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651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docx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高山仰止学生版

十二、高山仰止

班级:

学号:

姓名:

㈠梳理积累

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实词(解释加点的词)

子行三军,则谁与()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夫子矢之曰:

“予所否者,天厌之!

天厌之!

”()

颜渊死,子曰:

“噫!

天丧予!

天丧予!

”()

颜渊死,子哭之恸()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

()

()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夫子莞尔而笑,曰:

“割鸡焉用牛刀?

”()

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颜渊死,子哭之恸。

()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必也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者也()

奚为于丘之门()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伯牛有疾,子问之()

君子学道则爱人()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既竭吾才()

如有所立()

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

多见其不知量也()

虚词(指出词性,说明用法或解说意义)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卓尔()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从者曰:

“子恸矣。

”()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

夫子莞尔而笑,曰:

“割鸡焉用牛刀?

”()

割鸡焉用牛刀()

子贡贤于仲尼()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多见其不知量也()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

()

不得其死然()

奚为于丘之门()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无所取材()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得其门者或寡矣()

他人之贤者()

其何伤于日月乎?

()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特殊句式、固定结构(写出句式,解说固定结构)

子行三军,则谁与()

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俗语积累(解释意义)

斐然成章:

用行舍藏:

暴虎冯河:

登堂入室:

割鸡焉用牛刀: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循循善诱:

 

㈡温故知新

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B.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C.从我者,其由与D.颜渊死,子哭之恸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也临事而惧惧:

谨慎B.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由:

缘由

C.小人学道则易使也使:

役使D.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逾:

超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所以裁之B.夫子莞尔而笑

C.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D.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

【】4.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B.从我者,其由与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C.颜渊喟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D.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割鸡焉用牛刀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B.颜渊死,子哭之恸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等死,死国可乎

【】6.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B.子行三军,则谁与

C.他人之贤者,丘陵也D.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7.给下列俗语找近义的俗语,(每个俗语至少找一个)

⑴斐然成章()⑵用行舍藏()

⑶暴虎冯河()⑷登堂入室()

⑸割鸡用牛刀()⑹循循善诱()

8.补充下面的名句。

(3分)

⑴子曰:

“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

⑵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敢问。

”子曰:

“,故进之;由也兼人,。

二、将下列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子在陈曰:

“归与!

归与!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9.22)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1.13)

(18.6)

⑴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2分)

⑵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

(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

子谓颜渊曰: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

“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7.11)

⑴将下列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分)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⑵本段文字鲜明地体现了孔子作为教育家的教学艺术,请结合原文对孔子的教学艺术加以评价。

(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

“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9.23)

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多见其不知量也。

”(19.24)

⑴两则文字都记叙了,都用到修辞手法。

(1分)

⑵“言语:

宰我,子贡。

”子贡是孔门言语科的高材生,面对叔孙武叔两次对孔子的评价,子贡巧妙地加以反驳,很得体地维护了孔子的声誉。

请对子贡的语言艺术加以赏析。

(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

“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

“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17.4)

陈司败问:

“昭公知礼乎?

”孔子曰:

“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

“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

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

子曰: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7.13)

⑴请解释“割鸡焉用牛刀”这个俗语的意思。

(1分)

⑵。

两则文字,共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

请简要分析。

(3分)

六、给下列加横线的文字断句。

(用“|”标注)(5分)

臣闻夫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者谓之道。

道者万世亡弊,弊者道之失也。

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处,故政有眊而不行,举其偏者以补其弊而已矣。

……故王者有改制之名,亡变道之实。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亡救弊之政也,故不言其所损益也。

由是观之,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节选《汉书·董仲舒传》

⑴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⑵给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用“|”标注)(3分)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㈢我看孔子

【基本要求】

1.结合本书的相关内容,赏析子路这个人物形象。

不少于300字。

【发展要求】

2.结合孔子师生之间的关系和你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以“我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不少于500字。

【要求说明】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任选一题完成。

300字

500字

㈣参考资料

◆《高山仰止》教学指导意见

【教学目标】

1.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

2.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源自本课的成语。

3.背诵重点章句。

【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1.背诵l7.4、9.11章。

2.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并积累成语:

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

4.感受孔子渊博的学问、美丽的人格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关系。

5.理解文中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发展要求

探究《论语》中叠句形式与《论语》语体特点的关系。

【教学建议】

7.11、19.23、19.24章是本课文意疏通的难点,要多让学生研习讨论。

ll.13章可补充注释-

(1)阁(yin)阁,和颜悦色的样子。

(2)侃侃,形容说话理直气壮。

(3)得死,当时俗语,谓得善终。

(4)然,语气词,用法同“焉”。

本课章句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人物语言情感十分强烈。

建议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从诵读人手,揣摩人物语气,品味人物思想情感,从而感受孔子渊博的学问、美丽的人格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关系。

9.11、19.23和19.24三章中,颜渊和子贡都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把孔子的学问与道德说成是高不可及的。

颜渊还谈到孔子对学生“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子贡非常敬重孔子,他不能容忍别人对孔子的贬损。

两人的话语中都充满了对老师的无限崇敬之情。

本课中孔子的话生活化、口语化,多处采用叠句形式,极富感染力,处处表现出浓烈的爱生之情。

孔子看到学生志向高远,文采斐然,情不自禁说道:

“归与!

归与!

”由衷的喜悦溢于言表。

子路非常刚强,但有勇无谋。

孔子唯恐他不会有好的结果,说: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话里是老师深深的忧虑和牵挂。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说道:

“亡之,命矣夫!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话语中充满痛苦和无奈。

颜渊死了,孔子哭喊:

“噫!

天丧予!

天丧予!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叠句和反问形式表现出哀伤欲绝的感情,足可催人泪下。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一、此为联系实际题。

着眼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此题意在了解《论语》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关于子路形象的材料,除本课有关章节外,课文中还有:

二课13.3章,三课l7.5章、l7.7章,四课l8.7章,五课5.26章,十三课11.26章,等等。

分析子路形象时要把这些材料综合起来考虑。

子路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直率鲁莽而又争强好胜。

他可以当面顶撞孔子,对孔子的言行表示不满,可以在听到表扬以后毫不掩饰地面露喜色,可以在众多的学生中抢着第一个回答问题……子路的形象所以丰满生动,是因为《论语》在记述时注意捕捉能够表现其性格的言论行动和神情态度。

如:

当面议论孔子“有是哉,子之迂也”,表现他的鲁莽直率;在听到孔子赞扬颜回时问孔子“子行三军,则谁与”,表现他的争强好胜,等等。

其中不少情节带有喜剧色彩,使读者增加了阅读趣味,也使子路的形象显得憨直可爱。

三、此题意在使学生了解叠句的特点,进而体会《论语》的口语化特色。

叠句多为感叹句和祈使句,这类句子的重叠使用可进一步强化语气和感情色彩。

就像诗歌的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之效。

多用叠句也是《论语》口语化特点之一。

四、此题意在使学生对古人的名字关系有初步了解,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此题有较大选择性,学生可根据自己能力选做其中一部分。

宰予,字子我:

予、我同义,都代指第一人称。

子,男子尊称。

樊须,字子迟:

须、迟同义,都是等待的意思。

端木赐,字子贡:

赐、贡同义,贡也是赐的意思。

(此义见《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

仲由,字子路:

由、路义相关,由,遵从,遵循。

道路是人行走时所遵从的。

孔鲤,字伯鱼:

鲤、鱼义相关,鲤属鱼类。

杜甫,字子美:

甫、美义相关,甫为男子美称。

白居易,字乐天:

居易、乐天义相关。

居易即安居的意思;乐天,乐天知命的意思。

经典中这两个意思常常并举。

《易·系辞上》:

“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礼记·哀公问》:

“不能安土,不能乐天。

韩愈,字退之:

愈,进,胜过,与退意义相反。

名愈字退之,源于《论语·先进》(11.22章),见课文第十一课。

柳宗元,字子厚:

元,始,与厚义相关。

《易·坤卦》: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宗,尊崇,遵行。

欧阳修,字永叔:

修、永同义,都是长(chánɡ)的意思。

叔,表示排行在后或稚幼。

苏轼,字子瞻:

轼、瞻义相关。

轼,车前横木,可供凭依以瞻望。

轼虽非车最重要的部件,但也为车所不可或缺,能使车的形体完备,增其观瞻。

故名轼字子瞻。

苏辙,字子由:

辙,车辙,与仲由字子路义近。

◆【相关链接】

《智者的人品之美》(《<论语>选读》第60页)

 

《高山仰止》练习参考答案

㈡温故知新

一、

1.D(A.“材”通“哉”;B.“说”通“悦”;C.“与”通“欤”)

2.B(由:

途径)

3.B(莞尔:

微笑的样子。

4.C(于:

介词,到|介词,在者:

代词,……的人|助词,补充音节然:

助词,……样子焉:

助词,……样子|副词,怎么)

5.A(一般动词,其余为“为动用法”:

“为之哭”,“为之哀”,“为国死”。

6.C(判断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7.⑴斐然成章(情文并茂,奇文瑰句)⑵用行舍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⑶暴虎冯河(有勇无谋,贸然行事)⑷登堂入室(登峰造极,炉火纯青)

⑸割鸡用牛刀(大材小用,明珠弹雀,牛鼎烹鸡)⑹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谆谆教导)

8.⑴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⑵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赤也惑求也退故退之

二、⑴我故乡的这批学生,狂放不羁,志向高远,就像布匹一样,已经织得斐然成章,可是还不知道如何剪裁。

⑵闵子骞侍奉在孔子身旁,中和正直的样子;子路侍奉在孔子身旁,刚强不屈的样子。

三、⑴有人任用我,我就施展抱负;没人任用我,我就退隐全身。

⑵孔子表面赞扬颜渊,实则旁敲侧击教育子路,要子路虚心学文,加强修养。

子路没有明白老师的言外之意,但又不能在老师面前讲武斗狠,只好设问来体现自己的长处,希望得到老师对颜渊的同样赞誉。

孔子则转侧面教育为当面批评,言辞犀利,毫不留情。

当面批评之后,孔子便循循善诱。

孔子集侧面教育、当面批评和正面引导于一体,多管齐下,体现了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的教学艺术。

四、⑴子贡对孔子的赞誉比喻(设喻)

⑵第一章叔孙武叔在背后议论诋毁孔子:

“子贡贤于仲尼。

”子贡不可直接斥责以免得罪叔孙武叔,亦不可贬低自己来维护孔子声誉。

子贡便巧妙婉转设喻,指出自己与孔子的层次差别,又承认自己是“得其门者”,同时对叔孙武叔肯定其想法的正常,否定其结论的荒谬,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注意层次,讲求语言的艺术。

第二章叔孙武叔当着子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