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1079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docx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docx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复习资料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第一次作业答案

(绪论至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市政管理学:

是指研究城市政府行政机关和其他城市公共管理主体,对城市日常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学科。

2、市民参政:

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与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

3、市人民团体:

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

在我国城市特指市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等组织。

4、市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

5、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担负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

二.简答题

1、市政是指城市政府根据国家法律和通过与市民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为实现城市自身和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制定城市运行规则和公共政策,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保障城市公共事务运行的管理和监督行为。

2、市人民代表大会主要有地方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广泛性;2、服务性;3、规范性;4、自主性;5、多样性。

4、结合实际,论述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重点。

(1)全面导人绿色、人文的目标绩效观;

(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

(3)全面导人循环经济;

(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

五.论述题

1、简述中共市委的领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城市政权的领导者,但城市党组织本身并不是城市国家政权机构,它并不直接、具体地管理城市事务,而是体现为市委对城市和城市政权机构的领导,市委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领导,政治领导主要指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上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主要干部。

作为城市党组织,中共市委的政治领导作用则具体表现为:

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符合本市实际、代表城市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针政策,并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把它们转化为城市国家机关的决议、命令、规章、条例等。

2、思想领导,指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全党和全体人民,提高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使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城市的繁荣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3、组织领导,指通过党组织的工作,使党和广大群众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党的目标。

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各级党组织,培养、选拔党员干部,建立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威信的领导集体,并对他们进行党内和党外监督管理,通过党的组织、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去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团结一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从市政职能的主体来看,体制上过度集权。

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长期以来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从政府与社会、与市场的关系来看,政府管得过多、过细,政企不分,政社不分,城市政府自然也不例外;从纵向关系来看,中央集权过多,上级政府集权过多,城市政府缺少独立自主权。

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不断推进,这种状况逐渐有所好转,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市政职能的范围和重心来看,职能界定不合理、不科学。

从政府与社会、与市场的关系来看,政府职能范围过大,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了的事,如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一些该管的事务则未管好或没有管,如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从纵向关系看,城市政府与上级政府、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事权即职能范围缺乏科学、合理的划分。

从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来看,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以多层次行政系统的“条块”和指令性的计划来管理城市事务,管理企业经营,而不是采用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和行政的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改革趋向:

1、实行市政职能的分解;2、加强市政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3、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4、加强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5、转变市政管理手段。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第二次作业答案

(第四章至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

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基础设施:

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城市经济管理:

就是城市政府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取得最大的城市效益。

4.城市社区:

是城市中的社区,是指城市中被道路环绕的居住地段上,由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5.城市环境管理:

指按照一定环境功能目标,运用行政、法律、教育、经济与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防止环境污染、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一种措施。

二.简答题

1.我国城市成长管理应当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

1、土地投放的规模、时序和区位;2、成长模式——内涵与外延;3、功能分区——纯化或复合。

2.我国城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答:

1、税收收入,税收是城市政府主要的收入来源;

  2、利润收入,国有企业税后利润在规定留成后的剩余,也是城市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3、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上级转移支付的城市财政收入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4、政府公债,政府公债一般有两种,一是对外举债,一是对内举债;

  5、收费收入,包括公共事业使用收费、土地使用费、管理费、事业费、资金占用费、租赁费,等等;

  6、基金预算收入和专用基金收入,随着城市相对独立的作用的增强,城市针对特殊的用途,经国家批准,可以通过建立社会基金和专用基金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7、其他来源,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金融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金融机构走向多元化,除了银行机构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也是市政资金的来源之一。

特殊情况下,社会集资也是市政资金的来源之一,但由于其比较敏感,只有经中央政府特别授权的城市才可进行。

另外,外资的不断进入也使其成为市政资金的来源之一。

3.描述城市人口特征的指标有哪些?

答:

1、城市人口数量,城市人口数量是指城市区域内人口的总数,包括常住人口数量和流动人口数量;

  2、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密度是指城市用地范围内或城市区域内单位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常用人/平方千米或人/公顷等来表示;

  3、城市人口分布,城市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城市空间的分布状况,它涉与城市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人口城市规划和增值等要素;

  4、城市人口性别比例,城市人口性别比例是指城市中人口总数或某个年龄段中男性与女性的人口比例;

  5、城市人口年龄比例,城市人口年龄比例是指在城市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数量的分布情况,或指各年龄段人口分别占城市人口总人口数的比例;

6、城市人口职业结构,城市人口职业结构是指城市劳动人口在各社会部门所占的比例,即各部门的职工或劳动人员占城市在职人口总数的比例。

4.循环经济3R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

  2、再利用原则,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多次以与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

3、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五.论述题

1.试述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答:

1、综合性,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它涉与许多方面的问题;

  2、法治性、政策性,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战略部署,又是组织合理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手段,涉与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众多部门。

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

  3、地方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其目的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同时,规划的实施要依靠城市政府的筹划和广大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

  4、长期性、经常性,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见性;

  5、实践性,城市规划的实践性,首先在于它的基本目的是为城市建设服务,规划方案要充分反映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和要求,有很强的现实性。

其次是按规划进行建设是实现规划的唯一途径,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最后,城市规划的实践性还在于其可实施性,应当在规划编制时,考虑城市的财力和能力,不能盲目提出过高的要求,同时,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要注意城市规划自身的弹性。

2.试述城市环境管理原则与手段的内容。

答:

原则: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该原则有三层涵义,一是城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结合;二是城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三是全面规划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

  2、综合利用、化害为利,这是指全面和充分地利用各种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充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又减少环境污染;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城市环境一旦污染便很难恢复,因此保护环境应以预防为主,但预防不可能完全避免污染,对已经存在的污染必须治理,因此要防治结合;

  4、“三同时”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5、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体社会组织和市民的职责;

  6、污染者负担原则,指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的损失,由排放污染物和造成破坏的组织或个人所承担;

7、除了上述原则以外,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还应始终坚持一个总的原则,即可持续发展原则。

手段:

1、行政手段,这是以政府的名义,通过研究制定城市环境管理的政策,组织制定城市环境规划以与在自身职能范围内的一系列政策活动对城市环境进行管理;

  2、法制手段,包括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且按照环境法律、法规依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管理。

一是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做到依法办事,三是做到违法必究;

  3、市场手段,指运用价格、成本、利润、税收等与价值有关的各种经济杠杆,影响和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利用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使国民经济在生态环境健全的基础上发展;

  4、技术手段,即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城市环境进行管理,改进城市环境管理的手段,提高环境管理的质量;

  5、教育手段,包括两个层面的教育,一是环保知识的教育,教育各社会组织和公众懂得如何进行环境保护;二是环保意识的教育,教育社会组织和公众懂得城市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上述几方面的手段应综合使用,不能偏废,其中法制手段是根本保障,教育手段是长远基础,技术手段是优化条件,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是日常管理的必要条件。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第三次作业答案

(第八章至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的状态。

2、(城市联盟)是指由相同特征和功能的城市和城镇环绕所组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相对独立的贸易、商业和通讯区域。

3、城市化是指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

4、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形成一个跨越国界或地区的商品、资本、人才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的组织形式。

5、公共紧急状态是指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

二.简答题

1、城市边缘区管理中现存的问题和成因是什么?

答案:

问题1、发展建设无序,违法用地、违章建设现象普遍存在;

  2、基础与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质量较差;

  3、经济收益主要依赖不断升值的土地与物业租赁,利益调控缺乏弹性;

  4、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是刑事犯罪的高发区;

  5、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社会文化层次偏低;

  6、流动人口大量聚集,是城市人口管理的“盲区”。

原因1、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造成的双重标准和管理漏洞是根本原因;

  2、管理的理念仍停留在农村层面,导致了问题的复杂化和治理难度加大;

  3、改制与后续管理衔接不够,造成改革不彻底或阻力较大;

  4、在城市化扩展中对城市边缘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滞后。

2、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1、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2、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3、“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

  4、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3、如何判断什么是紧急状态?

答案:

判断紧急状态与否可以根据以下几个特征:

(1)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

(2)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3)阻止了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4)影响了人们的依法活动,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等。

4、如何引导城中村一体化?

答案:

1、从发展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2、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3、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4、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5、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6、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法现象;7、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8、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

五.论述题

1、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案:

区域协调的内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为了避免在城市与周边地区展开恶性竞争,导致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出现,需要在产业方面进行协调,即包括各城市在产业上如何进行分工合作,如何在产业政策上进行衔接以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实力等内容。

  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公共性,各个主体(城市或区域)在利用生态资源时都倾向于自身利益最大化。

为了实现全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和建立良好的补偿机制,需要在各个主体间进行协调。

而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以与历史文化资源等虽然可能只位于某局部地区,但却是整个区域的共有资源,需要共同努力进行保护。

  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在交通和通讯联系日益发达的条件下,许多大型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可能服务半径已经超出城市或区域的范围。

而且,所有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都是有一定的“规模门槛”约束的。

如果允许各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在自己的属地范围内都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将降低设施的利用效率,造成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因此需要在大型公共设施建设上进行协调,形成功能互补、共同享用的公共设施体系。

此外,由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跨地界性,对于区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的整体系统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各城市范围内自行规划建设的设施的衔接变得十分重要。

唯如此才能大大提高设施的整体运行效率。

  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规则经济。

只有制定一套公平公正、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才能界定和约束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保证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

目前区域协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土地的“零地价”出让、污染排放、设施建设标准不一造成难以彼此衔接等,很大程度上都缘于缺乏一个明确的指导和约束各地方政府的行为标准和准则,而这是区域协调机构的最重要职能。

  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核心城市的竞争,也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竞争。

要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力,需要各个城市结成同盟,以一个整体参与对外合作交流和竞争,同时也需要以一个整体进行宣传和推介自己。

塑造区域的整体形象,既是提高区域的影响力,也是增强区域内各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此外,影响区域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在于区域持续的创新能力的培育,而这依赖于一个高效的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而不能单靠个别城市的发展。

区域的整体创新能力的培育取决于区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最终是建立在整个区域的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造就的基础上,这是培育区域长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试述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和手段。

答案:

1、确认危机来源,在城市遭遇突发事件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确认危机的来源,要去积极地管理风险,而不是等待风险的出现。

对风险的管理可由下列步骤进行:

(1)对城市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列举出可能出现的风险;

(2)对这些风险进行确认,排除不存在的风险;(3)将各种风险列举在管理目录中;(4)对列出的风险进行横向分类与纵向分级。

  2、危机判断,对风险的类型进行判断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对可以预见且时间和资源允许处理的风险,尽量减少其发生的可能;

(2)对可以预见但可能发生概率较低的风险,可以进行投保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3)对现在没有表现出来,但其爆发总存在一定征兆的风险,采取建立预警系统对其监控;(4)对那些完全不可预测到的风险,则必须建立起一个有效、完善的危机处理机构,以对随时出现的风险进行处理和灾后恢复。

  3、预警系统的建立,建立起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管理预警系统对于处理突发实践极其重要。

当预警系统发出警告后,城市可以与时地采取防范或补救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危机的发生或使损害和影响尽可能减少。

一套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可以保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真实的传递,也便于监管者与时做出反应。

而按照不同的部门对信息进行收集,可以充分利用不同部门的长处。

当信息收集完成后,下一步工作是对信息进行判断和处理,即对监测得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与其危害程度做出估计,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

预警系统是否有效还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管理人员,另一个方面是具体执行的员工。

  4、危机应对,危机管理对速度的要求是很高的,反应的时间越短,越能证明城市处理危机的能力。

建立一套完善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是危机管理的前提与根本。

突发性事件应对机构对危机进行的反应:

  

(1)第一波反应:

对危机的反应,专门的危机处理机构所担负的责任是巨大的,当不可抗的危机或是预警系统失效所造成的危机爆发时,它必须立即发挥作用,对危机进行积极的反应。

  A危机的评估,危机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响应策略。

这时,对危机的评估显然格外的重要。

而恰当的危机评估建立在对危机事件的准确掌握之上。

这时对危机事件进行调查,进行危机事件的信息收集,应当成为最为关键的一步。

  第一步,计划与情报部门应与时、积极地对危机事件进行调查和信息收集,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将准确的信息传递给危机应对机构的指挥者;

  第二步,根据获取的信息,对危机事件进行评估;

  第三步,对危机的起因进行调查,找到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并确定主要危机;

  第四步,危机反应计划的制定。

  B危机计划制定过程中的几个要点,在现有的可利用人员水平上,确定危机处理的领导小组,并保证其他非危机处理部门能够正常的运转。

  谨记变化应比计划快。

危机事件中,不确定性很高,类似于“做什么”、“如何做”的教条似的计划是不可取的。

  将危机指挥和协调部分写入计划当中。

在制定适当的危机反应计划之后,应遵循计划的大原则、大方向,在危机应对机构的统一调度、安排与协调之下,对危机事件进行迅速、果断的处理。

  

(2)第二波反应:

危机后的恢复,危机过后,对危机爆发原因的研究与怎么才能恢复城市正常的经营秩序的研究,共同构成了危机事后管理的第二波反应。

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第4次作业答案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

1、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城市政府,也包含一定的城市公共团体、组织和市民,这是由市政公共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

2、市建制体制是市政体制存在的前提

3、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4、财政补贴是政府转移性支出的一种形式。

5、户籍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

6、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高度融合是城市环境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

7、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8、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第一原则是迅速地阻绝传染,将可能发生的危机尽可能缩小。

9、伦敦大都市政府,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10、城市成长管理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二、选择题

1、2、3、4、D5、D6、D7、B8、9、A10、

三、名词解释

1、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与其发展方向,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2、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与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四、简答题

1、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1、市建制体制;2、市政府构成体制;3、市行政管理体制;4、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2、现代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计划;

  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

  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

  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

  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

  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

3、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4、形成城中村的原因是什么?

1、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2、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3、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4、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五、论述题

试述城市规划管理中的行政法制原则?

答:

行政法制原则也即行政法基本原则,它是贯穿于行政法之中,指导行政法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准则。

1、行政合法原则,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

2、行政合理原则,行政合理原则的宗旨在于解决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合理性问题;3、行政效率原则,遵循依法行政的种种要求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行政效率。

廉洁、高效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要求,提高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4、行政统一原则,行政统一原则分为三项内容:

(1)行政权统一;

(2)行政法制统一;(3)行政行为统一;5、行政公开原则,行政公开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原则在行政法上的体现,我国行政公开的原则是:

国家行政机关的各种职权行为除法律特别规定的外,应一律向社会公开。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