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育云平台份特供卷高三生物三解析附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090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教育云平台份特供卷高三生物三解析附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好教育云平台份特供卷高三生物三解析附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好教育云平台份特供卷高三生物三解析附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好教育云平台份特供卷高三生物三解析附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好教育云平台份特供卷高三生物三解析附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好教育云平台份特供卷高三生物三解析附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好教育云平台份特供卷高三生物三解析附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好教育云平台份特供卷高三生物三解析附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好教育云平台份特供卷高三生物三解析附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好教育云平台份特供卷高三生物三解析附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好教育云平台份特供卷高三生物三解析附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好教育云平台份特供卷高三生物三解析附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好教育云平台份特供卷高三生物三解析附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好教育云平台份特供卷高三生物三解析附后.docx

《好教育云平台份特供卷高三生物三解析附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教育云平台份特供卷高三生物三解析附后.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好教育云平台份特供卷高三生物三解析附后.docx

好教育云平台份特供卷高三生物三解析附后

2019年好教育云平台5月份特供卷高三生物(三)解析附后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是有关组成细胞的分子及细胞结构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的元素同样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B.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后观察到细胞核呈红色,可说明DNA分布在细胞核中

C.只有在叶肉细胞中,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D.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有关

2.长叶刺葵是一种棕榈科植物,下图为某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测得长叶刺葵24小时内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下列有关曲线的描述错误是

A.曲线a表示总光合作用强度,曲线b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

B.10:

00以后曲线b下降的原因是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温度不敏感所致

C.14:

00以后a、b均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

D.大约18:

00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大

3.下图表示水稻种子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脱落酸和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B.乳熟期生长素和脱落酸对水稻种子有机物总量增加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C.水稻种子中有机物总量增加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

D.当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抑制种子中脱落酸的合成

4.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离不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所以只有体液调节存在分级调节

B.在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体液调节增加排尿量是促进散热的重要途径

C.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相关,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

D.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胰岛素水平升高,可加速糖原合成,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5.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杂合子)并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但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流行于非洲疟疾猖狂的地区。

下列关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杂合子个体内不合成异常血红蛋白,所以不表现出症状

B.推算该遗传病后代再发风险率需要确定其遗传方式

C.该病为基因突变所致,只能通过基因诊断来检测

D.该致病基因为有害基因,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6.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下图为能量流动图解。

图中数据的单位为J/(cm2.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未利用”中的能量会暂时性脱离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B.生产者和植食性动物间存在信息传递

C.生产者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为12.5J/(cm2.a)

D.肉食性动物尿液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39分)

29.(10分)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

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原理:

温度等条件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麦芽糖;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时,物质含量越多,其吸光度越大,因此可测出物质的相对含量.

实验材料:

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的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

如表所示.

组 别

1

2

3

4

5

6

7

8

①设置水浴缸温度(°C)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②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分钟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③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分钟

酶A

酶A

A

A

酶B

酶B

酶B

酶B

④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分钟

实验结果:

图甲是40℃时测定酶A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乙是第④步保温5分钟后,用分光光度计对各组淀粉剩余含量进行检测的结果。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因变量有_____________,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

(2)若适当降低温度,在相同时间内测得图甲中P点将向__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3)1、6两组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做对照,原因是实验设计要遵循_______原则。

30.(11分)下图是长期高盐饮食诱发严重高血压的免疫机制图解,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高盐饮食,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器兴奋,经①、②、③过程引起血压升高。

此过程中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

(2)血压持续升高,导致血管、肾脏产生内源抗原,经⑤、⑥形成的细胞丙攻击血管细胞,引起血管炎症反应。

细胞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炎症反应会引起血管硬化,从而会使高血压症状加重,这种机制属于________调节。

(3)艾滋病是HIV侵入机体后,破坏________细胞使免疫系统瘫痪,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___________严重感染或患____________等疾病死亡

31.(10分)一个基因如果存在多种等位基因的形式,这种现象称为复等位基因,二倍体个体只存在复等位基中的二个基因,请回答下列与复等位基因有关的问题:

(1)ABO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IA、IB和i控制,IA、IB分别决定红细胞上有A抗原、B抗原,ABO血型的复等位基因是由________(填生物变异类型)形成的,在正常人群中与ABO血型有关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基因型为IAi的丈夫和基因型IBi的妻子,生了一个O型血的孩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Ⅱ-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________,Ⅳ-1基因型为XA1XA1的概率是________。

32.(8分)医学上在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时,通常要进行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实验方法如下:

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下图所示。

(1)图中最有效的是____________培养皿中的抗生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b点,理由是抗生素使细菌中________的个体大量死亡而数量下降。

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细菌会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____。

三、选做题(从给出的两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15分)

37.【生物——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

枯草芽孢杆菌菌体可合成淀粉酶等消化酶,在消化道中与动物体内的消化酶类一同发挥作用,但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获得不能合成淀粉酶的突变体。

研究发现紫外线处理时间过短,获得突变体不足,若紫外线处理时间过长,又会导致枯草芽孢杆菌大量死亡。

为探究紫外线处理最佳时间,需测定经处理后的枯草芽孢杆菌的突变率和存活率。

完成相关实验步骤:

(1)从临时保存菌种的___________培养基中挑取菌体,制成菌液,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_________方法测定枯草芽孢杆菌的浓度;

(2)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用同等强度的紫外线灯处理1分钟、3分钟、5分钟;

(3)将每组处理后的菌液稀释适宜倍数,吸取一定量的菌液涂布在1个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另取等量菌液涂布在1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

37℃培养48小时。

(4)计算每个平板上菌落数。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可用于计算________,其与另一种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的差值可用于计算_______________。

(5)为了使上述实验结果更精确可信,请提出一项改正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

38.【生物——选修三: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紫草素是紫草细胞的代谢产物,可作为生产治疗烫伤药物的原料。

研究人员通过培养紫草细胞生产紫草素。

为了获取紫草素,某制药公司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培养的愈伤组织中提取这种有效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时,通常选择新生的芽作为外植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离体的芽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依次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2)假设紫草与另一种植物A均为二倍体药用植物(紫草细胞中有2n条染色体,A植物细胞中有2m条染色体)。

某药物研究所拟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同时含有两种有效成分的新型药用植物。

为了得到原生质体需用_______酶和_______酶去除两植物的细胞壁,然后诱导其融合形成杂种细胞。

(3)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杂种细胞培育成的新型药用植物为_______倍体,在这个过程中所利用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用稿)

 

2018-2019学年好教育云平台5月份内部特供卷

高三生物(三)答案

1.【答案】A

【解析】组成细胞的元素同样存在于无机自然环境中,从元素种类上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A正确;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后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可说明DNA分布在细胞核中,B错误;叶绿体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中,其次在幼茎的皮层细胞中也有,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有关,D错误。

2.【答案】B

【解析】分析坐标曲线可知,a曲线表示二氧化碳的消耗量,此指标可以代表总光合作用强度,b曲线表示的是CO2吸收量,即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强度,A正确;10:

00以后图中曲线b吸收CO2速率下降,但是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增加,说明此时是因为呼吸速率加快引起的,B错误;14:

00以后a、b均下降的原因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光照强度减弱导致光反应减弱,进而影响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利用,C正确;识图分析可知,到大约18:

00时CO2吸收量为0,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以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或者只有呼吸进行,故大约18:

00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大,D正确。

3.【答案】D

【解析】识图分析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是单一激素作用的结果,而是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A正确;由图可知,脱落酸促进水稻种子有机物总量增加最明显的时期是乳熟期,B正确;水稻种子中有机物主要由植物的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然后输送到种子的,因此种子中有机物总量增加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C正确;图中随生长素含量上升,脱落酸含量也上升,不能反映出生长素抑制脱落酸的合成,D错误。

4.【答案】C

【解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但是体液调节存在分级调节,神经调节也存在分级调节,如低级中枢受到高级中枢的控制,A错误;在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增加排汗量是促进散热的重要途径,B错误;激素的作用往往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作用,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如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C正确;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胰岛素水平升高,可加速糖原合成,说明激素具有调节细胞代谢的作用,并没有催化作用,D错误。

5.【答案】B

【解析】杂合子个体内可以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血红蛋白,但是由于正常血红蛋白的存在遮盖了异常血红蛋白的作用,所以不表现出症状,A错误;推算该遗传病后代再发风险率需要确定其遗传方式,根据遗传规律进行计算该病再发的概率,B正确;该病为基因突变所致,但是由于红细胞形态异常,因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进行检测,C错误;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的有害还是有利取决于生存环境,D错误。

6.【答案】D

【解析】识图分析可知,“未利用”中的能量会暂时性脱离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一般未利用的能量保留到下一年,A正确;生产者为植食性动物提供食物,如草木返青为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而动物的采食又促进植物的生长,因此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传递,B正确;根据图示分析可知,生产者固定的总量为464.6J/(cm2.a),其去向包括:

呼吸作用96.3J/(cm2.a)、未利用293J/(cm2.a)、流向分解的部分和植食性动物取食部分,由以上分析知道植食性动物取食获得了62.8J/(cm2.a),则生产者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为464.6-96.3-293-62.8=12.5J/(cm2.a),C正确;肉食性动物尿液中的能量(如尿素)属于其同化的能量,因为是由其同化到体内的物质代谢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D错误。

29.【答案】

(1)酶的种类、温度各组淀粉剩余含量(麦芽糖的生成量)降低反应活化能

(2)左

(3)不能(1分)单一变量(1分)

【解析】

(1)自变量是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量,根据题意可以看出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因此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即酶的种类和温度;无关变量有PH、反应时间、溶液的量、淀粉的浓度、酶的浓度等。

实验的因变量是受到自变量影响而发生改变的因素,根据题意结合图甲和图乙可知,因变量为各组淀粉剩余含量或麦芽糖的生成量。

酶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2)根据图乙可知,酶A在50℃条件时活性较高。

曲线中的P点表示的是生成物的最大值,此时淀粉已被完全分解,此时曲线表示的是在40℃时的反应,而降低温度,酶的活性降低,酶促反应的速率下降,则在相同时间内测得图甲中P点将向左移动。

(3)表中1、6两组温度不同、酶种类也不同,不遵循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故二者不能构成对照关系。

30.【答案】

(1)渗透压(1分)下丘脑

(2)摄取、处理、传递抗原(正)反馈(1分)

(3)T(1分)病原体恶性肿瘤

【解析】

(1)高盐饮食,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经图中①、②、③过程引起血压升高。

脑干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该过程作用的对象是心脏、血管等,影响必要的生命活动,故此过程中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

(2)分析图解,图中内源抗原存在于细胞内,首先经过细胞甲(吞噬细胞)的吞噬处理,暴露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呈递给细胞乙(T细胞),细胞乙增殖分化形成细胞丙(效应T细胞),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会引起血管硬化,从而会使高血压症状加重,这种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

(3)HIV主要侵染人的T细胞,导致T细胞裂解,从而使免疫系统瘫痪,导致患者几乎丧失免疫力。

而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丧失了这些功能后,因此往往因为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严重感染或患恶性肿瘤等疾病死亡。

31.【答案】

(1)基因突变6丈夫和妻子分别产生了基因型为i配子,结合后生了O型血的孩子(等位基因的分离导致了性状的分离)

(2)1/21/8

【解析】

(1)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因此基因突变导致ABO血型的复等位基因的产生;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正常人群中与ABO血型有关的基因型有:

A型血的基因型IAIA、IAi,B型血的基因型IBIB、IBi,O型血的基因型ii,AB型血的基因型IAIB,共有6种。

基因型为IAi的丈夫和基因型IBi的妻子婚配,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基因型有:

AB型IAIB、A型IAi、B型IBi、O型ii,因此由于等位基因分离,夫妻双方都产生了含i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后产生了O型ii的后代。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Ⅰ1的基因型为XA1Y,其减数分裂后可产生两种精子,即XA1和Y;Ⅰ2的基因型为XA2XA3,其减数分裂后可产生两种卵细胞,即XA2和XA3。

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能传递给女儿,Y染色体一定传递给儿子,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传递给后代的几率相等,因此Ⅱ2和Ⅱ3的基因型都为1/2XA1XA2或1/2XA1XA3,则Ⅱ2的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为1/2;Ⅱ2和Ⅱ3产生配子都为:

1/2XA1、1/4XA2、1/4XA3,因此Ⅲ1基因型为1/2XA1Y、1/4XA2Y、1/4XA3Y,产生含X的配子为:

1/2XA1:

1/4XA2:

1/4XA3;Ⅲ2基因型为1/2XA1XA2、1/4XA2XA2、1/4XA2XA3,产生的配子为1/4XA1:

5/8XA2:

1/8XA3,则Ⅳ1基因型为XA1XA1的概率是1/2XA1×1/4XA1=1/8。

32.【答案】

(1)B(1分)B的抑菌圈最大(1分)

(2)不具抗药性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

(3)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解析】

(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确定杀菌能力,即抑菌圈越大,杀菌能力越强,即图中最有效的是B培养皿中的抗生素。

(2)根据图示和题意分析可知,抗生素会使细菌中不具抗药性的个体大量死亡而数量下降,所以b点是使用抗生素的起点。

在细菌种群中,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毕竟只占极少数,抗生素仍发挥作用。

(3)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从而导致细菌会产生抗药性。

37.【答案】

(1)斜面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2)将菌液均分为3组

(3)以淀粉为唯一碳源

(4)存活率死亡率(突变率)

(5)每组至少涂布3个平板(3分)

【解析】

(1)从临时保存菌种的斜面培养基中挑取菌体,制备成菌液,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显微镜直接计数的方法测定枯草芽孢杆菌的浓度。

(2)将菌液均分为三组,标记为A、B、C,分别用相同强度的紫外灯处理1min、3min、5min。

(3)将每组处理后的菌液稀释适宜倍数,根据实验目的,部分涂布在3个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作为实验组,另外一部分等量菌液涂布在3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作为对照组。

(4)一段时间后,计数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

其中牛肉育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可用于计算存活率,另一种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可用于计算突变率。

(5)由于实验步骤中,在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培养、计数时,每种时间处理后的菌液只接种在1个平板培养基上,这样带来的结果容易出现偶然性,可行度不高,所以最好每组至少涂布三个平板。

38.【答案】

(1)细胞分化程度低,容易诱导脱分化愈伤组织丛芽

(2)纤维素果胶

(3)4(n+m)四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1分)

【解析】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培养时选择新生的芽作为外植体,是因为新生芽的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在培养过程中容易诱导其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将离体的芽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或丛芽,最终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完整个体。

(2)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的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然后诱导再生出新的细胞壁,形成杂种细胞。

(3)根据题意,紫草细胞中有2n条染色体,A植物细胞中有2m条染色体,融合后的细胞中具有二者所有的染色体,因此染色体数目为2n+2m,则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m+n)。

杂种细胞发育成的药用植物融合了二者的染色体组,二者为不同的物种,故杂种细胞培育成的新型药用植物为四倍体,将杂种细胞培养成个体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