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979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高三

2010-12-1623:

01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别扭/分别   孱头/孱弱    芳菲/菲薄   逡巡/皴裂

B.烙铁/烙印    刷白/刷洗   佣金/佣工   撮合/撮弄

C.供奉/供职   喝彩/喝令   豁口/豁开   殷切/切忌

D.弯曲/曲调    责难/发难   靡费/奢靡   扇动/扇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驰骋    原生态    疾风劲草    吉人自有天象

B.朝廷  调济    贸然行事  犯而不较

C.幅射    困扰   歪门邪道  砰然心动

   D.文身    歆享      松弛        自行其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要指望用功一两天,就迅速立竿见影。

B.“枪手”写的年终总结之所以能过关,与很多单位的领导只是把年终总结当成一项必要但举足轻重的工作程序有关。

C.近一个月以来,中央五次出台房地产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政策之密集、力度之大、态度之坚决,史无前例。

D.贺岁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中的喜剧元素,西方元素、时尚元素、春晚元素、二人转元素、网络元素一应俱全,但就是缺少了文化元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B.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国家财力的增加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切实改善人民生活、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C.烟花是中国引以为傲的发明之一,但在制造、运输和燃放等方面有着令人可悲的安全记录。

D.对偶尔犯错误的学生,应耐心教育,热情帮助,而不要歧视他们,这不利于他们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对他们的教育工作。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

        ,         ,          ,          ,        。

①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

②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③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④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

⑤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A④③②⑤①      B⑤④③②①    C①⑤③②④     D①⑤④③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新兴发展的国家中,中国改革最值得借鉴的一点,是先搞市场化,再搞民主化。

这是邓小平的英明之处。

民主化走在市场化之前的国家,效果都不太好,包括印度。

为什么市场化一定要走在民主化之前?

因为民主是政治制度的一种,用政治制度解决问题是迫不得已的,不该是第一选择。

市场决策和政治决策有什么不同?

比如在一个团体中,有300人想去吃饭,市场决策是每个人自己选择,个人偏好都能满足。

民主政治就好比大家通过投票来决定是吃肉还是吃素;如果50%以上的人说吃肉,所有人就必须吃肉。

民主是迫不得已的办法。

如果一个国家在确立好的产权制度之前、在政府还控制大量资源时,以为民主能解决好问题,就搞选举民主,很容易把原本应该交给市场解决的决策交给政府,不仅导致效率损失,而且会滋生严重的腐败。

所以,应该首先界定好市场与政府的作用范围,尽可能把选择权交给市场。

中产阶级的兴起很重要,否则民主化很可能变成民粹化,甚至导致暴民政治。

如果绝大部分人一无所有,少数人暴富,那就麻烦了。

中产阶级的兴起,应该通过自由市场竞争,以自己的禀赋能力获取财富。

与靠欺诈、暴力致富的人相比,在市场正当竞争中致富的人,通常有更强的公民意识、伦理道理。

对13亿人的国家怎么建立民主政治,我想强调几点:

第一,中国的政治改革应该是渐进的,不能搞休克疗法。

美国建国后花了89年的时间才解放了黑奴,花了144年妇女才获得选举权,1965年黑人才获得投票权;英国的早期选举权是有土地、财产要求的,并非谁都可以投票。

社会发展到今天,中国不可能走他们的老路,但其中道理值得思考。

第二,法制要先行。

中国政治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是,怎么把民主化和精英治理结合起来。

民主化改革千万不能变成民粹化、痞子运动。

美国可能是民主和精英治理结合得最好的国家,参议院、众议院、最高法院等,都防止了痞子运动和暴民政治的出现。

中国也需要找到好的选举制度,保证民主和精英治理的结合。

给定中国的传统和人口规模,未来的挑战非常大。

印度的政治体制改革走在经济体制改革前边,它已经过了这个坎。

如果中国未来在经济发展上输给印度,很可能就是在政治体制改革上处理不好。

最后说说中国的国际战略。

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大,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未来国际社会有好多游戏规则需要中国参与制定,但中国千万不要自大。

韬光养晦,最重要的是发展自己,不要争世界领导权。

一定要靠经济发展来提升国际地位,从历史来看,任何依靠武力争取来的国际地位都不长久。

西方人强调中国的责任,有道德、负责任才会有国际地位。

未来三十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那时,中国最好的企业也一定是世界顶尖企业,中国的领导人,无论是政府领导人、企业领导人还是学术领导人,都将是世界级的领导人,中国人百年的强国复兴梦将实现,中国公民也将以此为荣。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建立一个民主、法治的市场经济。

     

                                                       (节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6、下列对“市场决策”和“政治决策”的不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市场决策”就是先搞市场化,再搞民主化;“政治决策”是先搞民主化,再搞市场化。

B.“市场决策”是个人选择,个人偏好都能满足;“政治决策”是大部分人的选择替代了所有人的选择。

C.“市场决策”是用市场解决政治问题;“政治决策”是用政治解决市场问题。

D.“市场决策”是把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政府;“政治决策”是把政府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尽管目前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大,但也不应该在所谓G2、“中美国”等吹捧中国的舆论面前沾沾自喜,而应该努力发展自己。

B.中国建立民主政治,法治要先行,民主化改革千万不能变成民粹化、痞子运动;要找到好的选举制度,得保证民主和精英治理的结合。

C.未来三十年,中国的企业、中国的各类领导人都将是世界级的,因为那时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百年的强国复兴梦已实现。

D.中产阶级的兴起,对中国的政治改革很重要,。

政府应该鼓励民众,通过自由市场竞争,以自己的禀赋能力获取财富。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新兴发展国家,如果俄罗斯在政治改革实行休克疗法之前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即市场化,也许效果比目前要好得多。

B.既然民主是迫不得已的方法,它剥夺了一部分人的选择权,那么民主政治就不应该是中国政治的改革方向。

C.美国目前可能是民主制度实行得最好的国家,但其民主制度的完善花费了很长的时间。

它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会一蹴而就。

D.靠武力争取不来长久的国际地位,因此中国只有韬光养晦,发展经济,负起责任,才能赢得应有的国际地位。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徐文长传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

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

然数奇,屡试辄蹶。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

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

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后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⑿恣情山水。

走齐、魯、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

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晚年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或拒不納。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

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要,集藏于家。

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对。

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

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

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

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

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梅客生尝寄予书曰:

“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

悲夫!

(选自《古文观止》)

9.以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文长作表             属:

嘱托

B.好奇计,谈兵多中       中:

切合事实

C.文长皆叱而奴之         奴:

通“驽”,认为…才能低下

D.余同年有官越者         同年:

同一年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或自持斧击破其头                        B.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D.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1.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徐文长“无之而不奇”的一组是(   )

①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         ②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

③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 ④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⑤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对⑥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宏道对徐渭的文章及书法都作了热情的赞扬,其特别强调的就是不事模拟,能突出表现自己的性格。

B.徐渭深得封疆大吏胡宗宪赏识,在胡面前毫无卑躬节之态,常放浪形骸,恣情于山水。

C.做为一代奇才,却为当权者所抑终身不得志,以致精神失常,做出一些违反常情之事。

D.这篇文章写得流畅奔放,笔锋饱含感情。

袁氏欲借徐渭之奇来宣传自己要求独创反对模拟的文学主张。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然数奇,屡试辄蹶。

(3分)

(2)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4分)

(3)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

①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⑴《全唐诗》选录此诗时,将“落”字录作“在”,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妙?

试作简要分析。

(3分)

⑵请从虚与实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

(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任选四题)(8分)

⑴              ,鸟倦飞而知还。

影翳翳以将入,               。

(陶潜《归去来兮辞》)

⑵金主完颜亮在听完柳永《望海潮》“重湖叠巘清嘉,     ,      ”后,更加坚定了侵略南宋的野心。

⑶君子所以异于人者,            。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             。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⑷《李凭箜篌引》中,“             ,             ”这一句对音乐进行了绘声绘形的描写。

⑸在《荆轲刺秦王》之“易水送别”这一段中,“         ,      ,            ”这句唱词把整个场面渲染得异常苍凉悲壮。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鲁彦

①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

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②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

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

它好象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

然而它又象是活的生物,象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象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

它静默无声。

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切切的密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

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情人,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温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

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札札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

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③记得某年在北京,一个朋友的寓所里,围着火炉,煮着全中国最好的白菜和面,喝着酒,剥着花生,谈笑得几乎忘记了身在异乡;吃得满面通红,两个人一路唱着,一路踏着吱吱地叫着的雪,踉跄地从东长安街的起头踱到西长安街的尽头,又忘记了正是异乡最寒冷的时候。

这样的生活,和今天的一比,不禁使我感到恫然。

上海的朋友们都象是工厂里的机器,忙碌得一刻没有休息;而在下雪的今天,他们又叫我一个人看守着永不会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房子。

这是多么孤单、寂寞、乏味的生活。

“没有意思!

”我听见过去的我对今天的我这样说了。

④但是,另一个我出现了。

他是足以对着过去的北京的我射出骄傲的眼光来的我。

这个我,某年在南京下雪的时候,曾经有过更快活的生活:

雪落得很厚,盖住了一切的田野和道路。

我和我的爱人在一片荒野中走着。

我们辨别不出路径来,也并没有终止的目的。

我们只让我们的脚欢喜怎样就怎样。

我们的脚常常欢喜踏在最深的沟里。

我们未尝感到这是旷野,这是下雪的时节。

我们仿佛是在花园里,路是平坦的,而且是柔软的。

我们未尝觉得一点寒冷,因为我们的心是热的。

⑤“没有意思!

”我听见在南京的我对在北京的我这样说了。

正象在北京的我对着今天的我所说的一样。

⑥然而,我还有一个更可骄傲的我在呢。

这个我,是有过更快乐的生活的,在故乡:

冬天的早晨,当我从被窝里伸出头来,感觉到特别的寒冷,隔着蚊帐望见天窗特别的阴暗,我就首先知道外面下了雪了。

“雪落啦白洋洋,老虎拖娘娘……”这是我躺在被窝里反复地唱着的欢迎雪的歌。

别的早晨,照例是母亲和姊姊先起床,等她们煮熟了饭,拿了火炉来,代我烘暖了衣裤鞋袜,才肯钻出被窝,但是在下雪天,我就有了最大的勇气。

我不需要火炉,雪就是我的火炉。

我把它捻成了团,捧着,丢着。

我把它堆成了一个和尚,在它的口里,插上一支香烟。

我把它当做糖,放在口里。

地上厚的积雪,是我的地毡,我在它上面打着滚,翻着筋斗。

它在我的底下发出嗤嗤的笑声,我在它上面哈哈的回答着。

我的心是和它合一的。

⑦“没有意思!

你这老年人!

”我听见幼年的我对着过去的那些我这样说了。

正如过去的那些我骄傲地对别个所说的一样。

⑧不错,一切的雪天的生活和幼年的雪天的生活一比,过去的和现在的喜悦是象这钻进窗隙落到我桌上的雪花一样,渐渐融化,而且立刻消失了。

⑨然而对着这时穿着一袭破单衣,站在屋角里发抖的或竟至于僵死在雪地上的穷人,则我的幼年时候快乐的雪天生活的意义,又如何呢?

这个他对着这个我,不也在说着“没有意思!

”的话吗?

⑩天呵,我不能再想了。

人间的欢乐无平衡,人间的苦恼亦无边限。

世界无终极之点,人类亦无末日之时。

我既生为今日的我,为什么要追求或留恋今日的我以外的我呢?

今日的我虽说是寂寞地孤单地看守着永没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房子,但既可以安逸地躲在房子里烤着火,避免风雪的寒冷,又可以隔着玻璃,诗人一般的静默地鉴赏着雪花飞舞的美的世界,不也是足以自满的吗?

11抓住现实。

只有现实是最宝贵的。

12眼前雪花飞舞着的世界,就是最现实的现实。

13看呵!

美丽的雪花飞舞着呢。

这就是我三年来相思着而不能见到的雪花。

                                                                            (有删节)

16.开篇“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分)

17.分析文中划线部分的表达技巧。

(6分)

18.文章是如何得出“抓住现实,只有现实是最宝贵的”这一令人信服的结论的,请从行文思路上作概要分析。

(6分)

19.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全文从内容上着眼,可分为绘景和抒情两大部分,前两段以绘景为主,第三段至文末以抒情为主。

B.第二段写雪的飞舞的姿态“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静默的晚霞”,选择了世间最美好的事物,表现了雪的千变万化。

C.第二段对眼前雪的描绘以白描为主,把雪写得血肉丰满而又神采飞扬。

D.“没有意思”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这使全文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又作为全文行文线索,凸现出作者对眼前飞舞的雪景的喜爱。

E.文章结构圆合,首尾呼应,天衣无缝,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六、(4分)

20下列各项正确的两项是(   )(    )

A.巴金在《家》中成功塑造了钱梅芬与觉新的爱情,他们两小无猜,但因梅的母亲与觉新的继母发生争执,梅只得远嫁他乡。

两人只得抱憾终身,天各一方。

B.当弗罗洛看到爱斯梅拉达被吊上绞架,发出了得意的狂笑。

卡西莫多终于认清了他的真正面目,把他从钟楼上推下来,最后抱着他的尸体遁入墓地。

C.王熙凤在协理宁国府时,威重令行,办事条分缕析。

她喝命打了未到的送亲客的人二十板子。

众人这才知道凤姐的厉害,不敢偷闲,兢兢业业。

D.高老头死了,两个女儿谁也没有来,他的钱都给女儿花光了,到死连入殓的衣服都没有,是拉斯蒂涅卖了自己的表才给他入殓的。

E.赤壁之战前,蒋干自告奋勇,充当曹操说客,劝说周瑜投降。

周瑜正担心新降曹操的蔡瑁和张允,于是就利用孔明之计,摆下“群英会”接待蒋干。

七、(15分)

21.语言综合表达。

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反复提到“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这句话与前文作者对刘和珍的主观印象形成强烈的反差。

请借鉴鲁迅先生所用的反复和形成的反差这两种写法,描写一出不少于200字的场面。

八、(50分)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果木桶有最短的一块板,那么木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高度。

不过,在特定的使用状态下,通过相互配合,可增加一定的储水量,如有意识地把木桶向长板方向倾斜,其储水量就比正立时的木桶多得多;或为了暂时的提升储水量,可以将长板截下补到短板处,从而提高储水量。

在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感悟?

请据此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题目自拟,不得套作或抄袭。

字数700以上。

 

九江市七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Abiè/bié càn/chán fēi/fěi sì/shì;Blào/lào shuà/shuā yòng/yōng cuō/cuō;

Cgònghè huōqiè;Dqū/qǔ nàn/nàn mí/mí shān/shàn)

2、B(A秕→纰 亢→吭 B唳→戾 栩→诩 记→识 合→阖 C全对 D篙→蒿)

3、D(A立竿见影:

形容见效快。

与“迅速”一词重复。

B举足轻重:

泛指所处地位重要,或一举一动对全局有重大影响,与句子表意相反,应换成“无足轻重”。

C史无前例:

强调“历史上从未有过”或“没有先例”。

与语境不合,应换成“前所未有”。

4、D(A宾语中心语残缺,在句末加上“速度”;B语序不当,“广泛”应移至“称誉”前;C句式杂糅,去掉“由”“所致”。

5、A(详见课文《谈中国诗》)

6、B(“市场决策”与“政治决策”是两个作用范围不相同的概念,题干要求的其实就是要区分它们作用范围的具体内容。

只有B项符合要求。

7、C(“未来三十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强国复兴梦将实现”。

原文的信息仅是一种可能,本项将它变成了现实。

8、B(民主政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此项的推理过于武断,与第四段的内容相矛盾;A项推理与第一段的文意完全吻合;C项推理的依据是第四段中作者强调的第一点内容;D项的依据是第五段)

9、D(同年:

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

10、C(都是以……身份;A项①有时;②有的(人);B项①表并列;②并且,表递进;D项①……的人;②表停顿

11、B ②文奇 ③诗奇 ⑥书画奇

12、B(放浪形骸、恣情山水是在不得志之后的。

不是在胡面前)

13、翻译

(1)然而他命运不好(1分),多次应乡试都不中(1分)(整体1分)

(2)披甲戴盔的将官(1分),跪着跟他(1分)说话,像蛇一样(1分)匍匐前行,不敢抬头。

(整体1分)

(3)后来文长因疑忌(1分)杀死了他的后妻,被逮捕入狱(1分)判处死罪。

(1分)

14、⑴落字更妙。

(1分)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思念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1分),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

(1分)

⑵本诗由实入虚,虚实相生。

(1分)先从视觉和听觉;这两个角度写出了月色的空明、澄澈,寒鸦栖树、湿润的桂花这一寂静悠远的实景(1分),再从个体悬想到天下人都在望月寄情,从而使望月怀远上升到普遍意义的情绪,作者的这一情思也表现得委婉动人,蕴藉深沉。

(1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任选四题)(8分)

⑴ 云无心以出岫,  抚孤松而盘桓

⑵ 有三秋桂子 , 十里荷花

⑶ 以其存心也   有礼者敬人

⑷ 昆山玉碎凤凰,芙蓉泣露香兰笑

⑸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6、

(1)衬托出作者对雪的怀念,向往和深情;(2分)

(2)为下文进一步描写雪的情态和表达作者对它的爱恋作铺垫。

(3分)

17、

(1)以喧闹的动态反衬死一般的寂静,表现雪的“静默无声”;(2分)

(2)联想奇妙丰富。

声音有气势磅礴的,如呼号,脚步声,波涛声,狂吼声;有令人神往的,如密语声,晚涛声,鸟歌声。

但它们反衬的却是雪无声落下的静默。

(4分)

18、

(1)第①、②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