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2583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 49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B.发展是和平与安全的基础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D.和平与发展都面临着挑战

8.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证明了一个道理,“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合作比遏制好,对话比对抗好,伙伴比对手好。

中美双方应当共同合作,共创中美关系的美好未来。

①合作是当今国际关系唯一的基本形式 ②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③国际竞争不利于巩固友好国家关系 ④加强合作能有效实现国家间共同利益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9.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呼吁参会各方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国际关系健康发展需要协调国家间利益④当代国际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10.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许,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搭乘着“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上又迈出了一大步,是中华民族太空计划的又一重大里程碑事件。

这一事件(  )

①表明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说明中国有能力、有条件完全抛开国际合作 ③表明和平利用空间技术是我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 ④给中国带来了民族自豪感同时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公益性

11.通过国家形象宣传片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是近年来我国公共外交领域的一个新亮点。

2011年1月17日,首部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动播放,向世界展示多元和丰富的中国形象。

这一举措旨在(  )

A.践行我国主张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

B.巩固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C.扩大我国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D.消除中美间的矛盾,促进国际合作发展

12.近年来,我国与阿拉伯国家、非洲、太平洋岛国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建立多种合作论坛。

至xx年底,我国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日益成为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改革者。

材料体现了我国在外交活动中(  )

①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坚决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④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3.[xx·

武汉模拟]在国际援助中,西方发达国家普遍使用“捐赠者—受捐者”这一对名词。

由于“捐赠者—受捐者”反映的是两国关系,这一称呼从词义和实质上已界定了两者地位上的不平等。

中国政府从未使用过“捐赠者—受捐者”这一称呼。

中国对非援助一向坚持“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平等相待,维护共同利益”的原则。

由于援助理念不同,中国对非援助数额有限效果较好,西方对非援助数额较大效果不佳。

从《政治生活》角度,比较上述两种对外援助的理念。

 

14.[xx·

吉林模拟]材料一 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先后同日本巡逻船两次相撞。

日方以涉嫌违反《渔业法》为由逮捕中方船长。

针对日本无理扣押中方渔船船长,温家宝总理表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日方行为对中方船长及其家人造成严重伤害,并激起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愤怒。

中方多次严正交涉,日方置若罔闻,中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材料二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和海啸,中国人民感同身受,以多种形式表达慰问和支持。

温家宝在第一时间致电日本首相菅直人,表示中方愿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

一天后,中国宣布向日本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无偿人道救援。

5月21日,温家宝总理利用赴日本出席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机会,到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看望民众,当面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诚挚慰问和对日本灾后重建的真诚支持。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政府采取“反制措施”的依据。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中国政府的援助行为进行评析。

课时作业(二十)

1.D [解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排除①。

只要有国家存在,就有国际竞争,故排除④。

2.D [解析]当今世界还是以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为主导,排除②。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排除④。

3.D [解析]和平共处原则并非受到各国欢迎,故排除②。

此题没有体现我国对国际事务的主张,故排除③。

4.B [解析]“协和万邦”就是要处理好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所以要着眼于共同的国家利益,尊重他国正当的国家利益,故答案为C。

维护自身国家利益是对外活动的目的,排除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排除④。

5.D [解析]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故排除②。

6.C [解析]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题干信息“通过和平手段和对话方式解决分歧,实现和平、稳定、繁荣、进步”体现了C。

A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会损害别国利益,B观点错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被大多数国家接受,而不是各国,D错误。

7.B [解析]要想维护地区和平,必须解决发展问题,可见发展对和平的作用,故答案为B。

8.D [解析]合作、竞争、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故排除①。

国家关系根本上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国际竞争只是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故排除③。

9.C [解析]中国政府的呼吁反映了各国需要为了共同利益加强合作与协调,故②③符合题意。

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①说法错误。

④不合题意。

10.D [解析]②错误,中国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抛开国际合作。

③错误,我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①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11.C [解析]从题中的消息“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可知答案为C。

A与题意不符合。

B错误,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不起主导作用。

D错误,中美间的矛盾不是靠形象片的播放就能消除的。

12.C [解析]我国不断加强与其他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的交往与交流,有利于化解矛盾,维护世界和平,故①正确。

中国的国际交往,体现了③。

阿拉伯国家、非洲、太平洋岛国多属于发展中国家,故④正确。

此题凸显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系,没有凸显对我国主权的维护,故排除②。

13.[答案]①出发点不同。

西方发达国家是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出发点进行援助的;

我国是为了维护双方共同利益。

②双方地位和关系不同。

西方发达国家与受援助国之间地位是不平等的,影响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中国与受援助国是平等的,彼此之间可以开展互利合作。

③结果不同。

西方发达国家的这种理念往往会干涉受援助国内政,削弱对外援助的效果;

中国的这种理念尊重了受援助国的主权,可以增强受援助国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④对世界的影响不同。

西方发达国家的这种理念往往会导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

中国的这种理念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也可以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比较思维能力,难度较大。

要求学生阐释两种援助理念的不同点,这种设问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屡有出现,值得关注。

解答时应从决定因素、影响等角度进行回答。

14.[答案]

(1)①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方行为严重侵犯了我国主权。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2)①联合国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中国对日本的援助,符合联合国的宗旨。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在自然灾难面前,人类休戚与共,中国对日本援助有利于共克时艰,加强和改进中日关系。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中国对日本的援助,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对日本的援助,有利于日本渡过难关,恢复重建,这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

⑤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勇于承担国际责任。

中国对日本的援助,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有利于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

[解析]第

(1)问,主要考查对我国主权的维护,反制措施是在维护我国主权,首先,应该立足主权国家的权利来分析。

其次,立足国家利益来分析我国采取行动的根本原因。

第三,应该立足我国外交政策,分析我国进行反制的直接因素。

(2)问,中国对日本的援助,首先,立足国家利益分析其根本原因。

其次,立足当今世界的主题分析其直接原因。

第三,要立足我国外交政策和和平发展战略,分析这样做与我国外交政策的符合性。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复习课新人教版必修2

【考点考向】

考点

考向

1、我国国家性质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3、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

4、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依据本专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热点的关联度,主要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及其本质、人民民主的特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从命题形式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

其中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比重也在逐年增大。

课程标准

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备考指要

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的理解;

主观题的考查主要是运用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和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来分析说明热点材料。

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理论与时政热点相结合。

结合我国关注民生的各项措施和我国最新人权白皮书的内容,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特点等;

结合我国扫黄、禁毒、禁赌、打黑行动、食品安全等维护经济秩序与社会稳定的举措,分析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基础盘点】

(见《xx走向高考》学生用书P56-P57)

考点1:

国家的有关知识

(1)产生

(2)本质,根本属性(3)国家性质,决定因素(4)类型

考点2: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1)含义

(2)特点(3)本质(4)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考点3: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含义及地位(3)政治自由含义及内容(4)监督权含义及内容

考点4:

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考点5: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①关系:

②要求: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①关系:

考点6:

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点7:

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哪三个?

(2)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需要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

(3)公民应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P31-32)

【重难点点拨】

1、关于国家

2、我国的国家性质

(1)国家性质和我国的国家性质(见学生用书P57)完成【课堂训练】1

(2)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3)人民民主专政

(4)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完成:

对点训练见学生用书P58)

3、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见教材P6)材料:

食品安全问题“地沟油”

指导学生区分:

主权与人权(主权大于人权)完成【课堂训练】2

注意点:

1、权利≠权力;

2、“人民”与“公民”;

3、人民民主专政特点≠人民民主特点,4、专政≠专制完成对点训练(见学生用书P58)

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含义及地位(3)政治自由含义及内容(4)监督权含义及内容{完成【课堂训练】材料题}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见学生用书P58)

(1)正确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在守法和司法上的平等。

而不是在立法上的平等。

②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

③反对一切特权。

④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

(2)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见教材P10-P11)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二者不可分离。

△二者相辅相成。

②从法律关系角度看,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任何国家都具有的共性,但是从阶级关系角度看,剥削阶级社会的权利与义务的实现往往是相互分离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实现了二者的统一。

③要求:

a.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b.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正确理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完成:

对点训练见学生用书P58)完成【课堂训练】3

【易错矫正】

易错点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

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易错点2、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的。

易错点3、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易错点4、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

易错点5、社会主义民主是超阶级的、全民的民主

(民主具有阶级性,任何民主都不是超阶级的、全民的民主)

完成矫正训练1(学生用书P58)

易错点6、法律是对自由的限制,权利与义务是绝对对立的

(自由是相对的,公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活动中没有绝对的权利和自由,也没有绝对的义务。

)完成矫正训练2

易错点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说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都是一样的

(平等并不意味着没有差别。

权利和义务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公民因在民族、性别等方面的差别,实际享受到的权利以及所履行的义务是不一样的。

)完成矫正训练3(学生用书P59)

易错点8:

不能正确区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区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各自的表现。

)完成矫正训练4

【真题精析】

1、(xx.江苏.13).xx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在中国人大网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人大常委会实施该举措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B.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

C.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

D.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

2、(xx年福建卷.25)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

这一规定()

A.确立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B.方便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D.缩小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

3、(xx全国新课标.16)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而改变了以往因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导致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不同的状况。

这一法律规定的变化()

A.坚持了公民权利至上的原则B.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C.消除了公民的身份差别D.体现了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

【热点关注】视频资料:

揭开地沟油黑色产业链

2011年9月13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和公安部等成员单位共同召开全国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公安机关要以为民除害、保民平安的实际行动,紧紧抓住老百姓痛恨的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犯罪这一突出问题,坚决保护人民群众餐桌安全。

2012年2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xx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

继续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加大严惩重处力度,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坚决把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的食品安全工作抓实抓好。

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要依法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事件,切实保障公众食品安全?

【课堂训练】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个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xx.莱芜模拟)2011年12月11日,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起草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正式全文公布,广纳民意。

国务院校车安全条例之所以要广纳民意。

根本原因是()

A.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B.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C.我国的民主具有全民性和真实性D.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2.(xx.四川卷.30)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该修正案首次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强化了证人出庭和保护制度,还在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等方面做出了限制公权力、保障私权利的重大突破。

该修正案的通过()

①贯彻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②削弱了国家惩罚犯罪的职能

③保障了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④提供了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xx年山东卷.20)当前,我国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表达政治意愿,与政府进行互动。

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③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④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4、材料:

人肉搜索引擎是区别于机器搜索(如:

XX、谷歌之类的搜索引擎)之外的另外一种搜索,是指更多的利用人工参与来获得信息的一种机制。

“人肉搜索”成为公众互动互助的载体和反腐倡廉的新平台,是“草根”反腐的重要手段。

但随着这种机制的滥用,越来越多的无辜的人受尽了折磨,网民的道德审判、恶搞侮辱谩骂给当事者心理造成极大创伤。

思考:

网络是一个绝对自由的世界吗?

你觉得在行使网络言论自由时应该注意什么?

【课堂总结】本课的重点知识为公民的政治权利,特别是对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内容要认真把握。

除此之外,还应该关注本课的其他内容。

1个性质:

国家性质;

2个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与真实性

【板书设计】本质

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广泛性、真实性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公民的政治权利

人民当家作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政治义务

维护权利、履行义务的原则

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主要内容

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

【教学后记】学生通过对高考考点的熟悉及一些高考题的训练,对知识点能灵活运用。

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结合热点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解答。

同时,学生应从整体上构建知识体系,从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才能更好掌握知识。

【课后作业】

1、xx年9月是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由每月xx元提高到每月3500元实施一周年,这是政府对百姓的让利,有利于保障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实现民生幸福。

这说明()

①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②我国的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③我国政府切实保障人权④保障人权是我国政府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②④

2、政府不断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下面体现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是()

①杭州市民在西博会期间所体现的文明素养令世界赞叹 

②某市举行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选民踊跃投票 

③群众向有关部门举报某官员的贪污、受贿问题④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

 A.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A.可以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B.可以扩大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C.有发布自己掌握的一切信息的自由D.有表达的自由也需承担表达的责任

4、2012年3月5日,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亿万人民的重托,从祖国各地聚集首都北京,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全国人大代表由35个选举单位选出,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省级政府组成部门领导干部代表比上一届减少,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