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30722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13.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2页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2页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2页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2页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2页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2页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2页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2页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2页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2页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2页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2页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2页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2页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9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物理第三单元课件.ppt

新课标(BS),第7课时力和测量重力摩擦力第8课时二力平衡运动和力的关系第9课时压强液体压强连通器第10课时大气压强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第11课时浮力及应用,第三单元从现象到本质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第三单元从现象到本质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第7课时力和测量重力摩擦力,第7课时力和测量重力摩擦力,第7课时考点聚焦,考点1力,牛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作用,相互,第7课时考点聚焦,运动,形状,第7课时考点聚焦,考点2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越长,量程,分度值,垂直,第7课时考点聚焦,注意

(1)弹簧测力计只有在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才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如果超出弹性限度,它就要损坏;

(2)弹簧的伸长量不是弹簧的长度。

图71甲中弹簧不受力作用(不计自身重力),弹簧原长为L0,图乙是受到力的作用时的情景,弹簧的现长为L1,L0和L1是在不同情况下的弹簧的长度,L则为弹簧的伸长量。

图71,第7课时考点聚焦,考点3重力,地球的吸引,G,正比,Gmg,9.8N/kg,1千克,9.8,第7课时考点聚焦,竖直向下,重心,第7课时考点聚焦,考点4摩擦力,1.概念,互相接触,相对,阻碍相对运动,反,阻碍,第7课时考点聚焦,2.分类,相等,大,大,小,第7课时考点聚焦,3.探究: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控制变量法,大小相等,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第7课时考点聚焦,第7课时考点聚焦,4.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粗糙,减小压力,光滑,滑动为滚动,分离,知识纵横,第7课时考点聚焦,1.重力与质量的对比,第7课时考点聚焦,2.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对比,第7课时考点聚焦,第7课时归类示例,类型一力及其描述,命题角度:

(1)力的概念的理解;

(2)解释生活中的相互作用力的现象;(3)通过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力的三要素;(4)利用作力的示意图考查力的三要素。

第7课时归类示例,例1如图72所示,一只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开另一只小船,结果发现两只小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该现象说明: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力的作用是_的。

图72图73,运动状态,相互,第7课时归类示例,解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物体发生形变。

例2如图73所示,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解析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是平衡状态,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第7课时归类示例,画物体受力示意图时,首先看清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再分析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最后检查物体在这几个力的作用下,是否能处于此状态。

点评:

类型二弹力及其应用,命题角度:

(1)弹性和塑性;

(2)弹力的三要素;(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其使用;(4)探究弹簧测力计的组装;(5)生活中弹力现象的分析与应用。

第7课时归类示例,例3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

如下表所示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表一,表二,第7课时归类示例,

(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

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_;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_(选填“大”或“小”)。

(2)如图74所示的A、B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

则量程较大的是_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_测力计。

(均选填“A”或“B”)(3)经实验探究发现:

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_,图74,正比,大,B,A,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段,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比较弹簧伸长的长度,第7课时归类示例,类型三重力,命题角度:

(1)重力的产生;

(2)重力的三要素;(3)探究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4)重心及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4体育课上,被推出的铅球落地后沿水平地面向前滚动(如图75甲所示),图乙中能正确表示铅球所受重力的方向的是(),甲ABCD乙图75,C,解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第7课时归类示例,例5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表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_。

(2)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可知:

物体所受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比值为_N/kg。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_,天平和弹簧测力计,9.8,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第7课时归类示例,类型四摩擦力,命题角度:

(1)摩擦力的三要素;

(2)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联系生活实例,考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7课时归类示例,例62012宿迁教室的门栓坏了,门经常被风吹开,这是门与门框间摩擦太小的缘故,如何增大摩擦呢?

同学们提出了一些设想,概括如下:

a.增大压力增大摩擦;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c.增大接触面积增大摩擦;d.增大运动速度增大摩擦;为了验证这些设想,他们利用长方体木块、铁块、弹簧测力计、毛巾和水平桌面等,进行实验探究,并将数据记入表中:

图76,第7课时归类示例,第7课时归类示例,

(1)比较实验1、2可知:

设想_是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_。

(2)比较实验_两组数据,可以判断设想c是否正确;在实验中,测量摩擦力时应保持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_运动;图76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表中“”处的数值,其大小为_N。

(3)某同学分析实验3、4数据,并支持设想b,你认为他这种分析方法_(选填“正确”、“不正确”),其理由是_。

(4)请你利用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写出一种能将门关紧的方法:

_。

d,当压力、接触面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速度不同但摩擦力大小相同,1和5,匀速直线,2.5,不正确,没有保持压力相同,在门与门框间夹物体等,第8课时二力平衡运动和力的关系,第8课时二力平衡运动和力的关系,第8讲考点聚焦,考点1二力的合成,1.力的合成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_力,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同方向的力,其合力的方向不变,大小是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即F(如图81所示)。

图81,合,第8课时考点聚焦,

(2)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反方向的力,其合力的方向与其中较大的力的方向一致,大小是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F(如图82所示)。

图82,第8课时考点聚焦,考点2二力平衡,1.力的平衡和平衡状态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我们就说这几个力_,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第8课时考点聚焦,2.二力平衡,注意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能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同一,相等,相反,同一直线,第8课时考点聚焦,考点3惯性,第8课时考点聚焦,考点4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速度,控制变量法,粗糙程度,距离,远,转换法,小,慢,匀速直线,第8课时考点聚焦,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第8课时考点聚焦,2.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力不是产生(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但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如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第8课时知识纵横,知识纵横,1.惯性与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第8课时考点聚焦,2.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比较,第8课时归类示例,类型一力的合成,命题角度:

(1)分析判断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或方向;

(2)分析判断同一直线上某个分力的大小或方向。

例1把一个质量是0.5kg的篮球竖直向上抛出,假定运动过程中空气对它的阻力恒为0.5N,则篮球在竖直上升和降落过程中所受力的合力分别是()A.5.5N,5NB5.5N,4.5NC.4.5N,5.5ND5N,4.5N,B,第8课时归类示例,解析篮球的重力为5N,方向竖直向下,当篮球竖直向上抛出时,其阻力方向向下,与重力方向相同,此时合力为两力之和,即5.5N;当篮球降落时,其阻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此时合力为两力之差,即4.5N。

类型二二力平衡,命题角度:

(1)根据实例判断二力是否平衡;

(2)根据所给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3)探究二力平衡条件;(4)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分析或画物体的受力。

第8课时归类示例,例2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析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可能保持静止状态,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A错;如果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力的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一定不是平衡力,B错;若物体只在重力和拉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它们才是一对平衡力,C错;平衡力的合力为零,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正确。

D,点评:

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则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反之也成立:

若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定受平衡力的作用。

第8课时归类示例,变式题:

2012德州如图83所示,饮料罐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罐对手的力与手对罐的力是一对平衡力D.罐对手的作用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一对相互作用力,图83,A,第8课时归类示例,解析罐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摩擦力阻碍罐向下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罐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所以它们是一对平衡力。

点评:

区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平衡力具有“同体性”,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则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不具有“同体性”,从“同体”入手分析是快速区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有效方法。

判断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是中考中的常见考点。

第8课时归类示例,类型三惯性和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命题角度:

(1)惯性的定义;

(2)能够判断、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3)对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对物体运动理论的基本认识;(4)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条件;(5)利用惯性和惯性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8课时归类示例,例32012烟台调皮的小明随父母乘船去长岛旅游,来到船上,他高兴地跳了起来(如图84所示)。

由于船在行进中,所以父母很担心小明蹦起后,船走开他会落入水中,但小明蹦跳了一会儿,并没有发生什么危险,这是因为_。

图84,小明跳起后,由于惯性他会保持和船一样的速度向前运动,所以仍落回原地,解析任何物体不管处于何种状态,都具有惯性。

小明跳起后,由于惯性还保持和船一样的速度前进,就像地球在自转,人起跳后仍落回原地一样。

第8课时归类示例,例4小雨同学通过绳子拉着一石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石块受到的力全都消失,则该石块将()A.做匀速直线运动B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C.落到地面上D立即停止运动,A,类型四运动和力的关系,命题角度:

(1)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根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3)力与运动关系的现象及实际应用。

第8课时归类示例,例5小明同学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了以下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B.推出去的铅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由于铅球受到惯性的作用C.静止在水平课桌上的饮料瓶一定受到平衡力作用D.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将慢慢停下来,C,点评:

物体所处的状态是由其受力情况决定的,因此可以“知受力定状态、知状态析受力”,二者关系是对惯性与惯性定律的深化与引申,是中考命题的又一热点。

第9课时压强液体压强连通器,第9课时压强液体压强连通器,第9课时考点聚焦,考点1压力,垂直,物体表面,垂直,牛顿,第9课时考点聚焦,比较图91中是承受面在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重为G的物体在承受面上静止不动)。

图91,第9课时考点聚焦,考点2压强,单位面积,压力作用效果,帕斯卡,p,改变受力面积,改变压力大小,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力,第9课时考点聚焦,考点3液体压强,点拨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重力作用,流动性,pgh,向各个方向,相等,增大,密度,第9课时考点聚焦,考点4连通器,开口,连通,相平,第9课时知识纵横,知识纵横,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和联系,第9课时考点聚焦,2.压强公式p与gh的比较,点拨当固体为密度均匀的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等)时,使用pgh求压强更方便。

第9课时归类示例,类型一压力和压强,命题角度:

(1)利用作图方式考查压力的三要素;

(2)压力与压强的关系式p;(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4)生活中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5)利用压强的定义式进行简单计算,第9课时归类示例,图92,4,解析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铅笔受到的重力忽略不计,所以,铅笔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就等于手指作用在铅笔尖上的压力,为4N,手指和桌面受到的压强等于各自压力与各自接触面积的比值,即p。

第9课时归类示例,例2下列四幅图中,利用相关部件减小压强的是(),A,图93,第9课时归类示例,解析铁轨下铺设很多的路枕,增大了轨道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对地面的压强。

其他的三幅图,都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类型二液体压强,命题角度:

(1)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比较液体压强;(3)计算液体压强的大小。

第9课时归类示例,例32012宿迁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如图94甲所示,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形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入酒精中,U形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_;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法。

图94,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_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拆除软管重新安装向U形管内加适量水,(3)比较乙、丙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有关;比较丙、丁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有关。

液体内部有压强,等效(替代),密度,深度,第9课时归类示例,解析

(1)液体内部的压强可以通过压强计U形管内水面的高度差来显示出来,这是等效替代法。

(2)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说明U形管两边的压强不相等,左边管内的气压不等于大气压,添加或倒出水都不能调好,应该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3)乙、丙两图液体的深度相同,压强不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丙、丁两图,液体密度相同,深度不同,压强不同,所以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本题将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探究过程进行了再现,综合考查了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该类型的习题还会涉及液体压强的比较和计算等知识。

点评:

第9课时归类示例,类型三连通器,命题角度:

(1)连通器的特点;

(2)生活中连通器的应用;(3)连通器原理在计算中的简单应用,第9课时归类示例,例4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

如图95所示是轮船通过船闸的示意图。

此时上游阀门A打开,下游阀门B关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95,A.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两侧的压力相等B.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右侧的压力大于对左侧的压力C.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右侧的压力大于对左侧的压力D.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两侧的压力相等,A,解析船闸是连通器原理的重要应用,当上游阀门A打开、下游阀门B关闭时,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此时闸室水位与上游水位是相平的,故水对阀门A两侧的压力相等,故A选项正确。

第10课时大气压强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第10课时大气压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第10课时考点聚焦,考点1大气压强,重力,流动,马德堡半球,第10课时考点聚焦,考点2托里拆利实验,760,76,不变,不变,变长,第10课时考点聚焦,考点3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小,大,第10课时考点聚焦,知识纵横,人体呼吸过程分析,人在吸气时,胸腔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的压强减小,肺内的气压小于体外的大气压,体外的空气被压入肺内;人在呼气时,胸腔收缩,肺的容积减小,肺内气体的压强增大,肺内的气压大于体外的大气压,肺内的气体就被排出体外。

第10课时归类示例,类型一大气压强,命题角度:

(1)通过生活实例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2)体会大气压强的大小;(3)大气压强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4)大气压强的测量和简单计算;(5)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大气压强的应用。

第10课时归类示例,例1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的是()A.把吸盘挂钩压在墙壁上,可以挂衣服B.将针头插入药液内,拉动活塞,药液就进入针管C.用吸管喝酸奶D.用打气筒把空气压入自行车轮胎中,解析用打气筒把空气压入自行车轮胎中,是利用了外力的作用,不是利用大气压。

把吸盘用力压在墙壁上时,里面的空气被挤了出去,里面没有大气压强,外部的大气压力就紧紧地把挂钩压在了墙上。

药液和吸管的原理也是利用大气压。

D,第10课时归类示例,类型二托里拆利实验,命题角度:

(1)托里拆利实验的目的;

(2)托里拆利实验的探究过程和原理;(3)影响托里拆利实验结果的因素。

例22012沈阳(多选)如图101所示为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B.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变大C.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D.使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图101,AD,第10课时归类示例,解析托里拆利实验是根据“大气压和液体压强相平衡”的原理测出大气压强的。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gh可知,h是垂直距离,是指管内水银面到槽内水银面的高度,和玻璃管的倾斜程度无关,和玻璃管的粗细无关,只要大气压不变,管内外的高度差就不变。

此题考查的是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大气压能支持一定高度的水银柱,和水银柱的粗细、倾斜程度无关。

点评:

第10课时归类示例,类型三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命题角度:

(1)通过自然现象考查流体压强的基本特点;

(2)利用流体压强特点解释生活现象;(3)飞机升力的原理与应用;(4)设计实验探究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例32012日照如图102所示,舰艇护航编队在较近距离时一般采用前后护航形式,而不采用“并排”护航。

其原因是当两船高速并排行驶时,两船之间流体流速_压强_,容易发生碰撞事故。

图102,大,小,解析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可知,两船之间水的流速大压强小,两船外部水的流速小压强大,两条船在外部压强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容易发生碰撞事故。

第11课时浮力及应用,第11课时浮力及应用,第11课时考点聚焦,考点1浮力的产生,竖直向上,点拨

(1)判断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关键是看物体上、下表面是否存在压力差;

(2)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例如深入泥底的柱状桥墩或打入水里的木桩等。

第11课时考点聚焦,考点2浮力的大小,1.分别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和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则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_。

2.阿基米德原理,GF,第11课时考点聚焦,考点3物体的浮沉条件,第11课时考点聚焦,2.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空心,空心,质量,重力,大,第11课时考点聚焦,考点4浮力的计算,第11课时考点聚焦,知识纵横,悬浮和漂浮的对比,第11课时归类示例,类型一浮力,命题角度:

(1)设计情境考查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例考查浮力的方向;(3)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例1把质量相等的两块橡皮泥捏成实心球状和碗状,轻轻放到水面上,静止之后,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如图111所示,则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图111,B,第11课时归类示例,解析两块橡皮泥均放在水中,碗状橡皮泥漂浮,故其浮力等于重力,实心橡皮泥沉到底部,故其浮力小于重力,而两橡皮泥的质量是相等的,则重力相等,故可判断碗状橡皮泥所受浮力大,选B。

三种方法比浮力,点评:

第11课时归类示例,类型二阿基米德原理,命题角度:

(1)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通过生活实例考查阿基米德原理内容;(3)简单的浮力分析及计算问题。

第11课时归类示例,例2某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如图112所示的实验。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甲乙丙,图112,3.0,1.6,1.4,1.4,第11课时归类示例,类型三浮力的简单计算,命题角度:

(1)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解物体所受的浮力;

(2)根据物体的浮沉状态求物体受到的浮力;(3)利用浮力知识来进行密度测量;(4)实验法求解物体所受浮力。

第11课时归类示例,图113,7.5N,10,第11课时归类示例,点评:

第11课时归类示例,类型四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命题角度:

(1)利用受力分析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

(2)利用密度比较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3)物体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4)图像描述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第11课时归类示例,图114,700,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