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30759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PT 页数:315 大小:8.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5页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5页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5页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5页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5页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15页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15页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15页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15页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5页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5页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5页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5页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5页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5页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5页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5页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5页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5页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5页
亲,该文档总共3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3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油气集输-工艺-中国石油大学.ppt

油气集输工艺,寇杰邮件:

绪论油气性质和基础理论矿场集输管路气液分离原油处理原油稳定,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油气集输的研究对象和在油田建设中的地位油气集输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油田产品及其质量指标油田生产对集输系统的要求油气集输流程油气集输设计的评价标准,油藏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寻找石油资源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地下地上,水、砂、盐等固体杂质,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钻井采油,原油、伴生气,收集、净化处理、运输,油气集输的研究对象,采油工程,化学化工学院,石油的炼制与加工,石油加工,油气集输的研究对象,油气集输研究对象是油气田内部原油、伴生天然气的收集、加工和运输。

油气集输在油田建设中的地位,油田的工业开采价值被确定后,在油田地面上需要建设各种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以满足油气开采和储运的要求。

油气集输是油田建设中的主要生产设施,在油田生产中起着主导作用,使油田生产平稳,保持原油开采及销售之间的平衡,并使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汽油等产品的质量合格。

采用的油气集输工艺流程、确定的工程建设规模及总体布局,将对油田的可靠生产、建设水平和生产效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油气集输的工作任务,将分散的油井产物、分别测得各单井的原油、天然气和采出水的产量值后,汇集、处理成出矿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及天然汽油,经储存、计量后输送给用户的的油田生产过程。

油气生产工艺系统,油气集输的工作范围,油气集输的工作范围是指以油井为起点,矿场原油库或输油、输气管线首站为终点的矿场业务。

油气集输的工作内容,气液分离原油处理原油稳定天然气净化轻烃回收水处理,三脱三回收,三脱原油脱水原油脱气伴生气、天然气脱轻油三回收污水中回收原油回收污水回收轻油、液化气,2023年5月25日9时18分,12,油田产品,商品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稳定轻烃和净化污水,商品原油的质量指标,1、质量含水率合格原油含水率不大于1,优质原油含水率不大于0.5。

对于凝析油和稠油有不同的质量含水率要求。

2、饱和蒸汽压储存温度(或60)下原油的饱和蒸汽压不大于当地气压。

3、含盐量不大于50g/m3。

商品天然气的质量指标,1、露点最高输送压力下天然气的露点应低于输气管埋深处最低环境温度5。

2、硫化氢含量:

不大于20mg/m3。

3、C5含量:

不大于50g/m3。

4、有机硫含量:

不大于250mg/m3。

液化石油气的质量指标,1、组成要求C1C2含量:

不大于3(分子百分数);C5含量:

不大于2(分子百分数);2、饱和蒸汽压要求38时的饱和蒸汽压不大于15个大气压(绝对);-10时的饱和蒸汽压大于3个大气压(绝对);3、体积含水量要求不大于0.5%;,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C3和C4,在质量制定中限制的是C1C2及C5的含量要求,更为合理。

稳定轻烃的质量指标,净化污水标准,对于净化污水有两个标准,分别为回注标准和排放标准,对其所含杂质的要求不同污水排放水质含油低于5mg/L;海上排放污水水质要求是:

渤海海域排放污水含油量小于30mg/L;南海海域为小于50mg/L;对回注的污水水质要求是:

达到本油田规定的注水水质标准,特别关注回注污水与地层配伍性,包括悬浮物浓度大小、含油浓度及细菌含量。

净化污水质量标准之排放指标,净化污水质量标准之注水指标,油田生产对集输系统的要求,1、满足油田开发和开采的要求由地质和油藏工程师提出合理的开发设计,由采油工程师制定开发方案,确定相应的采油措施,由此确定相应的集输系统(生产规模、工艺流程、总体布局)以及相应的工程内容,从而保证采输协调、生产平稳,促进油田的开发和开采。

油田生产的特点是连续的、又是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在于:

a.油井数量增加,含水量上升,产液量增加;b.自喷井间歇自喷或改抽;c.个别抽油井改为注水井;d.生产层系调整,油品物性发生变化。

油田生产对集输系统的要求,2、集输系统能够反映油田开发和开采的动态油田开发和开采的变化,反映到地面集输系统中就是:

油、气、水产量、出砂量、气油比、气液比、井的油压和回压、井流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变化。

油田的这一生产特点要求油气集输系统的工程设施随之作出相应的调整,要考虑能以地面设施的少量变化去适用油田开发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要求。

同时利用这些基础信息,使油藏工作者能加深对油藏的认识,适时调整油田开发设计和各油井的生产制度。

油田生产对集输系统的要求,3、节约能源、防止污染、保护环境a.充分利用自喷井、抽油井的能量,减少转油环节,在有条件的油田提高第一级的分离压力,减少动力消耗;b.流程密闭,降低损耗;c.充分收集和利用油气资源,生产稳定原油、干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汽油等产品,减少油田生产的自耗气量;d.采用先进高效的处理设备,如高效分水设备、高效注水泵等。

油田生产对集输系统的要求,3、节约能源、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在油田生产过程中必然要产生:

废液(含油污水、污油);废渣(含油泥砂、污垢);废气(加热设备排放气、特殊情况下的放空天然气)。

如果不加以处理,随意排放,必然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破坏生态平衡。

因此在制定集输方案时,应该考虑到环境保护方面,使方案附合国家环保制度的要求。

油田生产对集输系统的要求,4、集输系统应安全可靠,并有一定的灵活性集输系统的生产运行是连续的,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全局生产产生影响;另外,油田地域大,点多、面广、线长,抢修困难,要求集输系统简单、可靠、安全。

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要有调整的余地。

油田生产对集输系统的要求,5、与辅助系统协调一致,并有经济性集输系统要满足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具有经济性。

满足国家标准或有关规定,并且与供排水、供电、道路、通讯、土建等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油气集输流程,油气集输流程是油、气在油田内部流向的总说明,即从生产油井井口起到外输、外运的矿场站库,油井产品经过若干个工艺环节,最后成为合格油、气产品全过程的总说明。

(一)油气集输流程命名,按不同加热方式:

不加热集油流程、井场加热集油流程、热水伴随集油流程、蒸汽伴随集油流程、掺稀油集油流程、掺热水集油流程、掺活性水集油流程、掺蒸汽集油流程。

按通往油井的管线数目:

单管集油流程、双管集油流程和三管集油流程。

(一)油气集输流程命名(续),3、按集油管网形态:

米字型管网集油流程、环型管网集油流程、树状管网集油流程和串联管网集油流程。

4、按油气集输系统布站级数(指油井和原油库之间集输站场的级数):

一级布站集油流程:

只有集中处理站;二级布站集油流程:

计量站和集中处理站;三级布站集油流程:

计量站、接转站(增压)和集中处理站;5、集输系统密闭程度:

开式和密闭流程,

(二)油田集油流程举例,1、双管掺活性水流程,2、三级布站单管油气集输流程,3、单管环形集油流程,4、稠油集输流程,

(1)高温集油流程:

单管加热集油流程和掺稀降粘流程。

(2)掺蒸汽集油流程,集输系统的压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502005中规定:

自喷井、气举井的回压为工程适应期间最低油管压力的0.40.5倍,但不宜低于0.4MPa(表压);抽油井回压不高于1.5MPa(表压),而高于4.5Kg/cm2,回压的高低会影响抽油机的工作性能和检泵周期!

集输系统的回压是地面集输系统对油气井的背压,也是集输系统的起点压力,是集输系统强度设计的重要依据。

提高集输系统压力的优势,可使伴生气更多地溶解在原油中,减少气量,降低原油粘度,进而减少管线的水力损失和提高油气分离效率;可采用多级分离工艺,使原油和大部分伴生气自压输送,增加分离后原油的稳定程度并增加油、气的采收率;为不加热输送创造条件,可减少油田的自耗燃料。

计量方式,集中计量分散计量,计量站接转站联合站,流程密闭的措施,1、采用卧式罐代替立式常压罐2、充分利用自喷井和抽油井的能量,减少转油环节。

这就需要考虑布站方式,一级布站集中处理站一级半布站选井阀组集中处理站二级布站井口计量(计量接转)站集中处理站矿场油库三级布站井口计量站接转站集中处理站矿场油库,流程密闭的措施,3、采用油气混输泵4、采用大罐抽气,避免常压罐中的油气蒸发损耗,集输流程设计的原则,油气集输工艺流程应密闭,降低油气损耗;充分收集与利用油气井产物,生产符合产品标准的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稳定轻烃等产品;合理利用油气井流体的压力能,适当提高集输系统压力,扩大集输半径,减少油气中间接转,降低集输能耗;合理利用热能,做好设备和管道保温,降低油气处理和输送温度,减少热耗;油气集输工艺设计应结合实际情况简化工艺流程,选用高效设备。

油气集输流程设计的总趋势,简化井口和计量站、尽量采用二级布站和密闭流程、完善联合站、减少占地、方便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的组成,油田地面集输系统有各种站和管线组成。

管线按所输送的介质分为气、油、水单相管和油气混输管以及油气水混输管。

出油管线、集油管线、矿场输油管线、集气管线、输气管线。

至于站,名称不算统一,大致有:

分井计量站、交接计量站、接转站、原油脱水站、矿场油库、增压集气站、压气站、集中处理站。

油气集输设计的评价标准,可靠性适用性先进性经济性,第二章油气性质,原油分类溶气原油物性脱气原油物性,标准状态,国内外计量气体体积采用的状态标准常不相同,常见的有三种:

压力101.325kPa、温度20压力1atm、温度60(15.6)压力101.325kPa、温度0,1m3(20)=0.985m3(15)=0.932m3(0),原油,原油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烃类和非烃类的液态混合物,其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5%、12%,其余为硫、氮、氧和金属化合物。

原油中所含的烃类主要有:

正构及异构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原油内C16以上的正构烷烃称为石蜡。

原油是一种胶体溶液,常含有胶质、沥青质,还有砂、各种盐类及金属腐蚀产物等。

原油分类,常用的原油分类方法有:

按组成分类按气油比分类按收缩性分类按相对密度和粘度分类按硫含量分量,按组成分类,根据几种烃类在原油中的比例划分原油种类,Sachanen分类法:

石蜡基原油烷烃大于75%环烷基原油环烷烃大于75%芳香基原油芳香烃大于50%沥青基原油沥青质大于50%,按气油比分类,按气油比将油气井井流产物分成:

死油气油比为零黑油气油比小于356m3/m3挥发性原油气油比356588m3/m3凝析气气油比5888905m3/m3湿气气油比大于8905m3/m3干气不含液体的天然气,按收缩性分类,“收缩”指油藏原油在地面脱气后体积的缩小。

收缩系数的定义是单位体积油藏原油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数,用来描述原油收缩性的大小。

根据收缩系数的大小划分原油种类:

低收缩原油low-shrinkagecrudeoil收缩系数大于0.5高收缩原油high-shrinkagecrudeoil收缩系数小于0.5,按相对密度和粘度分类,Dowd等人根据原油相对密度和粘度划分原油种类:

按硫含量分类,把硫含量高的原油称为酸性原油,但没有统一标准。

一种说法,H2S体积浓度超过3700mg/L西方管道界,硫含量超过0.5%(质量),我国原油分类,是以常压沸点250275和395425两个关键馏分油的密度划分原油类别。

首先对关键组分分类,见表:

我国原油分类,溶气原油物性,原油和天然气是两种互溶的流体,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天然气会全部和部分溶解在原油中,溶气原油的溶气量、密度、粘度等物性随压力、温度条件而改变。

这里主要介绍适用于压力、温度较高的油藏及油气两相流动条件下的溶气原油物性的经验计算方法,称为黑油模型。

美国石油协会相对密度,在描述石油及石油产品时,西方国家常用API相对密度,数值在0100,与我国惯用的相对密度的关系:

o15下原油对同温度水的相对密度。

溶解度,常压储罐中的原油称为脱气原油;高于大气压溶有天然气的原油称为溶气原油。

单位体积脱气原油在某一压力、温度下能溶解的天然气体积数(折算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称天然气溶解度,或称溶解气油比Rs,m3/m3。

Lasater相关式,o脱气原油相对密度;Mo脱气原油相对分子质量;yg天然气摩尔分数,由下式计算:

气体摩尔分数计算式,P绝对压力,MPa;,T温度,K;,g天然气相对密度;,结论,压力愈高,溶解气油比愈大;温度愈低,溶解气油比愈大;油、气是相对密度愈接近,原油溶解天然气的能力愈强。

相关式是Laster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给出来的。

可见,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度与压力、温度和油气组成有关。

Standing相关式,Chierici等人建议:

原油相对密度大于0.966时用Lasater相关式原油相对密度小于0.966时用Standing相关式,式中t温度,,原油体积系数,单位体积脱气原油溶入天然气后具有的体积数称为原油体积系数。

天然气溶入原油使得原油的体积增大,所以原油体积系数总是大于1。

原油体积系数相关式,可见,原油体积系数与温度、油气组成以及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有关:

温度愈高,原油体积系数愈大;油、气相对密度愈接近,原油体积系数愈大;溶解气油比愈大,原油体积系数愈大。

溶气原油密度,溶气原油的密度称为视密度,或表观密度。

脱气原油中溶入天然气后,其密度和相对密度都下降。

溶解天然气相对密度相关式,可见,溶解天然气的相对密度与溶解气油比和脱气原油的相对密度有关:

溶解度愈小,溶解天然气的相对密度愈大,说明天然气中的重组分更易溶入原油;脱气原油的相对密度愈大,溶解天然气的相对密度愈小,这是因为伴随重质原油开采出的天然气较轻(C1+C2),而伴随轻质原油开采出的天然气较重(C5+)。

粘度,原油溶入天然气后粘度减小。

可用下式计算:

未溶解天然气密度,天然气中溶于原油的都是较重组分,因此未溶解天然气密度减小。

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溶气原油的表面张力可以用仪器测定,也可用相关式估算。

常压下脱气原油表面张力的表达式:

界面张力的计算:

脱气原油物性,在工艺计算中常常需要确定脱气原油的物性,最可靠的方法是实验测定,在缺少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一些关系式计算。

倾点和凝点,倾点和凝点是衡量油品流动性的指标,是在规定的试验仪器和试验条件下测定的。

倾点是油品在试管中5秒内能流动的最低温度。

凝点是油品在倾斜45角试管内停留1分钟不流动的最高温度。

同一原油的倾点比凝固点约高2.53。

密度,在050范围内kg/m3kg/(m3)在20120范围内,粘度,在缺少实验数据条件下,可根据相对密度和温度估算原油的动力粘度:

mPaso15原油的相对密度,比热容,温度高于析蜡温度t1时,石蜡全部溶于原油内,比热容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上升;当温度在析蜡温度t1与最高比热容对应的温度t2之间时,由于随油温下降,单位温降的析蜡量逐渐增多,蜡相态变化放出的潜热也增多,c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温度小于最大比热容对应的温度t2时,单位温降析出的蜡量逐步减小,比热容c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比热容,在原油析蜡温度以上时在原油析蜡温度以下时,蒸气压,目前,还没有用于测定原油蒸气压的专用测定器,原油蒸气压的获得仍要利用雷特蒸气压。

雷特蒸气压测定器原来是为测定汽油的蒸气压而设计的。

它有两个上下连通的室:

燃料室(容积为125亳升)和空气室(容积为500毫升),容积比为1:

4。

将油品装入燃料室,剧烈摇动后在38恒温水浴中所测得的油品蒸气的最大压力,即为雷特蒸气压。

第三章矿场集输管路,气液两相管流的参数和术语混输管路的特点和处理方法两相流压降计算式段塞流、清管与磨蚀多相泵,矿场集输管路的定义与分类,从油气井到矿场原油库、长距离输油管和输气管首站、矿场地域内的所有输送工艺流体(原油和天然气)的管路统称为矿场集输管路。

分类:

按管路内流动介质的相数分按管路的工作范围和性质分按管路的结构分,混输管路的应用,沙漠油田陆地上的边际油田滩海及海上油田,气液两相管流的参数和术语,流量流速气液相对流速参数气液含率质量含气率表示的各种流速两相混合物的密度摩擦压降的折算系数,流量,质量流量(Kg/s)体积流量(m3/s),流速,气、液相流速气、液相表观流速气液混合物流速,气液相质量流速,气相质量流速:

液相质量流速:

混合物质量流速:

气液相对流速参数,滑移速度滑动比漂移速度,气液含率,质量含气率与质量含液率体积含气率和体积含液率截面含气率和截面含液率,三种含气率之间的关系,质量含气率与体积含气率之间的关系,体积含气率与截面含气率之间的关系,质量含气率与截面含气率之间的关系,两相混合物的密度,流动密度,真实密度,摩擦压降的折算系数,全液相折算系数,分液相折算系数,分气相折算系数,Lockhart-Martinelli参数,气液混输管路的特点,1、流型变化多(埃尔乌斯流型),Taitel和Dukler流型,垂直管流型,(a)-气泡流(b)-段塞流(弹状流)(c)-乳沫状流(搅拌流)(d)-环状流,流型的测定,目测法测定某一参数的波动量并与流型建立某种联系由辐射射线的吸收量确定气液混合物的密度和流型,经验流型图Baker流型图,经验流型图Mandhane流型图,经验流型图TaitelDukler流型图,气液混输管路的特点,2、存在相间能量交换和能量损失3、存在传质现象4、流动不稳定5、存在作用力6、存在非牛顿流体和水合物,气液两相管路的处理方法,均相流模型分相流模型流型模型,DukelerI压降计算式,DukelerII压降计算式,杜克勒II法的计算步骤,假设HL,求两相混合物密度求雷诺数查图(下页),如果由RL查图(下隔一页)得c,然后求,杜克勒II法的适应范围,截面含液率为0.011.0,体积含液率为0.0011.0管经不大于英寸两相雷诺数为600200000,贝格斯布里尔相关式,假设:

流量为常数,即流动是稳定的等温,贝格斯布里尔相关式,管路总压降梯度为单位管长动能、位能变化和摩擦损失项之和。

贝格斯布里尔相关式,截面含液率实验的结论,管段倾角大于3时,实验中未发现分层流型管路上倾时,有一最大的截面含液率;管路下倾时,有一最小的截面含液率,截面含液率的求解方法,两相水力摩阻系数,管路起伏对两相管流的影响,对流型的影响管路上坡举升气液混合物所消耗的能量在下坡时得不到全部回收,弗莱尼根的结论,管路下坡段所回收的压能比上坡段举升流体所消耗的压能小得多,可以忽略上坡段由高差所消耗的压能与两相管路的气相表观流速呈相反关系,表观流速趋于零时,高程附加压力损失最大由爬坡所引起的高程附加压力损失与线路爬坡高度的总和成正比,和管路爬坡的倾角、起终点高差的关系不大,弗莱尼根关系式,起伏管路的总压降为水平管路压降与起伏附加压降之和,组合模型,近30年来,各国学者提出的两相流计算模型不下数十个。

这些模型一般包括:

流型划分、持液率计算、摩阻压降、高程压降、加速压降计算等几部分。

把各模型计算精度较高的部分组合在一起,构成组合模型。

段塞流分类,水动力段塞流地形起伏诱发的段塞流强烈段塞流,水动力段塞流,地形起伏诱发的段塞流,1在管路低洼处积液;2液体间歇地流至下游的低洼处;3上坡段部分液体倒流,与上游来的液体形成液塞,强烈段塞流形成机理,立管底部堵塞立管排液液塞加速立管排气,强烈段塞流的判断准则,强烈段塞流的抑制,设计减小立管直径增加附加设备立管底部注气采用海底气液分离器或海底液塞捕集器在海底或平台利用多相泵增压立管顶部节流,立管顶部节流法,清管,清管频率清管器运行速度管路干燥用液氮干燥管路用干空气干燥管路用甲醇干燥管路,磨蚀,多相泵,减少井口回压,增加油井产量,延长油井寿命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生产流程简单、流程的密闭性好,多相泵的性能要求,多相泵同时起泵和压缩机的作用,对气液混合物进行增压能适应气液体积流量和气液比大幅变化的能力有较强的抗磨、抗蚀能力能适应不同环境的要求,第四章气液分离,分离方式和操作条件的选择油气两相分离器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特殊分离器,气液分离的内容,平衡分离机械分离,分离方式,一次分离连续分离多级分离,油气分离效果的衡量标准,储罐中原油的收率原油密度储罐中原油的组成是否合理分出天然气的组成天然气的运输和加工问题,储罐一次分离(L0.397,V0.6026)分离条件:

P0.1MPa,T49,二级分离分离条件:

P13.4MPa,P20.1MPa,T49,多级分离与一次分离的比较,多级分离所得的储罐原油收率高多级分离所得的原油密度小原油组成合理,蒸汽压低,蒸发损耗少,效果好多级分离所得天然气数量少,重组分在气体中的比例少多级分离能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减少输气成本,并且降低气体的净化费用,多级分离效果分析,携带效应:

在多元体系中,运动速度较高的轻组分分子,在分子运动过程中与速度低的重组分分子相撞击使轻组分分子失去了原来可以使其进入气相的能量,留在液相中,而重组分分子获得能量进入气相。

平衡体系压力较高时,分子的间距小,分子间吸引力大,分子需要具备较大的能量才能进入气相,能量低的重组分分子进入气相更困难,所以平衡体系内气相数量较少,重组分在气相中的浓度也较低;如果在较高的压力下把已分离成为气相的气体排出,减少了体系中具有较高能量的轻组分分子,即改变了体系的组成,则在压力进一步降低时就减少了重组分分子被轻组分分子的撞击、携带的机率。

气体排出越及时携带效应减少。

结论,连续分离所得的液体量最多,一次平衡分离所得的液体量最小,多级分离居中。

在多级分离中,级数越多,液体的收率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小。

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石油组成分离级数分离压力分离温度,分离压力的影响,对相同的分离级数,分离压力不同其分离效果也是不同的。

实验证明,存在着一个最优的分离压力。

分离级数的制约因素,经济约束:

投资、维修费用集输管网压力的约束石油性质也有影响,分离级数的选择原则,根据油气比的高低来选择,油气比高应增多分离级数根据井口压力进行选择,井口压力高的应增多级数根据原油的相对密度进行选择,随着相对密度的降低,应适当增加级数。

推荐分离级数,分离压力的选择,分离器的类型,按外型分按功能分按压力分按工作温度分按实现分离主要利用的能量分,卧式分离器的结构,入口分流器集液部分重力沉降部分除雾器,入口分流器功能,减小流体动量,有效地进行气液初步分离尽量使分出的气液在各自的流道内分布均匀防止分出液体的破碎和液体的再携带,入口分流器类型,集液部分,使原油中携带的气泡上浮至液面并进入气相使原油在分离器中有一定的停留时间,使其充分接触,接近气液平衡状态集液部分也提供缓冲容积,起到缓冲作用,用来均衡进出分离器原油流量的波动,重力沉降部分,气体通过重力沉降部分,被气流携带的油滴在此部分靠重力降至气液界面,未沉降至液面的粒径更小的油滴随气体流经捕雾器除去。

捕雾器,网垫除雾器拱板除雾器波纹板除雾器,捕雾器,迪克松板捕雾器填料式捕雾器离心式捕雾器,除雾器碰撞分离工作原理,碰撞、凝聚:

折板式,金属丝网,卧式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入口分流器:

油、气流向和流速突然改变,使油气得以初步分离集液区:

分离与缓冲捕雾器:

聚结、合并成大油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集液区分离器工作压力:

气体出口管线上的控制阀控制液位:

液体排出管上的控制阀控制,立式分离器,基本结构与卧式分离器相同,与卧式分离器不同的地方是:

(1)气液界面较小

(2)气体流向和气体中液滴的沉降方向相反。

分离器的基本组成,入口分流器重力沉降区集液区,捕雾器压力、液位控制安全防护部件,立、卧式分离器的比较,卧式优点:

气中油滴易沉降,气体处理量大,处理成本低,适于气油比较高的混合物气液界面大,有较好的油气分离效果安装、制造、维修方便,可以作成撬装式,立式优点:

占地少,适用于海洋采油适合于处理含固体杂质较多的油气混合物,可以在底部设置排污口定期排放和清除固体杂质液位控制灵敏,影响分离性能的因素,油气最大、最小和平均流量分离压力和温度油气混合物进入分离器时形成段塞流的倾向油气物性原油发泡倾向砂、铁锈等固体杂质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