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554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5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docx

危险化学品CAS汇编

1、氨CAS7664-41.7

品名

别名

氨气、液氨

英文名

Ammonia

分子式

NH3

分子量

17.03

熔点

-77.7℃

沸点

-33.35℃

相对密度

0.771(液)

蒸气压

1013kpa(26)℃

外观气味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体

溶解性

易深于水,形成氢氧化铵,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

稳定性和危险性

稳定性:

极易于液化,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的系数很大,遇高热,在容器内易爆。

危险性:

易燃,但只有在烈火的情况下在有限的区域显示出来,遇油类或有可燃物存在能增强燃烧危险性;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灼伤。

水溶液有腐蚀性。

工作场所空气中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mg/m3)30

废气最高允许排放量[2](kg/h)4.9(15m)-75(60m)

恶臭污染厂界标准值[2](mg/m3)1.0(一级),1.5,2.0

(二级新,现),4.0(三级新建),5.0(三级现有),地表水[6](以NH3-N计,mg/L)0.15(I类),0.5(Ⅱ类),1.0(Ⅲ类),1.5(Ⅳ类),2.0(Ⅴ类)

污水最高允许排放浓度[9](以NH3-N计,mg/L)15(一级),25(二级)

急性毒性:

人吸入最低耐受浓度:

20ppm

人经口半数半死浓度(LCL0):

5000ppm·5min

大鼠经口半数致死浓度(LC50):

350×10-6

大鼠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L0):

2000mg/m3·4h

急性中毒表现:

对皮肤、粘膜和眼睛有腐蚀性。

轻度出现流泪、咽痛、咳嗽水肿;中度症状加剧,呼吸困难;重度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剧烈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昏迷、休克;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戴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面罩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防护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进入高浓度区作业,应有监护。

急救措施

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很弱或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输氧。

保持安静及保暖。

眼睛与皮肤受污染时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以上,及时就医诊治。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向,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穿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

处理钢瓶泄漏时应使阀门处于顶部,并关闭阀门,无法关闭时,将钢瓶浸入水中。

消防方法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

用水喷淋,切断气源保证人员的安全。

用雾状水灭火。

环境监测方式

快速方法:

检气管法

检测范围:

0.5ppm-15%

国标方法:

纳氏试剂比色法GB/T14668-93

检测限:

0.25mg/m3

离子选择电极法GB/T14669-93

检测限:

0.014mg/m3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14679-93

检测限:

0.008mg/m3

一般包装

有毒气体、易燃气体;耐低压或中压钢瓶装。

主要用途

用作制冷剂及制取铵肥和氮肥。

2、汞CAS7439-97-6

品名

别名

水银

英文名

Mercury

分子式

NG

分子量

200.59

熔点

-38.89℃

沸点

356.9℃

相对密度

蒸气:

13.546

蒸气压

0.00027kpa

(25℃)

外观气味

银白色液态金属

溶解性

水中溶解度:

0.28μmol/L(25℃),溶于硝酸,不溶于稀盐酸、溴化氢、冷硫酸,加热时与碳酸结合,溶于类脂质中。

稳定性和危险性

危险性:

与乙炔、叠氮化物或氨反应可生成爆炸性化合物,与乙烯接触引起剧烈反应;汞在常温下即能蒸发,溅在地面上形成许多水的汞珠,增加蒸发的表面积,而且温度愈高蒸发量愈大。

遇高热放出剧毒的汞蒸发。

工作场所空气中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mg/m3)0.04

废气最高允许排放量[3](mg/m3)0.015

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控度限值[3](mg/m3)0.0015

生活饮用水水质限值[4](mg/L)0.001

地表水[6](mg/L)0.05

污水最高允许排放浓度[9](mg/L)0.05

急性毒性:

男性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10):

44.3mg/m3·8h

女性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10):

0.15mg/m3·46d

急性中毒表现:

汞蒸气主要经呼吸道吸收,可溶性汞盐可经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吸收。

主要引起中枢神经损害及口腔炎,高浓度的还可致肾脏损害,对粘膜有刺激、腐蚀作用。

短期内大量吸入贡蒸气,起病急,出现头痛、头晕、睡眼障碍、易激动、手指震颤、无力、低热等全身症状,有明显的口腔炎症状,如延涎、口干、齿龈缘出现“汞线”。

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

呼吸道刺激症状有咳嗽、咳痰、胸闷、气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

可有蛋白尿、尿汞增高。

部分患者可伴有皮炎,全身性红斑、丘疹、融合成片,可形成水疱、渗出。

口服可溶性汞盐后立即或数小时后发生恶心、呕吐、上腹灼痛、腹绞痛、腹泻,血便等急性腐蚀性肠胃炎症状,严重都昏迷、休克,并出现口腔炎和肾损害,有浮肿、蛋白尿或管型尿,重者呈坏死性肾病致急性肾功能。

在生物体内积累,转化成有机汞毒性加大,易大脑中积累且可遗传。

水生生物毒性:

LC500.35mg/L·96h(鲑鱼)。

工程控制

搬运时应轻搬轻放,切忌撞击、卧放和倒置。

储存于干燥、通风的仓库内。

与叠氮化物、乙炔、氨、硝酸、乙醇隔离储运。

凡皮肤病患者(湿疹)、口腔炎、肾或神经功能障碍者,不可接触汞。

呼吸系统防护

戴氧气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

戴面罩或眼睛防护结合呼吸防护。

身体防护

穿全身防护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

禁止在工作场所进食、饮水及吸烟。

下班后应淋浴。

急救措施

应使吸入汞蒸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

误服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驱汞药物使用宜少量多次,根据病情与疗效,决定用药时间。

预防继发感染。

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对泄漏物须尽量清除干净。

可用泵来吸取汞的液滴。

对泄漏至地板缝隙的汞滴可洒上锌粉或硫磺粉,生成不挥发的汞齐或硫化汞,数小时后再清扫。

消防方法

用水及沙土灭火。

环境监测方式

快速方法:

检气管法监测范围0.1-10mg/m3

国标方法: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7468—87

最低检出浓度5×10-5mg/m3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7469-87

检出范围:

2-40μg/L

一般包装

腐蚀品、毒害品。

金属罐装密闭。

主要用途

电极、灯、计量器具制造;汞化合物原料。

3、硫化氨CAS7783-06-4

品名

硫化氢

别名

英文名

Hydrogensulfide

分子式

N2H

分子量

34.08

熔点

-85.5℃

沸点

-60.4℃

相对

密度

蒸气1.189,1.539g/L(0℃)

蒸气压

2026.5kpa

(25.5℃)

外观气味

无色易燃气体,有臭蛋样臭味。

嗅阀值:

2μg/L

溶解性

1g溶于187ml水(10℃),242ml水(20℃)、314ml水(30℃)。

1g溶于93.4ml无水乙醇、48.5ml乙酸(20℃)。

溶于甘油。

稳定性和危险性

危险性:

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明火或与许多物质接触能引起激烈瓜而着火、爆炸。

加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硫氧化物烟雾。

硫化氢比空气重,能扩散相当远距离。

工作场所空气中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mg/m3)10

恶臭污染厂界标准值[2](mg/m3)0.03(一级),0.06,0.10(二级新,现),0.32,0.60(三级新,现)生活饮用水水质限值[4](三级新,现),生活饮用水水质限值[4](以S2-计,mg/L)0.02

地表水[6](以S2-计,mg/L)0.05(I类),0.1(Ⅱ类),0.2(Ⅲ类),0.5(Ⅳ类),1.0(Ⅴ类)

渔业水质标准[7](以S2-计,mg/L)1.0

污水最高允许排放浓度[9](以NH3-N计,mg/L)1.0(一、二级),2.0(三级)

急性毒性:

人吸入最低致死浓度(LCLO):

600ppm·30min

大鼠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

444ppm

小鼠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

673ppm·h

急性中毒表现:

硫化氢可致组织缺氧,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对粘膜有刺激作用。

短期内吸入较大量硫化氢后可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湖、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咽干、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恶心、意识模糊。

部分患者可有心脏损害。

重症者可出现脑水肿或肺水肿。

胸部X线检查可见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的表现。

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内突然昏迷、呼吸骤停,继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水生生物毒性:

MTL0.0131mg/L·96h(蓝鳃太阳鱼);

TL3.2mg/L(硫化钠导致鱼类致死)。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超标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

更衣和高浓度区作业,应有监护。

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立即给氧。

有条件时,对中、重度中毒者可采用高压氧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眼部损害受刺激须用大量水冲洗,并就医诊治。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穿全身防护服。

合理通风,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注意收集并处理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上回流装置以防溶液倒吸。

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消防方法

灭火:

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源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用雾状水、泡沫灭火。

环境监测方式

快速方法:

检气方法检测范围0.2mg/m3-20%

国标方法:

气相色谱法GB/T14678—93

最低检出浓度:

0.002mg/m3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检出范围:

0.01-10mg/m3

碘量法最低检出浓度:

3mg/m3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16489—1996

检出限:

(以S2-计)0.005mg/L

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GB/T17133—1997

检出限:

(以S2-计)0.004mg/L

一般包装

有毒气体、易燃气体和毒害品。

钢制气瓶

主要用途

用于化学合成、电子产品、化学分析。

4、硫酸CAS7664-93-9

品名

硫酸

别名

浓硫酸、硫镪水

英文名

Sulfuricacid,

Hydrogensulfate

分子式

H2SO4

分子量

98.08

熔点

10℃

沸点

340℃

相对密度

3.4(空气)1.8(水)

蒸气压

0.13kPa(1460℃)

外观气味

纯品为无色无味透明油状液体,一般为黄色,黄棕色或混浊状;低温易结晶。

溶解性

与水混深。

稳定性和危险性

危险性:

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遇水大量放热,可沸溅;遇易燃物(如苯)或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强氧化性),甚至燃烧,生成有毒烟雾(氧化物);强酸,加热时产生酸雾,遇碱发生猛烈反应;稀酸腐蚀常用金属生成氢气,易爆。

工作场所空气中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mg/m3)2

硫酸雾最高允许排放浓度[3](mg/m3)70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制[3](mg/m3)1.5

生活饮用水水质限值[4]pH6.5-8.5

地表水[6]pH6-9

渔业水质标准[7]pH淡水:

6.5-8.5;海水:

7.0-8.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8]pH5.5-8.5

污水最高允许排放浓度[9]Ph6-9

急性毒性:

大鼠经口半数致死剂量(LD50):

2140mg/kg

大鼠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

510ppm·2h

小鼠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

320ppm·2h

中毒表现:

短期接触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有很强的腐蚀性,吸入其气溶胶可能引起肺水肿。

反复或长期接触气溶胶可能损伤肺部,还有发生牙齿腐蚀的危险。

水生生物毒性:

强酸性对水生生物有有害影响。

鱼类半数耐受限度24.5ppm·24h(蓝鳃鱼)

工程控制

避免一切接触。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戴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防护服。

手防护

戴橡胶防护手套。

其他

不能将其倒入水中。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入高浓度区作业,应有监护。

急救措施

吸入酸雾应立即脱离现场,休息,半直立体位,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医务护理;皮肤接触后应脱云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水迅速冲洗,并给予医疗护理;误服后漱口,大量饮水,不要催吐,并给予医疗护理。

泄漏处置

撤离危险区域,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正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

可将泄漏液收集在可密闭容器中或用沙土、干燥石灰混合后回收,回收物应安全处置,可加入纯碱一消石灰溶液中和;大量泄漏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内,残余物回收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安全处置。

消防方法

禁止用水,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环境监测方式

快速方法:

中和法;pH试纸

检气管法;检测范围:

1-5mg/m3(酸雾)

国标方法:

玻璃电极法GB6920-86

硫酸雾的测定铬酸钡比色法GB4920-85

检测范围:

100-30000mg/m3

一般包装

腐蚀品;玻璃瓶外木箱内衬垫,酸坛外木格箱,铁罐车。

用途

化工基础原料。

5、氯CAS7782-50-5

品名

别名

氯气、液氯、绿气

英文名

Chlorine

分子式

CL2

分子量

70.90

熔点

-101℃

沸点

-34.5℃

相对

密度

蒸气2.49,液体1.47(0℃,3.65大气压)

蒸气压

638.4kPa

(20℃)

外观气味

溶于水,形成盐酸、次氯酸。

溶解性

溶于水,形成盐酸、次氯酸。

稳定性和危险性

危险性:

不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必性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能与许多化学品发生猛烈反应而引起火灾或爆炸:

如松节油、乙醚、氨气、烃类、氢气和金属粉末、聚二甲基硅氢烷、聚丙烯。

工作场所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1](mg/m3)1.0

废气最高允许排放量[3](mg/m3)85(排气筒高度大于25m)

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控度限值[3](mg/m3)0.5

急性毒性:

人吸入最低致死浓度(LCLO):

2530mg/m3·30min

人吸入最低致死浓度(LCLO):

500ppm·5min

大鼠吸入兰数致死浓度(LC50):

293ppm·h

小鼠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

137ppm·h

急性中毒表现:

对眼、呼吸道粘膜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短期吸入大量氯气后可出现流泪、流涕、咽干、咽痛、咳嗽、咯少量痰、胸闷、气急、紫绀。

严重者可发生声门水肿致窒息或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等。

肺部可有干、湿罗音。

胸部X线检查呈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或肺水肿征象。

水生生物毒性:

0.07mg/L·96h(水渠鲇鱼)。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

戴耐酸碱橡胶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沐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入高浓度区作业,应有监护。

急救措施

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及保暖。

注意发现早期病情变化,必要时作脑部X线检查,及时处理。

出现刺激反应者,至少观察12h;中毒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后病情加重。

必要时作心电图检查以供治疗参考。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向,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

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

避免与乙炔、松节油、乙醚等物质接触。

合理通风,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入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

或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搭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也可以将漏气钢瓶置于石灰乳液中。

漏气容器不能再使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余的气体。

消防方法

不燃。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

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环境监测方式

快速方法:

检气管法检出范围:

1-30mg/m3

国标方法: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HJ/T30—1999

碘量法检出限:

0.35mg/m3

氯化物GB11896—89

硝酸银滴定法检出限:

10mg/L

一般包装

低压钢瓶(绿色)。

主要用途

用于漂白,制造氯化物、盐酸、盐酸、聚氯乙烯等。

6、氢氧化钠CAS1310-73-2

品名

硫化氢

别名

烧碱、火碱、苛性碱

英文名

Sodiumhydroxide

分子式

NaOH

分子量

40.01

熔点

318.4℃

沸点

1390℃

相对密度

2.12

蒸气压

0.13kPa

(739℃)

外观气味

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液体为无色油状。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甘油。

稳定性和危险性

危险性:

强碱,与酸反应并放出大量热,遇潮时与铝、锌和锡反应并放出氢气;遇水放出大量热,使可燃物着火,水溶液为强腐蚀性。

工作场所空气中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mg/m3)2

生活饮用水水质限值[4]Ph6.5-8.5

地表水[6]6-9

渔业水质标准[7]pH5.5-8.5

污水最高允许排放浓度[9]pH6-9

急性毒性:

兔经口最低致死量(LDLO):

500mg/kg

小鼠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

40ppm·h

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

粉尘刺激咽喉和呼吸道;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水生生物毒性:

MTL125ppm·96h(蚊鱼)。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沐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防护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沐浴更衣。

急救措施

接触后应用大量水冲洗,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冲洗后用硼酸深液冲洗;如误服立即漱口,饮水及醋或1%醋酸,并送医院急救。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压自给式呼吸器。

空防酸碱工作服;泄漏处理中避免扬尘,尽量收集,也可用水冲洗,废水流入处理系统;液碱泄漏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集,用泵转移至槽车内,残余物回收运运载废物处理场所安全处置。

消防方法

用水、砂土扑救,防止雨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环境监测方式

快速方法:

检气管法

检没限:

1-1000mg/m3

中和法;pH试纸

国标方法:

玻璃电极法GB6920-86

一般包装

腐蚀品;铁桶中严封,塑料袋、纺织袋;液体罐车。

用途

化工基础原料。

7、氨CAS143-33-9

品名

氰化钠

别名

山萘钠、山萘、山埃钠

英文名

Sodiumcyanide

分子式

NaCN

分子量

49.01

熔点

563.7℃

沸点

-33.35℃

相对密度

0.771(液)

蒸气压

1013kpa(26)℃

外观气味

白色易潮解的结晶状叛变分末,颗粒、片状或块状。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稳定性和危险性

稳定性:

在空气中易潮解,放出氢氰酸,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使氰化物溶液释放出氰化氢。

危险性:

遇热、湿气、酸引起反应而易着火。

氰化钠在450℃时与亚硝酸盐或氯酸盐熔融并引起爆炸。

与F2、Mg、HNO3、亚硝酸盐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

工作场所空气中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mg/m3)1(皮)

生活饮用水水质限值[4](mg/L)0.05

地表水[6]以(以CN—计,mg/L)0。

005(I类),0.05(Ⅱ类),0.2(Ⅲ、Ⅳ、Ⅴ类)

渔业水质标准[7](以CN—计,mg/L)0.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8](以CN—计,mg/L)0.5

污水最高允许排放浓度[9](以CN—计,mg/L)0.5(一、二级),1.0(三级)

急性毒性:

人经口最低致死剂量(LDL0):

2.857μg/kg

大鼠经口半数致死剂量(LD50):

6440μg/kg

人体危害:

抑制细胞呼吸,造成组织缺氧最快。

短期内口服大量氰化钠,可立即呼吸停止,造成猝死。

眼接触:

出现眼刺激症状。

皮肤接触:

可致皮炎。

水生生物毒性:

氰化物对水生生物有很强的毒性。

0.1mg/L,24h鱼类致毒;0.05mg/L,120h淡水鱼致死;0.15mg/L,4.8-64h淡水鱼致死;0.2mg/L以上,大多数鱼类会迅速死亡。

工程控制

加强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或事故通风;防止氰化钠遇酸或与酸接触等。

呼吸系统防护

佩戴防毒口罩或供氧式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

戴面罩或防毒面具。

身体防护

穿防护服。

手防护

穿防护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饮水。

工作后彻底清洗。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