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1157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 古诗三首》.docx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设计《9古诗三首》

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三首古诗,都是诗人通过对大自然地细致观察而产生的感受。

《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

前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后两句写夜晚的景色。

《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雪梅》借雪梅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情分析】

从一年级开始,同们就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古诗,所以在习方法上同们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本课习中可以适当放手让同们进行自主习古诗的意思以及感受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从而受到一定的启发。

【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题西林壁》。

3、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培养对诗的感悟以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的能力,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课件展示】

祖国的山河大川中处处有美景,处处有诗意。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在三位大诗人笔下的祖国自然美景吧!

【设计意图:

生欣赏图片,利用谈话导入新课,激起生习兴趣的同时也帮生理清所诗歌的体裁。

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课件展示】

1、自由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要求:

自由读后展示读。

2、再读古诗,读准节奏,读好重音。

教师出示三首古诗的停顿划分,生练读

要求:

小对子互读后小组比赛读。

【设计意图:

初步感受诗歌内容,将古诗读通顺,读好重音停顿,为古诗内容的解读打好基础。

三、了解作者,熟悉背景

【课件展示】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元稹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有《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等传世。

卢钺(yuè):

南宋诗人,自号梅坡。

代表作有《雪梅》两首。

要求:

重点信息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

了解作者相关知识,熟悉诗歌写作背景,为后续诗歌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打好基础。

四、解读词语,了解诗意

【课件展示】

1、教师出示诗歌《暮江吟》

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碧绿色,一半呈现红色。

九月初三的夜晚叫人多么喜爱呀!

那露珠如珍珠一样明亮,月亮像弯弓一样挂在天空。

要求:

小组合作,借助课本注释理解诗意,并展示。

2、教师出示诗歌《题西林壁》

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成了山峰,远看、近看、俯瞰、仰望,所见到的景象各不相同。

(我)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

要求:

小组合作,借助课本注释理解诗意,并展示。

3、教师出示诗歌《雪梅》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自己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这让诗人难以评议梅和雪的高下,只好放下笔。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要求:

小组合作,借助课本注释理解诗意,并展示。

【设计意图:

诗歌较为浅显,生借助课本中的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有利于生快速掌握理解诗歌的方法,积累一定的诗歌知识。

五、再读诗歌,尝试背诵

【课件展示】

要求:

自由朗读诗歌,男女生比赛背诵。

【设计意图:

趁热打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可以降低背诵的难度。

教反思:

【问题1】比一比,组词语。

锋()阁()章()

峰()阔()障()

【问题2】读诗句,理解词语。

可怜___________缘___________

真珠___________逊___________

【问题3】朗读古诗,用自己的话翻译下面句子。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4】读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1.《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雪梅》这首古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知

【课件展示】

要求:

小组比赛背诵诗歌。

【设计意图:

通过比赛背诵诗歌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帮助生回忆要习的内容。

二、研读古诗,深入理解。

【课件展示】

(一)习《暮江吟》

1、再读《暮江吟》,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各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在诗句中画出。

残阳江露月

要求:

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2、朗读《暮江吟》这句诗,看看诗中的哪个字用得好

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字

“铺”字可否换成“照、射”等字为什么

“铺”是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夕阳贴着水面斜射的场景,非常平缓柔和,给人以亲切、闲适之感。

而其他词语很难表现出这样的意境。

要求:

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3、仔细阅读下面诗句,思考其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句话写出了夕阳下江水的颜色,奇幻、美妙,令人称奇。

要求:

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4、“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5、哪些景物让诗人觉得可爱呢怎样的露珠、月亮让诗人觉得可爱呢

露似真珠月似弓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点明了露珠和月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要求:

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二)习《题西林壁》

1、朗读前两句,思考以下问题:

哪两个字体现出了观察角度的不同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别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说说诗人又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

要求:

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2、前两句诗中为什么看庐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要求:

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3、朗读后两句,思考以下问题:

用“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回答“为什么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这一问题。

之所以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要求:

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身在此山中”,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

置身山外,站在更高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观察,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

要求:

结合生活经验,对子讨论。

那么,做人方面,我们又获得了哪些启发呢

我们看人、做事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去看,结果就会不一样。

要求:

小组交流并展示。

(三)习《雪梅》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梅花和雪花各有怎样的优缺点你是从哪里读到的从中我们能悟出什么道理

从后面两句诗可以看出:

梅花香,却没有雪的洁白;雪花洁白,却没有梅花的香气。

道理:

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我们要互相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要求:

小对子交流,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

用问题串的方式系统解读三首古诗,了解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整体品读,习观察

【课件展示】

这三首回味无穷的诗歌作者都非常擅长观察,并能将自己观察到的生动写下。

我们再读一读,想一想三位诗人是如何观察的

《暮江吟》:

写出了江水颜色的变化,运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题西林壁》:

诗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揭示哲理。

《雪梅》:

诗人抓住雪和梅的外在和本质特征观察,运用拟人的手法揭示哲理。

要求:

小组交流展示,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

三首古诗进行整合,生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习三位诗人独特的观察方法,为本单元的习作教做好铺垫。

四、配乐朗诵,升华情感

【课件展示】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要求:

配乐朗诵,想象诗歌画面,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

通过配乐朗诵的方式,让生一边朗诵一遍想象画面,朗诵完后可以将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出,锻炼生的想象能力。

教反思:

 

10爬山虎的脚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引导生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这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首先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其次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重点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不仅要让生读懂课文,还要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引导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去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

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

课文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

文中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

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它怎样在墙上爬,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才能生存。

【情分析】

本篇课文内容清晰,通俗易懂,带有很强的普性,同们可以很快地完成对课文脉络的梳理。

在此基础之上,需要引导同们习作者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的特点的。

3、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习用观察记录的方法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

教流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

1、“是虎不是虎,有脚只会爬,紧贴墙上绿,离墙便枯死。

”(谜底:

爬山虎)

要求:

自由朗读,举手回答

你对爬山虎了解多少呢(同分享)

2、爬山虎:

一种攀援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

卷须前端有吸盘。

夏季开花,花很小,黄绿色。

产于我国各地,茎和根可以入药。

爬山虎又叫“常春藤”、“地锦”、“巴山虎”。

它爬墙的本领,自于它卷须上的吸盘,就像壁虎的脚一样,只要碰到房屋的墙壁,不管墙壁表面有多光滑,吸盘都能牢牢地吸附在上面,爬上十几米的墙壁,直到屋顶。

人们利用爬山虎的爬墙本领,只要在房子四周种上爬山虎,用不了几年,它就会爬满整个墙面。

3、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儿童文作家、教育家。

原名绍钧,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

写过以下童话:

《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皇帝的新衣》《玫瑰和金鱼》《快乐的人》《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

要求:

做好笔记,记录重点信息。

【设计意图:

以谜语的形式调动同们的习热情,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习生词

【课件展示】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为课文标上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词语:

爬山虎操场嫩红舒服均匀

重叠空隙叶柄反面触角

弯曲细小痕迹牢固休想瞧不起

要求:

自由读,再小对子互读展示

3、习多音字

铺pū铺展pù店铺

空kōng空气kòng空隙

重chóng重叠zhòng重量

曲qū曲折qǔ歌曲

要求:

男女生分读,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习生字词,扫清习障碍,确保生能够流利正确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课件展示】

1、齐读课文,想一想:

作者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再写了叶子的特点,最后讲了爬山虎的脚及爬山虎是怎样的爬的。

要求:

小对子交流后展示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

主要讲爬山虎脚的特点,具体写了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要求:

小组合作习并展示,在书上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

让生归纳总结,从而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四、层层深入,细致品悟

【课件展示】

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爬山虎生长在哪里

要求:

在书中圈出后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

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位置,为后面的深入习设置悬念。

教反思:

【问题1】看拼音,写词语。

cāochǎngkūwěiyèbǐngqiáobùqǐ

()()()()

【问题2】比一比,组词语。

站()嫩()瞧()

贴()漱()焦()

【问题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均匀—()舒服—()空隙—()

牢固—()仔细—()

反义词:

弯曲—()新鲜—()牢固—()

【问题4】朗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校有____________,“我”家也有____________。

作者介绍爬山虎的叶子是抓住叶子变化的特点讲的。

从形状看,叶子由____到____;从颜色看,是由____到______。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教师出示词语:

爬山虎操场嫩红舒服均匀

重叠空隙叶柄反面触角

弯曲细小痕迹牢固休想瞧不起

要求:

教师指名读

【设计意图:

引导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引起生的兴趣,为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二、层层深入,细致品悟

【课件展示】

1、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爬山虎刚长出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刚长出的叶子的特点:

嫩红嫩绿

长大的叶子的特点:

绿得那么新鲜铺得均匀一顺儿朝下

这段话描写了爬山虎颜色的三个特点:

(1)颜色由嫩红到嫩绿再到绿的新鲜的变化。

(2)排列,叶尖朝下,方向一致,铺得均匀,静态美。

(3)风儿吹过,便泛起层层涟漪,动态美。

要求:

在书中圈画关键信息,小对子交流习成果,并在文章中做好批注。

2、阅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

1)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子

茎上长叶柄(bǐng)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句子生动形象。

要求:

自由朗读,在书中划出相关句子;再小对子交流并展示;最后进行圈画笔记。

2)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细读课文把表示动作的词语找出。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这句话是讲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

这句话里“弯、拉、紧”三个字,有一连串的因果关系。

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才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继而一脚一脚往上爬。

要求:

自由朗读,在书中划出相关句子;再小对子交流并展示;最后进行圈画笔记。

3、“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爬山虎巴在墙上非常牢固,不会轻易被拉下,体现了爬山虎的坚韧不拔。

要求:

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

本环节巧妙地设计问题,通过朗读,感受爬山虎脚的美,并且启发生的思维,培养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探究合作能力。

三、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课件展示】

通过习本课,你在写作和做人上分别有什么收获

写作方面:

要习作者留心观察,细致描写

做人方面:

要习爬山虎顽强坚韧,努力向上的精神

要求:

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生谈习感想的方式,让生感受作者观察的方式方法,会如何细致观察。

同时通过对爬山虎品格的揭示,让生拥有向自然习的意识。

教反思:

 

11蟋蟀的住宅

【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小品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语言精炼传神,字时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课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深受生青睐,教中要引导生感悟的奇妙,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情分析】

本文内容生动有趣,并且之前同们也接触过法布尔以及他的相关作品,因此在习时可以迅速调出之前的积累,提高习的效率。

激发同们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伟大工程”的含义,感受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养成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1、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夏天我们经常听到蝉在窗外高歌。

昆虫界中,除了蝉拥有优美的歌声外,还有一种昆虫也常常给我们带美妙的歌曲。

(欣赏蟋蟀的图片,播放蟋蟀的叫声)

2、蟋蟀唱歌非常出名,但它还有一样东西非常出名,是什么(蟋蟀的住宅)

3、人居住的房子叫住宅,那蟋蟀居住的地方能叫住宅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有什么疑问(生自由提问)那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法国作家法布尔一起参观“蟋蟀的住宅”。

(板书课题)

4、作者介绍: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家、文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主要作品有《昆虫记》十卷。

要求:

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

声音让生更清楚地认识蟋蟀,同时激起生的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习字词

【课件展示】

1、自由朗读课文:

1)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要求:

自由完成。

2、出示词语:

住宅临时功夫随遇而安慎重选择住址优良洞穴大厅卧室专家平整清洁卫生较大疲劳

要求:

自由读,小老师教读,小对子展示读。

3、词语解释

隐蔽:

借旁的事物遮掩。

随遇而安:

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慎重:

谨慎认真。

要求:

朗读含义,尝试造句。

4、词语辨析:

隐蔽:

侧重以物遮掩,使不显露形体或真实面目。

是动词,也是形容词。

隐藏:

可用于人也可以用于事物,侧重于隐蔽躲藏,只是一个动词。

练一练:

我们(隐藏)在一颗茂盛的大树后面。

这里树高草密,是一个(隐蔽)的好地方。

要求:

对子讨论,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

习文中的生字词语,并会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同时进行近义词辨析理解,解决生字词语障碍。

三、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课件展示】

1、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那两方面介绍蟋蟀的住宅的

住宅特点修建住宅

要求:

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2、想一想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蟋蟀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介绍住宅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具体描述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要求:

小对子交流并展示

【设计意图:

理清课文脉络,有助于生更清晰地了解课文内容。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课件展示】

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

蟋蟀因什么而出名

唱歌和住宅

要求:

在书中划出相关句子,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习,先理清蟋蟀出名的一个原因就是住宅,为后面的深入习打好基础。

教反思:

【问题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住宅(zháizái)抛出(pāopáo)蟋蟀(suàishuài)

【问题2】看拼音,写词语。

dònɡxuédàtīnɡxuǎnzézhùzhǐ

()()()()

suíyùérānshènzhòngpíláo

()()()

【问题3】比一比,组词语。

较()址()良()择()

校()扯()食()泽()

【问题4】词语搭配

()的阳光()的工具()的隧道

()的工程()的墙壁()的住所

()地铺开()地选择()地摆动

【问题5】用关联词把下列句子连接起。

1、()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2、()有雨,这里()立刻就会干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检查巩固

【课件展示】

出示词语:

住宅临时功夫随遇而安慎重选择住址优良洞穴大厅卧室专家平整清洁卫生较大疲劳

要求:

点名朗读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课所词语,快速进入习状态。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课件展示】

1、自由朗读2—6自然段,思考:

1)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蟋蟀住宅的

由外到内的顺序

2)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①外部特点:

第2自然段:

慎重选址、排水优良、向阳

第5自然段:

倾斜、干燥、隐蔽、有门、平台平坦

②内部特点:

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把蟋蟀当成人写,充满感情,使文章更加生动,同时让人读感觉亲切、有趣。

要求:

小组合作习展示,并做好笔记

2、自由朗读7—9自然段,思考:

1)蟋蟀建造住宅的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从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开始,到冬天结束

2)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

使用工具:

前足、大颚、后足、后腿的锯

修建过程:

先挖掘重要部分,再长时间修整

劳作方式:

建造时,一连干几个钟头,累了休息一小会儿;修整时,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

要求:

小组合作习,并展示

3、“蟋蟀的住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在文中把这句话找出。

“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4、作者为什么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让我们一起赏读第7~9自然段。

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动工时间:

十月,秋天初寒。

说明动工时间长

蟋蟀住宅的特点,说明工程巨大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铺开。

说明挖掘工具柔弱

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

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抛出泥土。

说明修整时间长

要求:

小对子交流并展示,教师总结时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