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二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2972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二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二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二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二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二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二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二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二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二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二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二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二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二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Word格式.docx

《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二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二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二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Word格式.docx

n)上蹿下跳(cuān)

C.褶皱(zhě)巷道(hà

ng)

潜台词(qiá

n)风尘仆仆(pú

D.请假(jià

)青睐(là

i)

考据癖(pǐ)沐猴而冠(ɡuà

n)

“瘙”读“sà

o”,“看”读“kān”。

B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

A.间谍 碟片 喋血 最后通牒

B.笨拙罢黜茁壮咄咄逼人

C.喑哑谙熟暗淡黯然失色

D.婢女裨益稗草纵横捭阖

A项均读dié

B项依次读zhuō,chù

,zhuó

,duō。

C项依次读yīn,ān,à

n,à

D项依次读bì

,bì

,bà

i,bǎi。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拜谒 烟霭 和蔼可亲 喝西北风

B.诗歌持久侍奉老人吮痈舐痔

C.苍翠踉跄沧海桑田油烟呛人

D.蔷薇稼穑帆樯如林吝啬钱财

A项依次读yè

,ǎi,ǎi,hē。

B项依次读shī,chí

,shì

,zhì

C项依次读cānɡ,qià

nɡ,cānɡ,qià

D项依次读qiá

nɡ,sè

,qiá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仲裁(zhò

nɡ)   阿谀(ē)

入场券(quà

n)捕风捉影(pǔ)

B.袅娜(nuó

)勒紧(lēi)

嚼舌头(jué

)百孔千疮(chuānɡ)

C.精辟(pì

)躯壳(qià

o)

横剖面(pōu)一语中的(dì

D.柏树(bǎi)模具(mó

配给制(jǐ)另起炉灶(zà

A项“捕”读“bǔ”。

B项“嚼”读“jiá

o”。

D项“模”读“mú

”。

C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迸发(bè

nɡ)不屈不挠(rá

怆然(chuà

nɡ)婀娜多姿(ē)

B.跻身(jī)岿然不动(kuī)

女娲(wō)谆谆教导(zhūn)

C.恫吓(xià

)病入膏肓(huānɡ)

浣衣(huà

n)神情尴尬(ɡà

D.粗糙(cāo)徘徊观望(huá

糟粕(pò

)锲而不舍(qiè

A项“挠”读“ná

B项“娲”读“wā”。

C项“吓”读“hè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付梓(zǐ) 炮烙(pà

o)栉沐(zhì

) 锱铢必较(zī)

B.颔首(hà

n)亘古(ɡè

n)不恤(xù

)否极泰来(fǒu)

C.歆羡(xīn)下乘(ché

nɡ)隽永(juà

n)咸与维新(yǔ)

D.执拗(niù

)邂逅(xiè

)忐忑(tǎn)便宜行事(bià

A项“炮”读“pá

B项“否”读“pǐ”。

C项“与”读“yù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干涸(hé

)闲暇(xiá

)桎梏(ɡà

o)埋怨(má

B.炽烈(zhì

)檄文(xí

)鞭笞(chī)慰藉(jiè

C.愤懑(mè

n)缔造(dì

)鞭挞(tà

)摇曳(yè

D.真谛(dì

)酗酒(xiōnɡ)澹然(dà

n)拓片(tà

A项“梏”读“ɡù

B项“炽”读“chì

D项“酗”读“xù

9.下列词语中,有同音别字的一组是(  )

A.谴责 费用 脉络 惹是生非

B.自诩就序诙谐老态龙钟

C.重叠凌厉愕然有案可稽

D.推诿寥廓抉择为富不仁

就序—就绪。

10.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小题大做 立竿见影 事得其反 可逾越

B.刚柔相济众口铄金弄巧成拙白壁无瑕

C.马首是瞻南柯一梦罄竹难书迫不及待

D.生杀与夺讳莫如深咎由自取朋比为奸

A项“事得其反”应为“适得其反”。

B项“白壁无瑕”应为“白璧无瑕”。

D项“生杀与夺”应为“生杀予夺”。

11.下面一首七言律诗中所缺的一句诗应是(  )

社南村酒白如饧,邻翁宰牛邻媪烹。

插花野妇抱儿至,    。

淋漓醉饱不知夜,裸股掣肘时欢争。

去年百金易斗粟,丰岁一饮君无轻!

A.老翁堑水西南流  B.老叟无衣犹抱孙

C.曳杖老翁抚背行D.负鼓盲翁飞作场

根据对仗特点来判断。

12.为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注意内容、词性上的对应。

例句中“壮阔”是形容词,另外D项“尧舜建古国文明”是主谓短语,而例句中的“洞庭凭岳阳壮阔”属于偏正结构。

二、阅读鉴赏(32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2分)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 ①派:

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

代指六朝。

③三吴:

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及其作用。

第一问考查描写了什么景象,要指出写到了哪些景物,具体描绘画面内容,并指出画面的特点。

第二问是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考查,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诗歌前四句写作者在金陵看到长江远去的浩大气势:

长江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出的多条支流就如同巨龙盘踞;

江水四溢,在中华大地上泛滥,波涛汹涌,迅疾奔流,水势浩瀚,气势宏大。

这样写,既渲染了长江下游的雄壮气象,也为下文歌颂大唐盛世蓄势。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里属于用典抒情,首先要理解典故表达的内容,然后结合全诗理解作者在此处表达的思想情感。

通过注释④来看,善钓的任公子如今也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

这里作者自比任公子,以任公子的无须垂钓,暗指自己的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

因为,当今是大唐盛世,国君贤能,天下统一,国力强大,世无巨寇。

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盛唐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的赞扬,也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之情。

(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20分)

春意挂上了树梢

萧 红

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只是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

天空打起朦胧的多有春意的云彩;

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

春末了,关外的人们才知道春来。

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拖马车的马冒着气,马车夫们的大毡靴也不见了,行人道上外国女人的脚又从长统套鞋里显现出来。

笑声,见面打招呼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

商店为着快快地传播春天的感觉,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那是布置着公园的夏景。

我看得很凝神的时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戴着那样小沿的帽子。

“天真暖啦!

走路都有点热。

看着她转过“商市街”,我们才来到另一家店铺,并不是买什么,只是看看,同时晒晒太阳。

这样好的人行道,有树,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

听着,听着吧!

春在歌唱……

“大爷,大奶奶……帮帮吧!

……”这是什么歌呢,从背后来的?

这不是春天的歌吧!

那个叫化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的。

“我的腿冻坏啦!

大爷,帮帮吧!

唉唉……”

有谁还记得冬天?

阳光这样暖了!

街树蹿着芽!

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扭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

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

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

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

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烟卷,她又换一套衣裳。

那是淡绿色的,和树枝发出的芽一样的颜色。

她腋下夹着一封信,看见我们,赶忙把信送进衣袋去。

“大概又是情书吧!

”郎华随便说着玩笑话。

她跑进屋去了。

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

夜,春夜,中央大街【注】充满了音乐的夜。

流浪人的音乐,日本舞场的音乐,外国饭店的音乐……七点钟以后。

中央大街的中段,在一条横口,那个很响的扩音机哇哇地叫起来,这歌声差不多响彻全街。

若站在商店的玻璃窗前,会疑心是从玻璃发着震响。

一条完全在风雪里寂寞的大街,今天第一次又号叫起来。

外国人!

绅士样的,流氓样的,老婆子,少女们,跑了满街……有的连起人排来封闭住商店的窗子,但这只限于年轻人。

也有的同唱机一样唱起来,但这也只限于年轻人。

这好像特有的年轻人的集会。

他们和姑娘们一道说笑,和姑娘们连起排来走。

中国人混在这些鬈发人中间,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

但是汪林在其中,我们又遇到她。

她和另一个也和她同样打扮漂亮的、白脸的女人同走……鬈发的人用俄国话说她漂亮。

她也用俄国话和他们笑了一阵。

中央大街的南端,人渐渐稀疏了。

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

那边,还望得见那边快乐的人群。

还听得见那边快乐的声音。

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

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是冬天吧?

是秋天吧?

但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

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1936年5月(有删改)

【注】 中央大街:

指哈尔滨大街。

当时的哈尔滨正处于日伪统治之下。

14.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文章有意让两类人的活动形成比照:

外国人和少数中国人逛逛街,晒晒太阳,唱着欢快的歌,尽情享受春光;

生活在最底层的不幸者则在春光里乞讨、哀哭。

B.倒数第二段的“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与上文呼应,暗示虽然春已至,但并非人人都能感受到春的气息,喻指北方的人们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C.散文中的“我”可视为线索人物,全文通过“我”的见闻感受引起白天、黑夜不同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着力批评了“年轻人”的“不知愁滋味”。

D.文章以时间为顺序把众多材料组织起来,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还配合运用反复、照应,使前后文勾连紧密。

“着力批评了‘年轻人’的‘不知愁滋味’”理解有误。

15.你怎样理解画横线句“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的深刻含意?

(7分)

①这是愤激而沉痛的反语。

②所谓“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饱含对不幸者深切的同情,也隐含对造成这种不公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不平。

16.题目以“春意”起,文章结尾以“哀哭”终。

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这样写的效果。

(8分)

①这是作者有意为之,标题与主题相矛盾,能收到一种隐微的反讽效果。

②标题充满诗意。

十分浪漫,然而内容却出乎意料,这就造成了“期待落空”;

也正是这种“期待落空”,让读者获得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③作者以暖写冷、先扬后抑,用饱含忧虑的笔触书写了“春意”下的不平等(或:

表现出自然的春意悄然而至,人间却冰火两重天),呼吁真正的人间春意挂满树梢。

三、语言运用(22分)

17.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4分)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

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      。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式的能力。

首先要做到跟原句的“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的句式相符,其次要做到与后文的“漠北黄沙”和“江南水乡”呼应。

与岑参同赏“梨花” 与柳永泛舟钱塘

18.根据前后文意,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使之与前一句构成对偶句,并使全句语意贯通且具有较深刻的意味。

人有文野之分,      ;

择友要良,     。

(示例)①书有高下之别 读书要精

②情有真假之别 抒情要真

③景有优劣之别 观景要美

19.下面是今人根据李商隐《夜雨寄北》译写的一首新诗,请从所给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要求120字左右。

(9分)

(1)选择一个角度(如意象、意境、结构、语言等)对新诗加以简评。

(2)请你以李明的名义,给×

×

诗刊编辑部写封信,推荐这首诗。

(不能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会有一天,我跟你说起今夜的雨,

弥漫的水气(编者注:

应为“水汽”),浸润了远来的家书。

窗外的池塘,秋水涨满,

我在想,你是怎样写下了我的称呼。

故乡好远,阻隔着千山万水,

归期迷茫,日日在手指间飘忽。

离人的思念,就像那红烛的芯子,

刚刚剪去,又悄悄长出。

好在啊,好在还有记忆中西窗的烛光,

它摇曳在眼前,摇曳在今夜的巴蜀。

附: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同时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这是一个二选一的题目。

其次要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有一定的了解,领会李商隐诗抒发的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答题。

另外,写推荐信要注意用语得体,意思表达清楚,突出所推荐作品的优点又不夸大其词。

(示例)

(1)这首新诗意境氤氲,感情真挚、缠绵。

第一节从巴山夜雨写起,选择水汽、家书、池塘三个意象,渲染浓郁的烟雨氛围,交代“寄北”的缘由和背景,定下思念的感情基调。

第二节运用细节描写,掐指算归期和剪红烛的芯子,表达归心之切和思念之深。

最后一节选择烛光的意象,反复用“摇曳”一词,把两个思念之人连在一起,也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2)×

诗刊编辑:

您好!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向您推荐一首根据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译写的新诗。

这首诗能够把握原诗的意境和感情基调,对原诗的对话和意象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和创造,使诗歌更富有情节性和形象性。

细节描写和比喻修辞的运用,使情感更加细腻真挚。

如果贵刊能够刊载这首诗,将让更多读者感受到新诗与古诗是相通的,激发大家读诗、写诗的兴趣。

李明

年×

月×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5分)

湘云吃了酒,拣了一块鸭肉呷口,忽见碗内有半个鸭头,遂拣了出来吃脑子。

众人催他:

“别只顾吃,到底快说了。

”湘云便用箸子举着说道: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

”众人越发笑起来……

(选自《红楼梦》)

众人为什么“越发笑起来”?

“鸭头”与“丫头”同音,史湘云因此将原本毫无关系的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幽默诙谐的效果。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写作文。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酷爱兰花,在寺院里种了数十盆兰花。

有一天他外出讲经,众弟子一时疏忽,数十盆兰花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打得花叶凋零。

第二天,禅师返回寺院,弟子们忐忑不安,等待责罚。

得知原委,禅师却说:

“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细细想来,看似平淡的话语却蕴藏人生智慧,昭示生活哲理。

以“人生的智慧”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个字的文章。

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