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0569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3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docx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

祥华中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

各小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根据福建省教育厅重新制定印发的《福建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指导方案》,泉州市教育局制定了《泉州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泉教督[2005]26号文),现转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学习,并从2009年秋季起执行。

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是过程性、常规性的检查指导行为,起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导向作用。

其目的在于不断促进学校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根据县《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办法的意见》(安教[2006]52号文)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现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关于评估办法及程序

㈠评估办法

1、全乡小学每三年督导评估一轮。

完小由乡镇级评估,中心学校组织实施。

2、各小学应建立督导评估工作的常规档案。

3、乡镇级对完小的督导评估情况每半年汇总一次,并在当年的6月底和12月底分别报县政府教育督导室。

㈡评估程序

1、学校自评。

2、报送材料。

①“安溪县中小学第轮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申报表”;

②学校自评报告;

③评分表;

④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汇报。

上列申报材料一式15份,在督导评估前一周星期五送达中心学校教导处。

3、评估方式(每校一天)。

①听学校领导汇报;

②观看升国旗仪式或广播操;

③查阅资料,实地察看,个别访谈;

④分别召开教师、学生、家长等座谈会;

⑤听课;

⑥召开座谈反馈会;

⑦评估单位形成书面反馈意见,被评估学校在接收到反馈意见的一个月内形成整改意见,并报送评估单位。

二、关于学校自评

1、学校自评每学年结合年度工作总结进行一次。

2、学校自评大体上按以下要求进行:

①组织有学校领导、部门、教师代表参与的自评领导小组及专题组,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②学习评估指标,明确含义;

③制定自评工作计划,拟定自评细则,确定具体要求和运作方法;

④对照标准开展调查取证、收集资料、数据;

⑤认定和处理自评结果,填写自评表。

3、学校自评教师应全员参与,并应有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区校外教育机构和共建单位的代表参加。

4、学校自评计划须经教代会讨论通过,自评结论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

5、自评应达到的基本目的:

①学校领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

②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新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基本建立;

③课程改革实验有序推进,基本完成课改中新开设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基本适应新的课程形态的教学要求;

④重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建设校本课程有初步成果;

⑤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有新的课题项目出台;

⑥主动利用自评结果调整学校发展规划,自主发展的理念得到贯彻,学校的办学特色初步形成。

三、关于先进学校的评估和认定

1、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荣誉称号统一为“祥华中心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

2、申报的基本资格。

申报乡级先进学校须经3个学年自评,并经三年一轮的评估,量化得分(包括附加分)900分以上(完小880以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校,不具申报资格:

①违反当地政府制定的招生政策,发布虚假广告或招生简章骗取生源。

②借办学体制改革之名办“校中校”。

③存在《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暂行规定》中明令禁止的现象。

④由于管理不善,防范措施不力,近二年内发生校舍倒塌、触电、火灾、溺水、中毒等重大责任事故。

⑤近二年内,有教师、学生触犯刑律,受法律制裁。

3、申报材料。

①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申报表;②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评分表;③近三年学校自评报告(每年一份);④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汇报,有典型经验或办学特色的另附总结材料。

上列材料一式12份。

5、评先与确认。

申报乡级先进学校由乡教委组织评估,中心学校确认。

6、跟踪督查。

①已获得先进学校称号的学校,由确认机关组织跟踪督查,每年接受跟踪督查一次;

②发现固步自封、明显退步的和不具备申报资格情形之一的,先行予以警示,整改期限内仍未整改到位的取消其荣誉称号。

四、评估结果的应用

1、经评估获得“先进”的学校,由命名机关颁发荣誉证书或牌匾。

2、自2009年起,评选各级综合性先进学校(单位)、文明学校等必须从“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中产生。

3、评估得分在800分以下的学校,应制定整改计划,并认真落实整改措施,次年接受复评。

复评时得分仍然低于800分的该校领导二年内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

五、评估规划

时间

督导评估学校(共11所)

2009年秋季

祥地小学、东坑小学、福新小学、福洋小学、珍山小学

2009年春季

石狮小学、旧寨小学、新寨小学、美西小学、白玉小学、盛坑小学

附:

1、《泉州市完全小学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

2、安溪县中小学第轮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申报表;

3、安溪县乡镇对完小第轮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汇总表

祥华中心学校

二○○九年九月一日

 

附:

1、

泉州市完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

指标设定

评价要素标准及权重

主要备查材料

信息采集方式

校自评

县评分

市评分

A1

(100)

B1

(60)

C1

(30)

①实施素质教育有完整的构想,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6分)

②有切合学校实际和体现学校特色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有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的课程管理方案。

(8分)

③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能体现“以人为本,师生素质同步发展”的管理理念。

(8分)

④建立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开展自我评价,并主动地利用自评结果,调整学校发展计划。

(8分)

 

①学校的发展规划、实施素质教育方案、课程管理方案;近两年学校工作计划、总结。

②管理规章制度及其实施过程的有关资料;

③学校建立年度自评的资料及整改方案。

④班子成员的教育经验总结或论文,听(评)课的记录;

⑤校务会(行政会)记录;

⑥班子成员主动征求教职工意见、建议或教职工民主测评领导班子及整改情况的有关资料;

⑦能体现班子成员素质的其他资料。

 

说明:

表中所列的各备查材料目录仅供参考,不作硬性要求。

学校应将平时教育教学管理中自然形成的文字、电子等资料,分类归档,保存于有关处室中,坚决杜绝在接受检查时追补或编造材料。

①查阅资料;

②听取汇报(有关领导);

③座谈、专访、问卷(中层领导、年段长、教研组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分别进行)。

 

 

 

 

 

 

 

 

 

 

 

 

 

 

 

 58

 

 

 

 

 

 

 

 

 

 

 

 

 

 

 

 

 

 

 

 

 

 

 

 

 

 

 

C2

(30)

①有较强的执法意识,依法办学,以德治校。

(6分)

②校长具备任职资格,有清晰的办学理念。

(4分)

③具有开拓、创新、务实精神和领导管理学校的基本知识,能独立履行岗位职责。

(5分)

④领导班子成员具有总结、积累教育经验和推广先进经验,与时俱进规划学校发展,推进教育创新的能力。

(4分)

⑤班子成员模范遵守“师德规范”、为人师表、廉洁奉公、作风民主、团结协作、联系教师、深入教学。

(6分)

⑥民主测评,全校教职工对领导班子的工作满意度和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可度均达90%以上。

(5分)

指标设定

评价要素标准及权重

主要备查材料

信息采集方式

校自评

县评分

市评分

A1

(100)

 

B2

管理机制

(40)

C3

设置机构

(10)

①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和岗位,配齐行政管理人员。

(3分)

②各部门分工具体、职责明确,管理层级清晰。

(7分)

①学校各机构的设置及岗位职责;

②校务会记录;

③规划、工作计划、总结,落实计划的过程性资料;

④教代会、工会的有关材料(包括提案、建议和处理情况);

⑤校务公开的有关资料;

⑥能体现学校管理创新和管理效能的其他资料。

①查阅资料;

②实地察看;

③座谈、专访、问卷(各部门管理人员、教师代表)。

 

 

 

 

 

 39

 

 

 

 

 

 

 

 

 

 

 

 

 

 

 

 

 

 

 

 

 

 

 

 

 

C4

运行模式与效益

(30)

①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能对学校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有效管理。

(6分)

②学校能根据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各部门有配套的落实措施,建立监控机制,确保计划落实。

(8分)

③信息传递与反馈渠道畅通,上传下达,,令行禁止,解决问题及时。

(6分)

④校务会议、教代会、教育工会能发挥作用,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经教代会讨论通过。

(6分)

⑤校务公开制度落实。

(4分)

A2

(150)

B3

师德建设

(60)

C5

(30)

①实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细则要求和相应的规章制度。

(8分)

②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12分)

③检查、考核、奖惩等过程的文字记录材料完整。

(10分)

①贯彻实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

②师德评价的措施、方法、成效及开展师德教育的有关资料;

③师德检查、考核、奖惩制度及落实情况的资料;

④师德情况分析及整改资料;

⑤师德先进个人(或优秀教师)的事迹;

⑥家长会、家访工作的有关资料。

①查阅资料;

②听取汇报(校级领导);

③座谈、专访、问卷(教师、学生、家长代表分别进行)。

 

 

 

 

 

 

 58

 

 

 

 

 

 

 

 

 

 

 

 

 

 

 

 

 

 

 

 

 

C6

(30)

①全体教职工热爱本职工作,有进取精神。

(8分)

②为人师表,无品行不良行为和违法违纪现象。

(7分)

③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无任何形式侮辱、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8分)

④学校、教师密切与家长联系,通过多种形式与每位学生家长经常沟通。

(7分)

指标设定

评价要素标准及权重

主要备查材料

信息采集方式

校自评

县评分

市评分

A2

(150)

 

B4

教师专业成长

(90)

C7

(30)

①教师的培训培养立足本校,按照“全面发展、分层实施”原则,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体系,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制度保障。

(8分)

②建立传帮带机制,提倡能者为师,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名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教师之间互助合作互相学习、经验共用,资源共享;(8分)

③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全员培训,组织指导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整合教育资源和建设校本课程,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8分)

④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各级教育教学培训、研修、学习和交流。

(6分)

①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计划、措施和制度;

②校本培训有关材料、教学研究制度与落实情况;

③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名单及有关资料;

④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计算机技术等级证书;

⑤校本课程和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利用的资料;

⑥教师培训提高的经验与典型事例;

⑦教师的教学反思、经验总结、论文汇编、论文发表获奖登记表;

⑧教师业务档案、继续教育证书及相关材料。

①查阅资料;

②座谈、专访(分管领导、教研组长、教师代表)。

 

 

 

 

 

 

 

 

 

 

 

 55

 

 

 

 

 

 

 

 

 

 

 

 

 

 

 

 

 

 

 

 

 

 

 

 

 

 

 

 

 

 

 

 

 

 

 

C8

(30)

 

①校本培训记录性材料完整,经验和实例翔实,能说明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10分)

②有50%左右专任教师“一专多能”,能适应二门以上学科教学和年段“小循环”教学工作,能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四个指定领域的活动。

(10分)

③教师完成继续教育要求的学习进修时数,参加培训的教师有考核的书面材料和考核合格的证明或结业证书。

(10分)

C9

教师

工作

评价

(30)

 

①有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内容应包括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和共事能力、教学工作的计划性与分析反思等。

(12分)

②构建以教师自评为主的教师工作评价制度,每学年全面考核评价一次,反映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事实(事例)、证据、数据完整有效,既有精确的定量评价,又有定性的模糊评价,既有自评又有他评。

(18分)

①教师评价方案;

②教师评价过程性材料、分析、反馈评价结果以及学校、教师本人制定的整改方案或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的措施。

①查阅资料;

②座谈、专访(分管领导、教师代表)

 

 

 

 28

 

 

 

 

 

 

 

 

 

指标设定

评价要素标准及权重

主要备查材料

信息采集方式

自评

县评

市评

A3

(500)

 

B5

(100)

C10

(30)

①学校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

(8分)

②校园环境和学校各项工作都能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

(4分)

③德育活动有必备的软件和硬件,有与活动内容相应的教育基地,并定期开展活动。

(5分)

④社区、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形成。

家校联系机制、家长学校活动制度、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完善。

(8分)

⑤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有充分的时空。

(5分)

①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总结;

②德育基地及开展活动的有关材料;

③“三结合”德育网络及其运行机制的有关材料;

④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措施及成效;

⑤“减负”措施与取得的成效。

①实地察看;

②查阅资料;

③社会专访。

 

 

 

 

 

 27

 

 

 

 

 

 

 

 

 

 

 

 

 

 

 

 

 

C11

德育队伍

(10)

①有专任或稳定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师;有能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兼任教师。

(2分)

②教师人人教书育人,各门学科及校内各个部门都重视德育,并形成合力。

(5分)

③统筹、协调社会德育资源,发挥校外教育力量的作用。

(3分)

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专兼任教师名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名册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②各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总结或论文;③充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发挥校外教育力量的作用取得的成效。

①查阅资料;

②社会专访。

 

 

 9

 

 

 

 

 

 

 

 

 

 

 

 

 

 

 

C12

(25)

①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教材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5分)

②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设计教学方案,教学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4分)

③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时事政策教育和各种专题教育活动;充实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式。

(6分)

④坚持知行统一原则,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德育实践活动。

(6分)

⑤校长及分管德育的领导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和指导。

(4分)

①课程表;

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教案;时事政策教育和专题教育活动的有关资料;

③德育实践活动计划、总结及过程性材料;

④校级领导听课记录。

①查阅资料;

②随机听课。

 

 

 

 

 

 

 24

 

 

 

 

 

 

 

 

 

 

 

 

 

 

 

 

 

指标设定

评价要素标准及权重

主要备查材料

信息采集方式

自评

县评

市评

A3

(500)

 

B5

(100)

C13

班队工作

(15)

①学校建立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加强班级建设,形成文明诚信、互助友爱、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风。

(5分)

②班级、少先队活动有计划,做到主题明确、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全员参与。

(5分)

③学生干部进行民主选举,定期轮流任职,学习自主管理。

(5分)

①班、队组织机构及选举办法;

②班级、少先队活动计划、总结及活动过程的有关材料;

③加强班风建设的有关材料及班、队获奖情况。

①查阅资料;

②活动观摩;

③座谈会(班、队干部)。

 

 

 14

 

 

 

 

 

 

 

 

 

 

 

 

C14

德育活动

(20)

①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和《小学德育纲要》的规定,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行为规范训练和检查评比制度。

(5分)

②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切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优秀民族传统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5分)

③学校定期开展道德体验教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日常的心理咨询因人制宜,方式方法学生乐于接受。

(5分)

④建立健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评价制度,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体系。

(5分)

①《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以及实施过程的记载、总结等材料;

②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评价的改革及有关资料;

③德育活动过程的有关材料。

①查阅资料;②问卷调查(学生代表);

 

 

 

 

 

 

 

 19

 

 

 

 

 

 

 

 

 

 

 

 

 

 

 

 

 

 

 

 

 

 

B6

作(120)

C15

理(40)

①按省颁课程计划开齐课程门类,开足课时。

(10分)

②依据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或推荐的教学用书目录选用教科书。

(8分)

③建立“课程评价制度”,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效实施。

(6分)

④开发课程资源、建设校本课程(校内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广泛利用,信息化资源积极应用)。

(16分)

①学校、班级、教师课程表;

②教科书及推荐用书目录;

③“课程审议制度”和“课程评价制度”的建立及审议、评价的有关资料;

④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情况;

⑤校内外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有关资料。

①查阅资料;②座谈会或问卷(各年级学生代表)

③实地观察(教室、专用教室)。

 

 

 

 

 38

 

 

 

 

 

 

 

 

 

 

 

 

 

 

 

 

 

 

 

指标设定

评价要素标准及权重

主要备查材料

信息采集方式

校自评

县评分

市评分

A3

(500)

 

B6

(120)

C16

教学常规

(40)

①严格依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文件,制定学科课程实施计划,内容应包括;各年级的课程门类、课时分配、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和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与课程评价意见等。

(15)

②建立学校、各处(室)和教研组(年级组)三级教学管理机制,对教学工作实行全程管理。

备课分层要求、因人而异、注重实效、倡导设计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方案。

上课提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规范教师课堂行为,优化教学过程。

作业管理立足于减轻课业负担,创导多样化的作业检查批改方式。

学习辅导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不能进行集体补课。

考试(查)方式多样化,考查命题依据课程标准,侧重素质与能力立意命题。

25

①学科课程实施计划;

②学校、教导处、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总结;

③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及实施情况的有关资料;

④本学年的教师教案、学生作业、试卷、教学质量分析表。

①查阅资料;

②抽查教案、作业。

 

38

 

 

C17

课堂教学

(40)

①正确使用教科书和其他的教学资料。

(4分)

②教学过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明确,并能自然渗透、有机结合。

(10分)

③教学开放,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广泛,师生交流充分,课堂气氛自由、宽松、平等、和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多种方法主动学习。

(10分)

④教学手段先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器材和自制课件,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验教学操作,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合理应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明显变革。

学校课程资源充分利用。

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开足开齐。

(8分)

⑤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8分)

①关注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评价制度;

②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或评价表);

③学校现有教学器材、各专用教室的使用情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情况及经验;

④本学年的教师听课记录。

①查阅资料;

 

②随机听课。

 

 

 

 

 

 

 

 

 

 

 

 39

 

 

 

 

 

 

 

 

 

 

 

 

 

 

 

 

 

 

 

指标设定

评价要素标准及权重

主要备查材料

信息采集方式

自评

县评

市评

A3

(500)

 

 

B7

作(50)

 

C18

体育

健康

活动

(25)

①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有健全的工作机制,计划完整措施得力。

(3分)

②按《课程标准》上好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4分)

③贯彻“健康第一”原则,坚持做好课间操、(早操)和上、下午的眼保健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

(5分)

④重视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4分)

⑤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管理规范,对学生开放,注意运动安全,使用率、完好率高。

(4分)

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严格体育考勤,考格制度。

(5分)

①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意见、年度学校体育工作计划、总结;

②课程表及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表;

③校运会、单项竞赛、传统项目运动队训练及参赛的有关资料;

④体育教师的配备、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教案;

⑤体育场地、器材配备及其管理、使用情况;

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及体育考勤、考格制度执行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