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7.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233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7.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7.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7.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7

课题

近似数

课时

班级

编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课本第77页例8及练习十六第6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具体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方法,培养学生数感和估计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近似”观念在小学数学知识里,有一个孕伏与发展过程,在本课,第一次出现了近似数概念,这个概念是相对于他们学过精确数而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比较大小和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几个量之间关系,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挂图、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准备练习

 

二、新课教学

 

1、接着数数。

1998、()、()、()

9997、()、()、()

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9961008

()>()>()

205306402

()<()<()

1、组织理解近似数含义。

出示例8主题图。

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

”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人呢?

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思考:

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

A、认为育英小学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人数和1500人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意思。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思考:

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

A、认为育英小学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人数和1500人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意思。

师小结:

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数就叫做“近似数”。

(边说边板书)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人数是9992人,约是()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同桌交流交流。

谁来说说你写出近似数是多少?

个别汇报: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呢?

为什么?

师生小结:

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习,理解近似数含义,感受到近似数作用,同时掌握近似数写法。

2、请你说说身边近似数,找找生活中近似数。

按照教师要求,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3、组织活动3——猜一猜。

(1)(练习十六第9题)

提出题中要求。

请大家独立动脑筋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看你们手猜一样吗?

互相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猜。

(2)组织进行集体交流。

说一说你猜出来结果是什么样?

你是怎么猜?

及时肯定回答好学生,并帮助学生总结应当怎样猜。

让学生将所准备卡片,按照教师要求摆一摆:

将所准备卡片组成三位数或四位数;读一读:

同桌相互读摆出数;说一说:

再互相说一说对方所摆事出数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猜一猜”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近似数与生活联系。

三、课外训练

1、组织数学游戏——猜价格/

(1)电视节目“幸运52”猜商品价格游戏大家看过吗?

其实这样游戏应用也是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这样猜数游戏。

(2)游戏规则:

老师给你一个提示,比如这个数几千几百数,然后就开始猜,老师提示手中数比你猜数大还是小。

同学们再根据这个提示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

(3)进行第一轮猜数游戏。

 

[设计意图]此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数感。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赠送初中数学几何模型

【模型二】半角型:

图形特征:

正方形ABCD中,∠EAF=45°∠1=

∠BAD

推导说明:

1.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且∠FAE=45°,求证:

EF=BE+DF

 

1.2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且EF=BE+DF,求证:

∠FAE=45°

挖掘图形特征:

 

运用举例:

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E、F分别是AB、BC边上的点,且∠EDF=45°.将△DA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

(1)求证:

EF=FM

(2)当AE=1时,求EF的长.

 

2.如图,△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BDC是等腰三角形,且∠BDC=120°.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连接MN,求△AMN的周长.

 

3.如图,梯形ABCD中,AD∥BC,∠C=90°,BC=CD=2AD=4,E为线段CD上一点,∠ABE=45°.

(1)求线段AB的长;

(2)动点P从B出发,沿射线BE运动,速度为1单位/秒,设运动时间为t,则t为何值时,△ABP为等腰三角形;

(3)求AE-CE的值.

 

变式及结论:

4.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EAF=∠CEF=45°.

(1)将△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如图1),求证:

△AEG≌△AEF;

(2)若直线EF与AB,A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M,N(如图2),求证:

EF2=ME2+NF2;

(3)将正方形改为长与宽不相等的矩形,若其余条件不变(如图3),请你直接写出线段EF,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