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0645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docx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docx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

前言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供助科学的仪器诊断,区别出事故多发驾驶员,并对他们实施针对性的再教育和训练,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开车应注意的事项,以有效地提高驾驶员群体的素质,从根本上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从而使交通事故大幅度降低下来,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

本标准由交通部公路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长安大学、陕西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百川、周有才、张校贵、刘浩学、杨立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评价方法

Appraisalwayofautomobiledrivingsuitabilitytest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驾驶员适宜性检测项目、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汽车驾驶员选用、上岗培训、轮训及对肇事汽车驾驶员进行再教育时的检测与评价。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驾驶适宜性drivingsuitability

指驾驶员具有圆满完成职业驾驶工作所具备的心理、生理素质。

2.2速度估计Speedanticipation

指人对物体移动速度判断的能力。

2.3选择反应Choicereaction

指人对不同刺激做出选择性反应的能力。

此项目包括选择反应时间和误反应次数。

2.4处置判断actionjudgement

指人对刺激信号的注意力分配和动作协调能力。

2.5动体视力movementvision

指人和视标处于运动(其中一方运动或两方都运动)状态时的视力。

2.6暗适应scotopia

指人在强光下突然进入黑暗后视力的适应能力。

2.7深度知觉depthperception

又叫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

是指人感知同一物体凹凸或不同物体前后距离的知觉能力。

3、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包括以下七项:

a)速度估计检测;

b)选择反应时间检测;

c)选择反应误反应次数检测;

d)处置判断检测;

e)动体视力检测:

f)暗适应检测;

g)深度知觉检测。

4、检测环境条件

——正常室内温、湿度;

——工作环境应光线柔和,不应有不舒服的刺眼光线和明显的噪声干扰;

——检查场所严禁吸烟,且应配有干粉灭火器;

——检测时各设备之间不得相互干扰,建议各自建立独立检测间。

5、检测方法

5.1速度估计

5.1.1检测原理

采用微电脑控制视标滑块在支架上的运动状态。

仪器面板上有一横槽,横槽左侧被一定宽度的黑色挡板遮住。

小灯泡以一定速度在横槽中自右向式移动,中途因黑色挡板遮蔽而消失。

受检者用眼睛跟踪灯泡移动速度,估计灯泡到达挡板左端时,同步地按下手头按键。

用估计时间与正确时间的差异,间接评判对速度估计的正确性。

5.1.2仪器主要技术特征

视标运动速度0,146m/s,通过遮挡区时间2.08s。

估计时间以1/loOos为单位,可读到9.99s。

5.1.3检测方法

被试者坐在距离仪器面板1.5m的地方,注意观察面板上指示灯移动的速度。

指示灯进入遮挡区后,被试者估计到达遮挡区终点时按下开关,仪器记录指示灯进入遮挡区到按下开关的时间。

每个被试者练习三次,正式检测十次,对检测结果取算术平均值,用来评价被试者的速度估计能力和性格的焦躁性。

5.2选择反应

5.2.1检测原理

采用微电脑控制红、黄、蓝三颜色刺激信号和蜂鸣器,要求受检者对不同刺激分别由左、右手和右脚做出不同反应。

仪器记录每次反应时间,判断反应的正确性。

5.2.2仪器主要技术特征

刺激信号在Scm处的照度分别为:

——红光110lx;

——黄光230lx;

——蓝光60lx;

蜂鸣器的声强在1.5m处为40dB。

反应时间以1/lOOOs计,可读取到9.99s。

5.2.3检测方法

被试者坐在距离仪器面板1.5m的地方,注意观察面板上随机呈现的红、黄、蓝三种灯光信号,并倾听蜂鸣声。

要求被试者分别以左手、右手和右脚对不同信号做出反应。

仪器记录反应时间及错误反应次数。

每个被试者练习八次,正式检测16次,对反应时间求取算术平均值,用反应时间和错误次数评价被试者的机敏性。

5.3处置判断

5.3.1检测原理

电机通过齿轮带动视标圆盘转动,电机的旋转由微电脑控制。

受检者通过操纵方向盘,使两根指针从视标箭头后边通过,仪器自动记录左、右错误次数。

5.3.2仪器主要技术特征

圆盘直径∮=300mm,其上疏密不等地分布着16个视标箭头。

圆盘转速为:

n=1.7r/min。

5.3.3检测方法

被试者通过操纵方向盘使两根指针移动,圆盘旋转时,要求被试者竭力使两指针均从箭头的后方绕过,若指针从箭头前方或上方通过,以及触碰圆盘边缘时均视为错误。

圆盘匀速转动六圈,仪器记录错误次数,用来评价被试者的注意分配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5.4动体视力

5.4.1检测原理

采用计算机控制微型电子显示屏模赔视标(C环行,四个切口方向)运动状态(以一定的速度由远向近移动),在被检者看清视标环缺口方向的瞬间,用应答反应键和四位开关做出反应。

5.4.2仪器主要郊术特征

视标模拟车速:

30km/h。

测试范围:

0.2~1.5。

5.4.3检测方法

被试者坐在仪器前,双眼从窥视孔观察以一定速度由远而近移动的“C”型视标。

当刚看清视标的开口方向时,立即按下应答开关,并指出C形环的开口方向。

每个被试者练习两次,正式检测五次(如果连续三次误答,应停止检测,待休息30min之后重新检测)。

对检测数据求取算术平均值,用来评价被试者的动体视力。

5.5暗适应

5.5.1检测原理

采用计算机控制微型电子显示屏模拟视标(C形环,四个切口方向),配有白炽强光刺激信号。

被检者在接受强光刺激后,黑暗中辨认视标缺口方向,并用应答反应键和四位开关做出反应,仪器记录黑暗中正确辨认视标所需的时间。

5.5.2仪器主要技术特征

模拟视标视力:

0.2

强光照度2000lx,刺激时间30s。

5.5.3检测方法

被试者坐在仪器前,将头置于遮光罩内,双眼从窥视孑L向内观察。

强光刺激30s后,突然变暗。

在微光中观察C型视标。

当被试者刚一看清视标开口方向时,迅速按下应答开关。

并指出开口方向,仪器记录暗适应时间。

此项检测不做练习,每个被试者检测一次。

用其读数表示暗适应时间。

5.6深度知觉

5.6.1检测原理

仪器内有三根标杆,两侧的两根标杆固定不动,中间一根装在滑块上,滑块由微电脑控制运动。

背景照明采用冷光灯泡。

5.6.2仪器主要技术特征

视标运动速度:

0.146m/s。

背景照明:

75lx。

5.6.3检测方法

被试者坐在距离仪器2m的地方。

从观察窗判断三根标杆的位置,两侧标杆固定不动,中间标杆匀速往复运动,当三根标杆处于同一平面时,按下开关,仪器记录误差值。

每个被试者练习两次,正式检测三次。

取算术平均值,用来评价被试者的深度知觉能力。

6、驾驶适宜性评价指标与分级

6.1.1速度估计评价与分级(见表1)

表一、速度估计评价与分级

界限

级别

A

B

C

C

下限(ms)

1980

1360

2190

1150

2480

上限(ms)

2180

1970

2470

1350

1140

6.1.2选择反应评价与分级(见表2)

表2选择反应评价与分级

反应时间

界限

级别

A

B

C

D

下限(ms)

630

990

1350

上限(ms)

620

980

1340

误反应次数

界限

级别

A

B

C

D

下限(次)

1

5

7

上限(次)

0

4

6

6.1.3处置判断评价与分级

界限

级别

A

B

C

D

下限(次)

77

121

141

上限(次)

76

120

140

6.1.4动体视力评价与分级

界限

级别

A

B

C

D

下限

0.9

0.4

0.2

上限

0.8

0.3

0.1

6.1.5暗适应评价与分级

界限

级别

A

B

C

D

下限(s)

3

7

17

上限(s)

2

6

16

6.1.6深度知觉评价与分级

界限

级别

A

B

C

D

下限(mm)

3

11

16

上限(mm)

2

10

15

6.2综合评价模型与分级

6.2.1综合评价模型

Y=2.9953∣X1-2.08∣-2.3341X2-0.5619X3-0.4119X4-0.1031X5-0.0302X6-0.0201X7-2.335式中:

Xl——速度估计检测值;

X2——动体视力检测值;

X3——选择反应误反应次数;

X4——选择反应时间值;

X5——暗适应检测值;

X6——深度知觉检测值;

X7——处置判断检测值。

6.2.2综合评价分级(见表7)

表7综合评价分级

界限

级别

A

B

C

D

下限

4.51

9.01

10.51

上限

4.50

9.0

10.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