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662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

《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 感觉艺术魅力 鲁人版必修2.docx

配套K12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3第3单元感觉艺术魅力鲁人版必修2

第3单元感觉艺术魅力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导学号:

52662083】

A.迁谪(zhé)  召唤(zhāo)

慰藉(jiè)面面相觑(qù)

B.红绡(xiāo)炽热(chì)

给予(jǐ)瞠目结舌(chēnɡ)

C.钿头(diàn)吮吸(yǔn)

霓裳(ní)呕哑嘲哳(zhā)

D.灰烬(jìn)不啻(chì)

摇曳(yè)自怨自艾(ài)

B [A项,“召”应读zhào;C项,“吮”应读shǔn;D项,“艾”应读yì。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干燥 变幻莫测 连篇累牍 口诵心惟

B.烦躁 天崖海角 莫名其妙 出奇制胜

C.振慑 春寒料峭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撕裂 惶恐不安 反复无常 一幅对联

A [B项,崖—涯;C项,振—震;D项,幅—副。

]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声暗问弹者谁   暗:

轻声

B.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

形容鸟声婉转

C.梦啼妆泪红阑干阑干:

纵横错乱的样子

D.如听仙乐耳暂明暂:

暂时

D [暂:

忽然。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里,以语言描绘音乐形象,惟妙惟肖,成为新乐府诗歌里的佳作。

B.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觉到,这种恬然的自信只有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

C.医生一方面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认真负责地为患者治病;另一方面,患者也要主动配合医生,疾病方可治愈。

D.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不少钢琴变奏曲,甚至可以说,变奏曲这种形式是通过贝多芬的艺术实践才日益发展和成熟的。

B [A项,搭配不当,“白居易成为佳作”主宾不搭配。

C项,语序不当,“医生”应放在“一方面”的后面。

D项,“一生”与“创作”搭配不当。

]

5.名句默写。

【导学号:

52662084】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琶行》一诗的主旨句,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3)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7分)

【导学号:

52662085】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

未冠,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

“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

”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

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

宪宗颇采纳。

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

“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

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帝从之。

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

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

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诸节度私计曰:

‘谁不如锷?

’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

“陛下误矣。

”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绛曰:

“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帝悟,待之如初。

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俄有言:

“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

”出为州刺史。

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

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

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

其自叙言:

“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

”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

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今视其文,信然。

而杜牧谓:

“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

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

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 [“帝变色”为主谓宾结构,其后应断开,据此排除A、B项;“乃敢尔”为动宾结构,其后应断开,据此排除C项。

]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

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

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

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

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

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A [“未冠”不是“弱冠”。

]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

他最擅长作诗,其他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

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

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

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

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

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D [含意激切但言辞质朴是他讽喻诗的特点。

]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

(关键词:

“假”,授予;“谓”,说;“与”,给、授予)

(2)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请求马上抓捕凶犯,以洗刷朝廷的耻辱,把务必抓捕凶犯作为要求(或期望)。

(关键词:

“首”,首先;“亟”,赶快、立即、马上;“期”,要求,期望)

【参考译文】

居易聪明过人,擅长写文章。

未成年时拜见顾况。

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推崇赞许他人。

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

“我认为有才华的人已经绝迹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您!

”贞元年间,考中进士,被授职校书郎。

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

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

宪宗有所采纳。

李师道献上私款六百万,为魏征的孙子赎老宅。

白居易上奏说:

“魏征担任宰相时,太宗用皇宫大殿的木料修建成府第赐给他,后人不能守成,陛下还应以他们是贤臣子孙,赎买后还赐给他们。

李师道是臣子,不应夺人之美为己有。

”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河东王锷将被授以宰相职位,居易认为,“宰相是普天下人所敬仰的,非贤良有重望和显赫功勋不可以授任。

考察王锷百般勒索民财,所得财物称为‘羡余’作为进献。

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

各节度使私下想:

‘谁还不如王锷?

’争相宰割百姓搜刮钱财,向您要求自己想得的官职。

后来,白居易在殿中与宪宗谈论,论辩执着,坦率耿介,皇帝还没有发告示,白居易就对皇帝说:

“陛下错了。

”皇帝脸色变了,过后,对李绛说:

“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贬他!

”李绛说:

“陛下能开放言路,所以群臣敢于对朝政论得论失。

如果罢黜白居易,就是钳住他们的口,这不是发扬帝王盛德的办法。

”皇帝醒悟,对待白居易仍然像过去那样。

第二年,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京都震动。

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要求马上捕捉凶犯,以洗刷朝廷的耻辱,把务必抓捕凶犯作为要求。

宰相嫌他超越职权(以宫官先于谏官言事),因而不高兴。

不久就传言:

“白居易的母亲是坠井死的,但他却写了《新井篇》的诗,言辞浮华,没有德行,不能在朝中任职。

”于是派他出京为江州刺史。

中书舍人王涯又上书说白居易不宜任刺史,于是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

被贬以后,白居易能顺应这种遭遇,寄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好像无所顾忌。

评论:

白居易在元和、长庆年间,与元稹都很有名气,最擅长写诗,其他体裁文章,未足称佳,诗多至数千篇,为唐以来所没有的。

他自己说:

“有关歌颂或讽刺的,叫做讽喻诗;歌咏性情的,叫做闲适诗;碰到事情有感而发的,叫做感伤诗。

其它的为杂律诗。

”又自讽说:

“世人所钟爱的只是杂律诗,他们看重的,正是我所轻视的。

至于讽喻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闲适诗思虑恬静澹泊而文辞迂缓,由于质直并迂缓,人们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

”现在读他的诗文,的确如此。

但是杜牧说:

“纤艳不检点的诗文,不是庄重高雅的人所做的。

这种诗流传人间,父子母女口口相教授,淫词亵语入人肌骨而不能消除。

”审视白居易,最初竭力直言,在天子面前为政局的安危铮谏,希望以此立功,虽然中道被斥贬,但后来更为坚定不衰。

呜呼,白居易是个贤达的人哪!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12分)

圆舞曲之王

小约翰·施特劳斯于1825年10月25日出生在维也纳。

在他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老施特劳斯已经是维也纳著名的圆舞曲大师,他的作品和乐队风靡全国。

小施特劳斯从小就表现出杰出的音乐天赋。

6岁的时候,就在家里的钢琴上弹奏出他自己构思的圆舞曲。

他表示长大后也要成为音乐家。

可是想不到,作为音乐家的父亲却反对孩子学习音乐。

一天父亲发现小约翰把时间“浪费”在了音乐上,一气之下找来一条皮鞭,凶蛮地抽打孩子。

与父亲不同的是,妈妈安娜却为孩子在音乐上的早熟而感到骄傲,她悄悄地记下了孩子的处女作,从菲薄的生活费中省出钱来请教师,指望小约翰有朝一日能超过他的父亲。

小约翰向霍夫曼教授学习对位法,向指挥家德雷施勒学习和声,他的天赋得到了极大的认可。

同样,他在小提琴家安东·科尔曼那里,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他的学习进步很快。

由于他父亲的巨大影响和势力,几乎没有任何剧院提供给小约翰演出的合约。

小施特劳斯第一次的演出是在城郊的一家咖啡馆的花园里举行的。

老施特劳斯宣布,在同一天晚上他也将举行一场音乐会。

但到后来,他得知自己的音乐会票在黑市上还不如他儿子的票吃香,则又取消了举行音乐会的计划。

老施特劳斯狂怒不已,终于病倒了。

老施特劳斯忠心的经纪人赫希深为圆舞曲之父的健康担忧,居然想出了一个富有戏剧性的计划。

他组织了一些人准备去小施特劳斯的音乐会捣乱。

和他父亲在巴黎的首场音乐会一样,小施特劳斯这天的第一个节目也是法国作曲家奥柏的一首歌剧序曲,这似乎是遵循一种家庭的传统。

一开始,听众的掌声稀稀落落,他并没有感到沮丧,接下来演奏的是他创作的一支圆舞曲《母亲的心》,这是小施特劳斯献给他妈妈的一曲颂歌。

美妙的乐曲使得听众欣喜若狂,他们爬上椅子,挥舞帽子,高声地喝彩欢呼。

而另一支圆舞曲《理性的诗篇》,在如痴似醉的听众们的一再要求之下,竟然反复演奏了十几次之多。

使帮手们困惑不解的是,连赫希也兴高采烈地鼓掌欢呼起来了。

诚然,赫希是老施特劳斯的朋友,而且还与之有着经济上的利害关系,但是他更忠实于音乐艺术,对于任何真正的艺术家,他不能不表示衷心的欢迎。

最后,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小施特劳斯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地示意,请大家安静下来,乐队重又奏起柔和的乐章。

当轻柔的乐声在夜空中回荡时,听众们面面相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这不是老施特劳斯最负盛名的那首圆舞曲《莱茵河畔的迷人歌声》吗?

在这首乐曲的抒情部分,小施特劳斯又加入了这么一种柔情蜜意……随着乐曲的展开,听众逐渐明白了这段插曲的深意。

小施特劳斯演奏他父亲的这部作品不仅是作为子女对父辈的敬意,也是作为一种祈求,请求他父亲的宽恕。

这使听众们不由得热泪盈眶,甚至男人也不例外。

1848年3月,维也纳爆发了革命。

小施特劳斯积极响应,站到了起义者一边。

他穿起革命近卫军队长的制服,上街指挥演奏《马赛曲》。

他还创作了许多赋有革命标题的音乐,如《自由进行曲》《革命进行曲》《街垒之歌》等作品,鼓舞人心。

战争末期,为鼓舞士气,振作人民精神,他谱写了一首赞美祖国山河的大合唱歌曲《蓝色的多瑙河》。

作品在初次与听众见面时,却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

之后不久,小施特劳斯应邀赴巴黎参加国际博览会,他把《蓝色的多瑙河》改编为管弦乐曲,并在巴黎首演,这成了这届博览会一大轰动事件。

五年后,美国以十万美元的特高报酬邀请小约翰,那一次他在波士顿指挥了十四场音乐会,演出的规模是空前绝后的。

每场观众多达十万人,演奏者多达两万人,有一百多名副指挥用望远镜注视着他,协助他指挥。

连演奏的开始都是用大炮的轰鸣来宣告的。

演出轰动了全美国。

小施特劳斯曾说过:

“假如我真是天才,我首先将它归功于我心爱的城市维也纳,我全部的力量扎根于维也纳的土壤。

维也纳的空气中飘着美妙的音乐,我的耳朵听到了,我的心陶醉了,我的手就把它写了下来。

1899年6月3日早上伟大的音乐家死于肺病。

享年74岁。

他给世界留下来大量作品。

如《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蓝色多瑙河》等脍炙人口的圆舞曲,以及《蝙蝠》《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吉普赛男爵》等轻歌剧。

他在音乐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令人永远怀念。

(选自《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父子》,有删节)

10.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施特劳斯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想长大后做个音乐家,但是父亲却不愿意让他学习音乐,只有母亲支持他,并希望他将来超过父亲。

B.小施特劳斯在首场音乐会上,因听众的一再要求,他把圆舞曲《理性的诗篇》竟然反复演奏了十几次之多,表现了听众对音乐的极度疯狂和缺失理性。

C.维也纳革命时期,小约翰以音乐支持革命,创作了许多赋有革命标题的音乐鼓舞人心,如《自由进行曲》《革命进行曲》《街垒之歌》《蓝色的多瑙河》等。

D.赫希作为老施特劳斯的经纪人,组织人去小约翰的音乐会上捣乱,但他却为小约翰的演出鼓掌欢呼起来了,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任务,对老约翰并不忠实。

A [B项,“对音乐的极度疯狂和缺失理性”文中没有根据,属于无中生有。

C项,《蓝色的多瑙河》不是革命的标题音乐。

D项,“对老约翰并不忠实”概括错误。

他忠实于老约翰,但他首先忠实的是艺术。

]

11.小施特劳斯作为“圆舞曲之王”,备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请概括他受人喜爱和尊重的原因。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坚持理想,永不放弃。

不管父亲如何阻止他学习音乐,他都能够克服困难,坚持梦想。

②有卓越的音乐才华和伟大成就。

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并指挥了很多大型音乐会,获得轰动。

③对家人至情至义。

对母亲的爱戴感激和对父亲的理解尊敬让人感动。

④富有正义感。

在维也纳革命期间,他不仅上街指挥,而且创作了很多鼓舞人心的革命作品。

12.小施特劳斯为世界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成功源于多种因素,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外部环境的熏陶感染:

音乐之都维也纳到处都流动着美妙的音乐,加之优美的风景,华丽的建筑等等,都给小施特劳斯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不少灵感。

②家庭的熏陶影响:

音乐之家的影响,使他热爱音乐,父亲的反对给了他耿直倔强的个性,父亲的成功也给了他前进的动力,母亲的支持给了他温暖和信心,特有的家庭环境促使他成长为一名著名的音乐家。

③由于环境的影响,小约翰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而且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长大后也要当音乐家。

④小约翰靠自己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音乐,组建乐队;靠自己的卓越才华和勤奋创作,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11分)

【导学号:

52662086】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开篇以明月夜中,乐伎弹琴写起,“紫袖红弦”暗示出弹筝者的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

B.首句以“明月”点“夜”。

“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倘若“举酒欲饮无管弦”那是不免“醉不成欢”的,可以让读者联想到浔阳江头的那个月明之夜。

C.次句写到弹筝。

连用了两个“自”字,是说弹奏者夜间独处,无人欣赏的意思。

它写出弹筝者已全神倾注于筝乐的情态,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

D.《夜筝》中的弹筝人未能像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只是“暗低容”。

这三个字是完全陶醉于音乐之中的意思,能使人想象无穷,她应该不像琵琶女那样有一本心酸史,而是个沉醉于音乐的快乐的乐伎。

E.“别有深情一万重”是说筝声传达的感情丰富,让人感受到乐声的美妙和弹筝女技艺的高超。

CD [C项,不是“夜间独处,无人欣赏”,因为最后一句就是听众的感受。

D项,她应该像琵琶女一样,有一本心酸史,旧时乐伎大抵都有一本心酸史,“暗低容”意思是愁容满面的样子。

]

14.本诗和《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角度有何异同?

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对事物的描写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解答时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做分析,并找出具体的诗句做例子。

【答案】 相同点:

两首诗都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音乐的美妙。

(1)两首诗都选取了一个无声的顷刻,侧面表现乐声的美妙,本诗的“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均通过这一无声的顷刻去领悟想象那乐声的全部的美妙。

(2)都通过听众的感受或表现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妙。

《琵琶行》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通过周围的环境和听众的表现侧面烘托音乐的效果,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陶醉在琵琶弹奏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中。

本诗中“别有深情一万重”也是通过听众的感受,烘托了音乐的丰富感情。

不同点:

《琵琶行》还正面(直接)对乐声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运用复杂而又连贯、贴切而又优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美妙。

比如嘈嘈急雨,切切私语,珠落玉盘,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声如裂帛,无不是新颖贴切的比喻,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不仅使人想见其声之清脆,进而还会产生乐声如珠玉般圆润的感觉。

(能举出例子即可)而本诗中没有直接描写音乐的句子。

三、语言运用(15分)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8个字。

(5分)

【导学号:

52662087】

人文音乐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人文音乐教育既利于传承民族精神文化,__①__。

在我国古代社会,__②__。

孔子认为音乐具有极强的教化功能,在《论语》中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说法。

一个人通过学习诗,在内心修养、情感意象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通过学习礼,使行为修养、人际交流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然后再通过“乐”的教化,将前面的学习有机融合,__③__。

人通过“乐”的教化功能,修养成一个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句尾是句号,且前句关联词是“既”,表示此句是“又”开头,而且是人文音乐教育的作用;②句中,前句中关键词是“古代社会”,后句是孔子对音乐作用的肯定,据此可推测出此处应是音乐教育在古代的地位;③句的内容可从前句“将前面的学习有机融合”和后面的音乐教育的结果中得出。

【答案】 ①又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②音乐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③使人外在修养与内在修养融为一体

16.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3分)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年轻人在家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时,则要敬爱顺从兄长。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的孝文化,同时也告诉我们:

只有在家时才需要好好孝顺父母,出门在外时,才需要敬爱顺从兄长,如果能够做到这些,我们就会拥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

①不是只有在家时,才需要孝顺父母。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