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978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

高一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

A.线粒体B.叶绿体C.核糖体D.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作为真核生物细胞可发生DBNA复制的场所是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所以D选项正确。

2.下列哪一类生物的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

A.病毒B.原核生物C.真菌D.细菌

【答案】A

【解析】

具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只有病毒其体内只有DNA或RNA中一种,含RNA的病毒,遗传物质是RNA,所以A选项正确。

3.下列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B.两条链上

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C.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U、G与C的配对原则

D.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核糖核苷酸链盘旋而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成基本骨架,A项错误;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B项正确;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G与C的配对原则,C项错误;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而成,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DNA的分子结构及其特点。

4.某个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A.330B.660C.990D.1320

【答案】C

【解析】

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即有1000个碱基。

A+T占碱基总数的34%,则CG占碱基总数的66%,又DNA分子中CG互补,所以C=G=66%/2=33%,即一个DNA分子中有C,1000*0.33=330个,DNA片段复制2次产生DNA分子4个,需要C,所以330*4=1320个,去除原DNA分子的330个,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1320-330=990个。

5.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中小鼠死亡的是()

A.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B.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C.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D.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S型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失去了转化作用,对后面加入的R型菌没有转化作用,R型菌无毒,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A项错误;R型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但后面加入的S型细菌有毒,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B项正确;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R型菌已经死亡,后面再加入S型菌的DNA则不会发生转化作用,因此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C项错误;S型菌十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S型菌已经死亡,且后面只是加入R型菌的DNA,因此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D项错误。

考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就是只有R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菌的DNA才能转化为致死的S型菌。

细菌体内转化实验的2点提醒

(1)并非所有的R型细菌都能被转化

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小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

(2)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不能简单地说成S型细菌的DNA可使小鼠死亡

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时,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体内。

结果在S型细菌DNA的控制下,利用R型细菌体内的化学成分合成了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从而组装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

6.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

A.DNA是遗传物质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噬菌体不含有蛋白质D.噬菌体不含有DNA

【答案】A

【解析】

在噬菌体的亲子代之间,只有DNA有连续性,子代噬菌体的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的,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A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外面,所以通过放射性35S标记的噬菌体组别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C错误;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错误.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名师点睛】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独立生存.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

噬菌体的DNA;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该实验的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7.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发现,使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的物质是

A.RNAB.蛋白质C.多糖D.DNA

【答案】D

【解析】

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发现,使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

教材的实验。

【考点定位】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探索实验

8.在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以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A.DNA、蛋白质B.蛋白质、蛋白质C.DNA、DNAD.蛋白质、DN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P是DNA分子的特征元素,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

所以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考点: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B.孟德尔

C.格里菲思D.沃森和克里克

【答案】D

【解析】

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沃森和克里克,故D正确。

10.已知某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碱基A有4000个,碱基C有5000个,则在其

互补链中碱基G和碱基T的个数分别是:

A.4000、4000B.5000、5000C.4000、5000D.5000、4000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双链DNA分子中,存在A=T、G=C的关系,故互补链中碱基G的含量与已知链的C含量相等,为5000个;互补链中碱基T的含量与已知链的A含量相等,为4000个,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相关计算。

11.下图表示DNA分子结构中的一部分,其中连接碱基A与T的是()

A.肽键B.氢键

C.磷酸二酯键D.二硫键

【答案】B

【解析】

DNA分子结构中不存在肽键,A错误;DNA分子结构中连接碱基A与T的是氢键,B正确;DNA分子结构中连接脱氧核苷酸的是磷酸二酯键,而连接A与T的是氢键,C错误;DNA分子结构中不存在二硫键,D错误.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名师点睛】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1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半保留复制

B.主要在细胞质中完成

C.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

D.DNA分子完成解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

【答案】A

【解析】

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A正确;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复制主要在细胞核中完成,B错误;DNA分子复制以DNA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C错误;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D错误。

13.一个基因含有120个碱基,那么,该基因指导合成的多肽最多含有肽键()

A.19B.39C.20D.40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2、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1/3,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

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

mRNA上碱基数:

氨基酸个数=6:

3:

1。

【详解】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基因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转录时,只有一条链是模板链,因此转录形成的mRNA的碱基数是120÷2=60个;翻译是将mRNA的核糖核苷酸序列变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

因此具有60个碱基的mRNA可决定的氨基酸最多是60÷3=20个;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叫做肽键,由20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肽链共含肽键20-1=19个。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胰岛B细胞中的胰岛素转录的场所是()

A.核糖体B.中心体C.高尔基体D.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转录是指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答案选D。

考点:

转录的场所。

点评:

试题相对简单,直接考查转录的知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15.某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碱基C占该链碱基是比例为36%则在以其为模版转录而成的mRNA中碱基G所占比例为()

A.18%B.36%C.50%D.6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转录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U配对、C与G配对、T与A配对,因此mRNA中碱基G等于模板链中的碱基C,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

转录及相关计算

点评:

本题重在考查在转录过程中的相关的碱基计算,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16.下图为遗传学中的中心法则图解,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的过程是()

A.复制、转录、翻译B.转录、复制、翻译

C.转录、翻译、复制D.翻译、复制、转录

【答案】A

【解析】

①、②、③分别表示的过程是DNA复制、转录、翻译。

17.下列关于基因、DNA、遗传信息和染色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体性状完全由基因决定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遗传信息是指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A

【解析】

生物体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A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遗传信息是指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C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DNA、遗传信息和染色体

关系

18.酪氨酸酶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和毛囊等处的细胞中,它能促使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若编码此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将导致白化病,这种现象说明

A.性状的改变与基因无关

B.性状能控制基因的表达

C.基因通过控制酶

合成控制性状

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

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一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从题中所给的信息可知,C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9.下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

B.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

C.搅拌不充分,沉淀物中可能含有放射性

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DNA分子中不含有S元素,所以用35S标记的应该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不是DNA分子,标记DNA分子应该用32P,A选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经搅拌后与细菌分开,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所以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B项正确;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若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上,并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含较高的放射性,若搅拌充分,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较低,C项正确;上述实验只能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项正确。

考点: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名师点睛】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误差分析

(1)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

①培养时间短⇒部分噬菌体还未吸附、侵染至大肠杆菌细胞⇒离心后未吸附至大肠杆菌细胞的噬菌体分布在上清液⇒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

②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大量繁殖⇒大肠杆菌裂解死亡,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离心后噬菌体将分布在上清液⇒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

(2)搅拌后离心,将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细胞分离

①搅拌不充分⇒留在大肠杆菌细胞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随大肠杆菌细胞分布在沉淀物中⇒35S标记的一组沉淀物放射性较高。

②搅拌过于剧烈⇒大肠杆菌细胞被破坏⇒释放出其中的噬菌体⇒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

特别提醒①培养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②因检测放射性时只能检测到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所以35S和32P不能同时标记在一组噬菌体上,应对两组分别标记。

20.用X射线或紫外线处理普通青霉菌获取高产青霉素菌株的方法是

A.诱变育种B.杂交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

【答案】A

【解析】

用X射线或者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高产青霉素菌株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为诱变育种,故选A。

21.下列叙述中,最能准确表达基因突变概念的是(  )

A.DNA分子碱基对的增添B.DNA分子碱基对的缺失

C.DNA分子碱基的替换D.基因结构的改变

【答案】D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22.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基因重组是指非等位基因间的重新组合,能产生大量的变异类型,产生新的基因型,A正确;

B、基因重组的来源有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B正确;

C、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错误;

D、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D正确.

故选:

C.

23.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5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

A.1/4B.1/8C.1/16D.1/32

【答案】C

【解析】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复制5次,形成32个子代DNA分子,其中被标记的有2个,所以标记15N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2/32=1/16,选C。

24.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最终翻译成的氨基酸如下表所示,则右图所示的转运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反密码子从携带氨基酸的一端开始读码)()

GCA

CGT

ACG

TGC

赖氨酸

丙氨酸

半胱氨酸

苏氨酸

A.苏氨酸B.丙氨酸C.半胱氨酸D.赖氨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遗传信息在DNA上,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这样遗传信息就从DNA转移到mRNA上;mRNA上控制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

【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反密码子为UGC,则密码子为ACG,对应的DNA上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为TGC,由表可知决定的氨基酸为苏氨酸。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5.下列哪项不是DNA复制所必需的?

(  )

A.模板DNAB.A、T、C、G4种游离的碱基

C.ATPD.DNA解旋酶

【答案】B

【解析】

DNA复制需要满足四个基本条件:

模板(DNA双链)、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和酶(如DNA聚合酶、解旋酶等),所以A、C、D不符合题意;DNA复制所需要的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而不是4种碱基,所以B符合题意。

26.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  )

A.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B.含有腺嘌呤20个

C.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D.碱基排列方式4200种

【答案】C

【解析】

A项,DNA双链两端均只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共含有2个游离磷酸基,故A项错误。

B项,该DNA分子中腺嘌呤数目为3/20×200=30个,故B项错误。

C项,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互补链A:

T:

G:

C=2:

1:

4:

3,所以DNA分子中四种含氮碱基A:

T:

G:

C=(1+2):

(2+1):

(3+4):

(4+3)=3:

3:

7:

7,故C项正确。

D项,不考虑每种碱基的比例关系时,可能的碱基排列方式有4100种,但因碱基数量比例确定,因此碱基排列方式肯定少于4100种,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DNA的结构

【名师点睛】DNA分子结构中的碱基计算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

两碱基之和(如A+T或C+G)占全部碱基的比例等于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这两种碱基之和占该单链中碱基数的比例。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C+T)的比值的倒数等于互补链中该种碱基的比值,在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等于1。

(不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单链中互为倒数)

(4)DNA分子一条链中(A+T)/(C+G)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单链和双链中比值都相等)

(5)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值不同。

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6)若已知A占双链的比例为c%,则A1/单链的比例无法确定,但最大值可求出为2c%,最小值为0。

27.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每一个性状都只受一个基因控制

B.蛋白质的结构改变能导致生物体的性状改变

C.蛋白质的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

D.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性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每一种性状可能一对基因控制,也可能受多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主要体现者是蛋白质,所以蛋白质的结构改变能导致生物体的性状改变;基因是控制蛋白质合成最基本的单位;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点评:

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一种性状可能受一对基因控制,也可能受多对基因控制。

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B.每种氨基酸仅有一种密码子编码

C.DNA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R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有的氨基酸存在多种遗传密码,DNA复制是基因传递过程,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所以D选项正确。

29.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子分别位于()

A.DNA和mRNA上B.DNA和tRNA上C.mRNA和tRNA上D.染色体和基因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

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详解】遗传信息是指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因此遗传信息位于DNA分子中。

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因此密码子位于mRNA上。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0.下列人类遗传病中,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是()

A.白化病B.无脑儿C.唇裂D.21三体综合征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A正确;无脑儿和唇裂属于多基因遗传病,BC错误;21三体综合征属于21号染色体多一条,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错误。

故选A。

3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化病是基因突变引起的B.红绿色盲是X性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引起的

C.猫叫综合征是基因重组引起D.单基因遗传病是指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

遗传病的类型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其中由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致病基因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猫叫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均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白化病是单基因遗传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A正确;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错误;猫叫综合征是由于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错误。

故选A。

32.黑蒙性痴呆在北美犹太人中是较常见的一种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应该()

A.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

B.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C.先确定其遗传方式,再计算发病率

D.先调查患者家系中发病率,再调查人群中的发病率,取平均值

【答案】A

【解析】

研究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

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的发病率,将明显高于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的结果。

选A。

33.下面人类的遗传病系谱图中,可能属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遗传病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

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

【详解】分析遗传系谱图A可知,该家系中双亲患病,生有患病的女儿和正常儿子,因此是显性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