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1527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

《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文知识要点整理.docx

古文知识要点整理

古文知识要点

《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

一、通假字

1.发闾左者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

2.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4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二、古今异义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或:

古义:

有的人今义:

或者,也许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豪杰:

古义:

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今义:

才能出众的人

会计:

古义:

聚会商议今义:

管理财务计算的人

3.旦日,卒中往往语

往往:

古义:

处处今义:

常常

三、词类活用

1.大楚兴,陈胜王王:

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2.天下苦秦久矣苦: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3.尉果笞广笞:

用鞭、杖打。

4.皆指目陈胜目:

名词用作动词,看

5.夜篝火夜:

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篝火:

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

6.置人所罾鱼腹中罾:

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

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

7.将军身被坚执坚:

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

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8.忿恚尉忿恚: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四、关键问题

1.本文选自哪部名著?

作者是谁?

著作:

《史记》作者:

司马迁

2.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

直接原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

天下苦秦久矣。

3.陈涉为起阀所作的两方面舆论准备是?

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4.陈涉是怎样一个人?

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

人的才略和胆识。

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6.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五、解释带点词语

实词解释

句子翻译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

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尝:

曾经佣:

被雇佣

辍:

停止之:

去,往。

怅:

失望

陈涉年轻的时候,曾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

曰:

“苟富贵,无相忘。

苟:

如果。

说:

“如果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可别忘了大家。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应:

回答。

若:

你。

同伴们笑着回答道:

“你是被雇来给人家耕地的,哪里谈的上富贵啊?

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

小鸟,比喻目光短浅的人。

鸿鹄:

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太息:

长叹。

安:

怎么。

陈涉长叹一声:

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

呢?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发:

征发。

谪戍,戍守,强迫去守边。

屯:

停驻

秦二世元年七月,征发穷苦百姓去戍守渔阳,九百人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次:

编次。

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陈胜、吴广都被编入了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会:

适逢,恰巧遇到。

度:

估计

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失期:

误期。

谋:

商量。

误了期限,按秦朝军法都要杀头。

陈胜、吴广于是一起商量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亡:

逃走。

举:

发动。

等:

同样。

死国:

为国事而死

如今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不是更好吗?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苦秦:

苦于秦(的统治)

当立:

指立为国君。

陈胜说:

“天下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数:

屡次。

谏:

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

故:

缘故。

使:

派。

将:

带领。

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或:

有的人。

现在有人听说他没有罪,秦二世却杀了他。

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数:

屡次。

怜:

爱戴。

项燕是楚国将领,屡建战功,爱护士卒,楚国

人民都爱戴他。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或:

有的人。

亡:

逃走。

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诚:

如果。

诈:

冒充。

应:

响应。

唱:

通“倡”首发。

宜:

应当。

现在如果把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倡议)号召,应该会有很多响应的人。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

然:

正确。

卜:

占卜。

指意:

意图。

吴广认为(这个意见)很正确。

(二人)于是去算卦,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

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说:

“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

你们还是问问鬼吧!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念:

考虑,思索。

威:

威服。

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说:

“这

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啊。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丹:

朱砂。

书:

写。

王:

称王。

罾,鱼网,这里是用网捕。

于是用朱砂在绸条写“陈胜王”,再把绸条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固:

本来。

得:

发现。

书:

字条。

以:

通,“已”,已经。

士兵买鱼烹食,发现了鱼肚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很奇怪了。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

私自,偷着。

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祠:

神庙。

(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附近丛林里的神庙里。

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篝:

笼。

篝火:

用笼罩着火。

王,称王。

天黑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作狐狸的声音,喊道:

“大楚要复兴,陈胜要当王”。

士兵们都整夜既惊又怕。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旦日:

第二天。

往往:

到处。

语:

谈论。

指目:

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素:

一向。

吴广平时关心周围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数:

屡次。

恚:

恼怒。

辱,责辱。

(一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

说要逃走,使他们发火,让他们责辱他,借此

来激怒士兵。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笞:

用鞭、杖或竹板打。

剑挺:

剑拔出鞘。

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军官拔出剑来,吴广

一跃而起,夺过剑杀了他。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佐:

辅佐,帮助。

并:

一起。

召令:

召集号令。

陈胜帮他,一同杀了两个军官,召集并号令所

有的人说: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失期:

误期。

各位遇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

就要杀头。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藉第令:

即使,假若。

固:

本来。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也得

死去六七个。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且:

况且。

宁:

难道。

况且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做出大事业啊,

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诈:

冒充。

受命:

听从(你的)号令。

从:

依从。

欲:

愿望。

部下的人都说:

“遵从您的命令。

”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遵从百姓的愿望。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袒:

露出。

为:

建筑。

盟:

盟誓。

大家露出右臂(作为起义军的标志),号称大楚。

筑起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军官的头祭祀天地,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下:

攻下,攻克。

徇:

攻占(土地)。

攻下大泽乡,收编民众,再攻蕲县,攻克蕲县,便命令符离人葛婴带兵沿蕲县向东进军,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行:

行军

攻铚、柘、酂、谯五县,都攻下了。

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比:

等到。

等打到陈县时,(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兵几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进攻陈县时,陈县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在谯门中应战。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没有取胜,守丞死,大军才进入陈县。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

会计:

集会商议

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当地乡官和有声望的人来共同商讨大事。

三老、豪杰都说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身:

亲自。

被:

通“披”,穿着。

执:

紧握着。

伐:

讨伐。

“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执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诛灭暴虐的秦国,重建楚国社稷,论功劳应当称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号:

宣称。

陈涉于是被拥戴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刑:

惩罚。

应:

响应。

当这个时候,各个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当地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一、通假字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通“欤”,吗)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3.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仅仅,才)

4.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苍鹰,猛禽)

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二、词类活用

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大)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3.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名词作动词,穿孝服)

三.古今异义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虽然:

古义:

(虽然这样)今义: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长者:

古义:

(德行高尚的人)今义:

(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

四、词语解释

不辱使命。

(辱没、辜负)易安陵。

(交换)

其许寡人。

(答应)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

甚善。

(好)虽然,受地于先王。

(即使这样)

弗敢易。

(不)因唐雎使于秦。

(于是;派;出使)

非若是也。

(像)虽千里不敢易。

(即使)

怫然。

(怒盛怒的样子)布衣。

(平民)

免冠徒跣。

(摘掉帽子,光着脚)以头抢地耳。

(撞;罢了)

庸夫之怒。

(平庸无能的人)非士之怒。

(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休祲。

(吉凶的征兆)谢之。

(道歉)

若士必怒。

(如果)色挠。

(变了)脸色;挠,屈服徒以有先生也。

(只是)

五、关键问题

1.本文选自哪部作品?

《战国策》

2.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3.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4.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

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

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5.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隆中对》-----陈寿

一、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二.古今异义

1.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

古义(可以把)

今义(表示许可)

2.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至于:

古义(到达)今义(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

猖蹶:

古义(失败)今义(凶狠而放肆)

4.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于是:

古义(从此)

今义(连词,表承接关系)

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所以:

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三.词类活用

1.保其岩阻(岩阻,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方)

2.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北、东、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东、向西)

3.身率益州之众(身,名词作状语,亲身、亲自)

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箪、壶,名词作动词,用箪装,用壶盛)

5.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四、词语解释

亮躬耕于陇亩。

亲自好为《梁父吟》。

喜欢

身长八尺。

身体、身材时人莫之许也。

承认、同意

惟博陵崔州平。

只有谓为信然。

确实这样

屯新野。

驻扎先主器之。

器重

此人可就见。

接近、趋向不可屈致。

委屈召来。

宜枉驾顾之。

屈尊;拜访凡三往。

总共

因屏人曰。

于是;命人退避汉室倾颓。

崩溃、衰败

君谓计将安出。

计策非惟天时。

只是

此诚不可与争锋。

的确

五、关键问题

1.文中提到的诸葛亮有何特点?

智识卓绝、才华横溢、抱负非凡,料事如神;

关心国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2.文中提到的刘备有何特点?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

《出师表》------诸葛亮

一、通假字

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

二.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古义:

扩大

今义:

商店等开始营业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古义:

痛心和遗憾

今义:

深切地憎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

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4.臣不胜受恩感激感激古义:

感动激奋

今义:

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三.词类活用

1.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臧、否,形容词作动词,奖励善良、惩罚邪恶)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奸,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事情)

4.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5.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

6.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广益,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加)

7.亲贤臣,远小人(亲,名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

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动词作名词,效力的机会,任务)

9.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10.临表涕零(涕,名词作动词,流泪)

四、关键问题

1.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2.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激之情

五.一词多义

1.兵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军队)

(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器)

2.长

(1)身长八尺(身高)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长时间)

(3)以君为长者(辈分大的)

(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领导者)

3.称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称作、叫作)

(2)先帝称之曰能(称赞)

4.出

(1)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出发)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产生)

5.次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停留)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编排)

6.存

(1)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存在、生存)

(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抚慰、慰问)

7.道

(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伐无道,诛暴秦(道德)

(3)以咨诹善道(道理、方法)

8.发

(1)可怜白发生(头发)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出)

(3)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

9.分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分开、分裂)

10.好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喜欢)

(2)外结好孙权(友好)

11.计

(1)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计算)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计划)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商讨)

12.尽

(1)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通达、到)

(2)进尽忠言(全部用出)

13.举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成就)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

(3)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

14.立

(1)陈胜自立为将军(封)

(2)复立楚国之社稷(成立、建立)

(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子)

15.临

(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面对)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16.论

(1)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讨论)

(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

17.明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

(2)以伤先帝之明(英明)

18.命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命令)

(2)苟全性命于乱世(生命)

(3)奉命于危难之间(使命)

19.谋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计谋、手段)

(2)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

20.起

(1)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起兵)

(2)挺剑而起(跳起、站起)

21.塞

(1)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堵塞)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边塞)

22.胜

(1)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胜利)

(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

23.食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食物)

(2)卒买鱼烹食(吃)

24.使

(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让,使得)

(2)唐雎不辱使命(出使)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

25.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

(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字)

26.数

(1)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几)

(2)广故数言欲亡(屡次)

(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动词,数数)

27.王

(1)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国王)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28.亡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

(2)且秦灭韩亡魏(灭亡)

(3)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29.谓

(1)秦王谓唐雎曰(说、告诉)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认为)

30.效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力的机会)

(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奏效)

31.信

(1)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确实)

(2)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3)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4)信义著于四海(信用、诚信)

32.兴

(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兴盛)

(2)若无兴德之言(发扬光大)

(3)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复兴)

33.许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赞成)

(2)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

34.遗

(1)深追先帝遗诏(遗留)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送给)

35.应

(1)佣者笑而应曰(回答)

(2)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响应)

36.遇

(1)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遇到)

(2)盖追先帝之殊遇(待遇)

37.远

(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与“近”相对)

(2)亲贤臣,远小人(疏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