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427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毕业论文

2011届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会计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5年5月20日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要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的逐步凸显,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企业内部控制在经济生活和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同时,资本市场全球化日益深入,内部控制也存在国际趋同问题。

我国在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完善方面虽已进入起步阶段,但有关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较为薄弱,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

本文首先介绍内部控制评价的概述,包括内部控制概念、内部控制评价概念、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概念。

其次介绍内部控制评价理论及内控评价的作用。

最后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的探讨。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理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THEESTABLISHMENTOFINTERNALCONTROLEVALUATIONSYSTEM

 

ABSTRACT

Withthegradualhighlightsoftheinternationalfinancialcrisis’simpactonenterprises,theenterprise’sunderstandingofinternalcontrolcontinuestodeepen,internalcontrolalsoplaysanincreasinglyimportantroleintheeconomiclifeandcorporatemanagement。

Atthesametime,theglobalization’sdeepeningofcapitalmarkets,therearealsointernationalconvergenceofinternalcontrolproblems。

Theinternalcontrolaspectsoftheconstructionandperfectionhaveenteredintotheinitialstage,buttheevaluationsystemofinternalcontrolisweek,limitingtheeffectiveimplementationofinternalcontrol。

Therefore,theestablishmentofacomprehensive,realistic,workablesystemofinternalcontrolevaluationisimperative。

Firstofall,thispaperdescribesanoverviewoftheevaluationofinternalcontrol,includingtheconceptsofinternalcontrolandthetheoriesofinternalcontrol,theconceptofinternalcontrolevaluation,theconceptofinternalcontrolevaluationsystem。

Second,thispaperdiscussesthetheoriesofinternalcontrolevaluationandthefunctionsofinternalcontrolevaluation。

Finally,mypaperintroducestheestablishmentofinternalcontrolevaluationsystem。

KEYWORDSinternalcontrolevaluation;internalcontrolevaluationtheories;internalcontrolevaluationsystem

 

目录

前言1

1内部控制评价概述1

1.1内部控制概念及理论1

1.2内部控制评价概念2

1.3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概念2

2内部控制评价理论2

2.1制度变迁理论2

2.2控制理论3

2.3权变理论3

3内部控制评价作用3

3.1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发现并克服内部控制缺陷3

3.2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管理层进行有效的控制4

3.3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是完善企业管理的保证4

4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4

4.1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4

4.2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5

4.3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客体及评价内容5

4.3.1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5

4.3.2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客体6

4.3.3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6

4.4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6

4.4.1一般标准6

4.4.2具体标准7

4.5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7

4.5.1综合评价目标指标体系8

4.5.2综合评价具体指标体系8

4.5.3综合评价:

定性评价定量化11

5结论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前言

国内外相继爆出一系列财务丑闻后,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引起了全社会空前的关注。

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源于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不断进步。

评价环节作为保障内部控制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借鉴国际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实情,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构建一套较适合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以此希望能够使我国企业将内控评价引入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使企业管理层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的真实情况,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高自身的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水平,改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1内部控制评价概述

1.1内部控制概念及理论

管理和审计的需要是内部控制产生的原因,其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是:

首先,保证资产安全;其次,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最后,确定审计范围。

内部控制理论已有较长的发展历程,内部控制的界定也经历了几次变迁,由此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说法:

职责分工理论、管理监督理论、程序方法理论、组织协调理论、制度理论、系统理论和过程理论。

职责分工理论将内部控制定义为: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事业、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质上是一种职责分工制度,在处理业务过程中能对企事业和机关的行政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起相互牵制、相互联系作用。

管理监督理论将内部控制定义为:

首先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管理体系,该体系在处理经济业务等有关活动时在领导和各个职能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之间有相互沟通和监督并相互促进的作用。

程度方法理论将内部控制定义为:

由于经营管理上相关业务的需要,按照需要由相关控制点构成的系统即为内部控制制度。

组织协调理论将内部控制定义为:

内部控制是一种行为机制,是一个组织的管理者根据本组织的目标,在组织内部各环节建立的具有相互协调和制约关系的机制。

过程论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即:

内部控制是为达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设计的过程。

具体来说,是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人员为提供可靠的财务报告、遵循法律法规和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等目标。

1.2内部控制评价概念

内部控制是一个由设计、执行、评价、改进等环节组成的动态循环的系统过程,其中,对制度的设计和执行进行评价所得到的信息有助于企业改善内控系统,并不断完善。

内部控制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和活动,是评价主体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和运行结果开展的调查、测试、分析和评定等。

根据评价结果,企业便可对内部控制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使企业内控系统的建设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1.3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指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范畴的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内涵与外延相互统一的整体。

应由评价目标与原则、评价主体与客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评价指标等内容组成。

而评价指标是整个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内部控制评价的关键因素。

2内部控制评价理论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理论框架分为二个层次:

即基础理论和核心理论两个部分。

基础理论是学术上概念性的理论,不专门服务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实践,是其他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础。

其内容有:

利益相关者理论、制度变迁理论、控制理论、权变理论等。

而核心理论是具体的实践性的操作内容,包括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内部控制评价客体、内部控制评价目标、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理论。

2.1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是用于约束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系列社会规则。

虽然制度相对稳定,但从总体上讲,制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它可能会出现修订和调整,或干脆被一种新的制度所取代,这就是制度的变迁。

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来看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我们就可解释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为什么由单一指标发展到综合评价指标,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为什么会出现改革等。

2.2控制理论

控制论的基本观点是:

由于一切控制系统所共有的基本特性是信息的交换和反馈过程,因此,利用这些特征评价主体可以达到对系统的认识、分析和控制的目的。

控制理论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影响在于:

其一,内部控制评价是管理控制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二,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设计以清晰的战略目标为前提,且必须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相联系;第三,评价必须采用适合不同评价对象的信息。

此外,评价标准必须客观合理;最后,确定关键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发现偏差以后及时予以纠正。

2.3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是一种环境变数同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的管理理论,该理论使管理者采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能有效地达到企业目标。

权变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权变关系。

一般而言,环境是自变量,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

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适用于任何企业的最优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所以内控评价体系的设计必须建立以企业内外环境为基础,并随着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3内部控制评价作用

3.1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发现并克服内部控制缺陷

内部控制评价是评价主体调查、测试、分析、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实施及运行结构的活动。

当评价主体实施内控评价时,就可以根据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与有效性的评价结果,确定内部控制可依赖的程度。

如:

根据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确定企业能否完成任务与实现目标;通过评价内部控制所设定的标准和程序的贯彻执行程度,判断该制度是否有助于企业节约和有效使用资源,是否能保证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是否能预防和发现错误和弊端等。

通过上述评价企业就能根据内部控制缺陷有针对性的、不断的完善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一套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内控制度,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

3.2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管理层进行有效的控制

通过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活动,管理层可以及时地收集大量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随时监控企业内部控制状况,检查内控制度是否合理,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此外,内控评价也可以促进员工相互合作、加强员工对风险和控制的意识、明确各自责任、促进管理政策、控制措施的落实、促进管理层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控制。

3.3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是完善企业管理的保证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这就需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内部控制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不断优化内部控制,完善内部管理,减少错误和舞弊,从而提升企业自身价值。

内部控制评价通过增强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重视,从而改善企业内控环境。

另外,由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前提是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记录,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从而改善企业内部管理。

4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发挥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作用。

因此,构建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1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

定位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根本所在,也是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以及进行内部控制评价设计、测试评价和考核的原则指导与参照。

内部控制评价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促使内部控制评价产生的不同方面的需求:

可以是满足审计的需要,其评价目标就是那些可能对财务报表可靠性有重要影响的内部控制,评价人员通过判断其可依赖程度,从而合理确定审计的程序,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出于管理方面的要求,其评价目标就应是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通过评价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措施的实施及目标的实现。

总之,在具体界定内部控制评价目标时,促使内控评价产生的不同的需求对内部控制评价目标的侧重有所不同。

本文在界定评价目标时将主要侧重于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

4.2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

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保证企业内控有效性、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不断完善的重要手段,是内部控制设计合理性和执行有效性的最后一道关卡。

因此,企业通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发现内部控制缺陷,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并付诸实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

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时也需同时注意成本效益原则,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

在选取评价指标时应根据内部控制环境和评价目标的不同有所侧重,按照重要程度,选取适当数量的评价指标,有效利用资源。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时,应包括所有能反映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重要内容的指标。

在选取指标时应尽量使各指标之间相互补充又不重复,构成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4.3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客体及评价内容

4.3.1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

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也逐渐认识到了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陆续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指南》、《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等一系列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条例。

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依赖注册会计师的审核实施的,呈现只重视外部评价主体,忽视了内部评价主体的局面。

比较英美两国的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发现,在评价主体方面,两国都不再局限于外部评价主体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影响,从单一外部评价主体发展为内外部多元评价主体共存。

在美国体系下,评价主体不仅强调外部评价主体,同时也重视如企业管理层此类的内部评价主体,并呈现日趋重视内部评价主体的倾向。

而英国的评价主体强调的是董事会或企业最高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责任。

这一国外经验对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主体的转变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认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体主要应为企业的管理层。

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整个企业,势必熟悉企业的整个发展情况,可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执行和完善等环节提供宝贵的意见,使内部控制评审更有效率和效果。

这样就避免了外部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时因不熟悉企业内部业务流程而无法实施有效风险控制的缺陷。

4.3.2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客体

内部控制评价的客体是指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对象,即内部控制的构成,包括企业整个内部控制体系及其执行过程。

根据内控评价指引规定,“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对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的评价”。

由此可知,内控评价指引中界定的内部控制评价客体是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运行的有效性。

本文认为,内部控制评价客体的界定应当打破传统内部控制的局限性,拓宽内部控制的范围,由局部的会计、财务控制扩展到整个企业的资源管理控制,从而可以更系统、更全面的理解内部控制和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使内部控制更有效的发挥作用,避免过于狭隘和片面,影响其效果。

4.3.3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认为,公司内部控制不但包括会计相关控制,还包括会计相关控制以外的其他控制,如管理哲学及管理风格的控制、管理者素质控制等。

而财务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则将评价的内容定为“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其重点是关注于内部会计控制,并不包括控制环境的内容。

而界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应是从评价主体和评价目标出发,本文构建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为企业对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出评价服务的,则应考虑其构建内控制度的经营和战略目标,评价内容则还应考虑公司治理、业务和流程控制等方面的内容,而不仅仅包括会计控制。

4.4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

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已经逐渐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

要对内部控制进行科学的评价,就必须有一套合理的评价标准,通常将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分为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

4.4.1一般标准

内部控制评价的一般标准,是指应用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各个方面的标准,即内部控制制度整体运行应遵循和达到的目标。

包括被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具有两层涵义,第一,企业应根据经营业务的需要,制定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二,企业应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全面进行控制。

完整性控制是一般标准的基础,若企业连内部控制的完整性都达不到,更别提达到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同样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指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适用性,二是指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经济性。

合理性是对内部控制更深层次的要求,在完整性这一基础标准之后。

如果企业片面追求各种内部控制措施、方法等的完善,而忽略了其适用性和经济性,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同样,如果内部控制不具有完整性,则合理性与有效性就无从谈起,这样就完全违背了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初衷,更加谈不上其有效性了。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要求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防止错误与弊端的发生,产生效率和效益。

制定的制定既不能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又不会引起内部控制运行的机制失调,达不到控制的目的。

总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应以其完整性与合理性为基础,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则以其有效性为目的。

4.4.2具体标准

内部控制评价具体标准是指应用于内部控制评价具体方面的标准,是具体内部控制制度运行应遵循和达到的目标。

内部控制评价具体标准是一般标准的细分指标,一般标准是具体标准的升华。

又因为具体标准操作性较强,企业只有先从具体标准入手,对具体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有了认识后,才能通过总结、升华,从整体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判断。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标准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是内部控制要素评价标准;第二层级是内部控制要素类别评价标准;第三层级是内部控制具体细节评价标准。

第一层级评价标准是参照COSO内部框架的五要素划分法,将企业内部控制划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以及监督。

而每一个要素又可以细分为更多的项目,例如控制环境要素可细分为管理者素质、管理哲学及管理风格、权责分体系、执行能力等。

这几个层级是互相交融而并非相互独立的,因此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内部环境将标准结合来进行评价。

4.5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是内部控制评价的载体,也是内部控制评价客体的外在表现。

最佳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能综合反映内部控制诸要素,将定性评价指标和定量评价指标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评价指标的选择要依据客体的特性和系统目标并按照系统设计的原则进行。

评价客体本身具有多方面的特性,我们不可能更没有必要了解它的全部信息。

现有研究人员将评价指标分为两类,首先是根据评价的一般标准形成的综合评价目标指标体系;其次是以COSO五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监督作为内部控制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评价内容形成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

4.5.1综合评价目标指标体系

内部控制评价是从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和执行两方面进行评价,并且从每一个要素的设计和执行两方面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与目标的符合程度。

因此,根据重要性以及成本效益原则,可以选取完整性和有效性作为综合评价目标指标。

如下图所示

 

综合评价目标

指标

具体评价指标

具体评价指标的细分指标

完整性

完整

所有业务领域均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基本完整

重要业务领域均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不够完整

部分重要业务领域或操作环节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或存在缺陷

不完整

相关的业务领域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存在重大缺陷

有效性

有效

各项内控制度都得到认真贯彻执行,所有业务领域均能有效地发现、管理、控制各种风险

基本有效

各项内控制度基本得到贯彻执行,重要业务领域所承受的风险也能得到控制,但有局部违规操作现象

不够有效

没有按照制度认真执行,完全凭习惯或主管领导指示办事

无效

办事随意,各行其是,根本没有风险控制意识

4.5.2综合评价具体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目标指标是实现内部控制综合评价出发点,但是要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更重要、更具体的是构建综合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

具体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基于COSO五要素,通过将五个控制要素划分为具体的评价指标并进一步细分为各项子指标。

如下图所示

控制要素

具体评价指标

具体评价指标的细分指标

 

控制环境

 

管理者素质

1.管理者是否具备与企业发展相合的素质以及素质结构

2.管理层是否订有行为守则或规范,且能够落实

3.与各利益关系者交往时,管理者的行为显是否示出操守和价值观

管理哲学及经营风格

1.管理层理念和经营风格是否对整个机构具有指导和积极的影响

2.管理层是否接受适当的风险,不一味地规避风险

 

权责分配体系

1.权责划分与企业规模、作用的复杂性是否适当

2.授予员工的权利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是否对等

3.是否明确地建立和沟通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

 

企业文化

1.企业是否建立企业文化相关制度,如员工行为准则、企业文化评估制度

2.企业高层是否重视企业文化,其主要负责人是否能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影响整体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

3.形成的企业文化是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为实现预算、利润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企业对管理的重视程度

 

风险评估

 

目标设定

1.所设定的目标各层级是否协调一致

2.目标是否先进和合理,且具有具体的衡量标准

3.全体成员是否对设定的目标非常了解

4.是否有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

 

风险识别

1.公司是否建立某种机制,识别和应对可能对公司产生重大且普遍影响的变化

2.是否善于分析和识别各有关因素

3.是否能够根据各因素的复杂程度将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排序

风险分析

及应对

1.公司是否根据影响目标实现的内外因素,判断风险的严重度

2.公司是否通过分析相互联系的作业过程,辨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公司是否有明确的防范和降低风险的举措,以及较好的风险抵御能力

 

控制活动

货币资金

1.是否有适当的职责分离

2.是否有适当的授权批准程序

3.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

4.是否定期与不定期盘点现金

 

销售与收款循环

1.是否建立岗位责任制,不相容职务分离

2.是否明确销售与收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是否建立合同审批制度

3.是否建立预算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