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教你搞定语言理解和表达及申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1270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分钟教你搞定语言理解和表达及申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0分钟教你搞定语言理解和表达及申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0分钟教你搞定语言理解和表达及申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0分钟教你搞定语言理解和表达及申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0分钟教你搞定语言理解和表达及申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10分钟教你搞定语言理解和表达及申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10分钟教你搞定语言理解和表达及申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10分钟教你搞定语言理解和表达及申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10分钟教你搞定语言理解和表达及申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10分钟教你搞定语言理解和表达及申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分钟教你搞定语言理解和表达及申论.docx

《10分钟教你搞定语言理解和表达及申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分钟教你搞定语言理解和表达及申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分钟教你搞定语言理解和表达及申论.docx

10分钟教你搞定语言理解和表达及申论

10分钟教你搞定語言理解和表達

10分钟教你搞定語言理解和表達

在其中有许多都是其他Q友的杰作,感谢他们!

“朱沅算子法”主要是指依靠算子解题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算子,就是一些对语义起运算作用的词。

包括副词、连词、时间名词、介词等等。

有时还有一些实词。

朱沅算子法遵循两个基本原则,这就是

  1.从形式出发,用标志解题

  2.汉语的“核心语义后置”规律

例子:

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注重美与善的统一。

言下之意则是中国古典美学不那么重视美与真的统一。

笔者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比西方美学更看重美与真的统一。

它给美既赋予善的品格,又赋予真的品格,而且真的品格大大高于善的品格。

概而言之,中国古典美学在对美的认识上,是以善为灵魂而以真为最高境界的。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

A正确而不流行B流行而不正确

C新颖而不流行D流行而不新颖

我们先看题目要求: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这里不是问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而是评价型题目。

如果是观点型的题目,这里肯定要这样问“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是”。

这样,接着我们就迅速浏览四个选项,看看主要是在什么论域内的。

一看,是关于“正确、流行”而言的。

回头,浏览文段,“有一种很流行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了一个这样的信息,这是一道“虚晃一枪”型题目,“很流行”肯定是作者想要批判的,回头看看选项,B、D与这个一致,马上排除!

再回头看文段,“笔者认为,”快速向后浏览,发现直到最后都是作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没有第三方来证明他的正确与否,因此,选C。

这里有一个问题,算子是什么?

在这里,算子是“有一种”、“流行”、“笔者认为”。

当然,在浏览文段时,有的同学可能很慢,告诉这些同学,浏览的时候,你不要细看文字,一扫而过即可。

抓住最想要的东西就行了。

言语理解的杀手锏——华图朱沅老师的“十不看”

强调“扫描式阅读”,“能省则省”,这一点大家都感到不好接受,恐怕自己遗漏了信息,不过,事实证明,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朱沅老师说:

凡是见到以下的算子,后面的内容皆可不看!

1.“否则”

2.“假如”、“如果”、“好像”、“从表面看”

3.“人们认为”

4.“尽管”、“不可否认”、“虽然”、“似乎”

5.“不管……、还是……”

6.“能使”

7.“不仅仅”、“不仅”

8.“在”、“通过(表示手段、方法)”

9.“为了”

10.“例如”、“如”

还有一些,只是笔记记得匆匆,没有记全,能回忆出来的只有这么多了。

说明,这些词所引领的后面的小分句都不是考察的对象,大胆放心不看就行了。

看了就浪费时间!

“如果”之类的词语后面的内容一般不看,但是,有时也要细看,什么情况下细看呢?

就是在通篇都在打比方说明一个道理时,要全看。

如果是假设性的反面论证,就不看。

言语理解与表达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是指对言语的理解要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

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考生要认真地阅读,有些题可能1分钟都读不完。

这时候,考生就要“好读书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用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的方式,将快速阅读过后头脑中残存的信息组织起来,在答案中寻找具有相同形式或内容的选项。

阅读的技巧

1、  从弱原则就是绝对性的选项一般都是错的

2、  推论不选  选项如果是命题者的推论一般不选

3、  无、偏、反、混  “无”就是材料中没有的  “偏”就是片面的选项不选  反就是和材料表达内容相反的不选  混就是材料杂糅的选项不选

4、  抓关键词

5、  抓关键句

6、  不要轻易地作出定性分析(好坏对错)或者做结论

7、  不要进行评价、支招和批论

8、  命题人对正确选项是负责的  比如选项是“人们对汽车节能毫不在乎”应改为“人们对汽车节能不是很在乎”才能作为正确选项。

毫不在乎不是一个什么好词,一般命题人在设计正确选项的时候不会那么不负责任。

1、注重对文章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一是意义明显的,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解释;另一种情况是意义隐晦的词语,虽然在语言环境中有具体的内容,但作者并没有把它用文字明确地表示出来,需要应试者调动自己以往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归纳和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对文章的大量重要信息进行筛选。

3、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这一点至关重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

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句子或关键词,它们有时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有时也会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或中间。

4、抓住关键的语言环节,主要是指关键词语和中心句。

包括主要名词、代词和表示转折、因果、并列的关联词,表示判断、因果、主次、概括总结的语句。

其中,文段的中心句常在段首或段尾,文段中的长句往往又是经常出题的对象。

5、一般而言,语气过于绝对、片面的选项都不正确。

阅读不同分类的应对技巧

  

(一)逻辑型的阅读题

  1、提问方式有①以下那项正确:

②据此可知:

③哪项可以直接推出:

④哪项和题干矛盾:

  2、应对原则:

用逻辑慎用或者不用主观

  3、解法:

换位思考

    命题人的设错原则:

①故意扩大外延②故意缩小内涵③故意偷换概念④故意违反逻辑

    其中第三和四比较常用

  

(二)主观型的阅读

  1、提问方式:

这段材料的主旨/主要内容/所要表达的/强调的/意在说明的/中心是什么或者接下来要说什么……

  2、应对原则:

用主观(作者或者材料的主观,不是命题人的主观)分析,慎用或者不用逻辑

  3、解法:

进行结构分析

      ⑴分析句(段)意

      ⑵分析关系(句子之间的)

        ①并列关系的,重点是并列语句所围绕的中心

        ②递进关系的,一般最后一句更接近中心

        ③转折关系的,一般转折的后面是重点

        ④因果关系的,一般果是重点

        ⑤从属关系的,主旨句是重点

重要提示

综合分析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考试的试卷情况可以看出,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常用的题型为:

第三种题型语句表达(主要是第一种形式和第二种形式)和第四种题型阅读理解。

根据近两年的经验,一定要对阅读理多加练习。

另外,要重点练习阅读理解的第二种形式,即对综合性资料的分析。

因为对综合性资料的分析包括了对词语、句子和段落等多种形式的考察,只要熟悉了综合性资料,其他的题型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第一种题型:

词语替换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替换句中划线的部分,尽量使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

  第二种题型:

选词填空。

  从所给的四个词或四组词中选出一个或一组来填入句中的空格内,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

这两种题型主要考察应试者对词义的辨析,而被辨析的词主要是同义词或意义相近的词,造成了辨析词义的困难。

  第三种题型:

语句表达。

这种题型注重考查应试人员对于语气、词序、语法结构等在言语表达中的作用的理解程度。

具体的形式有多种,这里仅举五种。

第三种形式:

从所给的几句话中选出缺少必要成分或有多余成分的一句。

  例题下面四句话中有一句缺一个必不可少的"的",请找出这一句:

  A驰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解决了岷江泛滥问题,使受益农田达三百多万亩。

  B《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介绍了她的事迹,她被武汉大学授予"模范教师"称号。

  C二战后,二十多年,慕尼黑一些古建筑上依然可以看见战争痕迹。

  D北京西山碧云寺是由明朝的大太监刘瑾出资兴建,他想把碧云寺附近作为自己死后的墓地。

  解答:

选项D"出资兴建"后缺少的一个"的","是……"无着落,其他三句不缺少"的",故正确答案为D。

  第四种形式:

从所给的几句话中选出写得最连贯、最顺的一句。

  例题下列各句,哪一句写得最连贯?

  A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和对产品的设计和功能进行必要的分析是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

  B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是对产品的设计和功能进行分析。

  C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分析产品的设计和功能是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

  D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和分析产品设计和功能是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

  解答:

选项A、B、D虽然没有语病,但句子成分之间衔接不紧,显得冗长、拖沓,而句子C则显得连贯、得体,故正确答案为C。

  第五种方式是对长句的意思进行准确的理解。

即先给你一个复杂的长句,然后针对长句提出一个问题,提供四个选项,要求你根据长句的意思对这一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选择出正确答案。

  例题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地方法院究竟允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

  A允许B不允许C同允许和不允许无关D对允许和不允许不置可否

  解答:

此题的正确答案是B,即地方法院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

  这一方式主要考查应试者对长句语意的理解和语言的组合、表达能力。

解这样的题要用紧缩法,先把主干成份分析出来,再对各个长定语进行分析。

在这种题型中,往往使用多重否定扰乱应试者的判断(如上例),只要利用"否否得肯"的规律,对长句子的各种成份尤其是定语进行分析,应试者也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阅读理解解题方法(重点讲述对综合性资料的分析)

因为从一篇综合性资料中可以抽取若干句子考察词语和语句,所以对于考察词语的问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一个词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有其确切含义,只有依靠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把词义理解准确、透彻。

对字义、词义的理解,其基本原则是: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同时对于任何语句,考生的语感很重要,答题时要注意语感,注重语句表达的准确性。

其次要熟悉基本的语法知识,依靠语法知识对句子进行分析,重点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次序是否合理,定语修饰的主体是否明确等等。

同时,综合性的资料可以对考生理解整体段落的能力进行考察,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必须对给出材料有完整、准确的理解,要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主题;其次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句子或关键词;第三要对文章的引申含义进行分析和深加工;第四要看选项与原文的意思是否一致。

没有办法的办法: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包括后面讲述的逻辑推理)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其他部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存在备选项长度上的不等性。

这种长度上的不等性可以为考生在不能很好确定哪一个是正确选项时提供选择的依据:

分析以往的考卷可以看出,长的选项是正确选项的可能性有80%,因为命题人员在命题时,要充分保证正确答案没有歧义、没有异议,而要消除歧义和异议,表述正确,就需要有较多的文字作保证。

所以考生在作答很难的阅读理解题目时,可以考虑这一策略,不过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策论型标题

1,多措并举,整治酒后驾车

2,两手齐推、三箭齐发、四轮驱动,做好。

工作,解决。

问题

3,整治。

的关键是。

4,。

重在。

5,。

(问题)之釜亟需制度抽薪

6,筑。

之堤,遏。

之水

7,洋垃圾治理与防控中的国家作用

政论型标题

1,整治酒后驾车,彰显社会正义

2,解决。

问题,促进。

发展

3,做好。

工作,构建。

和谐

4,命脉

5,金山银山也是绿水青山

普适性标题:

1,海洋的健康

2,人与自然

3,酒驾不遏,百姓无宁

4,让。

的阳光普照。

打油诗一首:

文章标题是灵魂,

统领四象并三军。

行人到此需知晓,

政论策论有区分。

(注:

四象指问题、意义、原因、对策四个维度。

三军: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篇完美的申论典范

——六赞老掉牙

老掉牙写的“取信于民,让“看得见”政府归位”文章可谓是一篇完美的申论典范,令人叹为观止:

一、中心突出,立意鲜明。

材料的主旨是不太好把握的,群众的掌声一为珠江水质改善,二为政府治污有效,三为市长取信于民。

但最主要是为看得见的政府,从取信于民角度去写,说明作者深刻理解了出题者意图。

标题既是中心论点,一语中的。

二、思维辨证,论述深刻。

一件远称不上轰轰烈烈的事,为何博得满堂喝彩?

信息公开、决策透明,本就应该是政府责无旁贷之责,市长做了再正常不过的举动,缘何赢得市民热烈的掌声?

作者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深入思考,从成绩中找到忧患,从掌声中发现政府诚信缺失的问题,足见思维辨证,论述深刻。

三、对策可行,可资治政。

申论是模仿公务流程的,写申论同时亦是治国理政,于事有补者,百篇无害,于事无济者,一篇已多。

该文所提四条对策:

一是建立政府与民众之间通畅的沟通机制。

二是加强培训,着力提高公务员素质。

三是建立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考评机制。

四是强化监督机制。

四条对策都能够落实,也都能够提高政府诚信度,确属难能可贵。

记得辅导书上说:

申论材料反映的都是“中观”的问题,那么最好的对策也是“中观”的。

再看一下五楼xyz1160所提的五条对策:

第一,要加强的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

第二,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三、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第四、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第五、加强舆论监督。

第一、二、四条对策每一条都是一个大的课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虽属“万能”,但也是啥病都治不了的“万金油”,架子大,口气空,难以收到实效。

而8楼提的:

一,政府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脚踏实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建设一个实实在在的政府。

    二,各地领导要以身作则,深入群众,用事实告诉群众,提高各级官员的领导力,增加政府的公信力。

    三,加大对市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参政意识,让群众真正的起到监督作用。

    四,充分利用新闻,报纸,网络等媒体,对政府决策进行宣传,使得信息公开化。

虽然也不错,但相对微观了一些,侧重于具体的措施,像搞运动,没有制度化,效果也要差一点。

四、结构完善,浑然天成。

先概述材料,后提出问题,接着指出根本原因所在,然后提出对策,再提对策的过程中展开论证,整篇文章结构紧凑合理,过渡自然,最后一个精彩的对仗句收尾,紧扣材料并表达了希望和信心,全文至此戛然而止,锣声清脆,余音绕梁。

五、语言精练,满篇生辉。

除了开头一个设问,结尾一个对仗外,文章精彩语句尚有很多,如:

“掌声不仅包含了对市长的敬意,更折射出近年来政府在百姓心中诚信的缺乏,表达了百姓对“看得见政府”的热切期盼。

”中的包含、折射、表达;“前车覆辙,不可重蹈。

”“多一些懂得宽容、富有行政智慧的公务员、决策者,自然多一些务实而明智的举措来取信于民。

”等等,不一一枚举。

六、紧扣材料,文气通畅。

文章有四处直接或者间接来自材料,一是开头部分;二是第一条对策;三是“多一些懂得宽容、富有行政智慧的公务员、决策者,自然多一些务实而明智的举措来取信于民。

”这一句话;四是结尾。

作者不仅没有偏离材料,反而从材料中挖掘出高品质金矿,不能不佩服。

老掉牙是网名,但是能写出这般美文的,即便是真的老掉牙,也是美得不得了的呀!

——建议各位网友都来看看这篇文章。

[此帖被猴哥在10-7-1712:

46重新编辑]

 

猴哥

级别:

助版

作者资料发送短消息使用道具

UID:

807057

精华:

0

发帖:

1710

诚信度:

367点

才智币:

791点

所在地:

山西

在线时间:

501(时)

注册时间:

2008-06-17

最后登录:

2010-08-12

申论版

取信于民,让“看得见”政府归位

老掉牙

日前,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宁临时请假参加横渡珠江活动,赢得了现场广大市民的热烈掌声。

一件远称不上轰轰烈烈的事,为何博得满堂喝彩?

是广大市民刻意迎奉,还是由于当事人“位高权重”?

皆非。

      市民的鼓掌是由衷发自内心的,只因为张市长以亲身畅游的行动向市民展示了一个让人信赖的“看得见”政府。

信息公开、决策透明,本就应该是政府责无旁贷之责,市长做了再正常不过的举动,竟然赢得市民热烈的掌声,难免让人尴尬,又发人深思。

掌声不仅包含了对市长的敬意,更折射出近年来政府在百姓心中诚信的缺乏,表达了百姓对“看得见政府”的热切期盼。

      “看得见”政府的缺位,主要是由于政府缺乏与市民和媒体的畅通交流,少了几分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所致。

改变这种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政府与民众之间通畅的沟通机制。

除了加强日常的政务公开工作之外,还应建立舆情汇集分析机制,特别注意发挥互联网作用,多渠道与民沟通,主要领导人应学习胡总书记,主动上网“了解民意、汇聚民智”。

近期震惊全国的几起恶性事件都与政府与民沟通不畅有关,前车覆辙,不可重蹈。

      二是加强培训,着力提高公务员素质。

政府任何一项措施的落实都离不开集体实施的公务员这一主体,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公务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政府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影响着政府的威信。

加强培训,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公务员的业务水平、公仆意识和思想道德修养是极为必要的。

多一些懂得宽容、富有行政智慧的公务员、决策者,自然多一些务实而明智的举措来取信于民。

      三是建立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考评机制。

把承诺的计划落实情况、整改措施纳入机关绩效考评硬指标,能有效抑制当今某些政府夸夸其谈甚至不着边际的承诺,有力打击在部分地方存在的缺乏求真务实、人浮于事的作风。

      四是强化监督机制。

政府应有宽广的胸怀接受群众各种形式的监督和批评,在鼓励群众监督的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

通过监督打消群众疑虑,让种种“有罪推论”不攻自破,树立起政府在群众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形象。

      今天,我们为以亲身畅游告诉市民治理珠江成效的张市长鼓掌;明天,我们将为把政治话语和政府决策放在广场上、大江中落地的“看得见”政府而喝彩!

(8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