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0806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报告.docx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报告.docx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报告

※※市※※区※※住宅楼

地基土载荷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

※※※※※※

工程名称:

※※

报告编号:

2008TCOR003

报告日期:

※※※※检测有限公司

共12页

 

地基土承载力静载试验报告

工程名称

※※

建设单位

※※

施工单位

※※

监理单位

※※

勘察单位

※※

检测性质

委托检验

设计单位

※※

检测依据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建筑面积(m2)

/

设计桩径

/

设计桩长(m)

/

桩顶标高

/

工程桩总数

/

检测点数

3

施工日期

/

检测日期

2008-10-03~2008-10-06

典型置换率

/

承压板尺寸(m2)

1.00

检测方法

地基土载荷试验

承载力设计值(kPa)

80

加载方式

慢速维持荷载

预定最大加载(kPa)

160

满足要求的点

/

不能满足要求的桩

点号

1#

2#

3#

/

承载力基本值(kPa)

75

72

78

/

对应沉降(mm)

24.15

23.61

24.07

/

主要原因

杂填土过薄淤泥层太厚

杂填土过薄淤泥层太厚

杂填土过薄淤泥层太厚

/

场区

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kPa)

75

极差(kPa)

6

检测结论: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共进行3组静载荷试验,均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各点承载力特征值的平均值为75.0KPa,为场地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批准:

审核:

校核:

检验:

一、概况

(一)工程概况

拟建的※※※※省※※市※※小区位于※※市※※区,南为工业路,西邻六一路,占地面积约※※平方米。

首次开工的※※小区3#、7#、8#、9#楼位于小区的西南部,为地上六层住宅楼,局部6.5层建筑。

3#、7#楼长※※米,宽※※米,8#楼长※※米,宽※※米,9#楼长※※米,宽※※米。

本次地基土共做3组静载荷试验。

(二)检测目的与任务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及设计要求,检测目的为:

通过地基静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检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规程,随时与业主和设计院进行沟通,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检测工作执行规程、规范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四)任务完成情况

我单位于※※※※年※※月※※日~※※月※※日进行了地基土静载荷试验3组。

※※月※※日完成全部资料的分析整理,提交该成果报告。

二、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的※※市※※小区场地土以第四系沉积物为主。

岩性以粉土、粉质粘土、粉砂、中砂为主,夹有少量粗砂、卵砾石。

按照不同的岩土类型并结合现场原位测试结果(标准贯入、静探测试)将场地土划分为11层,工程特性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杂填土:

干-稍湿,松散,层厚0.30~2.10m;

1-1、人工填砂:

干-稍湿,松散,局部饱和,层厚0.50~1.20m

2、粘土:

湿,可塑、软塑,粘性较强,层厚0.30~2.00m;

3、淤泥:

软塑,饱和,层厚1.40~9.40m;

4、粉质粘土:

湿,可塑,软可塑为主,层厚0.90~11.00m;

5、含泥中砂:

饱和,稍密~中密,层厚0.40~17.50m;

5-1、淤泥夹砂:

饱和,流塑,层厚0.40~9.10m;

6、淤泥质粘土:

软塑,饱和,层厚0.40~14.70m;

6-1、淤泥夹砂:

湿,软塑、软可塑为主,饱和,层厚1.30~4.00m;

6-2、粉质粘土:

湿,可塑、软可塑为主,层厚1.60~9.00m;

7、粉质粘土:

湿,可塑、软可塑为主,层厚0.60~13.10m;

7-1、含泥中砂:

饱和,稍密~中密,层厚1.50~18.00m;

8、残积砂质粘性土:

湿,可塑,层厚0.40~2.00m;

9、全风化片麻岩:

湿,可塑,层厚0.40~7.20m;

10、强风化细粒黑云母片麻岩:

湿,硬,层厚0.00~10.80m;

11、中风化细粒黑云母片麻岩:

湿,较硬,该层最大揭示厚度4.50m。

三、地基土静载荷试验

(一)试验设备

主要设备为YQ-50BT自动油压千斤顶一台,压力传感器一个,位移传感器四个,6000×2200×360mm承台,基准梁两根及其它辅助设备,水泥块配重50吨。

1.00m2的承压板一块。

现场载荷试验图

1-载荷板2-千斤顶3-位移传感器4-平台5-枕木6-堆重

(二)试验方法

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堆载做反力,油压千斤顶加荷,沉降由位移传感器进行测定。

试验前将土开挖至设计基础面标高,承压板底面铺设50mm厚中粗砂垫层。

油压千斤顶平放在承压板上(垫传力厚钢板),在承压板上按正交直径方向分别安置四个100mm高精度位移传感器,以测定沉降值。

反力装置采用6000×2200×360mm承重平台及配重,用千斤顶控制逐级加荷。

具体操作如下:

①、加荷分级:

最大加荷量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两倍,每级加载为最大加荷的1/10。

②、沉降观测时间:

每加一级荷载P,在加载前后各读记承压板沉降值S一次,以后每半小时读记一次。

当一小时内沉降增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③、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a、沉降急聚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

b、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的6%;

c、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④、卸荷分为5级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记录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量。

(三)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原则

①、当P-S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荷载值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②、当P-S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按相对变形值确定:

可取s/b=0.006所对应的荷载。

(四)试验结果分析

1#点: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P-s曲线为缓降型,没有较明显的比例界限,加荷至160KPa时,累计沉降量为24.15mm。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确定该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75.0KPa,不满足设计要求。

2#点: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P-s曲线为缓降型,没有较明显的比例界限,加荷至160KPa时,累计沉降量为23.61mm。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确定该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72.0KPa,不满足设计要求。

3#点: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P-s曲线为缓降型,没有较明显的比例界限,加荷至160KPa时,累计沉降量为24.07mm。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确定该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78.0KPa,不满足设计要求。

从3组静载荷试验来看,特征值分别为75.0KPa、72.0KPa、78.0KPa,其平均值为75.0KPa。

极差为8.0%,则该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75.0KPa。

四、检验结果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共进行3组静载荷试验,均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各点承载力特征值的平均值为75.0KPa,为场地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五、检测数据及表

压板静载试验汇总表

工地名称:

※※试验点号:

1

测试时间:

※※

序号

荷载(kPa)

历时(min)

.

沉降(mm)

本级

累计

本级

累计

0

0

0

0

0.00

0.00

1

16

120

120

1.16

1.16

2

32

120

240

0.85

2.01

3

48

150

390

0.92

2.93

4

64

120

510

0.85

3.78

5

80

150

660

2.47

6.25

6

96

150

810

1.93

8.18

7

112

150

960

2.16

10.34

8

128

120

1080

2.16

12.50

9

144

150

1230

4.32

16.82

10

160

150

1380

7.33

24.15

11

128

60

1440

-2.62

21.53

12

96

60

1500

-3.86

17.67

13

64

60

1560

-3.70

13.97

14

32

60

1620

-5.17

8.80

15

0

180

1800

-5.40

3.40

最大沉降量:

24.15mm最大回弹量:

20.76mm回弹率:

85.94%

 

测试时间:

2008-10-03试验点号:

1

 

压板静载试验汇总表

工地名称:

※※试验点号:

2

测试时间:

※※

序号

荷载(kPa)

历时(min)

.

沉降(mm)

本级

累计

本级

累计

0

0

0

0

0.00

0.00

1

16

120

120

1.16

1.16

2

32

120

240

0.77

1.93

3

48

150

390

0.77

2.70

4

64

120

510

1.23

3.94

5

80

150

660

2.39

6.33

6

96

150

810

1.85

8.18

7

112

150

960

2.16

10.34

8

128

120

1080

2.62

12.96

9

144

150

1230

4.09

17.05

10

160

150

1380

6.56

23.61

11

128

60

1440

-1.85

21.76

12

96

60

1500

-3.78

17.98

13

64

60

1560

-4.01

13.97

14

32

60

1620

-5.17

8.80

15

0

180

1800

-5.40

3.40

最大沉降量:

23.61mm最大回弹量:

20.22mm回弹率:

85.62%

 

测试时间:

2008-10-04试验点号:

2

 

压板静载试验汇总表

工地名称:

※※试验点号:

3

测试时间:

※※

序号

荷载(kPa)

历时(min)

.

沉降(mm)

本级

累计

本级

累计

0

0

0

0

0.00

0.00

1

16

120

120

1.00

1.00

2

32

120

240

0.77

1.77

3

48

150

390

0.93

2.70

4

64

120

510

1.54

4.24

5

80

150

660

1.70

5.94

6

96

150

810

2.08

8.02

7

112

150

960

2.08

10.11

8

128

120

1080

2.62

12.73

9

144

150

1230

4.09

16.82

10

160

150

1380

7.25

24.07

11

128

60

1440

-2.55

21.53

12

96

60

1500

-4.01

17.52

13

64

60

1560

-3.70

13.81

14

32

60

1620

-5.32

8.49

15

0

180

1800

-4.78

3.70

最大沉降量:

24.07mm最大回弹量:

20.37mm回弹率:

84.62%

 

测试时间:

2008-10-05试验点号: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