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3131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3.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计学基础实训项目文档格式.docx

3.准备一份数据资料。

4.以Excel文件形式提交实验报告(含:

实验过程记录、疑难问题发现与解决记录(可选))。

此条为所有实验所要求,恕不赘述。

四、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

1.启动Excel,在空白工作表“Sheet1”中创建如图1.1所示的表格。

图表1.1原始数据

(1)在A1单元格输入表标题“成绩统计表”,然后选中第一行的A1~H1单元格,再单击“格式”工具栏→“合并及居中”按钮,即可实现跨列居中。

(2)第一列的学号作为文本输入:

先输入单引号“’”,再输入数字。

(3)输入其他数据。

得如下图1.2数据:

图表1.2合并单元格

2.按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计算学期总评成绩。

(1)在F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NT(D3*0.3+E3*0.7)”。

(2)拖动F3单元格右下方的填充柄,将F3单元格中的公式通过填充方式复制到F4至F18单元格中,计算出其他学生的总评成绩。

3.按总评成绩评出等级。

(1)在G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F3<

60,"

不及格"

IF(F3>

=90,"

优秀"

=80,"

良好"

=70,"

中等"

"

及格"

))))。

(2)拖动G3单元格右下方的填充柄,将G3单元格中的公式通过填充方式复制到G4至G18单元格中。

4.统计各等级人数。

(1)在H3、H6、H9、H12、H15单元格中分别输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2)在H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G3:

G18,“优秀”)”,统计出“优秀”的人数。

(3)在H5单元格中输入公式“=H4/OUNT(F3:

F18)”,统计出“优秀”的比率。

(4)用同样的方法再统计出“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人数和比率。

统计完成后将得到如下图1.3所示:

图表1.3一些公式运算结果

5.将工作表“Sheet1”重命名为“成绩表”,将“成绩表”所在的工作簿以“Excel作业.xls”为名保存在以自己的姓名命名文件夹中。

6.选择性粘贴。

(1)打开“Excel作业.xls”文档,单击Excel窗口左下方的工作表标签中的“成绩表”,将“成绩表”作为当前工作表。

(2)选择放置中文专业学生的单元格区域(A2至G6单元格)。

(3)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复制”按钮或“编辑”菜单→“复制”命令。

(4)选择一空白区域,单击区域左上角的第一个单元格。

(5)单击“编辑”菜单→“选择性粘贴”命令,在打开的“选择性粘贴”对话框中单击“转置”复制框,再单击“确定”按钮。

(6)在一空白单元格中输入数字“5”,选中该单元格。

(7)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复制”按钮或“编辑”菜单→“复制”命令。

(8)选中放置平时成绩的单元格区域。

(9)单击“编辑”菜单→“选择性粘贴”命令,在打开的“选择性粘贴”对话框中的“运算”项下单击“加”单选框,再单击“确定”按钮。

转置及平时成绩增加5后得到如图1.4所示表格

图1.4转置及平时成绩增加5后的表格

图表1.4转置结果

7.设置条件格式。

(1)选中放置成绩的单元格区域。

(2)单击“格式”菜单→“条件格式”对话框,将不及格的成绩设置为“红色”、斜体”显示。

(3)单击“添加”按钮,将90分以上(含90分)的成绩设置为“绿色、粗体”显示。

(4)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8.保存“Excel作业.xls”文档,退出Excel程序。

9.我们假定统计总体有200个总体单位,总体单位的编号从1到200,输入工作表后如图1.5所示:

图表1.5总体各单位编号表

各总体单位的编号输入完成后,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选择数据分析选项(如果你使用的是Excel2003,单击工具菜单,若无数据分析选项,可在工具菜单下选择加载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分析工具库,便可出现数据分析选项;

如果你使用的是Excel2007,点击左上角Office标志图标,Excel选项,加载项,在下面的管理下拉列表中选择“Excel加载项”,转到,勾选“分析工具库”,确定。

),打开数据分析对话框,从中选择抽样。

如图1.6所示。

图1.6数据分析对话框

(2)单击抽样选项,确定后弹出抽样对话框。

如图1.7:

图1.7抽样对话框

(3)在输入区域框中输入总体单位编号所在的单元格区域,在本例是$A$1:

$J$20,系统将从A列开始抽取样本,然后按顺序抽取B列至J列。

如果输入区域的第一行或第一列为标志项(横行标题或纵列标题),可单击标志复选框。

(4)在抽样方法项下,有周期和随机两种抽样模式,选择“随机”,样本数为10。

(5)指定输出区域,在这里我们输入$K$1,单击确定后,即可得到抽样结果,如图1.8:

图1.8随机抽样结果

(6)在抽样方法项下,有周期和随机两种抽样模式,选择“周期”,间隔为20。

见图1.9:

图表1.9抽样对话框

(5)指定输出区域,在这里我们输入$K$1,单击确定后,即可得到抽样结果,如图1.10:

图表1.10等距抽样结果

实训学时:

3学时

一、实训目的

组织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项目调查。

目的是通过组织社会调查实训训练,使学生掌握统计调查工作方法和步骤。

二、实训内容

结合第2章统计调查教学内容的学习,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针对授集到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确定其项目课题,实施项目调查。

具体内容包括:

1.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在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可以将化妆品消费情况、图书馆使用情况、书籍购买阅读情况、大学生消费水平情况、手机使用情况等问题,确立调查项目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施项目调查。

2.学生可以根据目前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可以将环保情况调查,作为调查课题项目,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施项目调查;

也可以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作为调查课题项目,设计调查方案,组织上网收集相关信息,组织实施项目调查。

三、实训步骤

1.确定调查课题。

根据第一部分的项目实训结果,组织讨论,确定各项目小组项目课题。

2.设计调查方案。

各项目小组经过讨论,研究确定项目课题的调查任务与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等方面内容,组织编写社会调查方案。

3.设计调查问卷。

针对社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4.组织实施项目调查。

(条件允许下可以做这个步骤)

首先,由于学生要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所以要对其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内容包括:

社交礼仪、营销观念、安全意识、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培训。

通过培训使学生明确这不仅代表其个人行为,更代表小组行为、乃至系、院部行为,所以本次实训训练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果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根据调查任务、调查目的、调查内容等确定调查方式。

最后,申请调查经费,实施项目调查。

四、实训组织要求

本实训要求各小组课后自行完成,在下次课前发到老师指定的邮箱。

五、其它说明

实训标准与评估:

确定调查课题(10%),设计调查方案(40%),设计调查问卷(20),组织实施项目调查(40%)

实训项目三、运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

2学时

1.掌握Excel中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

2.掌握用Excel作数据的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

3.掌握用Excel作常用统计图。

1、已学习教材相关内容,理解数据整理中的统计计算问题。

2、准备好相应数据。

(一)用Excel作数据的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

利用Excel处理数据,可以建立频率分布表和条形图。

一般统计数据有两大类,即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用代码转化为定量数据后再处理,这里就不涉及了,下面主要以定量数据为例来说明如何利用Excel进行分组,并作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

[资料]现有某管理局下属40个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资料如下:

97、123、119、112、113、117、105、107、120、107、125、142、103、115、

119、88、115、158、146、126、108、110、137、136、108、127、118、87、

114、105、117、124、129、138、100、103、92、95、127、104

(1)据此编制分布数列(提示:

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是连续变量);

(2)计算向上累计频数(率);

(3)画出次数分布直方图。

[步骤]

第1步:

打开Excel界面,输入40个企业的数据,从上到下输入A列(也可分组排列)。

第2步:

选择“工具”下拉菜单,如附图3.1:

图表3.1

第3步:

选择“数据分析”选项,如果没有该功能则要先行安装。

“数据分析”的具体安装方法,选择“工具”下拉菜单中“加载宏”,在出现的选项中选择“分析工具库”,并“确定”就可自动安装。

图表3.2

第4步:

在分析工具中选择“直方图”,如附图3.3:

图表3.3

第5步:

当出现“直方图”对话框时,在“输入区域”方框内键入A2:

A41或$A$2:

$A$41(“$”符号起到固定单元格坐标的作用,表示的是绝对地址),40个数据已输入该区域内,如果是分组排列的,就应选择整个分组区域。

在“接收区域”方框内键入C2:

C9或$C$2:

$C$9,所有数据分成8组(主要根据资料的特点,决定组数、组距和组限),把各组的上限输入该区域内。

在“输出区域”方框内键入E2或$E$2,也可重新建表在其他位置。

对话框中,还选择“累积百分率”、“图表输出”(如附图3.3)。

最后:

点“确定”,就可得到结果。

对话框内主要选项的含义如下:

输入区域:

在此输入待分析数据区域的单元格范围。

接收区域(可选):

在此输入接收区域的单元格范围,该区域应包含一组可选的用来计算频数的边界值。

这些值应当按升序排列。

只要存在的话,Excel将统计在各个相邻边界值之间的数据出现的次数。

如果省略此处的接收区域,Excel将在数据组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创建一组平滑分布的接收区间。

标志:

如果输入区域的第一行或第一列中包含标志项,则选中此复选框;

如果输入区域没有标志项,则清除此该复选框,Excel将在输出表中生成适宜的数据标志。

输出区域:

在此输入计算结果显示的单元格地址。

如果不输入具体位置将覆盖已有的数据,Excel会自动确定输出区域的大小并显示信息。

柏拉图:

选中此复选框,可以在输出表中同时显示按升序、降序排列频率数据。

如果此复选框被清除,Excel将只按升序来排列数据。

累积百分比:

选中此复选框,可以在输出结果中添加一列累积百分比数值,并同时在直方图表中添加累积百分比折线。

如果清除此选项,则会省略以上结果。

图表输出:

选中此复选框,可以在输出表中同时生成一个嵌入式直方图表。

[结果]

有关结果如附图3.4。

完整的结果通常包括三列和一个频数分布图,第一列是数值的区间范围,第二列是数值分布的频数(不是频率),第三列是频数分布的累积百分比。

 

图表3.4

直方图是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

绘制直方图时,将所研究的变量放在横轴上,频数、频率放在纵轴上。

每组的频数、频率在图上就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底在横轴上,宽度是组距,长方形的高就是对应的频数或频率。

应当注意,上图实际上是一个条形图,而不是直方图,若要把它变成直方图,可按如下操作:

用鼠标左键单击图中任一直条形,然后右键单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取“数据系列”格式,弹出数据系列格式对话框。

在对话框中选择“选项”标签,把“分类间距”宽度改为0,按确定后即可得到直方图,如附图3.5所示。

图表3.5

(二)用Excel作常用统计图

Excel有较强的作图功能,可根据需要选择各类型的图形。

Excel提供的统计图有多种,包括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面积图、环形图、雷达图、曲面图、气泡图、股价图、圆柱图、圆锥图等,各种图的作法大同小异。

1、饼图的绘制

饼图也称圆形图,是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

饼图主要用于表示总体中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对于研究结构性问题十分有用。

[资料]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6年6月底的统计,我国目前网民的年龄分布如下表(表格3.1),根据资料利用Excel绘制饼图。

表格3.1我国目前网民的年龄分布结构表

年龄

比重%

18岁以下

14.90%

18~24岁

38.90%

25~30岁

18.40%

31~35岁

10.10%

36~40岁

7.50%

41~50岁

7.00%

51~60岁

2.40%

60岁以上

0.80%

先把数据输入到工作表中,如附图2-1所示,可按下面的步骤操作。

选择“插入”下拉菜单,选择“图表”。

在图表类型中选择“饼图”,然后在子图表类型中选择一种类型,我们选用系统默认的方式。

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源数据对话框。

如附图2-2。

附图2-1

附图2-2

在图表源数据对话框中填入数据所在区域,单击下一步,在图表选项中,对“标题”、“图例”和“数据标志”适当处理。

如果要对图形修改,可用鼠标双击图表,然后用鼠标双击需要修改的部分,并进行修改。

即可得如附图2-3所示的饼图。

附图2-3

2、折线图的绘制

折线图主要用于比较几类数据变动的方向和趋势,表现数据在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不同趋势。

[资料]

根据我国2001-2005年外贸货物进出口总额资料(如附表2-2),绘制折线图,描述我国近年来货物进出口额的变化趋势。

附表2-2                       单位:

人民币亿元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货物进出口总额

42183.6

51378.2

70483.5

95539.1

116921.8

出口总额

22024.4

26947.9

36287.9

49103.3

62648.1

进口总额

20159.2

24430.3

34195.6

46435.8

54273.7

资料输入工作表后,选择“插入”下拉菜单,再选择“图表”。

在图表类型中选择“折线图”,然后在子图表类型中选择一种类型,这里我们选用如附图2-4的方式。

附图2-4

在源数据对话框中,“数据区域”中输入相关资料(可用用鼠标点击并框定数据区域)。

再在“系列”的“分类(x)轴标志”区域输入年份区域,如附图2-5。

资料输入后的下一步,进入“图表选项”。

分别对“标题”、“坐标轴”、“网格线”、“图例”、“数据标志”和“数据表”等选项进行设置,当然设置各选项时根据需要进行取舍。

最后点“完成”,就在工作表中得到折线图。

附图2-5

经过上述各步骤,在工作表中得到折线图,如附图2-6所示。

附图2-6

3、条形图的绘制

实训类型:

(综合)

实训性质:

(必选)

一、实训目的

通过本项目实训,使学生掌握应用统计软件(Excel)对统计调查收集得到的原始资料或次级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统计整理工作技能。

二、实训内容

结合第3章统计整理教学内容的学习,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需要做以下内容:

1.将课本【例3-1】原始资料输入到Excel文本中,应用Excel中数据分析功能对调查数据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完成统计整理工作过程。

2.将课本第55页的中国工商银行某支行为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实训资料输入到Excel文本中,利用Excel中的插入函数功能整理品质数据并编制频数分布图表。

3.用Excel绘制统计图。

用Excel进行统计分组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数据分析中的“直方图”工具(1的内容介绍此功能);

二是利用FREQUENCY函数(2的内容介绍此功能)。

【注意】第一种功能需要使用Excel2003扩展功能,需要安装完全版的Excel2003,然后安装数据分析。

要安装数据分析功能,步骤依次是“工具”→“加载宏”→“分析工具库和分析工具库-VBA函数”。

操作完这3个步骤,再回去点击工具就会有“数据分许”的菜单选项了。

第一步骤:

启动Excel2003,新建一个工作簿Book1。

准备用Excel进行统计分组。

第二步骤:

在工作表Sheet1上的(A1-A42)矩形区域内输入【例3-1】中40名工人的日产量数据的资料,选中数据资料,进行数据排序,如图所示

图3.1-1

选定A2至A41单元格内的数据,点击

(升序)

图3.1-2

图3.1-3

按照之前分好的组,利用Excel的直方图功能计算出各组的人数。

第三步骤:

因为Excel不会执行“上限不在内”原则,并且不会认除了数字的符号,每组只要输入本组的极限点,例如第一组500以下,上限500不在本组内,所以让计算机执行的话,要输入499作为计算机执行的上限。

下列各组以此类推。

最后一组没有上限,但是我们排序之后知道最大值为750,所以750作为最后一组的极限点。

3组数据输入C8-C10,如图所示。

图3.1-4

第四步骤:

点击“工具”菜单,选择“数据分析”选项。

图3.1-5

选择“直方图“,点击确定。

图3.1-6

第五步骤:

在各个区域按下图要求输入,

图3.1-7

输入区域是指要处理的数据所在位置,接收区域是指,哪些区域接收数据来处理。

此例中,要处理的40个数据在A2-A41单元格上,把40个数据分到3组去,这3组的内容在C8-C10。

对于输出区域的说明,因为不知道输出的具体内容有多大,所以选择在空白的地方的一个单元格即可,输出时计算机会自动以这个区域为起点扩展来显示结果。

选择图表输出,可以得到直方图;

选择累计百分率,系统将在直方图上添加累积频率折线;

选择柏拉图,可以得到按降序排列的直方图。

现只选择图表输出。

第六步骤:

然后点击“确定“,出现如下图:

图3.1-8

第七步骤:

点击上图中的直方图的蓝色条柱,然后右击,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

图3.1-9

“数据系列格式“,出现图1.1-9。

然后选择“选项”,如图所示,按照图中要求操作。

把分类间距改为0

图3.1-10

第八步骤:

直方图图中“频率”的文字方向要更改,选定“频率”,然后右击,选择“坐标轴标题格式”,文字方向按照下图所做,如图所示,

图3.1-11

把1.1-8的“接收”改为“分组”,“频率”改为“频数”,图中“直方图”改为“某生产小组40名工人日产量直方图”,“接收”改为“日产量分组/件”,“频率”改为“频数”,,如图所示。

图3.1-12

第九步骤:

由上述操作可以得到3组各组的人数,可以完成表中的内容填写。

图3.1-13

第十步骤:

选定D5,然后点击

,就可以计算合计了,计算各组的比重,可以先算第一组,在E2输入“=D2/40*100”,然后回车,即可得到结果,其他组利用“填充”功能,在E2位置按住鼠标拖至E5单元格后放开鼠标,即可得到E3-E5单元格的频率。

(注意:

在输入公式的时候不要忘记先输入等号,否则不会出现数值。

图3.1-14

图3.1-15

完成以上9步操作会得到如下图

然后以“利用直方图功能计算频数”重命名Sheet1,以自己的“班别、名字、学号(第三章)”命名Book1保存。

接着做第二个内容

第一步骤:

打开刚才的以自己的班别、名字、学号命名的Book1,对Sheet2重命名为“利用插入函数功能整理品质数据并编制频数”。

在Sheet2中的A2至A31单元格中输入课本第55页表3-20的30个内容。

因为Excel无法对文字进行识别统计,所以,对于品质数据,先要将类别名称转化为数字代码,如上述的5中选择分别用5个数字表示,1—很满意;

2—满意;

3—比较满意;

4—不满意;

5—很不满意,按照对应的代码,在B2-B31输入代码,如图所示

图3.2-1

此图中的内容是按照表3-20一列一列地顺序输入,学生可以按照自己方便的顺序输入,不要求和图3.2-1一样,但是前提是必须把表3-20的30个内容都输入,而且对应的代码要正确。

按照要求,可以将30个数据可以分为5组(单项式分组:

每一组只有一个数据)。

分组如下图所示。

图3.2-2

选定D2至D6单元格,点击“插入”,选择“插入函数”。

在弹出的对话框里“选择类别”选择“统计”,在“选择函数”里选择“FREQUENCY”函数。

然后按“确定”。

如图3.2-3和3.2-4所示

图3.2-3

图3.2-4

在“Data_array”(数据输入区域)中输入B2:

B31,

在“Bins_array”(数据接收区域)中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