.(4分)①他真懂画,看到季匋民作画的精彩之处(也是季自认为的得意之处,能发自肺腑地赞美。

②能用简单直接的语言表达出艺术中的美,并能看出画作里的意蕴,如紫藤里有风,画中的老鼠为小老鼠。

③能看出并指出画作中的不合常识之处。

评分标准:

每点1分,两条3分,三条4分。

意思正确即可。

20.(4分)①交代了叶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美的感受力,这是他赏画的基础。

②引出“他给画家送果子”的情节,为后文“他懂画、赏画”及“与画家成为知己”的情节作铺垫。

评分标准:

每点2分。

21.(4分)①热爱生活,有朴素生活经验,勤劳能干。

②具有艺术欣赏眼光,能从细节中准确地判定、评价画家的画。

③人品高尚,不谄媚、不奉承、不卖弄。

④真心爱画,重情义,不为金钱所动。

评分标准:

每点1分。

22.(6分)【观点一】合适。

①更好地突出人物关系:

鉴赏家与画家是知音,叶三让画与自己生死相随,酬知己。

②深入刻画人物性格:

叶三不为金钱所动,谨守信用,人格高尚,是真正的鉴赏家;③深化主题,显出平淡朴素中的深长韵味。

叶三深明民族大义,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丰富。

【观点二】不合适。

①情节赘余。

故事已经讲完,画蛇添足,显得多此一举。

②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产生负面作用。

容易让读者产生错觉,认为叶三自私、顽固,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占有欲。

③不利于丰富主题。

埋画虽在某种角度上体现民族大义,但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反映了国人思想意识的封闭狭隘,使主题显得单一。

评分标准:

每点2分。

23.参考2015年山东高考阅卷评分标准

【文题解析】:

他的职业是邮差,工作平淡无奇,微不足道,但是他却二十五年如一日坚持做到最佳。

这个角度可以从“平凡中蕴含伟大”“极致就是天才”“克服障碍的超能力”等关键点立意。

他能够二十五年如一日地做好邮差工怍,主要是因为他喜欢看到人们接获远方亲友捎来的信息时,脸上那种喜悦无比的表情。

这个角度可以从“分享快乐”“使命感”等关键点立意。

核心提示——围绕“爱岗敬业”、“平凡蕴含伟大”“坚持创造奇迹(不平凡)”“分享快乐”“有使命感、有担当”等都是属于符合题意。

附文言文翻译: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县人。

李穆的父亲咸秩,曾任陕西大都督府司马。

李穆年幼时就能写文章,有卓绝的品行。

在路途拾到遗物,一定要寻访到失主送还。

跟随王昭素学习《易》及《庄》、《老》等书,尽力探究大义。

王昭素对李穆说“你所得到的都是精微的义理,常常出乎我的意料。

”而且对人说:

“李生将来能成为肩负朝廷重任的人。

”王昭素还把自己所写的《易论》三十三篇传授给他。

后周显德初年,李穆以进士身份担任郢州、汝州的从事,升任右拾遗。

宋朝初年,以殿中侍御史身份被选任为洋州通判。

李穆到了洋州,处理积滞的案件,没有拖延的诉讼案件。

调任陕州通判,有关官吏要调用陕州租赋到河南时,李穆以本州军粮不足为由,不听从命令,因此而被免职。

又因为选拔官吏犯错误而被免除了在前朝的职务。

当时他的弟弟李肃担任博州从事,李穆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与兄弟共同学习,心志淡泊。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身份被征召。

第二年,授予左拾遗、知制诰。

五代以来,文辞崇尚华丽,到李穆开始运用典雅方正的词语,全力矫正流弊。

李穆与卢多逊曾同门受业,太祖曾对卢多逊说:

“李穆生性仁惠善良,文章学识之外,没有他喜欢的。

”卢多逊回答说:

“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事不因为生死而改变节操,是仁善而勇毅的人。

”太祖说:

“确实是这样,我要任用他。

”当时将要进攻讨伐江南,已经安排分派了各位将领的兵力,但还没有发兵的理由。

于是就先征召李煜入朝,任命李穆为使者。

李穆到江南传达皇上旨意,李煜以有病推托,并且说“我侍奉朝廷而希望保全自己,现在如果这样,倒不如死了算了。

”李穆说:

“入朝不入朝,你自己决定。

然而朝廷军队精锐,物力雄厚丰富,你恐怕不容易抵挡其锋芒,应该仔细考虑,切莫让自己后悔。

”出使回来,详细地报告情况,皇上认为他传旨抓住了要点。

江南人也认为他说的话很实在。

太平兴国初年,转任左补阙。

兴国三年冬天,加授史馆修撰、判馆事,皇上亲自赐给他金印紫绶。

兴国四年,跟随皇上出征太原回来后,又被授予中书舍人之职。

参与修撰《太祖实录》,获赐衣带、银器、缯彩。

兴国七年,因为与卢多逊亲昵,又因为替秦王廷美草拟朝辞笏记,被谏官所弹劾,降职授予司封员外郎。

兴国八年春,与宋白等共同执掌贡举考试,陪侍皇上在崇政殿主持进士考试,皇上怜悯他瘦弱憔悴,当天即又授予他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

同年五月,又征召他为翰林学士。

六月,任开封府知府,判断精细敏捷,奸佞狡猾之徒无从借贷,因此豪门大族收敛行迹,敛迹,权贵不敢拿私事来请托,皇上更加了解他的才能。

十一月,升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一个多月之后,回家为母亲守丧,不久,服丧未满即官复原职。

李穆多次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守丧到三年期满,然而皇上下诏坚持要他复职,李穆更加哀痛忧伤,竭尽礼仪。

兴国九年正月,早晨起床后正准备上朝,癫痫发作猝死,享年五十七岁。

李穆自降职授予员外郎到恢复中书舍人,入朝任翰林学士,再担任参知政事,直到猝死,不到一年时间。

皇上听说他去世,哭着对近臣说:

“李穆是国家的良臣,我正要倚重任用他,却突然去世,这不是这个人的不幸,是我的不幸啊!

”追赠他工部尚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