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587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云南省新平一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历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新平一中2018年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三)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分卷I

1、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雅典城邦成员的法律权益及社会地位不尽相同。

一些享有一定政治权力的人,他们或许是最贫穷的不得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这些人是雅典的()

A.公民B.农民C.平民D.人民

2.根据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自身的利益要求来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也不再重复划分敌、我、友,团结一部分国家打击某个或某些国家的策略。

材料体现了中国某一时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为(  )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B.签订《中日联合声明》

C.重返联合国D.实行不结盟政策

3.“最高命令称上谕:

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

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

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

……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4.对下列几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信息概述最准确的是()

A.中国积极加强与第三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B.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正逐步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合作

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

“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

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

”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④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观是革命史观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6.下列图片最能证明南京大屠杀真实存在的是()

A.《南京!

南京!

》电影(2009年)

B.《蒋介石日记》(1915~1949年)

C.《东京日日新闻》南京报道(1937年12月13日)

D.《南京大屠杀史研究》(2012年)

7.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D.欧盟成立

8.“周恩来因此而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并被公认为是国家民族主义的支持者和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斗士”。

使周恩来最早获得这一评价的是()

A.参加重庆谈判B.出席万隆会议

C.出访亚非诸国D.与尼赫鲁会谈

9.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以完全实现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0.《解放日报》1945年9月5日社论:

“经过八年的战争,全中国创痍满目,百废待兴,全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团结与民主,以便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

”这说明()

A.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抗日战争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C.中国共产党力图推动战后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

D.国共重庆谈判,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11.“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①(指分离、割取)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诗人黄遵宪在1896年写的这首诗,因何而发的()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C.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愈益严重

D.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12.为纪念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该会议是指()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D.中共七大

13.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英国首相卡梅伦拒绝了法、德两国领导人提出的修改欧盟条约要求,实际上行使了否决权。

卡梅伦回到英国后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议会对其进行质询

B.英国女王要求其辞职

C.英国选民启动对其弹劾机制

D.内阁拒绝卡梅伦的决定

14.“在奥地利被排挤出德意志之后。

……普鲁士改革具有全德的意义,它为德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即走向现代的时代。

”推动德国走向“现代的时代”的政治前提是()

A.拿破仑战争打击了封建制度

B.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统一

C.1871年宪法确定了君主立宪制

D.德意志帝国皇帝和宰相掌握了最高权力

15.从世界体系演变的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

A.促使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开辟了苏俄社会发展的新道路

D.为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新案例

1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德国为君主立宪政体,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这表明()

A.德皇世袭、无限期

B.德国因行专制之实故难以迈进资本主义

C.德皇也是政府首脑

D.这是德国政治向民主化过渡的失败

17.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直接目的是()

A.进行直接的香料贸易B.证明地圆学说

C.传播基督教D.征服东方

18.17世纪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

A.海盗劫掠B.组建商业公司

C.贩卖黑人D.发展种植园

19.1500年以后,物价很快开始迅速上涨。

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

这一现象()

A.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20.葡萄牙历史学家巴若斯写道:

“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

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下列有关这个“突兀的海角”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承载着欧洲人去寻金的梦想

B.记录着航海家前赴后继的征程

C.见证了世界殖民霸权的兴衰

D.控诉着黑奴贸易的残酷和血腥

21.世界上消失的语言中有一半是在1500年至2000年间退出历史舞台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外来语言的入侵与破坏

B.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建立

C.西方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D.不同地区的孤立被打破

22.图示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了西方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三个时期的关系,它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外政策变化无常B.西方国家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D.工业革命逐步深入

24.伊朗门事件、美军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国家高级官员的丑闻屡屡被曝光。

这突出反映了()

A.西方国家民主政治进程出现曲折

B.政府完全处于公民的监督之下

C.第三次科技革命负面影响增大

D.报刊、网络和电视等媒介监督作用增强

25.浙江省宁波市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得到迅速发展。

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宁波市属于()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内地

26.基于当时的经济探索,1982年有人撰文说:

“外国侵略通过历次《租界章程》大肆掠夺中国领土和主权的惨痛事实,暴露了中国封建制度及其官僚主义在同国际资本打交道过程中的极端腐朽和无比昏庸。

……它则是不可忘记的一页。

”其主旨是(  )

A.开放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B.改革必然要剔除旧的体制

C.建设可从历史中寻找智慧D.借屈辱历史影射特区建设

27.1950年法国政府提出舒曼计划后,英国对其态度是参加而不作承诺。

6月1日,法国政府向英国发出最后通牒,限它24小时内决定是否参加讨论舒曼计划的巴黎会议,并对建立煤钢工业的超国家权力机构作出承诺。

最终,经英国内阁紧急会议讨论,决定不参加巴黎会议。

英国这样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议会是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无权决定有关事务

B.二战后,英国和德国的和解进程落后于法国和德国

C.英国希望维持对西欧国家的领导,不接受法国的通牒

D.英国不接受建立在“主权让渡”基础上的超国家机构

28.“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无产者,生产的目的是攫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下列近代企业中都具有这种特征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发昌机器厂

B.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

C.天津贻牟机器磨坊、开平煤矿

D.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9(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6—1978年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相当于美国的2.7倍,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与美国、西欧形成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材料二:

二战后,欧洲国家逐步走向联合,于1967年组建欧洲共同体,并在此基础上于1993年成立欧盟,成为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共同体。

材料三:

日本经济崛起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没有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引起亚洲等邻国不满。

(1)材料一描述了什么现象?

日本战后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是什么?

欧盟成立后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历史问题”指什么?

你认为当今中日关系应如何处理?

 

30(10分).材料一 当割台的噩耗传到台湾,全岛为之震栗,“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人们奔走相告,游行集会,鸣锣罢市,愤怒抗议卖国罪行。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在义和团的排外主义中表现了“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服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 盖中国数千年在沉睡之中,今大梦将觉,渐有“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之思想,故义和团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指外国人为目的者也。

虽此次初起,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也。

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

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

——赫德《中国实测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

台湾人民除了“抗议卖国罪行”,还进行了哪些抗击侵略的行动?

(2)材料二、三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义和团运动最重要的意义。

 

31(12分).90多年来中共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国家富强的中国梦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

材料二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

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相互监督……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

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材料三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为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所做的政治努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新时期以来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创新?

(4)综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述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性和艰难性。

3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人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

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材料提及的“退却年代”在国家农工商政策上有何表现?

列宁称这种“退却”让苏俄(联)“打破了坚冰,指明了航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公民是雅典一些享有一定政治权力的人,他们可能是从事体力活的农民,可能是工商业者、贵族等,故本题选A。

因为D范围太广,它可能包含外邦人和妇女、奴隶,而他们不享有民主权利,故D错误。

B和C都属于公民,故本题选A。

2.【答案】D

【解析】抓住材料中“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再……团结一部分国家”等信息判断,可知材料说的是新时期中国实行的不结盟政策。

A、B、C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3.【答案】A

【解析】“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其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毫无疑问清朝这样做的确做好了政令的保密工作,但主要目的是加强皇帝对地方的控制,A项正确,B项错误。

C项是起到的作用;另外,“寄信上谕”不是监察机构,所以不能选D项。

故选A项。

4.【答案】C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材料中中国积极参加东盟10+3合作;促成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促成上海合作组织建立等,正反映了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本题选C项。

5.【答案】D

【解析】义和团是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兴起的,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材料中说的“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故①正确,作者认为义和团是由满洲贵族,保守派官绅和士绅,无知民众联合推动,故②错误。

作者既看到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性,又看到其愚昧性,故③正确,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作者没有用此观点,所以④错误。

6.【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历史研究中的史料,以历史遗迹、遗物等最为可靠,其次是历史文献、研究著作,再次是个人回忆,而文艺作品只可参考。

据此分析,C项最为可靠。

所以应选C。

7.【答案】C

【解析】A出现于1971年,此时两极格局尚未瓦解。

B只是两极格局瓦解的一大因素,它加速了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

D出现于1993年,此时苏联已经解体,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而C正确,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故本题选C。

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被公认为是国家民族主义的支持者和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斗士”。

可知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赢得了这样的赞誉,所以B正确。

9.【答案】D

【解析】五四运动最后取得了初步胜利:

一方面罢免了卖国贼章宗祥、陆宗舆、曹汝霖的职务,另一方面促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0.【答案】C

【解析】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1937年9月,所以A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建立,所以B错误;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所以D错误。

由“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可知中国共产党力图推动战后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故选C。

11.【答案】C

【解析】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中,清政府被迫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并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结合题目中的“1896年”可知,诗人是因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愈益严重而发。

12.【答案】B

【解析】本题从诗中可以分析出,当时的会议重新确立了领导核心、错误路线得到纠正、中国革命形势发生了转折,据此符合这些条件的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

ACD不符合题意。

13.【答案】A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英国实行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的原则,排除干扰项D;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故选A项。

14.【答案】B

【解析】本题切入点是德国统一及其现代化。

解题首先分析材料,结合“奥地利被排挤出德意志”“普鲁士改革具有全德的意义”“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再联系题干“政治前提”,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B符合题意。

15.【答案】B

【解析】因为材料问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而A、C、D属于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所以都错误。

B项属于其世界意义,故选B。

16.【答案】A

【解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以后,德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所以B项错误;德国政府首脑为宰相,所以C项错误;宪法颁布后德国开启了民主政治化的历程,所以D项错误,所以选A。

17.【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在于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使得欧洲缺乏东方的香料等产品,故其直接目的是进行香料贸易。

18.【答案】B

【解析】17世纪荷兰殖民扩张的表现是成立殖民机构,组建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A项是16世纪英国殖民扩张的主要特点,C、D两项是西班牙殖民扩张的主要特点。

因此选B。

19.【答案】D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主题是新航路开辟之后带来的欧洲大陆物价上涨的问题,这是由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市场的价格革命造成的,故D项正确;贵金属是从美洲等地掠夺来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世界贸易问题,故B项与材料无关;为世界市场奠基的是新航路开辟或者商业革命,而不是价格革命,故C项说法错误。

20.【答案】D

【解析】这个“突兀的海角”指的是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到达的非洲南端海角,它后来被命名为“好望角”。

寻金热是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A项说法正确。

迪亚士的航行是新航路开辟的开始,B项正确。

世界的殖民霸权由葡萄牙、西班牙到英国,非洲可以见证这一变迁,C项正确。

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乘船到达非洲,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俘获黑人之后,他们把黑奴运往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再把美洲的黄金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

这就是被称为一本万利的“三角贸易”,这一过程在大西洋上完成,不会经过好望角,故D项说法错误,为此题的答案。

21.【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500年”可判断世界上部分语言的消失是在新航路开辟时期,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部分语种如英语扩张的历程与英国的殖民扩张以及美国的崛起密切相连,A项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均排除。

故选A。

22.【答案】C

【解析】西方国家一直推行对外殖民扩张政策,不存在变化无常,A项排除;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领土被瓜分,西方国家侵略手段并非“日趋隐蔽”,B项排除;图片中①是新航路开辟后的关系体现,②是工业革命后的关系体现,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关系体现,三则图片反映了西方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掠夺一步一步加深,也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从开始到初步到最终形成的过程,C项正确。

①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工业革命尚未开时,D项排除。

故选C。

23.【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信息,16世纪末至17世纪甲国运载能力强大;18世纪乙国运载能力强大;可判断为荷兰和英国,它们分别在17和18世纪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24.【答案】D

【解析】媒体对官员的丑闻以及其他政治相关的问题进行披露,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2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我国经济特区不包括宁波。

沿海经济开放区中也不包括宁波。

就地域而言,宁波属于沿海开放城市,故选B。

26.【答案】D

【解析】材料主旨是要人们“不可忘记”历史上的“惨痛事实”,不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表达剔除旧体制的意思,故B项错误;“寻找智慧”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1980年,随着经济特区的设立,中国对外开放发展起来,因为其特殊的、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做法,有可能引起部分保守人士的担心,故D项正确。

27.【答案】D

【解析】英国属于君主立宪制,内阁决定对外相关事务,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西欧煤钢共同体,与英、德和解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此时,英国地位已经一落千丈,故C项错误;材料中“建立煤钢工业的超国家权力机构作出承诺”说明英国不愿意接受这种模式,故D项正确。

28.【答案】D

【解析】材料所述是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特征。

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都属于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不在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列。

29.【答案】

(1)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原因:

实行民主化改革,重视教育、科技;开拓国内外市场;美国的扶持与援助

(2)重振西欧雄风,提高国际地位;欧盟成员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经济发展,在国际舞台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指侵略战争;以友好、合作、交流为主,但也应以史为鉴,警惕日本帝国主义复活(法西斯势力抬头)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由材料“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相当于美国的2.7倍”可以判断,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

二战后,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这样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经济;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的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此外,日本政府引进先进科学技术,重视发展教育等等;这都是日本崛起的原因。

(2)本题考查的是欧洲的联合。

二战中,欧洲各国都遭到严重破坏。

二战后,欧洲各国基本都接受了美国的经济援助,他们依赖于美国。

为了摆脱美国的束缚,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由20世纪60年代的欧共体,发展到1993年的欧盟。

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发展。

欧盟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本题考查的是日本不正视侵略历史,以及中日关系。

二战后,日本一直避讳谈及侵华战争,并且对侵华罪行没有做出深刻反省和认识。

历史已成为过去,但是我们应该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加强两国的交流与合作。

近几年,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也开始扩军,日本右翼势力开始抬头,日本领导人屡次参拜靖国神社,我们要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不要让历史重演。

30.【答案】

(1)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

爱国志士邱逢甲、徐骧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开展反割台斗争。

(2)两者都肯定了义和团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激励作用。

同时又看到了其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和局限性。

(3)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解析】

31.【答案】

(1)努力:

①1945年8月参加重庆谈判,和国民党政府签订《双十协定》;②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和民主党派合作,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③1949年为迅速结束战争和国民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④1949年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为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渐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做了重要准备;⑤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2)目的:

①扩大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巩固人民民主政权;②调动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③组成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3)探索:

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建设;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成为治国方针。

(4)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言之成理。

【解析】

(1)结合内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的一系列努力,以及解放战争胜利后为筹备新中国成立而召开的会议和有关决定。

(2)结合当时(1956年)的时代背景分析。

(3)回忆教材知识,从基层民主建设、依法治国等方面归纳即可。

32.【答案】表现:

农业:

粮食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