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334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x

玉米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增产原理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是人为调控温度、水份、养份、光能等综合配套技术优势集成起来的一项系统工程。

它为玉米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幅度地提高了玉米综合生产力。

近几年来的试验研究和大面积生产实践证明,地膜覆盖玉米具有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适应范围广、增产效果稳定、少耕节能抗灾功能强等显著特点。

从而为旱地玉米高产栽培开创了新途径。

特别是为我国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寒地玉米中低产田改造,以及贫困地区的“温饱工程”的实施提供强大的科学技术上的支撑和保证。

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显示,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增强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田间光照强度、减少病、虫、草害,抗御冷、涝、旱、风、盐等灾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与提早成熟等效果。

玉米地膜覆盖也是一种能量充分合理的利用和转换的农业工程措施。

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而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蓄热增温改善了土壤的积温条件

覆膜后白天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波长0.3—2.5微米之间)向地表放射能量并穿过透明薄膜为土壤所吸收并转化为另一种波长(15℃时辐射波长为6.5—52微米之间)进行辐射,但这种辐射波不能再穿过薄膜扩散到大气中去,从而使膜内土壤增加了一定的热量。

覆盖在地面的薄膜内表面,由于保水作用,总是挂满水珠,它象一道帷幕一样挡住了75%7—11微米长的辐射波,而11—52微米的辐射波则全部被挡住。

这是透明膜能够在白天和夜间使被覆盖的土地升温的主要原因。

另外,由于薄膜具有不透气性,近地面空气的流动不能带走膜下土壤热量,因此比裸地多保存了一部分热量,而使土壤温度得以保持。

白天地膜覆盖土壤多贮存了一部分热量,又有薄膜的阻隔,因而夜间减缓了土壤温度下降的速度。

加之夜间空气温度低,膜内水蒸气大量凝结,又放出一部分热量,也被保存在膜下空间,使表土的地温能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增高。

总之,地膜覆盖后的土壤温度不论是白天和夜间,由于“温室效应”的缘故,总要高于裸露的地面。

只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天气、不同生长季节,不同土壤深度等情况下,其增温的效应各不相同。

东北农学院李振华等人的调查表明:

30—32.5厘米宽的膜覆盖后比不覆膜的地温提高0.5-3.3℃,45厘米的膜宽比对照的地温提高0.5—5.4℃,午后2时上述两种膜宽下的地温分别比对照高0.5-4.5℃、0.5-10℃。

黑龙江省依安县农技推广中心王立文等人研究表明:

大垅双行覆膜玉米可抢回有效积温270-300℃,提早成熟10-15天。

据5、6、7月份地温测定大垅97.5厘米和105厘米覆膜比小垅70厘米直播玉米增加地温5厘米土层为4.5℃,10厘米土层为3.2℃,15厘米土层为2.0℃,累计增加地温5厘米土层405℃、10厘米土层为288℃,15厘米土层为180℃。

可见,通过地膜覆盖有效地增加了王米前期发育所急需的活动积温,使之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也能种植相应的高产晚熟品种。

使高产品种的种植区水平地向北推移了两个纬度和垂直地向上提高了200米海拔,这是玉米地膜覆盖的增产原理的内因。

玉米地膜覆盖后地温的增加,能补偿气温的不足,促进玉米生育进程。

当根系活动层土壤温度提高后,根系生长加快,又促进整个植株生理功能的增强,即早发壮长。

这种地温对气温的补偿和根系对植株的补偿,统称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补偿效应。

地膜覆盖增加的地温>10℃的占91-92%,>5℃的占96.5%,这对玉米发芽出苗与苗期生长和扎根十分有利,因为玉米茎叶生长的生物学温度为10℃,根系生长的生物学温度是5℃。

二、减少土壤水份蒸发量,改善了栽培土壤的水份条件。

在地膜覆盖条件下,改变了土壤水份运动规律,由于地膜和地面之间形成的狭小空间,切断了土壤水份与大气的直接交换,耕层土壤水份通过毛细管作用上升后被地膜阻挡在膜下空间,因而形成了地膜与土壤之间的水份闭路循环系统,保墒效应十分明显。

同时因膜内温度高,加大土壤热梯度和差异,使深层水份不断地向上移动,并在上层聚积,随着蒸发蒸腾作用的加强,形成了提水上升的提墒效应。

据黑龙江省农科院于桂霞等人的调查表明:

0-10厘米、10-20厘米、20-30厘米处覆膜玉米田间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比直播增加33.5%、11.0%、68%,耕层(0-10厘米)贮水量比直播每亩增加3.4-4.2吨,天旱地不旱,增强了抗御旱灾能力。

膜内水份增加、大量凝结附着在膜壁上,遇冷结成水珠,由小变大滴落地表,再渗入土中,又提高了土壤湿度,同时由于盖膜后温度升高,水的表面张力和粘稠度下降,从而增加了土壤水份利用率为32-65%,能节约农业用水3.3%,满足了玉米发芽和苗期生长的需要。

地膜复严后,防止土壤水份蒸发的效应十分显著,这就为我国干旱和半干旱以及十年九春旱的旱作玉米区的高产稳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措施和保证。

三、加速土壤养分的分解和转化,提高土壤供肥能力

由于盖膜后的土壤温度高,墒情好、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与活动,因而单位重量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

东北农学院肖玉珍(1987)的试验表明:

玉米地膜覆盖后土壤中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在各生育期均有明显的变化,玉米地膜覆盖的均高于露地直播的。

从苗期到孕穗初期土壤细菌高82.5—147.6%,放线菌高77.8-127.7%,真菌高67.7-123.4%硝化细菌高3.9-57.29%,自生固氮和固氮菌高4.3-8.3%。

由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温湿度适宜,加速了土壤中养分的分解和释放,因此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养分的挥发,使速效氮、磷、钾含量增加,从而为玉米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源。

据哈尔滨市原种场资料(1987)盖膜的土壤0-20厘米、氨态氮含量为0.0035%,直播土壤0.0028%,相差53.5%,硝态氮含量多,87.5%,P2O5含量多33%,K2O含量多9.7%,盖膜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都高于露地直播,而且随着玉米生育期进程,提高的数量越来越多。

苗期盖膜比露地分别高18.31和28毫克/100克土,孕穗初期盖膜比露地分别高29、32.6和29毫克/100克土,盖膜后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矿化作用旺盛,使养分迅速分解,玉米根系吸收能力也增强;特别是对磷素的吸收能力增加的更明显。

河北农业大学(1987)测定覆膜和露地田间地面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结果指出,盖膜可使膜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32-101%,为盖膜玉米的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肥源。

四、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促进根系发育

由于盖膜使土壤表面避免风吹雨打,并免除中耕除草机具的碾压以及人畜的践踏,保持表土不被压实而下沉,消除阳光曝晒引起的表土硬结和断裂,同时由于膜内水分子的胀缩运动,使土粒间隙度变大,土壤疏松,增加了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结构,保持了适宜的固、气、和液态三相比。

因为土壤孔隙度,容重和三相比以及土壤微结构(水稳性团粒)是判定土壤生产力和物理性状的重要指标。

由于覆膜后微生物活动旺盛;使土壤微结构增加,水稳性结构也增加。

综合各地测定的结果,覆膜玉米0-30厘米耕层土壤容重比直播田下降0.024-0.112克/厘米3,孔隙度增加34.1%改变了三相比例关系,水稳性团粒比对照高1.5%,使耕层通透性向有利于根系生长方面转化,为根系活动提供较好通气条件,对玉米根系发育促进作用是显著的。

内蒙巴尔淖彦盟农科所(1986)5月26日测定,玉米地膜覆盖比露地栽培的根系多3条、根长增加2.1厘米,根系体积多1.04厘米3,根重增加0.68克。

6月1日测定地膜覆盖比露地栽培玉米根数多8.2条、根长增加3厘米,根系体积增加4.0厘米3,根重增加5.11克。

7月10日测定结果更加显著,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整株干重是露地栽培的5.2倍,明显的增多。

地膜覆盖玉米根系发育良好,主要表现是,苗期根数与干重增加,根冠比较高。

胚根比对照多一倍,气生根多12条,单株根鲜重增加80克。

收获时地膜覆盖玉米次生根57条,比对照多16条,根群分布范围广,根粗、色白、根毛多,生长速度快。

覆膜栽培的玉米根系的表面积明显地超过对照,且根系提前向深层发展(可达270cm)达到根深叶茂,增大了根系的吸收能力,为玉米的早熟、高产、奠定了基础。

五、增强田间光照强度和提高群体光合生产力

玉米地膜覆盖后由于地膜和膜内微细水珠本身具有的反光作用,从而增加了植株幼苗下部的光量和光照强度。

同时由于膜下有较高的二氧化碳供给,增强了玉米的光合作用,特别是玉米中、下部叶片的光合强度明显增加。

东北农学院胡达家等人(1984)试验表明:

玉米地膜覆盖100厘米行距的光照强度比露地直播增加16.7-33.3%,穗部的光照强度增加14.3-27.7%,晴天中午距地面15厘米高处,普通透明膜反射率为14%,而露地反射率只有3.5%。

内蒙巴尔淖彦盟推广站白栋才等(1986)测定:

玉米三叶期至拔节期光合势,盖膜玉米为2578.50米2/日,露地为305.25米2/日,增加744.7%,拔节至抽雄期覆膜玉米为21397.74米2/日,露地为13268.85米2/日,增加61.3%,抽雄至乳熟覆膜玉米光合势为40571.5米2/日,露地为12182.37米2/日,增加224.1%,由于覆膜玉米光合面积增大,净同化率增加,苗期每天生长率,覆膜比露地玉米每平方米增加0.816克,拔节至抽雄增加0.7085克。

山西农大(1987)测定覆膜及对照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结果是,盖膜玉米叶绿素平均含量为1.0754%,对照为1.0242%,相差0.0512%,增加5.0%,用半叶法测定,覆膜玉米光合强度,供试三个品种覆膜玉米光合强度平均为3.72毫克/分米2·小时,对照为2.68毫克/分米2·小时,相差1.04毫克/分米2·小时,增加38.8%,说明玉米覆膜后可增加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强度,覆膜玉米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地膜覆盖玉米出叶速度明显比对照快,据黑龙江省依安县农技站王立文(1994)调查,大垅双行覆膜玉米平均三天长出一片叶,对照平均4.5天长出一片叶,在大田条件下,地膜玉米展开叶数在拨节期多2-3片,拨节至大喇叭口期多1.5-2.5片。

大喇叭口期多1片。

由于叶龄与穗分化有密切对应关系,表明地膜玉米的生育进度加快,增加前期的绿色面积,可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生长,形成丰产的长相。

黑龙江省农科院于桂霞等人的(1994)研究指出:

前期覆膜玉米群体叶面积增长快,比直播玉米田叶面积增加7.5-36%,早期占领空间,充分利用全年辐射能最高的5—6月份的能源(61740--63840焦耳/厘米2),比直播生产田的干物质多4.8倍,中期叶面积指数仍保持在4.08倍,而且峰值早出现16天,后期叶面积下降缓慢,到9月16日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可保持在3.00,叶面积指数下降缓慢,截获更多光能、积累更多干物质,增加百粒重。

覆膜玉米单株干物质重平均为231.33克、直播玉米为102.4克,增加60%,覆膜玉米在营养生长阶段,同化产物较直播多,此期同化产物积累强度每日每亩为10.8公斤,积累比重达22.3%,呈丰产长相,直播玉米同化产物的积累强度,每日每亩只有1.90公斤,积累比重6.03%,植株表现矮小瘦弱,营养生长不良。

在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兼程并进时期,覆膜玉米,同化更多干物质,干物质积累强度每日每亩48.75公斤,积累比重为49.78%,而直播玉米干物质积累强度每日每亩只有23.51公斤,积累比重为7.79%。

进入生殖生长期,覆膜玉米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和物质积累强度,积累强度每日每亩96.2公斤,直播玉米为63.85公斤,履膜玉米在前期、中期、后期中同化产物的积累比露地直播的玉米多,实现了增源、扩库、强流,这是覆膜玉米增产的主要理论依据。

六、抑制杂草,减少虫害

由于盖膜条件下,温度较高,特别覆膜技术较好时,对杂草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高温作用使杂草叶色变黄,白化,甚至枯死,或者杂草幼苗接触地膜时,易被灼伤致死。

黑龙江省青岗县农科所(1986)试验表明,盖膜质量与抑制杂草效果有密切关系,盖膜质量好的,膜周围用土压实不透气,抑制杂草率为65-87%,较差的为46%。

地膜覆盖改善了土壤生态条件,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的进程,打破了病虫害与玉米固有的寄生规律,特别是地下害虫,在膜内高温多湿、氧气少,二氧化碳含量高的条件下,可有效地抑制地下害虫的活动。

再者覆膜玉米前期生长快而健壮,幼苗期短,地下害虫大发生时苗龄已大,避开了地下害虫的危害,黑龙江省农科院于桂霞等人调查(1989)指出,地膜玉米地下害虫受害率为0-2.1%,直播可达18.9-32.9%。

七、抑制返盐、抗御径流、洪涝、风蚀

由于覆膜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散失,地膜水份的内循环作用使盐分不能在表层积聚,随水份上升到土壤表面的盐分减少,使耕层土壤盐分明显下降。

特别是在盐碱地较重的情况下,抑制返盐效果较大,这对盐碱地玉米播种保苗有重要的意义。

黑龙江省农科院于桂霞等人调查指出,覆膜玉米田O-5厘米的含盐量,由0.438%下降到0.292%,抑制盐碱较显著。

河北涿鹿县农业局调查,在轻度盐碱地上,覆膜玉米出苗率可达89%,比对照增加59%。

河北省蔚县(1987)在轻度盐碱地上播种地膜玉米,平均亩产761.7公斤比对照亩增产352.4公斤,增产86.1%。

地膜覆盖不仅直接减弱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可以减少土壤中养分的的挥发和流失,同时具有保水保肥,保土的功能。

覆膜可减少玉米根部雨水下渗、保护玉米根系,在低洼积水地有明显的防止洪涝灾害作用,同时也具有的抗旱与抗寒作用。

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历年春风大,风蚀严重,据于桂霞等人(1976)在黑龙江省泰来县调查,因风蚀每年刮走表土10-15厘米,即每亩刮走耕层表土1吨左右,而覆膜在垄体上形成保护层,免除风吹雨淋减轻风蚀的危害度,解决了沙土打苗、吞苗、埋苗等问题,有利于抗灾夺丰收。

综上所述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是一种新型的保护性栽培体系,它决不是在原有栽培方式的基础上简单地加盖一层塑料薄膜就可功成名就。

它具有很强的集约性,高投入高产出,针对限制各地玉米中低产田产量的主要障碍因子(①积温不足:

②肥水不足,⑧密度不足而采取一系列的高科技含量的综合配套措施)。

(一、选用晚熟高产品种。

二、增加肥水、加大密度。

三、提高光能利用率,肥料利用率,水份利用率)与传统栽培方法不同的是它能较好的满足玉米一生中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的需要,优化了玉米生长发育的生态小环境。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优势所在,一是生育期提前,可以趋利避害,二是早发壮长,增加干物质积累。

三是使玉米生长发育沿着良性循环轨道运行。

实现了群体和个体的协调,达到了增源、扩库、强流的目的,有效地提高玉米的综合生产力。

 

玉米地膜覆盖配套高产技术

一、品种选用

选用优良品种是玉米覆膜栽培增产的重要环节,品种适宜与否是玉米覆膜技术成败的前提条件,只有品种选择适当,才能为稳产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玉米覆膜栽培改变了生态条件,使土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比裸地保存较多的热量与水分,产生玉米覆膜栽培的生理效应,因而促进玉米抗旱发育及成熟。

若采用在裸地栽培能够成熟的品种进行覆膜栽培,因生育期短,不能充分利用争得的积温,水分和光照条件等,而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

双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86年玉米覆膜试验表明:

用四单8号杂交种裸地栽培,亩产达708.3公斤,用该品种覆膜栽培,亩产了797.6公斤,每亩仅增产89.3公斤,增产幅度较小。

与此相反,若选用生育过长的品种覆膜栽培,霜前不能正常成熟,也将造成减产。

一般要采用中晚熟玉米品种进行覆膜栽培,由于纬度的提高,日照延长,生育日数增多了,主茎叶片数比原来增加1-2片。

主茎叶片数之所以增加是因为玉米穗分化过程受环境条件影响,玉米采用覆膜措施后可适期早播,延长了玉米出苗至果穗坐胎的日数,因叶原基增加而增加了叶片数。

同时,由于覆膜提高了地温和地积温,且土壤墒情好,玉米生长发育速度加快,因此,为无霜期短的地区采用晚熟品种创造了条件。

那么,到底采用什么样的品种,才能达到穗大粒多而又能及时成熟呢?

根据试验与实践表明:

覆膜玉米品种可选用比当地主栽品种多1-2片叶的中晚熟品种。

玉米覆膜后,它的叶片发生速度比不覆膜时多I一2片叶,它的抽穗期可以赶上当地品种的抽穗期。

一个品种的叶片数尽管与苗期温度、水分、养分有关,但通常条件下主要受遗传性支配。

选择玉米覆膜栽培的品种,除根据叶片数选定外,也可以根据积温选择。

据生产实践表明:

即选择比当地直播主栽品种晚熟7-10天的品种覆膜栽培。

例如:

我县2002-2004年在长春岭镇前梁村选生育期140的东丹60玉米品种,每公顷单产达12540公斤,比当地直播栽培10200公斤/公顷,增产2340公斤,增产幅度22.94%,增加产值2574元,当时公顷地膜费用是600多元,扣除其它费用,公顷纯增1800多元。

效益非常可观。

选用株型紧凑的品种,地膜覆盖玉米因种植密度有所增加,通风透光成了主要矛盾。

为减轻密度对结穗率,穗粒数和粒重产量三要素影响,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

覆膜玉米应选择株型紧凑,穗部以上叶片上冲,下部叶片平展;中杆茎节间粗短,根系发达,抗倒伏,光能利用率高等特性,适于密植。

可比平展型玉米种植株数增加1000-1500株。

选用后发性强,不早衰,抗逆性强的品种,玉米生育后期不早衰,能较长时间维持绿叶面积和较快的干物质生产、运输与积累。

推广玉米覆膜栽培的区域常年低温冷害、霜冻、冰雹和病虫害。

因此,选用的玉米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抗病虫、耐盐碱、抗倒伏和品质优良的高产杂交种。

所以,覆膜的玉米品种,应首先经过品种比较试验来确定,证明在覆膜栽培时能获得较高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才能推广。

根据目前我县推广的中晚熟、晚熟品种,在这里提供几个品种供参考,如吉单29,137天,活秆成熟,抗病性强,叶片上举。

富友系列的:

富友9。

丹玉系列:

丹王39等品种,熟期135天左右,需≥10℃,活动2800-2850℃。

耐密,米质好,活秆成熟,抗逆性强的品种。

二、地膜选用

玉米覆膜栽培产量的高低与地膜有很大关系,薄膜的规格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增温保水、增产增收。

因此,选膜非常重要。

(一)膜的类型

目前我国生产的适于玉米覆膜的透明塑料薄膜,大体有三种:

一种是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超薄膜(工业代号为HDPE,简称高密度地膜或超薄膜),它是用低压法生产的高密度聚乙烯吹制而成,具有强度高、耐热性和保温性能好的优点,一般厚度0.005—0.007毫米,比普通地膜减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乳白色、半透明、不易黏结。

其弱点是纵横向拉力不够均匀,纵向拉力较强。

一种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地膜(工业代号为LLDPE,简称线型膜),它是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压聚乙烯共混改性的方法制成的,所以,也叫线性共混聚乙烯薄膜。

这种膜无色透明,对光的透射率高,反射较少,增温效果好,拉伸力较强,抗撕裂、抗穿刺性能较强,膜柔软,覆盖时易与地面紧贴,利于提高覆膜质量,厚度可比普通地膜减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一般为0.01毫米左右。

近年亦有生产0.005—0.008毫米厚度的超薄膜,亦称微膜。

另一种是可控光解膜,简称光解膜,它是一种对土壤无污染,而且能改善土壤生态条件的新型地膜。

用这种膜覆盖后在一定时期内,光照积累到一定数值,薄膜即自行开裂破碎而崩解,逐渐呈鱼鳞状或象千米汤状,一触即碎。

由于这种膜的光解可控程度还不够理想,见不到阳光的部分到后期还不能分解,仍有残留。

所以今后地膜应向生物降解膜发展。

目前,玉米所用的地膜多为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超薄膜。

(二)膜的透明度

试验表明:

透明无色膜和乳白半透明膜比其他有色膜效果好。

透明度好的膜,透光率高,地面接受的辐射热多,增温快而多,因此,应选用生产时间短,不老化退色的透明度好的膜为宜。

(三)膜的厚度

膜的厚度与增温增产差异较小。

因此,玉米覆膜用的膜不宜过厚,膜过厚用量大,成本高;过薄,拉力小,易撕裂。

适宜的厚度以不影响增温保水和降低成本的原则,一般以选用0.005-0.008毫米的超薄膜为宜。

(四)膜的宽度

覆膜的宽度要相当,既不要过宽、又不宜过窄。

据东北农学院在拜泉县试验表明:

70厘米垅以45厘米膜宽为宜;大垅双行覆膜玉米垅宽为105厘米、97.5厘米或87.5厘米,膜宽90—80厘米,两个自然垄一起覆130—135厘米,选膜120—140厘米。

(五)膜的用量

应视其膜的厚度和覆膜宽度以及人工还是机械覆膜而定,以膜厚0.006—0.008毫米为例,膜宽120厘米,每公顷用膜量:

人工覆膜为65公斤,机械覆膜为55-60公斤。

(六)膜的切割

目前工厂生产的膜卷较长,使用时,应按其需用膜宽进行切割。

可用锯锯开,在拉锯过程中,应往锯口不停地浇水,以免断面粘结,造成膜边撕裂,影响铺膜进度和质量。

三、选地选茬与整地

玉米覆膜栽培,都是选用比当地主栽品种晚熟,植株高大根系发达、需肥需水较多的杂交种。

因此,选地、选茬和精细整地是高产的基础。

(一)选地

地膜玉米要获得高产和最佳效益,必须选择适宜的区域,土类和地块。

不同区域之间,由于纬度、地形、地势、地貌以及气候、土壤、水利等条件各异,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也有差别。

就是在同一区域内的情况相差也较大,特别是在丘陵、平地的地理位置,土层厚薄,质地好坏,排灌条件及盐碱度等因素,直接关系到土壤养分的多少,整地质量的好坏,抗灾能力的强弱,植株生长的健壮程度。

玉米的适应性较广,对土壤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在较好的黑土、黑黄土和砂壤土上,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为了充分发挥地膜覆盖的增产潜力,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比较丰富,保肥保水性能好,肥力中上等以上的平地或缓坡地栽培;陡坡地、渍水地、石渣沙地不宜栽培地膜玉米。

要在播种前,根据地膜玉米高产的要求,区别不同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认真进行地块的选择,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做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使覆膜玉米健壮生长,从而获得高产。

(二)选茬

覆膜玉米的增产效果与不同—前茬的整地方法,播期、施肥种类、施肥数量等情况密切相关。

覆膜玉米在选茬上应做到:

1、选正茬覆膜玉米选择玉米茬;但不能连作三年以上。

连作三年的玉米,重者减产58%;不能用原垄原地块。

原垄原地块不仅使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加重,而且空杆率上升,三年空杆率为27%。

2、选肥茬覆膜玉米对肥力要求较高,必须选择土质肥沃的茬口。

豆类作物能够提供较多的氮素营养,所以土壤肥力较高;种玉米能获得较好的收成,可称为“油茬”。

还可选用马铃薯茬。

3、选软茬不同作物对土壤结构的影响不同,高梁、谷子、糜子、向日葵等均有庞大根系,前茬收割后耕作时易起坷垃,且易板结;根茬清除比较费工。

下茬的播种质量很难保证,故称之为“硬茬”。

而豆类、麦茬口土性较软,发暄,容易灭茬,便于整地,故称之为“软茬”。

选茬时,一定要选不易起坷垃,又易灭茬的软茬,而不选“硬茬”,这样才能提高覆膜效果,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4、选净茬不同茬口杂草发生情况不同,中耕作物,密植作物,覆盖度大的作物杂草较少,地膜玉米最怕杂草拱膜,降低盖膜作用。

要在提高盖膜质量的前提下,落实地块时,一定在选正茬、选肥茬、选软茬的基础上,尽量选用净茬。

一般以豆茬、马铃薯茬、花生茬和玉米茬较好。

(三)整地

覆膜玉米根系多数分布在20厘米左右的耕作层,对玉米生产影响较大,需要的基本要素主要是从这层土壤得到供应。

整地就是为了给覆膜玉米,创造一个比较适合的耕层结构;达到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实行用地养地相结合,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玉米产量。

覆膜玉米整地总的要求是:

适时耕翻、疏松土壤、精细平整、上虚下实、掩埋肥料,消除杂草根茬,地面整形,压紧土壤,为高质量覆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1、伏秋整地麦麻茬要进行伏秋整地,其具体整地方法有:

(1)平翻起垄法在没有深耕基础的麦、麻种植覆膜玉米,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