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977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兴化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8年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用时: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请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2019年,我们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dàn。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

jiānchéng。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

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zhǔ目的中国奇迹。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   )(2分)

A.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

B.“在考场上千万别紧张,”老师再三叮嘱我们说,“做题目之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C.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D.经验告诉我们: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B.睡眠三忌:

一忌睡前恼怒,二忌睡前饱食,三忌卧处当风。

C.现在勤奋求知、苦练自学能力,是同学们将来能否大有作为的关键所在。

D.临近期末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每空格1分)

①操千曲而知音,▲。

②▲,意在沛公。

③焚膏油以继晷,▲。

④▲,其名为鲲。

⑤许多诗人处于人生低谷时,并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如李白《行路难》中用“▲,▲”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坚信远大的抱负终会实现;陆游《游山西村》中用“▲,▲”来比喻困境中往往也蕴含着希望。

5.名著阅读。

(6分)

(1)阅读《格列佛游记》节选,回答问题。

(3分)

我在这个国家已经呆了两年。

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强烈希望有一天会恢复自由,虽然我想不出用什么办法,也提不出一个能够实现这个愿望的计划来。

……但我心里想,我宁死也不愿意遭受这样的耻辱……我的确很受优待。

我是伟大的国王和王后的宠臣,全朝廷都喜欢的人,但是我所处的地位却有损于人类的尊严……

①选文中“这样的耻辱”是指什么事?

(1分)

②哪些事情让“我”觉得“我所处的地位有损于人类的尊严”?

(写出两点即可)(2分)

(2)下列关于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作品和《鲁宾逊漂流记》一样,最终都承认了英国的现存文明。

B.《小王子》中的主人公小王子爱上了一朵玫瑰花,他最害怕的植物是猴面包树。

C.《智取生辰纲》中,杨志为了赶路而打骂部下,导致部下对他不满和反感,这为他们在黄泥冈中计埋下了隐患。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为两部分,先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后描写残酷的国内战争。

E.宋江怒杀阎婆惜后,被发配到江州,在浔阳楼酒后写下反诗,因此被抓关到死囚牢中,最后众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6.语文实践活动。

(8分)

2014年,一曲《南山南》引发了“供暖的北方”和“不供暖的南方”究竟哪边更冷的讨论,特别是歌词“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更是引起了很多南方朋友的共鸣,引发了一股歌词模仿热潮。

其中仿写歌词“你在南方的艳阳里露着腰,我在北方的寒风里裹着貂”,赢得了一片喝彩。

【歌词擂台】你认为原歌词和仿写歌词哪一个更好?

请说说理由。

(3分)

【物候探究】请运用学过的气象物候知识分析仿写歌词中蕴含的物候现象及其原因。

(3分)

【牛刀小试】看到网上仿写歌词的热潮,你也跟风写了以下两句歌词。

(2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李清照《菩萨蛮》,完成第7题。

(6分)

菩萨蛮①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②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沉水③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释】①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南渡后眷念沦陷的北方的故乡而作的。

②乍著:

刚刚穿上。

③沉水:

即沉水香,也叫沉香,瑞香科植物,为一种熏香料。

7.

(1)本词通过描写“梅花鬓上残”的妆容来表现作者的思念和忧愁,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也有异曲同工的一句:

“”。

(1分)

(2)上阕划线句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3分)

(3)“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运用了双关手法,试简要分析。

(2分)

(二)阅读《苏秦列传》(节选),完成8~11题。

(14分)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

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

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

期年,以出揣摩,曰:

“此可以说①当世之君矣。

求说周显王。

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②之。

弗信。

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

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③之。

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于是苏秦并相六国。

【注释】①说(shuì):

劝说,说服。

②少:

轻视,贬低。

③说(yuè):

同“悦”。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东事师于齐()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

③期年,以出揣摩()④素习知苏秦()

(2)下列句中加点“而”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苏秦闻之而惭

A.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C.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D.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9.请按照要求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1)赵相奉阳君弗说之(主谓间停顿)

(2)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动宾间停顿)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4分)

(1)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孟子《富贵不能淫》)

1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苏秦最终“并相六国”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2分)

(三)阅读《高速公路上的弯道》,完成12~14题。

(10分)

①《诗经》里记载: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这句话形容周代的路况非常好,就像磨刀石那样平整,像离弦之箭那样笔直。

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希望道路平坦笔直,觉得这样行驶车辆才能安全快捷。

②然而,现代许多国家修建高速公路时,对高速公路的直线路段长度加以限制,一般规定直线段跨段不超过设计时速的1/40﹣1/20。

如一段高速公路的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20公里,它的直线路段长度不能超过3公里﹣6公里。

我国北京至天津塘沽高速公路全长152公里,弯道有33处之多,其中有十几处弯道是故意设置的。

有些国外高速公路弯道设置更多,美国加州的一段200公里的高速公路,竟然有50多处弯道。

③研究表明,在过于平坦笔直的路面上高速行车极易发生车祸。

首先,发动机的声调一成不变,驾驶员会因缺乏感官刺激逐渐产生精神疲劳,速度感和快速反应能力会大大减弱,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再者,从眼睛的视觉特性来看,如果汽车司机长时间地注视着无限远方,会产生一种视差,把近处的东西看成是远方的东西,医学上谓之“空虚近视”,对安全行车极为不利。

同时从心理角度看,过于平坦笔直的道路,也会让人产生心里懈怠,诱发“飙车”欲望。

你也许已注意到,车辆从高速公路下来都一律经过一段弯路,车辆缓慢地沿着弯道顺从而下,这段弯道就是对驾驶人员的安全引导,防止车辆下高速路后车速过快而诱发安全事故。

(选自《百科探索》,有删改)

12.文章开头引用《诗经》里的话有何作用?

(2分)

13.请简要概括高速公路上人为设置较多弯道的具体作用。

(3分)

▲14.问题探究。

(5分)

(1)根据文章内容给“空虚近视”下定义。

(2分)

“空虚近视”是指▲的一种视差现象。

(2)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和▲的说明方法,准确而又具体说明了▲。

(3分)

(四)阅读《非凡皆自“愚处”起》一文,回答15~17题。

(10分)

①有位画家用四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

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

“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

”画家对青年说:

“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②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

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

做人做事只有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

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③“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非凡皆从“愚处”起。

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

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迂拙”。

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

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

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④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

“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

”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

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⑤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

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

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

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

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

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⑥华罗庚在诗中写道:

“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

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

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

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的。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6.根据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5分)

(1)选文第③段运用▲和▲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3分)

(2)选文第⑤段不能删去,补充论述了▲,以及▲,使论证更加严密。

(2分)

17.请围绕第④段的观点“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再举一个说服力较强的事实论据。

(3分)

▲(五)阅读谢永华的《卖艾草的女孩》,完成18~21题。

(20分)

①老屋旁边有块地,父亲在地里种满了艾草。

每到端午节时,也是艾草飘香的季节。

②大清早,父亲早饭都顾不上吃,就带着镰刀和绳索去割艾草。

艾草在父亲的精心照顾下长势喜人。

粗壮的杆子,浓密的叶片。

我跟着去,摘几片放在手心里揉搓,艾草的清香味,使人神清气爽。

我很喜欢这种味道。

③母亲则在大塘边割菖蒲。

母亲说,用菖蒲和艾草煮水洗澡,既能消炎,又能去痘。

屋门两边,插上一根还能防虫驱蚊,用处大着呢。

④只听见一阵镰刀沙沙的声响,一大捆艾草便割好了。

父亲用绳索捆好,扛回家再细细挑拣,稍小的拣出来留着自己用,大的一小捆一小捆扎起来,扎了几十扎。

父亲说,吃过饭,他拿一大捆到余成湾街上去卖,要我拿着小捆的到老街上去卖。

我从来没有卖过东西,我怕丑,我轻声对父亲说道。

父亲说,这有什么丑的?

自家的东西,又不是偷来的抢来的,三姐弟中,你是老大,应该给弟弟妹妹做个好榜样。

这样吧,卖艾草的钱,你和弟弟妹妹买糖吃吧。

⑤父亲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

⑥商铺柜台上的红辣椒糖,那是我的最爱。

红红的像辣椒一样,有着尖尖的尾巴,五分钱一个。

每次放学路过,即使不买,我也要回头看上几眼。

在那样的年代,这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是多大的诱惑。

有些人的家里,吃饭还要掺红薯。

一想到红红的辣椒糖正向我招手,我吞了吞口水,扛着艾草就岀发了。

⑦老街上全是石板路,一块块青石板,在岁月的洗礼下格外光滑,像打了蜡似的,以致我扛着艾草差点滑倒。

听爷爷讲过,在古代,我们这里是驿站,这石板路就是那时候修成的,来往的客商和马帮都在这里歇脚。

也可能是太紧张的缘故吧,我头上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下来。

我把艾草放到三婶家门口,也不敢吆喝。

⑧这时,同学的妈妈喊我,这不是永宝么?

我正好要买艾草,你爸怎么没有来啊?

要你这个小妹子来了。

刘婶一边说着,一边挑了两扎。

一毛钱一扎,第一单生意就卖了两扎,我心里美滋滋的。

只是这个刘婶,把手里的艾草翻来覆去的,像是要从里面翻岀花来一样。

小一点的艾草被她扯岀来,硬是从另外一扎里面抽岀几根大的插进去。

如此反复几次,刘婶自己的眼睛都看花了。

对于刘婶如此挑剔,我也不好说什么。

因为刘婶买东西,挑剔是很有名的。

比如说,她买只鸡婆,恨不得把鸡毛全部扯掉再过秤。

当然,这是玩笑话。

但是,很多卖主的确都不太喜欢她。

尽管如此,我还是耐住了性子,因为这刚卖出的两扎,我可以买4个辣椒糖了。

⑨紧接着,附近的大叔大婶们也都来了。

王奶奶的眼神不太好使,我就拿了两扎送到她家里。

我本来不想收她的钱,可是,王奶奶坚持要给,我也不好再推辞了。

王奶奶一个人在家里,儿子在外地打工,两年都没回来了。

她老伴也去世多年,是个苦命的人。

⑩没多久艾草就卖完了。

12扎艾草变成了1块2毛钱,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不但辣椒糖有着落了,父亲还会表扬我的。

我雀跃地跑回家,手里紧紧抓住那1块2毛钱,生怕一不小心丢掉了。

⑪现在,每看到艾草,我就想起父亲,想起当年的自己。

18.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4分)

本文以▲为线索,依次记叙了“我”12岁那年一家人与艾草相关的几件往事:

▲→▲→父亲捆(扎)艾草→▲。

(4分)

19.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6分)

(1)请从记叙的顺序角度分析第⑥段有何作用?

(3分)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划线句子。

(3分)

20.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4分)

21.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6分)

【链接】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

我十分恼火,便刺她:

“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

”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

(莫言《卖白菜》)

链接文字和选文第⑧段划线句子分别描写了老太太、刘婶两位顾客,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并分别说说两文中的“我”对二者的情感态度。

三、作文(60分)

22.请以“▲让我如此美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如:

微笑、勤学、阅读、他(她,它)……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④不少于600字。

⑤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

2018年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说明:

答案供参考,评阅时请根据具体情况经过集体研究加以修改完善,谢谢!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4分)诞、兼程、瞩(每字1分)

2.C(2分)(约数不用顿号)

3.B(2分)(A“避免不发生”不合逻辑;C一面与两面不呼应,去掉“能否”;D“学习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

4.(8分)①观千剑而识器②项庄舞剑③恒兀兀以穷年④北冥有鱼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空1分,错、漏、多字均不得分)

5.

(1)①(1分)大人国国王一心要找一个跟我一样高的女人,来为我传宗接代。

②(2分,选答两点)①像驯顺的金丝雀一样让人养在笼子里;②当作稀罕玩意儿卖给王国各地的贵人;③在街上和田里走路,会害怕被踩死;④不可以和自己平等交谈的人生活在一起等。

(2)(3分)A(《格列佛游记》批判了英国文明的虚伪)、D(两个时期顺序错误)(选对一个得1分,对两个得3分)

6.【歌词擂台】答案要点:

示例1:

原词运用对比手法(1分),“艳阳”与“大雪纷飞”,“寒夜”与“温暖如春”形成强烈的反差(1分),表现了“供暖的北方”和“不供暖的南方”截然不同的感受(1分)。

示例2:

仿词运用对比手法(1分),语言押韵(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南北温差巨大。

(3分,意对即可)

【物候探究】(3分)现象:

冬天北方十分寒冷,南方却温暖如春。

(1分)

原因:

由于纬度因素(南北差异)(1分),冬天纬度越高的地方温度越低(1分)。

【牛刀小试】(2分)句式相同,能运用对比手法,写出南北方不同的感受即可。

2、阅读理解(60分)

7.

(1)(1分)晓镜但愁云鬓改;

(2)(共3分)上阕写早春天气的暖和和词人欢欣的情绪(1分),衬托下阕愁思深重,借酒浇愁,(1分)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1分)。

(或“上阕写早春天气的暖和和词人欢欣的情绪(1分),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1分),表达了深重的故国之思和怀乡之情(1分)”)

(3)(2分)既点明天气微冷的早春季节特点(1分),又指词人流落南方的凄凉心情(1分)。

【附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种思乡的浓愁,颇耐思味。

当时是早春时节,天气温和,风光柔丽,女词人刚刚卸去冬装,换上夹衫,心情轻快而又愉悦。

这是美好的大自然给词人心灵投上的一抹明亮的色彩。

女词人睡起,感到几丝寒意,鬓上的“梅花”也已残破。

上片四句,委婉地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含蓄、朦胧、带有几分凄冷的心境和幽细的愁思;女词人先淡淡几笔轻轻拈出了春“寒”和花“残”这样的审美感觉,放在读者的心头,通过这种“微寒”之感和残破的“梅花”意象,巧妙地闪射出她心灵深处的某种不如人意但又难言的惆怅之感。

一位心灵触觉极为敏锐细腻的知识女性对良辰美景的复杂感触在这里已微露端倪。

下片则波澜顿起,女词人将上片曲折透露出来的那种凄清感和残缺美的底蕴一笔揭示出来: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这实在是带着血泪的痛楚悲呼。

她只能将一怀思乡愁绪诉诸杯中物。

至此,读者已经明白了女词人心灵深处不安的原因;而上片预先作为一种情感铺垫而悬垂的“微寒”之感以及那残破的“梅花”,也有了着落。

李清照在表达白己的这种思乡心绪时,很讲究笔法和技巧。

全词风格婉约、含蓄,深沉、强烈的情绪并不施以浓墨重彩,却以清淡、省简的文字轻描淡写,情感表达得强烈而又有羁勒,陡然从心灵深处涌出,但随即又轻轻一笔打住,使这短短的一首小词在情感表达上产生一种起伏和跌宕,形成美感上的节奏。

上片的情感,一路平稳而冲淡,下片劈头便是“故乡何处是”,使前面那一路冲淡的情绪顿起波澜。

而上片那种乍着夹衫的好心情到了下片也陡然一变,跳到思念故乡的一怀愁绪上来。

这种情感上的节奏和突变,无疑具有诗词创作和审美欣赏上的美学意义,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实在是女词人复杂、深刻的精神心理的真实显示。

这首词相当深刻、有力地揭示出女词人灵魂深处的悲愤、不安和强烈的思乡情绪。

细心的读者不难透过女词人深闺中的袅袅香雾、沉沉酒杯、昏昏醉意而窥见那颗与民族命运共存亡的崇高心灵。

8.

(1)(4分)①向东,到东方;②放下,丢弃;③满一年,一整年,一年;④一向,平时。

(2)(2分)B(A表修饰,B表承接,C表并列,D表转折)

9.(2分)

(1)赵相奉阳君/弗说之(主谓间停顿)

(2)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动宾间停顿)

10.(共4分)

(1)(苏秦)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

(2分)

(2)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改变(动摇)。

(2分)

11.(2分)苏秦出游受到家人耻笑,游说各国,遭到拒绝,但他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

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能轻言放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结合原文1分,启示1分,意对即可)

【附译文】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他曾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

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

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

“周国人的习俗,人们都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

如今您丢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嘛!

”苏秦听了这些话,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

找到一本周书《阴符》,伏案而钻研它。

下了一整年的功夫,悉求真谛,找到与国君相合的门道,激动地说:

“就凭这些足可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

他求见并游说周显王。

可是显王周围的臣子一向了解苏秦的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显王也不信任他。

于是,他向西到了秦国,游说惠王,不任用苏秦。

于是,他向东到了赵国,赵国丞相奉阳君不喜欢苏秦。

苏秦又去燕国游说,等了一年多才有机会拜见燕王。

……最终,苏秦一并做了六国的丞相。

12.(2分)①说明古代道路追求平整笔直;②引出说明对象“高速公路上的弯道”;③和现代高速公路弯道多形成对比。

(一点1分,答到2点即可)

13.(3分)①防止驾驶员产生精神疲劳;②防止驾驶员出现“空虚近视”;③防止驾驶员产生心理懈怠;④强制驾驶员降低车速。

(答到3点即可)

14.(共5分)

(1)长时间注视着无限远方会把近处的东西看成远处的东西。

(2分)

(2)举例子、作比较(2分),许多国家修建高速公路时有意设置大量的弯道(1分)。

15.(2分)做人做事要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

(或:

做事要脚踏实地,要苦干,方有所成。

16.(5分)

(1)引用论证、举例论证(2分),“非凡皆从‘愚处'起”或“笨拙”做事的好处(1分)。

(3分)

(2)我们做事也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或:

巧力;或:

走捷径)(1分),走捷径的要求(原则、内涵等)(1分)。

(2分)

17.(3分)略(要求:

交代人名,从事专业或行业,“拙”的精神或态度表现,取得的成果。

信息不全、不具体适当扣分)

18.(共4分)艾草;(父亲)种艾草,(父亲)割艾草,(父亲让)“我”卖艾草(一空1分)

19.(共6分)

(1)运用插叙(1分),插叙红辣椒糖对我的强烈吸引(1分),为下文我去卖艾草做铺垫(1分)。

(3分,意对即可)

(2)细节描写(外貌描写)(1分),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我第一次去卖艾草走在光滑的青石板路上内心的极度紧张心理(2分)。

20.(共4分)内容上:

点明中心,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以及对当年卖艾草生活的回忆(2分);结构上:

总结全文,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2分)

21.(共6分)老太太:

运用语言、动作描写(1分),表现了老太太买菜时的贪婪、挑剔和精明(1分),表达了我的厌恶和不满之情(1分)。

(3分)

刘婶:

运用语言、动作描写(1分),表现了刘婶的热情和买艾草时的挑剔(1分),表达了虽然不喜欢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1分)。

(3分)

三、作文(60分)

①建议切入分为45分。

书写可酌情扣分。

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扣完4分为止,不倒扣。

②发展等级评分,分解为12个评分点,只要有符合要求的就得分,每一点2分,最多得10分;其中一点突出的可评至发展等级满分。

③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

54分以上的作文严格控制,要综合考虑书写、立意、选材、语言等因素。

原原本本抄写本试卷阅读理解材料,视书写、字数给予5-10分。

以下中考作文阅卷标准供各位老师参考:

基础等级5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