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278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docx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考纲教育基础理论小学部分

2013年深圳教师招聘考纲资料整理(教育基础理论)

一、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目的: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基本技能和方法:

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作用;性质是基础教育。

1.培养基础的道德观,价值观,学习观。

2.掌握学习方法

(三)教师的角色和素质修养

教师的角色:

1、知识的传授者;2、学生的榜样;3、课堂纪律的管理者;4、班集体的领导者;5、心理健康的维护者;6、父母的代理人。

教师素质:

(一)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

1、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2、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3、教师应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二)教师的能力素养:

1、了解和教育学生的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要有制定计划的能力、要有教学组织的能力、要有对班级集体的管理能力)5、教育机智,6、社交能力,7、教育科研能力(学科性科研能力、教学性科研能力)

教师修养(品质):

(1)良好的注意持久力和分配力。

(2)细致而深刻的观察力。

(3)良好的记忆力。

(4)敏捷和逻辑性很强的思维能力。

(5)创造性的想象力。

(6)广泛的兴趣。

(7)坚定的意志力。

(8)丰富而又恰当的情绪情感。

(四)小学的师生关系:

基本特点:

1.小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强;2.师生关系的稳定性较强;3.师生关系简单:

小学生年龄小,思想比较单纯,因而建立的师生关系是比较简单的;4.师生关系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认识;2.重视身教,不忽视言教;3.努力建设和谐、向上的班级组织;总之,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师生之间才能积极互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的教育教学质量,会进一步促进小学师生之间的关系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小学德育的实施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并根据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对儿童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与训练,以使其形成初步的政治理想、思想观点与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

(二)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学校和教师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贯彻与落实(综合应用))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由于小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贯彻落实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学校德育必须目的明确,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对学生开展爱党爱国教育。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我国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把坚持共产主义的方向性与学生日常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努力做到言行一致。

(二)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疏导原则就是循循善诱原则。

贯彻落实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这样有助于小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品德的形成,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德育要善于把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小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落实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是一个教师的基本品德,也是教育好孩子、获得所期望的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以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学生品德的形成并不是一天、两天内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几次德育活动就能做到的。

德育要贯穿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一股统一的教育力量,按照一致的培养目标和方向,统一教育的计划和步骤。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学校应与家庭和社会的有关机构建立和保持联系,形成一定的制度,共同努力,来控制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3、对学生的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

(五)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听的发展。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才有可能实行有效的教育。

贯彻落实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德育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每个学生。

2、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学校德育要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学生思想认识与品德的发展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在不同的年级,对表现出不同年龄特征的学生,要进行有区别的针对性教育

(三)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包括思想品德课、其他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课外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

1、思想品德课。

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

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2、其他各科教学。

学校以教学为主,学生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上文化课。

因此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取经常的、最基本的途径。

教学本身具有教育性。

小学各科教材都是根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编写的,它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打基础的。

同时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

(四)小学德育方法的运用小学德育的方法主要包括:

说服教育、情感陶冶、榜样示范、实际锻炼、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指导自我教育。

三、小学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1)有助于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单位。

(2)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3)有利于学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组织的末梢又是学校工作的关键。

(4)班主任工作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班主任的角色和职责:

(1)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2)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3)班主任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4)班主任是联系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纽带。

(三)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1)进行班级管理与教育: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组建班集体,完成由群体到集体的转变;指导班级的核心组织开展工作;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班集体建设;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班主任工作的首要内容,也是与其他管理的根本性区别;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端正学生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强调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强调行为习惯的巩固与变通);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行为规范,获取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基本社会能力(包括动手能力,自主能力,自我保护能力);

(3)组织与教育学生有效学习:

班主任工作的最主要内容

(4)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教育活动

(5)协调各方面教育影响:

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与合作;配合学校做好其他教育工作;协调家庭与社区的教育力量;

(6)评定学生操行:

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是基础性发展目标,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

(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班级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

(四)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

班级教育与管理的前提条件,要了解研究班集体和学生个人。

1.观察法:

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了解和研究(最常用,最基本方法)

2.谈话法:

有目的,有准备地与学生通过问答方式直接交谈,了解学生的方法。

(二)榜样示范法

注意榜样的适应性(小学用榜样行为的直接示范,中学引导关注榜样的精神因素);;

注意榜样的真实可信性;注意班主任的示范性;

(三)情境感染法:

强调在自然状态下接受教育,

包括班级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和人际互动情景;

情境创设要与教育要求相一致;要根据学生特点;优化情境感染力;

(四)规范制约法:

包括遵守的准则及执行或违反规范的奖惩规定;

①引导共同制定班规,并成为全体成员共同追求,将其变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过程;

②注意加强指导和监督,防止规范软化现象;

③适当运用奖惩手段,优化规范的运用效果;

④班主任要起执行规范的示范作用;

(五)舆论影响法

①明确班级发展目标,树立舆论价值导向;

②注意引导和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③注意利用各种因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心理疏导法:

包括心理换位法,宣泄疏导法,认知疏导法

(七)行为训练法:

负强化法和正强化法都通过奖励来强化学生良好行为

正强化法:

学生表现正确行为后,给予愉快的强化物,提高该行为发生率,强化物是物质和精神的,也可是允许学生参与喜欢活动,低年级物质强化,高年级精神强化;

负强化法:

学生表现被期望行为后,撤销令人不快的刺激,提高行为发生率;

四、小学课外校外活动与少先队工作

(一)小学的课外校外活动

(二)少先队的性质、基本任务与特点;

1.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2.培养少年儿童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的学校,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共产党:

先锋队;共青团:

突击队;少先队:

预备队;奋斗目标:

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二、少先队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做好少先队工作计划与总结;

(二)做好少先队组织管理工作;

(三)做好少先队常规工作;

(四)协助学校德育处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少先队直属德育处管理或德育处协助管理);

(五)完成上级临时布置的任务;

(三)少先队教育活动

(四)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和条件

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分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校外志愿辅导员)

1.抓好学校少先队基础建设(组织建设,礼仪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

2.开展大队各项活动(主题教育活动,节假日活动,红领巾社团活动)

3.指导和协调中队辅导员工作;

4.协助学校行政管理工作;

5.协助社区少工委工作;

辅导员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和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工作中坚决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2.热爱少年儿童,热爱少先队工作,品行端正,作风正派,真心实意为少先队员的成长进步服务。

3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的学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少先队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4身心健康,具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活动能力,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口头、文字表达能力。

五、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

1.小学生感知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水平随年级增高而提高,具体表现在两大方面。

第一,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分四个阶段:

(1)认识“个别对象”阶段;

(2)认识“空间联系”阶段;(3)认识“因果联系”阶段;(4)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第二,小学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与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精确性“;(3)观察的顺序性;(4)观察的深刻性。

2.小学生感知力的发展与培养:

1、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水平随年级增高而提高,具体表现在两大方面。

第一,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分四个阶段:

(1)认识“个别对象”阶段;

(2)认识“空间联系”阶段;(3)认识“因果联系”阶段;(4)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第二,小学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与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精确性“;(3)观察的顺序性;(4)观察的深刻性。

2、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1)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教师在组织儿童观察事物时,必须向儿童提出具体、明确的观察任务。

这样做,可以提高儿童观察的主动精神,增强他们知觉的选择性,能从观察的事物和现象中,主动地选择出自己所要认识的对象,把注意集中在对象和现象

的主要特征上,而不去感知那些无关紧要的细微末节。

漫无目的的观察只能使儿童浪费时间和精力,养成不良的观察习惯。

(2)要激发儿童的观察兴趣

带着兴趣去观察,可以使儿童高度集中注意力,也可以使儿童轻松愉快地获取感性知识。

关键问题是,要使儿童在每次观察之中,都学得知识,都获得成功。

这种成功感,会使儿童对下一次的观察产生期待心理,从而产生一种持久的兴趣,就会以积极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主动地进行观察,提高观察效果。

(3)指导儿童观察的方法

在每次观察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指导儿童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儿童良好的观察品质。

一是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按顺序地进行观察,观察事物和现象和主要方面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是要边观察边思考,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启发儿童动脑筋想问题,不为观察而观察。

三是动员多种感觉器官参加,该看就看,该听就听,该操作就操作。

四是要边观察边作记录(如画一些图、作些笔记),及时记录一些现象、特征、变化经过等,可以减少遗忘。

五要指导儿童及时写出观察报告或文章,如观察日记、观察片断、也可以写观察小文章。

形式可灵活多样,让儿童得到锻炼。

(4)加强言语的指导

儿童知识经验尚不丰富,对于一些对象和现象的观察会有许多粗糙的地方,甚至会产生一些错觉。

教师必须掌握情况。

随时用言语进行点拨和指导。

要通过言语指导他们观察的方向,引起他们积极思考问题,以加深知觉的理解性,使感知不断深化。

特别要加强对差生和智力落后儿童的指导,因为他们在观察中往往困难更大,或者信心不足,或者态度不端正,教师要耐心指导,因材施教,切不可把他们遗忘了。

这样,才能使所有的儿童都得到发展.

(二)记忆

1.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初入学的儿童,还不善于掌握自己的记忆活动,该记的东西往往不能适时记住,该回忆的时候,往往不能适时重现出来,但是,学校要求他们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这样,他们的记忆就必须服从学习任务。

因而,从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是小学儿童识记发展的一个质的变化。

这个变化是在整个小学阶段逐步实现的。

小学低年级儿童,仍是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识记的有意性、目的性还很差,识记常常离开了学习任务的要求。

他们能很好地记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不感兴趣而需要学习的东西,不易记住。

识记了缺乏自觉性,教师叫写才写,叫记才记。

分不清教材内容的主次,不知道哪些应该祥记、牢记,哪些可以从略。

在教学影响下,小学儿童识记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步发展。

中年级以上的儿童学习目的逐渐明确,有意识记日益发展,逐渐占主导地位,高年级儿童识记的自觉性、主动性更高,他们能主动地掌握识记,按照一定的任务进行识记并记住自己虽不感兴趣,但必须掌握的材料;也能努力去记住那些记不住或难记的东西,并能检查自己的识记效果。

2、从识记的内容来看,词的逻辑识记在迅速发展。

小学低年级儿童对具体的、直观的材料容易识记,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的识记有较大的困难。

由于在学习中,他们必须识记和回忆的,几乎全是用词表达的材料,他们必须识记和回忆事物发展的规律,抽象的概念、原理和法则等,因此,在教学影响下,小学儿童词的抽象识记能力在迅速发展。

3、从记忆方法看,意义的、理解的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从机械识记占主导地位向意义识记占主导地位发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小学低年级更多的是运用机械识记,他们背书时常常是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反复背诵。

在教学影响下,小学儿童识记的这种状况迅速起变化,儿童能改变单纯依靠机械反复的识记方法,学会从意义上,逻辑上掌握学习材料,采用意义识记。

由于各学科教材内容要求他们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必须学会分析事物的主次方面,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并对所识记的材料进行逻辑思维的加工,高年级儿童意义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2.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1、在教学中把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结合起来,应以有意识记为主。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小学儿童的无意识记,适当安排,利用得法,可以使学生少花力气而获得巩固知识。

但是光靠无意识记不能保证小学儿童获得系统的知识,教学还必须有意识记,而且小学儿童主要依赖有意识记来获得系统的、巩固的知识。

教师在讲课前,就应当根据本门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各单元在记忆上的任务;要使学生知道应当记什么,记的牢固程度和完善程度,使学生逐渐学会根据教学任务要求有目的的、自觉地去记住必须记住的东西。

教师又必须把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结合起来,互相配合,交替进行。

2、在教学中,把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结合起来,应以意义识记为主。

教学中要提高小学儿童的识记效果,需要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互相配合,才能收到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作用。

意义识记的基础是理解,理解的东西比不理解的东西,记得迅速、牢固、持久,回忆起来了容易。

所以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在教学中应以意义识记为主。

但是意义识记又必须有机械识记帮助,才能保证识记的精确性。

3、根据遗忘规律,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根据遗忘规律,教师要帮助学生和遗忘作斗争,加强知识的巩固。

防止遗忘的方法是复习,只有复习才能有效地使识记的材料得以巩固。

(1)及时复习;

(2)复习方式多样化;(3)避免干扰和过度疲劳。

4、教给儿童有效的记忆方法。

(1)分布识记优于集中识记;

(2)结合重现比单纯重复的识记效果好;(3)整体识记、部分识记、综合识记。

5、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小学儿童的记忆品质。

(敏捷性、巩固性、正确性、准备性)

(三)想象

1.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儿童想象发展的总趋势是,由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由再造想象发展到创造想象,由远离现实的想象发展到更富于现实性的想象。

1、小学儿童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加强。

儿童进入小学后,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求小学儿童要按照教学的目的产生符合教材内容的想象,这就促进小学儿童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的加强。

2、小学儿童想象的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大。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想象鲜明、生动、富于模仿性和再现性。

想象内容最初往往具有实在事物的复制和简单重现的性质,创造加工的成分不多。

以后在各科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影响下,由于表象的积累和丰富,注意、观察等能力的发展以及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不但能形成更充实、更生动、更富于创造性成分的再造想象,而且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了日益发展起来。

高年级儿童能对他们已获得的表象作出真正的创造性的改造,使之产生自己直接经验中从没有过的新的结合;能够进行新的构思,创造出某种全新的、别出心裁的东西,创造想象显著发展起来。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想象最初都有很大的具体性、直观性,往往非常鲜明生动。

他们的想象要靠具体对象作依靠,如果没有这些对象,他们的想象就难以进行。

到了中、高年级,儿童逐渐不靠具体对象、图画之类的帮助,而开始靠词来想象,他们想象的概括性、逻辑性才逐渐发展起来。

3、小学儿童想象的现实性逐步提高。

2.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想象。

想象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想象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它不仅能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而且使学生能更好地、更深刻地理解教材;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各科教学中都要充分利用小学儿童的想象。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是密切联系的。

再造想象是创造想象的基础,创造想象是再造想象的发展,再造想象中有创造想象的成分,创造想象中也包含有再造想象。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两种想象的联系,使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应用,才能使小学儿童的学习富有生动性和创造性。

小学儿童常常表现出对事物、对未来的幻想,教师要根据儿童由远离现实的幻想向现实主义的幻想过渡的特点,善于引导小学儿童把幻想和现实结合起来。

发展积极的、健康的、有社会意义的幻想,使它成为学习和活动的推动力。

2、在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表象。

表象是想象的材料,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必须丰富学生的表象。

既要充实表象的数量,又要提高表象的质量,尽可能扩大表象的储备。

因为学生表象越丰富、越充实,他们的想象也就越生动、越活跃。

为此,在教学中要正确运用直观教具,为学生提供实物、图片和文字、语言等各种描述材料,并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图画和语词所标志的意义。

其他还有组织学生参观展览会、博物馆、旅游、阅读文学作品,进行园艺生产劳动和实验等,都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经验,扩大想象的基础。

3、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言语。

小学儿童的想象活动是在言语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以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从想象的程序来说,小学儿童的想象又是从具体、直观的水平,逐步过渡到概括性、逻辑性的水平,也是词的思维水平的。

因此,发展学生的言语,也是促进想象发展的重要条件。

丰富学生和词汇,发展学生的言语是小学各科的教学都必须注意的国。

在教学中,教师的言语是启发小学儿童想象,促进学生言语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用正确、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事物,对于抽象的材料、也要设法用生动的比喻来说明。

这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的知识,同时也为他们作出示范,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4、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创造活动。

想象是一切创造活动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同时它又是在创造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的基本活动形式。

此外,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中开展的各种课外活动,都能激发学生想象的积极性,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

(四)思维

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掌握概念的特点直接受他们的概括水平的发展所制约。

概括是掌握概念的前提,不会进行概括就难以掌握概念。

因为掌握概念就是对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属性,然后把它们概括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相互关系正在发生着变化。

这主要是因为概括水平在不断地发展提高。

儿童概括水平的提高,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直观形象水平。

低年级儿童主要属于这种水平,他们所概括的是事物的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

(2)形象抽象水平。

中年级儿童处于由直观形象水平过渡的状态,在他们的概括中,直观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逐渐减少,抽象的本质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增加。

(3)本质抽象水平。

高年级儿童初步学会对事物本质特征或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进行抽象与概括,初步接近于科学的概括。

教师要帮助儿童掌握概念,必须了解儿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