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577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扬嘉初中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德阳市旌阳区扬嘉镇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

(二)项目业主:

德阳市旌阳区扬嘉镇初级中学

(三)项目地址: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扬嘉镇场镇

(四)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作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教学综合楼建筑总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898平方米;图书楼建筑面积111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35平方米;运动场7095平方米,含2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道;食堂660平米;道路3793平米;绿化4548平方米。

(五)建设工期:

教学楼、图书楼及配套设施计划建设工期12个月

(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1189.15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援建资金和国家重建专项资金。

二、业主简介

扬嘉镇初级中学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扬嘉镇,与绵竹市孝德镇毗邻,占地35亩。

学校现有教职工49人,其中本科35人,专科14人。

有高级教师三名,一级教师21名,多名教师被评为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

学校有学生745人,设有12个教学班,是一所规模较大的乡镇初中,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一年一个新台阶,成为德阳中学和德阳五中的重点生源基地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多年来,学校坚持“抓全面、上台阶、出特色、争一流”的办学宗旨。

全校教职工奋发努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显著成绩,九一年获得区级“文明单位”表彰后保持到现在,至去年年底,学校已连续被区教育局表彰为“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优秀学校”,二00一年被德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德阳市卫生先进单位”。

二00二年被德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德阳市文明单位”。

二00五年顺利通过复查验收。

经过严格检查验收,该校顺利实现“德阳市校风示范学校”的工作目标,教学质量逐年稳步上升,初三毕业班中考,各类指标均居同类学校前茅,多次获“教学质量优胜奖”和“教学质量等级奖”。

5.12特大地震后,学校教职工齐心协力搞好灾后重建和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秩序井然,各方面工作开展有序。

学校的发展也得到了上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

由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湖南潇湘晨报共同倡议募集民间资金援建一所千秋中学,最后确定援建该校教学综合楼和图书楼,现在这两项工程都已开工建设,同时该校还即将修建塑胶运动场和崭新的食堂,相信不久一所软硬件一流、教学业绩一流的千秋中学(扬嘉初中)即将呈现在我们眼前!

三、编制依据

(一)依据文件

1、《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务院第526号令)

2、《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

3、《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

4、《国务院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发[2008]31号)

5、《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厅[2008]2667号)

6、《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厅[2008]20号)

7、《汶川地震灾区城镇受损房屋建筑安全鉴定及修复加固拆除实施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26号)

8、《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报送汶川地震灾后学校恢复重建项目实施规划的通知》(川教函[2008]607号)

9、《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08]642号)

10、《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92指标)》

(二)主要遵循的国家现行法规、规范、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352-2005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GB50009-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版)GB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50140-2005

《建筑给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51/T5024-2001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9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B50057-9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四、编制内容

可行性研究范围涉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境保护、建设进度、建设投资。

《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得出合理、正确的结论,为项目业主及审批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并作为开展下阶段工作的基础。

五、主要结论

(一)项目建设的实施对当地稳定教育、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建设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及四川省委、省政府有关灾后重建的政策,有利于学校迅速恢复教育条件、推动学校进一步发展,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二)项目建设的方案科学可行。

本项目是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提出的,根据四川省各地及德阳的现实情况,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划的要求,立足于德阳的现状,经论证,建设规模适当,选址合理,建设方案科学可行。

(三)项目建设的综合配套条件好。

学校与扬嘉镇政府相邻,紧靠当地政治、文化的中心。

扬嘉镇政府重视和支持教育,校园周边环境良好。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1189.15万元,资金来源是申请援建资金和国家重建专项资金。

在资金落实的情况下,可以开工建设。

六、主要经济指标

总体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总用地面积

19888

29.82亩

总建筑面积

10915

容积率

0.54

建筑密度

21%

绿地面积

4574

绿地率

23%

建设用地构成指标

学校用地

面积(㎡)

折合亩数

生均指标(㎡)

总建设用地面积

19888

29.82

26.52

规划校舍总建筑面积

10915

14.55

运动场用地

7095

9.46

绿化用地

4574

6.1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学校的房屋和设施设备遭受了严重损失。

教学楼成严重危房,专家组评估意见为“停止使用,立即拆除”,现已拆除;学校水塔严重破坏,塔身三处呈水平贯通裂缝,专家组评估意见为“停止使用,立即拆除”,现已拆除;教职工周转用房成中度危房,需维修加固;本次地震共造成倒塌房屋56间,面积3462平方米,倒塌房屋原价值149万元;造成危房131间,面积6969平方米,危房原价值126万元,毁坏教学仪器设备983台件套;毁坏课桌凳150套;毁坏图书0.5万册;直接经济损失1263.23万元。

地震后上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事都对扬嘉中学的发展强烈关注,在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湖南潇湘晨报的倡议下,募集资金援建一所千秋中学,即为扬嘉中学援建教学综合楼和图书楼,学校实验综合楼现在也开始复工修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加快灾区重建,提高教育水平的需要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灾区百废待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显然是应该优先发展的项目之一。

稳定了教育,就能稳定住整个社会的民心,使全社会安心地投入到灾后重建的事业中去,同时也为未来的工作培养了更多生力军和接班人。

(二)地震对校舍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坏,严重影响师生的教学活动和正常生活

教学楼多处开裂,无法正常使用,学生无处上课;在地震中教学楼东侧出现大面积垮塌,整个墙面出现多道“剪切性”大裂缝,后被彻底拆除。

震前正在建的综合实验楼,眼看着都盖到了二楼,也被鉴定为必须推倒重建。

2008年5月初落成的新学生宿舍,还在等着专家到现场勘察,许多孩子不得不每天花上一个多小时骑车往返学校。

教师住宅楼受到损坏,教师无家可归,不安居难以乐业;围墙垮蹋及开裂,无法保证师生生命及财产安全。

目前学校仍在继续开展教学,教学计划跟往年差别不大。

但孩子们说,物理、化学和生物课的实验没法做了,因为没有了实验室;体育课也变成了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健康知识。

学生渴望有新的操场和新的实验楼、图书馆来汲取知识。

(三)符合老百姓愿望及社会需求。

地震灾难发生之后,受到破坏的不仅仅是有形的楼房和设备,更对老百姓的心理造成重大创伤,师生灾后心灵的伤害也不容忽视。

这使得老百姓对灾后重建工作具有很高的期望和迫切的愿望。

老百姓的愿望是有安全稳固的学校,对师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有良好的教育环境,正常的教育秩序;把孩子交到学校能放心。

这样他们才能够安心工作。

本项目的建设顺应民意,满足了社会需求,必将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第三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教学综合楼、图书馆、运动场、食堂、道路和绿化。

二、建设规模

1.教学综合楼建筑总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898平方米

2.图书楼建筑面积111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35平方米

3.运动场7095平方米,含2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道;

4.食堂660平米

5.道路3793平米

6.绿化4548平方米

第四章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

一、项目建设选址

本项目位于德阳市旌阳区扬嘉初中校内。

地势开阔,交通方便。

二、项目建设条件

(一)气象与水文

地属四川盆地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4-17℃,年降雨量1000-1200mm,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冬季雨少雾多,年蒸发量800-950mm,年平均湿度70-80%,风向以东北向为主,最大风速17.3m/s.

(二)地形地貌

1.教学综合楼

场地位于德阳市旌阳区扬嘉初中校内,南临人民渠三十八支渠,交通方便。

地貌属成都平原石亭江流域一级阶地,建筑物范围内地势平坦、开阔,相对高差0.5m。

2.图书馆

场地位于德阳市旌阳区扬嘉初中校内,南临人民渠三十八支渠,交通方便。

地貌属成都平原石亭江流域与绵远河之间的河间地块,建筑物范围内地势平坦、开阔。

(三)地下水

1.教学综合楼

场内地下水为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沙砾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地下径流方式向下游河道排泄,勘察时在自然地面下测得地下潜水稳定水位埋深约3.5m,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年变幅1-2m,区内地下水类型为HCO3-Ca-Mg型淡水,地下水对钢筋混泥土不具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2.图书馆

场内地下水为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沙砾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流补给,以地下径流方式向下游河道排泄,勘察时在自然地面下测得地下潜水稳定水位埋深约3.1-3.5m,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年变幅1-2m,区内地下水类型为HCO3-Ca-Mg型淡水。

三、交通条件

学校东面为高坪村一组和丰城村六组村道,并与扬嘉镇政府相邻。

西面为扬嘉镇扬景街,南临人民渠三十八支渠,北面靠丰城村。

主要交通干线有德孝公路和扬景公路。

四、综合评述

该场地四周没有高层建筑、地震断裂带,无不良地质现象;地基稳定性较好;场地地下无天然气、自来水等城市主干管道;上空没有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等,具有较好的建设条件。

建设施工条件较好,交通便利通畅;水、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均可方便地接入。

项目建设所需砂、石、石灰等当地材料采购方便,钢筋、水泥、木材供应也有保证;各类资质等级、经验丰富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多。

这对搞好该项目工程,确保工程质量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条件。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设计

一、设计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二)国家教育部2002年7月1日颁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三)德阳市人民政府[德府函(2007)28号]关于做好学校布局规划的通知

(四)四川省教育厅2005年12月“四川省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议文件夹”《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要求》

(五)《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六)《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七)《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BJ38-39)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建造真正意义上21世纪的开放式建筑

2.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健康、轻松、愉悦的氛围

3.“寓教于境,寄情于景”设置有利于交往的建筑空间

4.创造富有特色、生机勃勃的建筑形象

三、学校规模预测

项目建成后计划设置15个班,学生规模预测达750人,服务人口约2.2万人。

四、总平面布置

沿着主入口进入校园,引入眼帘的是一条东西走向的主通道,主通道南侧是运动场的选址地;主通道的北侧是在规划建设的图书馆,建筑面积1110平方米;在主通道的南侧是规划新建的运动场,含200M环形跑道和100M直跑道。

面积7095平方米;

在主通道的尽头,校区的西侧,是规划新建的食堂,面积660平方米;

在校区的北端,将规划新建教学综合楼。

教学综合楼为长方形建筑平面,南北朝向,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

五、建筑单体设计

现代教育提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和引导”。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巧和方法,寓教于境,寄情于景,这才是教育深层的使用功能。

本项目在单体建筑设计中力图将这一观点体现于空间处理和造型特色上。

同时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要满足功能的需求,而且更多地以他们的感受去审视设计,创造他们喜欢的舒适环境。

(一)建筑造型设计

由于建筑为中学使用,既要体现现代风格又要突出地域特征,在建筑局部采用玻璃幕墙和厚重的仿石材料,局部点面积色块的手法,既有现代感,又隐约体现了学校明快的风格,使建筑有柔有钢。

屋顶采用平屋面与构架有机结合方式,更显错落有致。

建筑主题颜色以浅色调为主,局部采用一些彩色调。

这些表现手法使现代建筑的时代感与自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自然的环境下,更显亲切自然。

(二)平面布局

1、图书馆

图书馆为二层框架结构,采用8.1m大轴网,4.5m层高,显得更加的开阔,给人以轻松的感觉,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学习更能体现效率。

一层布置了目录检索大厅、学生阅览室、采编室、接待室、藏书室。

其中,目录检索大厅的尺寸为8.1m×7.8m;学生阅览室尺寸为16.2m×7.8m;采编室和接待室的尺寸为7.8m×4.5m;藏书室的尺寸为8.1m×7.8m。

二层布置了教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期刊室、办公室和藏书室。

其中,教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期刊室和藏书室的尺寸均为8.1m×7.8m;办公室的尺寸为7.8m×4.5m。

在每层楼层平面的西侧,布置了男女卫生间,尺寸为6m×3m

2、教学综合楼

教学综合楼为南北朝向的长方形平面建筑,尺寸为52.2m×18m。

共5层。

一层布置了4个教室,2个办公室,学生阅览室、藏书室、体育器材室、广播室、卫生保健室各1个。

教室尺寸为9m×6.6m;办公室和卫生保健室的尺寸为6.6m×3.6m;学生阅览室的尺寸为12.6m×7.8m;藏书室和体育器材室的尺寸为8.1m×7.8m;广播室的尺寸为7.8m×3.6m。

二层布置了4个教室,3个办公室,2个劳技教室和2个劳技保管室。

其中,教室和办公室的尺寸同一层;劳技教室的尺寸为12.6m×7.8m;劳技保管室的尺寸为7.8m×3.6m。

三层布置了4个教室,2个办公室,多媒体网络教室、远程教育室、网络管理中心用房、德育展览室各1个。

其中,多媒体网络教室和远程教育室的尺寸为12.6m×7.8m;网络管理中心用房的尺寸为7.8m×3.6m;德育展览室的尺寸为7.2m×7.2m。

四层布置了4个教室,3个办公室,语言教室、语言资料室、会议室、会议接待室各1个。

语言教室和会议室的尺寸为12.6m×7.8m;语言资料室和会议接待室的尺寸为7.8m×3.6m。

五层布置了音乐教室、乐器室、美术教室、器材室、办公室、总务仓库、文印室、科技活动室。

音乐教室和科技活动室的尺寸为9m×6.6m;行政办公室的尺寸为7.8m×4.5m和7.8m×3.6m;乐器室的尺寸为6.6m×3.6m;总务仓库的尺寸为7.8m×3.6m和7.8m×4.5m;文印室的尺寸为7.8m×3.6m。

每层楼层平面的西侧均布置了男女卫生间,尺寸为7.8m×3.6m。

3、食堂

食堂为单层L形建筑,具体布局仍在规划中。

六、建筑物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局部修订);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第一号修改单(国标委服务函2008)57号

(二)活荷载

1、设计荷载: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规定,楼屋面荷载标准值取用如下:

学生宿舍、食堂2.0KN/m2

教学综合楼2.0KN/m2

楼梯3.5KN/m2

不上人屋面0.5KN/m2

2、基本风压: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有关规定,四川地区的基本风载风载0.3Kpa,本项目中的多层建筑,其风荷载按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考虑。

3、积雪荷载: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基本雪压:

雪压0.25Kpa。

因小于屋面均布荷载,按该规范4.3.1条规定,可不予考虑。

4、地震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局部修订)的规定,德阳地区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地震基本加速度值0.10g、设计特征周期为0.40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三)恒载取值

1、教学楼、图书馆、食堂:

面层按1.5考虑(包括板底吊顶或抹灰)

板厚80mm:

3.5KN/m2;

板厚100mm:

1.0KN/m2;

板厚120mm:

4.5KN/m2。

2、卫生间(含自重、混凝土、面层及抹灰):

5.5KN/m2

3、屋面(含自重、找平层、保温隔热层、屋面挂瓦、抹灰及吊定):

6.90KN/m2

4、墙体:

墙厚240mm:

5.36KN/m2

墙厚120mm:

3.08KN/m2

(四)基础设计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暂按丙级

2、框架柱下采用下柱下独立基础。

(五)上部结构设计

1、设计使用年限50年。

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混凝土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2、设计楼面屋面等荷载取值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七、建筑装修

1、建筑内装修。

墙面、顶棚做普通装修,门厅做中级装修。

所有内墙的阳角和方柱均宜做成圆角。

走廊、门厅、楼梯间内均宜做高度不低于1200mm,易清洗、不易污损的墙裙,饮水间、浴室、厕所宜做高度不低于1500mm,便于冲洗的墙裙。

2、建筑外装修。

应根据城市建设规划和校园景观的整体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装修。

装修材料应能防止雨水渗透,其色彩应与周围建筑环境协调。

八、室内环境

1、采光。

应保证教室、图书阅览室等主要教学用房的最佳建筑朝向,避免室内直射阳光。

教学用房宜双侧采光,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左侧,主要采光窗窗台高度宜为900mm。

教学及办公用房的采光玻地比(窗户的透光面积与室内楼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并应防止眩光。

2、照明。

教学、办公用房应采用配用保护角灯罩的荧光灯具,不得用裸灯。

教学用房照明灯具的数量、功率、布置方式和悬挂高度必须满足照度均匀度的要求,达到规定的照度标准。

灯具悬挂高度距桌面不应低于1700mm。

教学用的照明要能够分楼、分层、分部位控制。

各类用房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表5-1的规定。

表5-1各类用房平均照度表

用房名称

平均照度(LX)

规定照度的平面

照度均匀度

普通教室、音乐教室、实验室、自然教室、劳动教室、劳动技术教室、语言教室、合班教室、多功能教室、地理教室、科技活动室、办公室、卫生保健室

150

桌面

不低于0.7

教室的方黑板

200

黑板垂直面

不低于0.7

计算机教室、图书馆(室)阅览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德育展览室

200

桌面

体育活动室

100

地面

厕所、走道、楼梯间

20

地面

3、通风换气。

教学、办公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必须保持室内有良好的空气质量。

教学用房应有换气设施,确保室内空气中CO2的浓度低于1.5‰。

可采用开窗换气或与开启小气窗相结合的方式换气;外墙上的换气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1.67%,设于走廊墙上的换气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3.34%。

当采用附墙竖向排气道时,排气口应设在每层排气道的顶部(临近天棚处)位置,排气口大小可视具体情况确定,并设调节风门。

化学实验室、药品贮藏室及贮藏柜、合班教室、多功能教室、体育活动室等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有效的排气装置。

九、电气设计

(一)设计范围

拟设计电气系统包括配电、照明、建筑防雷、接地及安全、火灾自动报警、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等。

(二)配电系统

1.火灾事故照明、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电源等为二级供电负荷,其余供电负荷为三级负荷。

2.负荷计算用电指标

办公室照明10W/㎡,空调30W/㎡

3.外供工作电源由城市电网一路0.4KV线路电缆埋地引入。

4.火灾事故照明及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由专用消防供电回路供电,并采用后备蓄电池作为二级负荷直流备用电源。

5.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C-S接地型式,设短路、过负载、漏电电流动作保护。

(三)建筑防雷系统

该项目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11次/a,按三类建筑防雷设计;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按D级雷电防护等级设计。

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与防雷接地共用建筑基础作接地体,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欧

(四)接地及安全

建筑采取总等电位联结措施。

信息设备信号接地与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

(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建筑内重要档案、资料室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按二级保护对象系统形式设计为区域报警系统,由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装置、联动控制器组成。

(六)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