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套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0780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CI套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SCI套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SCI套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SCI套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SCI套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SCI套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SCI套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SCI套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SCI套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SCI套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SCI套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SCI套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SCI套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SCI套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CI套路.docx

《SCI套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CI套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CI套路.docx

SCI套路

作者:

SCI刀笔吏

SCI,ScienceCitationIndex,即《科学引文索引》。

创立于1961年,在60年后的今天,SCI与二百万中国医生的命运息息相关。

在我国,SCI被用来评价医生的科研能力,影响了医生的职位、职称、收入。

发表了SCI论文,毕业方便、主任满意、好工作青睐、晋级优先。

这是一个扭曲的制度,但同时,也是游戏规则,你反抗不了,只能适应它,利用它,顺利得到想要的东西,为了生活、为了梦想、为了家人。

很多客户(好吧,你大概猜到我的职业了)需要SCI论文,可面对几千字的英文真的有些头疼。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关于SCI写作的攻略、教程,可大部分都不是临床医生写的,也不是为了临床医生写的。

“每个月泛读一百篇文献,精读几十篇,记idea,记思路,记方法,记例句,查文献,算数据,做统计,初稿,审阅,校订……blablabla”这些大部分临床医生都很难办到。

当然,如果大家不是门诊几十个、上百个病人,病房一堆重患,每天几台手术,应付上级检查、应付医闹等等,这些科研工作也是可以胜任的。

残忍现实摆在面前,怎么办?

我一直相信,任何事情都是有办法的,如果解决不了,不是因为困难太大,而是你的方法不对。

所以,现在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向大家介绍一套方法。

简单,快捷,有效。

缺点是对提高你的科研能力几乎没有帮助,只是帮你解决论文问题。

但我想对于大部分医生来说,这也就够了,毕竟大家是医生,治病救人不能用T检验,Meta分析也不能当药吃。

这些方法不是玄门正宗,算是旁门左道,不屑看的,请勿入。

先介绍自己,二流医学院毕业,英语能力一般,CET-6,曾混迹于某二甲医院,现就职于某中华杂志编辑部,偶尔帮人改改文章。

水平不高,擅长投机取巧。

我能做到的,你一定也能。

现在我们开始。

2013年,SCI收录杂志8411本,绝大部分为英文杂志,约占全世界科技杂志的8%。

虽然比例不高,但你要知道,全球科技杂志包含汉语、俄语、法语、韩语、葡萄牙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等等等,其中仅中文杂志就有5000多本。

去除这些各类语言的、太小众的和质量实在太差的,SCI其实收录了大部分的英文杂志。

2013年,SCI收录论文1198944篇,请注意是一百多万篇。

按平均每篇文章6页的话,这些文章重达500吨,首尾相接可以绕赤道36周。

所以说呢,SCI其实就是一个英文科技论文的海洋。

写作一篇SCI论文,不是建造一座学术之峰,只是滴一滴水到这个海洋里。

不神圣,更不困难。

第一关就是语言,第二关是套路。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讲,发表SCI论文最大的困难是英语写作。

正常的提高英文写作能力的方法是这样的:

长期、大量、精读、多记、多练笔……两三年下来,英文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很扎实的提高。

具体方法,网上有很多,我就不说了。

对于临床一线医生来讲,这样的时间和精力都是不可能拥有的。

怎么办?

有办法。

我们不需要英语能力到大牛的水平,我们只是要发一篇文章,来毕业,来晋级,来养家糊口而已。

我们不需要准备一桶水,来倒出一碗水;我们只需要精心的准备出发文章需要的一碗水即可。

那么,现在我们来准备这碗水。

首先,我们来做个计算。

一篇论文一般3000-5000词,平均4000词,平均20个单词可构成1句话,那么每篇文章约需要200句。

方法和结果约需要80句话,都有固定的格式,直接套用文献即可。

需要我们费脑筋的是前言和讨论,120句。

参考文献30篇,每个文献对应1句话,直接套用,简单修改,标明出处即可,这30句很容易。

还剩90句,所以,实际上,一篇文章,真正需要我们动笔写的,只有前言和讨论的90句。

下面分项说。

方法和结果的80句怎么写?

比如你要做结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方法部分需要:

1.入组患者特征,分组方法,数据采集方法(之前的数百篇文献都有写过非常类似的,套用,简单修改);2.新辅助治疗方法(之前的文献也都有,什么药用几天,放疗用多大的量等等,直接套用,根据你的治疗方式做出修改);3.观察指标,治疗结局,随访方式等等指标的定义(之前文献有,直接套用,根据自己的研究不同之处做出修改);4.统计学方式(找几篇采用类似统计学方法的文献……)。

结果部分,分组来写,详细描述,描述方式早已经有文献做过,找到合适的文献,剩下的就可以解决了。

有参考文献的30句怎么写?

原则是不要有大段的原文引用。

我印象中,不能够有连续90个单词的雷同。

所以,每次引用1句话,并作简单的格式或者and、or、with、of这种助词的修改,打断连续引用,就比较安全了。

前言和讨论的余下90句怎么写?

首先我们要知道世界上的所有人,每天说的90%的话,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同样的或者类似的话。

你需要用到的工具就是谷歌和谷歌学术搜索。

谷歌不用说了。

谷歌学术,即谷歌scholar,在谷歌里面输入“学术”就能找到。

把你要说的话,先扔到有道、XX翻译、谷歌翻译里面大概的翻译成英文,然后在谷歌学术里面找到对应的话(红色标出的)。

找到合适的,修改,套用。

在读引用的文献时,看到的关于方法和结果的好的英文写法,再加到文章里。

这样一篇文章的粗糙的,不是特别连贯的英文雏形就有了。

再用你自己的英文,从头到尾顺几遍。

主要把逻辑捋顺,用简单的、也许不是很正确的英文讲一个好故事。

最后,母语校订。

我个人认为翻译公司的母语校订是必须要做的。

第一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把都是补丁的衣裳,变成新衣裳;第二可以打断在原文里面不经意的连续引用。

所以,你看,其实英文写作不是很难的。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写第一篇论文呢?

要查询多少文献?

泛读多少篇?

精读多少篇?

怎样选择研究方向?

需要准备什么数据?

需要用什么统计学方法?

需要怎样的英文水平?

还需要怎么样的练习?

答案是:

需要准备什么?

1.联网的电脑;2.PDFReader;3.Word;4.EndNote。

够了。

怎样用EndNote,这个视频有介绍:

SCI利器EndNote和文献检索:

10分钟就搞定!

视频

如果你这些都有了,那么什么时候开始?

现在就开始。

今天就开始。

最迟明天。

解决一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答案是解决它。

写一篇论文最好的攻略是什么?

开始写。

选题方法:

你的专业中你擅长的领域里的一个小方向中的小问题。

太长,没懂?

简单的说就是选题要小。

举个例子,失败的选题是这样的:

“火箭制造新方法的研究”;成功的选题是这样的“AB4520型运载火箭制作过程中第五节PARTIIII部分342号螺丝的旋转方式”。

例子有点极端,大概是这个意思。

不要想通过你的研究改变这个世界(如果你是大牛,请自动忽略),我们需要的只是做出一篇论文,发表在某个SCI杂志上,所以,选择一个比较热的topic,找到可以修改的地方,小小的改变一下方向,做个统计,做个研究,形成个论文,投稿,发表。

比如现在大牛们在研究某药在肺癌中的不良反应,你可以做一个某药在亚裔人群中肺癌的不良反应,或者该药在亚裔人群中某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做一个小小的改变,补一个小小的漏洞,写一个小小的发现,有一个小小的进步。

这就可以了。

即“一点之间即可成文。

找到这个方向,选择某篇文章。

比如,你选择的是要做一个回顾性研究。

那么这时候,查找几个不相关的回顾性研究,剔除内容,留下骨架。

按照这个骨架:

“前言,方法,结果,结论”的几个部分,分别开始查找内容,查找方法,查看数据,选择统计学方法,写结果,查讨论。

就像旅行一样,旅行最难的部分就是推开门走出去。

不必想你还没有做实验。

论文写完了,实验还不简单?

不要想你的英文很烂。

相信我,工作了,结婚了,生子了,你的英文会越来越烂,今天有可能是你有生之年里面英文最好的一天了。

加油干,况且你还有翻译软件。

不要想你没有时间。

你的生活会越来越忙,越来越乱,不会再有安宁的一天。

但是,时间就像乳沟,只要挤总会有的。

不是吗~

所有的困难,在你动笔前都是无法逾越的高山;在你写完后,你会发现,唉呀妈呀,其实也很简单。

所以,与其无聊的看电视、刷微博、看微信,不如开始写,开始查,开始做。

今天,从建立私人数据库,确定研究方向开始。

有几个注意事项,你要知道:

往往有的时候,看起来正确的路是弯路。

不要等到付出了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努力,才发现文章无法发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宝贵。

今天,和大家分享几条常见的弯路,让我们来绕开它。

1.不要一个人战斗

当你看文献时,你会发现国外发表一篇论文是一个团队的工作,A负责Idea,B负责文献检索,C负责数据收集,D负责数据分析,E负责文章写作等等。

而在国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一个人在战斗。

一个人构思研究方向,查文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学统计,做统计,写论文,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让人心里怕怕。

不要这样,不要一个人战斗。

想办法弄个团队。

可是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啊!

怎么办?

求助网络啊,XX啊,淘宝啊。

现在,网上有许多服务商能够提供“全文检索”和“统计分析”的服务。

把你的文章拆分成块。

你构思好方向,初步整理一个小的数据库,筛选出十几篇、几十篇文章,发给全文检索服务商,收货。

初步整理好患者数据,大概了解下需要用到什么统计方法,找服务商,沟通,交易。

几百块就能解决问题。

省去大把时间。

你的任务就剩下,IDEA+整理数据+论文写作。

工作量减少许多。

你可以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更有意义的部分。

Focus!

Focus!

Focus!

在此过程中,你可以把前言和讨论写好。

按照某篇文献的格式,写出方法和结论的大框,然后把数据填入。

O,Yeah!

大功告成(当然,现实中要复杂好些,大体上是这个套路)。

许多人采用这种方法,只是他们不会告诉你罢了。

2.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现在的科学研究,一定要有扎实的研究基础。

就是说,你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行。

一定要!

每篇文章的前言和讨论的前1/3-1/2都是在陈述研究基础。

在此基础上的前进的一小步,就是这个研究。

基础都很相似。

精读10篇左右你研究方向的文献,主要是前言和讨论部分,你会对这个“巨人”有个了解。

然后呢?

引用!

引用!

引用!

一定要引用。

不要自己拍脑袋想。

你用几个月想破头得出的东西,不如引用几句大牛的结论。

3.一点之见,不多不少

这个在前文已经提到过,这里简单说一句。

“一点之间即可成文”包含两个意思:

1.一点之见就可以了;2.不要多,一点就好。

不要去改变世界,只要够发篇文章就好。

4.不要“写”文章

有的朋友喜欢自己“写”,一个词一个词的写,这样付出了极大的辛苦,但往往结果凄凉。

要知道“闭门造车”是大忌。

引用三两篇文献,自己闷头猛写三千字的文章accept的概率很小很小。

在我国,不管是医学教育、英语教育还是科研方法教育都和英文世界完全不同,按照我们自己的思路闷头写出来的东西,几乎不会得到编辑和同行专家的认可。

怎么办?

参考、学习、模仿、引用。

你懂的。

以上这些的,许多人都知道,只是在严肃高尚的课堂上不能说,在道貌岸然的学术交流时不能说。

佛曰:

说不得,说不得。

其实,说破了,也没什么。

作者:

刘坤

链接:

来源:

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SCI的发表对于硕士,尤其博士,是必须的一种技能,也是一道难关。

所谓大道无形,小道可走。

下面给出一些博士期间的撰写心得,希望能有所裨益。

文章可以有三个境界:

毕业、科研、贡献。

现在只说第一个,为了毕业。

这里的文章,可以指EI文章、SCI/E文章。

我把文章分成三个阶段:

阅读、写、改。

一、阅读SCI论文

即:

阅读哪些文章(对象),阅读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目标),怎么阅读(方法)

1.阅读什么文章。

阅读文章,需要阅读经典的专业基础文章、survey(概述)文章,及5-10篇左右阅读新的高质量的专业文章。

好的文章怎么找?

首先找专业领域中好的会议、期刊;其次,经常访问专业领域有名的实验室、研究员的主页,关注其发表的文章方向及内容;50-100篇,半年;就可以开始动手写文章了。

2.阅读文章的目的。

阅读文章的目的有两个主要目的:

一是了解世界上本专业领域的内容和发展情况;

二是在了解过程中,产生自己的idea,进入这个领域。

什么是idea?

怎么样产生?

idea一般是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产生的,给出三种比较简单产生idea的方法。

(1)第一种弥补缺陷法。

即去发现别人文章中的weakness(缺陷)。

你在阅读很多个文章时候,就会逐渐发现,每一篇文章都不是完美的,解决的都是某一方面的问题。

很多文章,尤其是经典论,都有很多文章跟着去提高和改善原来文章的效率、方法什么的。

因此,你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去找你感兴趣的文章的weakness,你提出相应的弥补缺陷的解决方案;

(2)第二种新型方案法。

就是提出与文章不同的解决方案,你觉得你在性能、方法、效益等方面有新的方法,那就产生了新的idea,不断地磨合,修正,完善你的idea,就慢慢成为一篇比较好的文章;

(3)第三种减少约束法。

即减少文章中的assumption(假设),一般来说,所有的假设都是约束条件,去除约束条件就是形成新的方法的过程。

这三种方法是比较简单的、操作性比较强的方法,比较有针对性的产生idea,避免看文章中的茫然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产生idea过程中,不要想着憋大的idea,不要试图完全推翻或者建立自己的体系。

在目前阶段,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

好高骛远,往往会半途而废。

你有一点点的贡献就好。

没有一篇文章是完美的,而任何人的工作都必须在其他人工作基础上进行的。

3.怎么阅读文章。

(1)首先,最忌讳的是一篇文章反复阅读前面的几段。

要阅读,尽量一次性阅读完,不管理解多少,尽量一次阅读完,你可以一篇文章多阅读几遍。

不要放。

很多人都是,觉得阅读起来难,阅读一阅读,放一放,然后再从头阅读。

好像烧开水,没等开锅呢,就凉凉了,然后再烧。

(2)第二,阅读的时候带着想法阅读。

阅读文章不是相面,你要看看内容是什么,和以前的有没有区别,有什么不同,有没有weakness。

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就忘了这个事情。

怎么办呢,就是每次看完,对这篇文章做个summary,总结一下文章的主要阐述的内容和方法,和以前的对比一下,这样,就把文章吃透了。

好的文章不妨隔三差五的多阅读几次。

(3)第三,看到好的句子,记下来,然后自己写文章时候改一下就可以用的。

尤其是阅读native的文章,非常必要。

文章的文风怎么样,整个文章的版式,句子的书写,词汇的使用。

文章阅读多了,就很容易把专业词汇积累下来,所以,尤其在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把好的句子、单词记下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非常推荐大家这样去做。

二、撰写SCI论文

撰写文章和阅读文章过程类似,包括确定文章的性质,文章的目标(发表到哪里),写文章的方法。

要了解文章的组成是什么,每一部分应该怎么写,然后再进入写文章的过程。

在具体撰写的时候,需要考虑下面的过程:

撰写什么性质的文章。

如会议文章、期刊文章、letter、regularpaper,或者写的是综述(survey)、方法、理论等等。

不同的文章的对象,载体,篇幅,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比如,会议文章、短文章等对新的要求比较高,比较短,其他的次之,所以文章撰写要集中在新的方面;而期刊文章等对新的要求之外,还要求完善、高质量,所以撰写时候要系统性和创新性并重。

撰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你想要发表的地方是什么,会议还是期刊。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期刊文章。

所以,在写文章之前,尽量确定要投的期刊或会议。

然后,去阅读几篇最新的该期刊或者会议的文章,明确一下体例和内容大致规划。

重要的是,你选择的题目和投稿对象的要求尽量切合。

第二,你想要发表的时间,一定要有个发表的时间点。

一方面,人都是有惰性的,你限制了时间点,就能很好的督促你,你可以多选择几个,这样你就会处于忙碌和兴奋状态,成果就会快而且好,否则非常容易消极怠工。

另一方面,很多毕业生,需要在写大文章之前,需要得到文章的接收函。

在时间规划上也是有要求的。

如果想在时间上快一些,可以找一下相关刊物的specialissue或者specialsection等,一般这特刊,出版的速度相对快些。

一定要提前谋划,无论是会议还是期刊,一般要提前半年以上。

撰写文章的方法。

首先了解一下文章的结构。

通常一篇文章包括7个大的部分,每页大概10段,每段大概4,5个句子。

所以,一篇会议文章大概200-300个句子罢了。

一小时写5句,一天写一页也就差不多了,一周也就写一篇文章吧,当然前提是idea什么都比较成熟后。

其实,如果真的想明白了,差不多2-3天也就可以了。

文章的组成。

下面,针对文章给出7个大部分的一些内容组成:

(1)Abstract对自己工作及其贡献的总结:

a)阐述问题;

b)说明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结果。

(150-200words)

(2)Introduction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纲、你的贡献:

a)题X是重要的;

b)前人的工作A、B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

c)A、B有一些缺陷;d)我们提出了方法D;

e)D的基本特征,和A、B进行比较;

f)实验证明D比A、B优越;

g)文章的基本结构,大纲。

(1page)

(3)PreviousWork说明自己与前人的不同:

a)将历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类别;

b)对每项重要的历史工作进行简短的回顾(一到几句),注意要回顾正确,抓住要点,避免歧义;

c)和自己提出的工作进行比较;

d)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评价前人的工作,不要过于苛刻;

e)强调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举出各自适用例子。

(4)OurSolution描述自己的工作,可分成多个部分:

a)从阅读者角度阐明定义和表示法;

b)提供算法的伪码,图解和相应解释;

c)用设问的方式回答阅读者可能提出的潜在问题;

d)复杂的冗长的证明和细节可以放在附录中,这里关键是把问题阐述清楚;

e)特例和例外应该在脚注中给予说明。

(5)PerformanceAnalysis验证提出的方法和思路:

a)合理地设计实验(简洁的实验和详尽的实验步骤);

b)必要的比较,突出科学性;

c)讨论,说明结果的意义;

d)给出结论。

(6)Conclusion总结、前景及结文:

a)快速简短的总结;

b)未来工作的展望;

c)结束全文。

(7)References对相关重要背景文献的全面引用:

a)选择引文(众所周知的结论不必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经典的和新的文章要引用);

b)与前文保持一致。

然后我们就开始撰写文章了。

首先,撰写文章时候,最好一气呵成。

千万不要犹豫,今天写点,明天写点的样子。

那样往往写不好文章。

一篇SCI论文,我想,一般最多用一周多一点的时间写完主题部分;而一般会议文章2,3天即可。

当然,一些实验可能需要时间长些。

无论如何,不可以拖延。

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可以发表,所以你写出的文章肯定是有成果的。

其次,撰写文章时候,有些需要注意的语言表述的地方。

首先,尽量拼写、语法正确。

保证全文没有单词错误和明显的语法错误,这个非常重要。

文章学术是非常严谨的,错误拼写容易让人觉得水平不高。

另外,撰写句子尽量简单,每个句子只包含一个意思,这个和中文文章差别很大。

记住一定用简单的句子,一般情况下,即使算上从句也尽量不要超过两句话。

第三,避免用口语。

例如so、thesameas、onehand…ontheotherhand等等。

从native和好的文章里面,把重要的连词的应用学好。

如therefore,however,moreover等等,尽量装着学术化一些。

第四,尽量避免第一人称,we怎么怎么地。

文章的组成元素。

通常,包括图形、公式、算法、证明等等。

文章应该是图文并茂的。

通常情况下,如果阅读者是同一领域的研究人员,他们看完文章的图片及图注就可以知道这篇文章大体所做的工作。

因此,要标注好每一幅图片所展示的信息,但尽量简洁。

图和文本要保持一致,并且互为补充,所有图在文章中都是必须提及的。

不同的图有不同的要求:

(1)对于说明性、功能性和流程性等的图,我建议一般先自己在纸上手绘大框,这样方便设计、修改,等定型后,在用专业工具绘画,这样一般效果很好而且节省时间。

(2)另外,当采用柱状图、折线图等,优先用黑白色,然后是灰色或阴影的,最后才是彩色的。

据说有大概10%的男性是红/绿色盲,因此要避免使用红/绿色,而且打印时候大多时候是黑白的,所以,在采用颜色标识的同时,尽量加一些标识性的线条标志,要有区别于其他区域的大小和形状。

对于这些性能分析、对比等,在解释时候一定要尽量说明图的形成原因,并包括数据。

如与谁相比,能效提高百分之多少,什么原因造成的等等。

(3)第三,作图工具一定要专业,尽量避免用excel等做,通常做的不是很好看。

图的质量一般是300dpi以上,所以如果可能,尽量用专业工具作图,然后粘贴。

在文章录取后,尤其期刊文章,一般需要提交高质量的图片,尽量是jpg和tif格式的。

(4)最后,文章排版要尽量和文章要求一致,直接使用投稿对象的模板。

如果latex等熟悉的朋友,尽量用latex,排版的质量非常棒的。

除了图,文章里面还应该有公式、算法、证明、定义等。

一定尽量用专业的东西编写,这些地方尽量不要用图片。

整篇文章要尽量用多种元素说明,避免整篇大片大片的文字描述。

最后,好的文章要有好的明确的题目,我一般是先写一个然后整篇文章写好后,再修改、定稿。

三、修改SCI论文

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修改出来的。

完成一篇文章后,先通阅读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要更改的。

一般来说,更改有本人更改和他人更改两种。

写完之后通阅读一次,先不要再阅读,放两三天再说。

这样容易产生新的更好的想法,然后再仔细更改。

更改是个打磨的过程,必须字斟句酌,可以参考其他好的文章,对照写。

改文章绝对不是查缺补漏那么简单,要从审稿人、阅读者多个角度去看,想想阅读者能从你这个文章里面获得多少、想看的是什么。

另外,一定请领域朋友帮助审查一下,以便检验文章的正确性和新鲜性,而且可以对一些术语用词进行改善。

修改好之后,就是投稿。

一定要选择和自己文章非常搭的期刊或者会议投稿。

如果是正常期刊的文章,一般随时都可以投稿。

但是对于特刊、会议一般是有时间限制的。

对有时间限制的,建议尽量提前一两天投稿。

我见过很多人,都是非得到最后那天才投稿,这样如果发生意外就不好补救了。

另外,有些期刊为了增加公正性,要求匿名投稿,这个一定要注意。

最后,不管文章接受还是被拒,都会有比较好的意见回来,一定要认真阅读这些意见并做相应的修改及反馈。

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文章的滚动问题。

一个方向,发表一篇文章后,不是就完成大吉了。

还有尽量深挖你这个课题。

会议文章—》期刊文章;一个主题多种实现方法。

一个好的idea,我觉得怎么应该发一到两篇conference和一个journal

(2)文章合作:

在质量和数量上大幅提高。

(3)作者排序的问题,为以后工作做准备。

(4)项目申请问题。

(5)最低满足文章之后,是为以后铺路的问题。

平实心态,积极争取。

以上是自己在做研究时候的一点点小心得,为写而写,寸光短视,指望有所裨益。

文章问题是个小问题,作人和做事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大家做研究、写文章、申请项目,一定注意多交流、多沟通、多参加学术和其他活动,多交朋友。

学术问题对于个人来说,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更多的都在学术外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