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职高升学班对口升学语文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1070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职高升学班对口升学语文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吉林职高升学班对口升学语文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吉林职高升学班对口升学语文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吉林职高升学班对口升学语文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吉林职高升学班对口升学语文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吉林职高升学班对口升学语文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吉林职高升学班对口升学语文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吉林职高升学班对口升学语文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吉林职高升学班对口升学语文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吉林职高升学班对口升学语文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吉林职高升学班对口升学语文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吉林职高升学班对口升学语文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职高升学班对口升学语文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docx

《吉林职高升学班对口升学语文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职高升学班对口升学语文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职高升学班对口升学语文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docx

吉林职高升学班对口升学语文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

语文试题

满分120,时间12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对于一个新生的事物或现象,人们总试图用语言给它以定义,或是贴上标签,以便称呼、了解和研究。

“打工诗人”也没有逃脱这种命运。

从最早对“打工文学”进行研究的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说起,他对“打工作家”的命名并不具有完整意义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从对打工作者的身份由“基层打工的业余作者”到“一批关注并深入打工生活的有才干的作家”,再到“下层打工者自己”的界定来看,这种定义并不是十分正确。

由此推及“打工诗人”,同样也不甚周密。

我们从诗歌的创作主体来给它一个诠释,它显然包含着基层的打工业余作者和写“打工诗歌”的文人作家两个群体。

但无论定义正确与否,“打工诗人”的标签总算是名正言顺地贴了上去。

从话语权的分配状态考虑,有些诗人似乎并不乐于接受这种可能带有歧视色彩的标签,甚至带有明显的抵触心理。

如作为诗人和评论家的柳冬妩认为“‘打工诗人’和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是充满抵触色彩的被污名化了的社会群体”,他还认为“从社会的公平角度看,必须淡化现有‘打工诗人’的身份”。

然而《打工诗人》的主编许强则认为“‘打工诗人’是个约定俗成的称谓,是在社会中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文化类别,是一个具有社会明显特点的身份象征”;“‘打工诗人’这个身份象征仅仅是一个代名词,只是区别其他诗歌流派的一个代号,除去代号,诗歌作者的作品不会因此更加富有文学气味,加上这个代号,作品更加不会贬值”。

其实,所谓的“打工诗人”,并不是什么带有贬义色彩的标签,它同“大学生诗派”、“朦胧主义诗派”等称谓一样,只是从不同的身份或特点来加以命名而已。

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个称号而怀疑作者和作品,它们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

像诗人中原马车所说的:

“如果过于关注一个诗人的社会属性,就会疏忽其艺术品德,会降低对艺术的请求。

”因而,我们更应当关注的是作品的意义与诗人的心坎,是诗人的建设与发展。

作为“打工诗人”精神宣泄与升华的“打工诗歌”是历史发展的一种现象,它不是学院派躲在屋子里引经据典的呕心创作,也不是某些知识分子殿堂里朦胧玄奥的低吟浅唱,而多是些底层打工者自己在艰苦的生存状态中创作的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作品。

在题材的生活性、琐碎性、现实性和语言的俚俗化、口语化方面,“打工诗歌”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所以有人说,“打工诗歌”不具有前卫和先锋性,既非先锋之作,也非试验之作。

但有一点我们必须加以肯定,那就是“打工诗歌”在内容方面培养了诗歌新的生长点,拓展了诗歌的题材与写作空间。

它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真实情感为依托、以通俗的语言为工具、以低文化的打工者为诉说主体、以“都市恶、乡村美”的观念为基调定位的写作。

它是对浅薄媚俗诗歌习性的唾弃,是诗歌真实品格和良知的失而复得。

“打工诗人”同许多打工者一样,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着人间的屈辱与辛酸。

他们孤单地流浪在异地他乡,这种无根的流浪,让他们永远感到是城市里的客人。

从他们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诗歌的豪情是火热的,而他们的经历又是沧桑的、辛酸的,他们同时恨着也爱着这个世界。

他们是这个时代特别的歌者,是走在路上的行吟诗人,是一群用诗歌书写着命运的流浪汉。

——选自《当代诗坛的一面镜子——“打工诗歌”片论》,有删改

1.下列有关“打工诗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与学院派和某些知识分子的创作不同,“打工诗歌”多是底层打工者自己在艰苦的生存状态中创作的诗歌作品。

B.“打工诗歌”虽然在题材生活性和语言俚俗化方面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突破,但在内容方面培养了诗歌新的生长点。

C.作为“打工诗人”精神宣泄与升华的“打工诗歌”是历史发展的一种现象,它既非先锋之作,也非试验之作。

D.“打工诗歌”以低文化的打工者为诉说主体,唾弃浅薄媚俗的诗歌习性,是诗歌真实品格和良知的回归。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过于关注一个诗人的社会属性,就会疏忽其艺术品德,会降低对艺术的请求,因而,我们更应关注诗人的心坎与作品的意义。

B.许强认为,“打工诗人”是个约定俗成的称谓,加上或除去这个代号,诗歌作者的作品都不会因此更加富有文学气味或贬值。

C.对于一个新生的事物或现象,人们总试图用语言给它以定义,或是贴上标签,以便称呼、了解和研究,作者并不赞同这种做法。

D.许多打工者同“打工诗人”一样,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着人间的屈辱与辛酸,他们同时恨着也爱着这个世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从诗歌的创作主体诠释“打工诗人”,它包含着基层的打工业余作者和写“打工诗歌”的文人作家两个群体。

B.“打工诗人”孤单地流浪在异地他乡,这种无根的流浪使他们对城市没有归属感,他们用诗歌书写并改变沧桑、辛酸的命运。

C.“打工诗人”与“打工作家”的命名都不具有完整意义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种定义不甚周密,也不十分正确。

D.作为诗人和评论家,柳冬妩认为“打工诗人”是被污名化了的社会群体,他对“打工诗人”这一标签带有明显的抵触心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7题。

(13分)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邑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

“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赖续业,自七岁属词,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

“子,谪仙人也!

”言于玄宗。

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

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贫不自振振:

奋起,振作

B.若令执先臣故事执:

继承,发扬

C.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徙:

调职

D.遁还,客巴西遁:

逃走,逃逸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饮。

B.①召入,而时白已醉;②乃自刎而死。

C.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②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

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邑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看望他。

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中,滞留在了长安。

B.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

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狂骜不训,尝尝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文人欲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侧面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思想。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

在宫中,李白竟“使高力士脱靴”,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

后来他云游四方,还经常旁若无人的身穿宫廷的锦袍坐在船中。

7、文言文翻译(4分)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10分)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8.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白居易《长恨歌》相同吗?

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赏析。

(5分)

四、名言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上出重霄;,下临无地。

(王勃《滕王阁序》)

(3)子曰:

“,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4)子曰:

“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5),,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

(6)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老子》)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

(16分)

菩提树

吴冠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话已经不新鲜。

“全靠这公园养我们这方的老人和儿童。

”一位邻居指着我们楼群中的小公园感慨地说。

我们这个公园长约数百米,宽约百米,布满高大的垂柳、雪松、槐树、泡桐及各种形态和色彩的丛丛灌木,到处缠绕着枝藤,点缀着花朵,既郁郁葱葱,又疏密掩映,颇有山间丛林的氛围,四周的高楼因而被推向了遥远。

林木花草引来老人,持手杖的、扶双拐的、坐轮椅的、驼了背仍艰难地独自迈步的、面壁似的对着松柏吸精气的,显然,老人们都在为生命的延续而挣扎。

老太太们不爱走路,大都扎堆坐着聊天,各人的拐棍搁在一边,歪歪斜斜,像放下的武器。

她们专注于交头接耳聊天,如果忽视其满脸皱纹的衰老与憔悴,单看那一群银白、灰白的头发之交错,倒是颇具特色的美丽的绘画色调。

人过中年,各种疾病,叩门而至,因而公园里中老年人的锻炼队伍日益扩大,一群群、一组组,在集体做各式各样的功,有摇臂拍掌的、有扭腰踢腿的、还有席地朗诵的。

公园里仅有三个类似袖珍广场的小空地,挤不下太多集体活动,因而我注意到从清晨6点到9点之间,他们是轮班活动的,像从深海到浅海的鱼群,各自固定在自己的时空定位里。

中午前后公园里很寂静,偶有骑自行车来相拥抱的情人,在此找到他们的伊甸园。

下午4点以后,虽仍有老人来漫步,但主要是婴幼儿的乐园了,各家的阿姨带着各家的孩子,孩子蹦跳穿梭,像一簇簇流动的花朵。

有些婴儿尚躺在坐车里,婴儿的坐车往往与老人的轮椅狭路相遭遇!

夏末秋初,树叶的颜色开始递变,黛绿间疏黄,残红隐现。

地面撒落着细长的柳叶、阔大的桐叶,以及像桂花似的不知名的黄色碎点……统统织入树枝的网状投影里。

一年一度春秋,老人们依然在攀登他们的人生之路,虽然明知体质一年不如一年了,谁也违抗不了自然规律。

其实景物也一样,今天的春花秋叶已不是去年的她们。

十年树木,这个公园的开辟不足十年,已森森然;百年树人,婴儿与老人间似乎遥远,但今天相遇在小小的公园里,却展现了人生的短促。

人们只见到眼前老人的多病痛,看不到他们已为人类社会付出的艰辛。

人老了,人老得如此快,极少人能躲过老年的病痛与孤独,诚然,人生最苦是晚年。

在这个小小的公园里,释迦牟尼看到了生、老、病、死,因之他出家成佛去,为了永生吧!

确乎,躯体必将消灭,但却有永不消灭的思想。

我又想到释迦牟尼成佛之菩提树下。

我先前没有见过菩提树,五十余年前经过锡兰(今斯里兰卡)哥仑坡,像印度一般的民俗风貌,小贩卖点心有用菩提树叶包托的,我触景记下了感受:

“南国、古国、佛国,邋遢与乌黑。

今日人间穷个不得了,哥仑坡犹如及普的(非洲一港口),无端向人讨来一片菩提叶。

光阴似箭,今日自己也老了,被无情的岁月推入了老年的行列。

无奈激情不肯老,适应不了老年生活规律,打牌、下棋、养鸟、种花都不能吸引我。

到这公园来漫步,是等待成佛的唯一通道吗?

我在此寻找菩提树,没有。

有,发现棵棵都是菩提树,菩提树的根,原来伸展在各人的心脏深处。

11.结合文本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深刻含义(5分)

12.本文第三段、第五段描绘春天和夏末秋初的林木花草,这些景物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5分)

13.文章结尾“我在此寻找菩提树,没有。

有,发现棵棵都是菩提树,菩提树的根,原来伸展在各人的心脏深处”可谓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认识。

(6分)

六、语言知识运用()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正确的一项()

A.这篇论文引用了许多可靠的材料,深文周纳,另人信服。

B.合唱队获得全市一等奖的喜讯传来,全校同学欢呼雀跃,一片哗然,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C.《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

D.王主任在座谈会上的一席话,起到了借风使船的作用,引出了单位职工许多好的建议。

大家都说,会议开的很成功。

1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清晰景泰蓝模棱两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B.缜密大手笔蓦然回首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C.慎重试金石举止娴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D.气概守财奴无与伦比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政府必须下决心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否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只能是一种空想。

B.莫斯科地铁不仅仅是藏满精美艺术品的博物馆,而且更像是交通工具,是集建筑、装饰、绘画、雕刻等于一体的艺术殿堂。

C.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D.我国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过法国,位居全球第四,销量突破500万辆,目前我国是继美日之后的第三大汽车产销国,成绩来之不易。

17.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要求符合上下文特定的语意。

(3分)

白春礼院士把“青年”的英文大写YOUTH进行了巧妙的解释:

Y像小树,意味着青少年正处于发育发展期,需要不断茁壮成长;;;T像一个戴帽子直立行走的人。

很多青年都获得了学士帽,硕士帽,博士帽,但学位的获得只是一个开端,我们不能被荣誉压弯了腰,还要直立行走;H像一个单杠,希望青年在工作之余,保持良好的体魄,更好地为国家民族作贡献。

18写作(共50分,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当代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她的作品《每一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中说:

“美丽会褪色。

”其实,生活中也有永不褪色的美丽。

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和感受吗?

请以“没有褪色的美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写出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受,有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C2.A3.B

1.C项,原文“所以有人说”,只是部分人的看法。

2.B项“除去或加上”与“富有文学气味”和“贬值”位置颠倒,与许强的观点不符。

C项原文作者并未评价此种做法。

D项张冠李戴。

3.B“改变着命运”无法从原文推断得出。

4-6CBD

7.皇帝喜爱他的才能,多次宴请接见李白。

李白常常侍奉皇帝,有一天李白喝醉了酒,让高力士给他脱靴子。

8.不相同。

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同情的态度细致描写并美化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而本诗提出了莫再吟唱的不同主张,认为战乱中平民百姓所遭受的苦难远远超过帝王、妃子之间的感情磨难,平民百姓所经历的生离死别更多,也更值得人们去关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同情百姓疾苦、关心下层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意思对即可。

9.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直抒己见(或运用了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在诗的开头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莫再吟唱《长恨歌》的主张;二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杜甫《石壕吏》与白居易《长恨歌》所写之事两相对比,形象地说明李、杨的爱情悲剧是他们自己所作所为造成的,而老百姓的悲剧是统治者造成的,老百姓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们的悲惨处境才最值得关注和同情。

(意思对即可。

10.

(1)云无心以出岫抚孤松而盘桓

(2)层峦耸翠飞阁流丹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4)不悱不发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含义:

“满脸皱纹的衰老与憔悴”意在说明躯体的衰老、人的衰老是自然规律,抗拒不了的;(2分)“美丽的绘画色调”强调不一样的生命意义:

生命成熟的光彩和魅力。

(2分)作者在告诉我们应该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去看待老年甚至于生命。

(1分)

12.第二段突出了春天景物生机勃发的特点(1分),烘托了作者热爱欣喜的心情(1分),为下文来公园的人们的活动设置背景。

(1分)第五段突出夏末秋初景物萧索,凋零的特点。

(1分)点明了草木兴衰,年华老去的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1分)为后文作者参透人生做铺垫。

(1分)

13.结合文本和实际可以围绕以下观点谈:

(1)人生短促,人要珍惜时光。

(2分)

一年一度春秋,谁也违抗不了自然规律。

极少人能躲过病痛、孤独的折磨,都在为生命的延续而挣扎,所以作者说人生最苦是晚年,面对短促的生命,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无论曾经风华正茂,还是如今老冉冉已至,都应该让自己保有激情,让生命焕发光彩。

(3分)

(再联系现实谈即可)(3分)

(2)平和自己的心态,提升内在精神修养。

在喧嚣的尘世中努力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2分)

作者说,在这个小小的花园中,面对婴儿和老者释迦摩尼看到了生、老、病、死,因之他出家成佛去,为了永生。

面对现实,作者却认为作为人,不可能永生,躯体必将消灭,而我们却可以让自己拥有永不消灭的精神。

面对尘世的喧嚣,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让自己的精神能够超越躯体,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那么在面临老年,病痛,孤独折磨之时,就可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释然的看待生命。

(3分)

(再联系现实谈即可)(3分)

14.C

聚讼纷纭(作业许多人在一起对某一问题议论纷纷,不能决定哪种意见是正确的。

)深文周纳(“深文周纳”指不根据事实妄加罪名。

)一片哗然:

形容很多人吵吵嚷嚷。

借风使船:

比喻借用别人的力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15.D

字形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形似音异字、音同形异字、音近形似字,辨析的方法有“对举法”“组

16.A(B:

“不仅仅是藏满精美艺术品的博物馆,而且更像是交通工具”语序不当。

C:

“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句式杂糅。

D:

“位居全球第四”“第三大汽车产销国”不合逻辑。

17

18

(1)写作提示:

这道作文题“没有褪色的美丽”,其中“美丽”是一个核心词。

“美丽”具有比喻义和多义性,可以是美丽的人、美丽的事、美丽的品格、美丽的传说等。

美丽是与丑恶相对的,其内涵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

“没有褪色”是指经过时间的洗涤或实践的检验而依然具有的美质。

“没有褪色的美丽”含义是指生活中那些传统美德和人性的美好并没有被丢失。

旨在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看待生活,对待人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

这道题取材范围很广,选择空间很大。

比如善良、勤劳、坚强、厚道、诚朴、真情、大爱、亲情以及奋斗、追求、奉献,等等,都可以说是不褪色的美丽。

学生可以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人或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无论写什么,都要注意选择自己熟悉而体验深刻的材料,要注意写得真切,有人情味,感动人。

同时通过叙事、描写、抒情,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这道题要求写生活化作文、真情作文和真我作文。

(2)等级评分标准:

(详见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3)评分说明:

评分依据:

《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评分(50分,其中内容25分,表达25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注意突出记叙文文体特点。

发展等级评分(10分),依据“①深刻②丰富③有文采④有创新”四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切入分为45分。

缺题目扣2分。

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最多扣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