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1532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docx

《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docx

高中物理必修一限时检测2

期中综合能力检测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河南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被看成质点

B.第3s表示时刻

C.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量都是矢量

D.在田径场1500m长跑比赛中,跑完全程的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1500m

答案:

C

解析:

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就可以看做质点,能否看做质点,关键看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大小,与体积大小无关,选项A错。

第3s表示的是一段时间,是2s~3s这1秒钟,选项B错。

速度,加速度和速度变化量都有方向,都是矢量,选项C对。

在田径场1500m长跑比赛中,路程为1500m,但位移小于1500m,选项D错。

2.如图所示是描述一个小球从水平桌面正上方的一点无初速度自由下落,与桌面经多次碰撞后,最终静止在桌面上的运动过程,则图线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

A.位移   B.路程

C.速度D.速度的变化率

答案:

A

解析:

路程随时间是一直增加的,故B错,速度最终等于零,故C错,速度的变化率即为加速度,在空中运动时等于g,故D错,只有A对。

3.如图所示,物体A在斜面上由静止匀加速滑下x1后,又匀减速在平面上滑过x2后停止,测得x2=2x1,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a1与在平面上的加速度a2的大小关系为(  )

A.a1=a2B.a1=2a2

C.a1=

a2D.a1=4a2

答案:

B

解析:

物体在斜面上初速度为零,设末速度为v,则有v2-0=2a1x1。

同理,在水平面上有v2-0=2a2x2,所以a1x1=a2x2,故a1=2a2,应选B。

4.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出,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

从启运到停止一共经历t=10s,前进了15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

A.1.5m/sB.3m/s

C.4m/sD.无法确定

答案:

B

解析:

做出汽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10vm=15,vm=3m/s

5.动物跳跃时将腿部弯曲然后伸直加速跳起。

下表是袋鼠与跳蚤跳跃时的竖直高度。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袋鼠跃起离地的瞬时速率约是跳蚤的多少倍(  )

跳跃的竖直高度/m

袋鼠

2.5

跳蚤

0.1

A.1000    B.25    

C.5    D.1

答案:

C

解析:

由v2=2gh,可得v=

,h1=2.5m,h2=0.1m,代入得v1v2=51。

6.(哈尔滨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  )

答案:

BC

解析:

根据各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可判B、C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

7.一列长100m的火车匀加速通过长1000m的桥梁,列车刚上桥的速度为10m/s,完全离开桥梁的速度为12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火车过桥运动时可以将火车视为质点

B.火车上的乘客看见路轨后退的参考系是火车

C.火车完全通过此桥梁的时间为100s

D.火车完全通过此桥梁的加速度为0.022m/s2

答案:

BC

解析:

研究火车过桥不能将火车视为质点,A错;乘客看到路轨后退是以火车作为参考系,B正确;由x=

t可得t=100s,C正确,a=

=0.02m/s2,D错误。

8.(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检测)两辆游戏赛车a、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

t=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

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如图所示。

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  )

答案:

AC

解析:

根据图线和时间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位移的大小可判定A、C选项正确。

9.

(大连市八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

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

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C.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D.能判定小球的下落运动是否匀变速

答案:

BCD

解析: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从静止开始运动的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

3:

5:

7,而图中位移之比为2:

3:

4:

5,故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A错误,D正确;由a=

知a=

,B正确,v3=

,C正确。

10.(曲阜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跳伞运动员以5m/s的速度竖直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10m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扣子受到的空气阻力可忽略,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扣子做自由落体运动

B.扣子下落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m/s

C.扣子落地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0

m/s

D.跳伞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1s

答案:

BD

解析:

扣子做初速度为5m/s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落地速度vt=

=15m/s;平均速度

=10m/s;

运动员下落的时间t1=

s=2s

扣子下落的时间为t2

h=vt2+

gt

解得t2=1s,Δt=t1-t2=1s,综上所述,选项BD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11.2012年10月25日,中国用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北斗导航”卫星,下图是某监测系统每隔2.5s拍摄的关于起始加速阶段火箭的一组照片,已知火箭的长度为40m,现在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的长度关系,结果如图所示,则火箭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___。

火箭在照片中第2个像所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m/s2;42m/s

解析:

从照片上可得,刻度尺的1cm相当于实际长度20m。

量出前后两段位移分别为4.00cm和6.50cm,对应的实际位移分别为80m和130m,由Δx=aT2可得a=8m/s2,再根据这5秒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照片中第2个像对应的速度v=42m/s。

12.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间隔1/10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摄不同时刻小球位置的照片,如图所示,即照片上出现的相邻两个小球的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10s,测得小球在几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数据见下表),则

s1

s2

s3

s4

8.20cm

9.30cm

10.40cm

11.50cm

(1)小球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____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小球的运动性质属________________直线运动。

(2)有甲、乙两同学计算小球加速度方法如下:

甲同学:

a1=

,a2=

,a3=

a=

;乙同学:

a1=

,a2=

a=

你认为甲、乙中哪位同学计算方法更准确?

______________。

加速度值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相等 匀加速 

(2)乙 1.1m/s2

解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

s2-s1=s3-s2=s4-s3=1.1cm

说明小球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为了减小误差,计算时应用到尽可能多地测量数值,甲同学的计算方法结果是a=

只用s1、s4两值,乙同学的计算方法结果是a=

=1.1m/s2,误差小一些。

13.一位同学进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实验。

(1)现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

铁架台、电火花计时器及碳粉纸、电磁打点计时器及复写纸、纸带若干、220V交流电源、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秒表、导线、电键。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位同学从打出的几条纸带中,挑出较为理想的一条纸带。

把开始打的第一个点标为A,随后连续的几个点依次标记为点B、C、D、E和F,测量出各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

请你在这位同学工作的基础上,思考求纸带加速度的方法,写出你所依据的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该纸带求出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m/s2;比标准值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该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减小该误差。

答案:

(1)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

电磁打点计时器及复写纸、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秒表;缺少的器材是:

刻度尺、重锤。

(2)依据的公式:

a=

(3)9.63m/s2;偏小

(4)空气的阻力和纸带的摩擦;增大重锤重力

三、论述、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0分)(吉林公主岭市2014~2015学年高一检测)我国某城市某交通路口绿灯即将结束时会持续闪烁3s,而后才会变成黄灯,再3秒黄灯提示后再转为红灯。

(本题中的刹车过程均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1)若某车在黄灯开始闪烁时刹车,要使车在黄灯闪烁的时间内停下来且刹车距离不得大于18m,该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

(2)若某车正以v0=15m/s的速度驶向路口,此时车距停车线的距离为L=48.75m,当驾驶员看到绿灯开始闪烁时,经短暂考虑后开始刹车,该车在红灯刚亮时恰停在停车线以内,求该车驾驶员允许的考虑时间。

答案:

(1)12m/s 

(2)0.5s

解析:

(1)设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该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v0,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知刹车前的最大速度为v0=12m/s。

(2)设该驾驶员最大反应时间为t,反应时间内的位移为L0,

L0=v0t①

从绿灯闪烁到红灯亮起,汽车做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2=6-t②

汽车在刹车过程中通过的位移为x2=

t2③

则该车距停车线的距离为L=L0+x2④

由①②③④将数据代入解得t=0.5s。

15.(10分)(天津一中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总质量为80kg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m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如图所示是跳伞过程中的v-t图,试根据图象求:

(g取10m/s2)

(1)t=1s时运动员的加速度的大小。

(2)估算14s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

(3)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

答案:

(1)8m/s2 

(2)158m (3)71s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t=2s内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

m/s2=8m/s2

(2)从图中估算得出运动员在14s内下落了39.5×2×2m=158m

(3)14s后运动员做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

s=57s

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需要的总时间t总=t+t′=(14+57)s=71s

16.(11分)

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闻涛社区中,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接住了孩子,从而挽救了“妞妞”的生命。

她的事迹感动了亿万国人。

吴菊萍被誉为“最美妈妈”。

假设妞妞从离地h1=31.5m高的阳台由静止掉下,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

在妞妞开始掉下时,吴菊萍立刻由静止冲向妞妞下落处的正下方楼下,准备接住妞妞。

为确保能稳妥安全接住妞妞,她一方面要尽力节约时间,但又必须保证接住妞妞时没有水平方向的速度。

于是吴菊萍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奔跑水平距离x=9.8m到达楼下,到楼下时吴菊萍的速度刚好减为零,同时她张开双臂,在距地面高度为h2=1.5m处接住妞妞,竖直向下缓冲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缓冲过程可看做匀减速运动。

(g=10m/s2,

=2.45)求:

(1)从开始下落起经过多长时间妞妞被接住?

接住时妞妞的速度大小;

(2)缓冲过程中妞妞的加速度大小;

(3)吴菊萍跑到楼的正下方过程中最大速度的大小。

答案:

(1)2.45s 24.5m/s 

(2)200m/s2 (3)8m/s

解析:

(1)妞妞下落过程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得:

h1-h2=

gt

下落时间为:

t0=

s=2.45s

速度大小为:

v0=gt0=24.5m/s

(2)设缓冲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运动学公式得:

a=

=200m/s2

(3)设奔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

x=

t1+

t2

所以得:

v=

m/s=8m/s。

17.(10分)足球比赛中,经常使用“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即攻方队员带球沿边线前进,到底线附近进行传中。

某足球场长90m、宽60m。

攻方前锋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在地面上做初速度为12m/s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

试求:

(1)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停下来的位移为多大?

(2)足球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同时,该前锋队员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

他的启动过程可以视为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他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8m/s。

该前锋队员至少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足球?

答案:

(1)36m 

(2)6.5s

解析:

(1)已知足球的初速度为v1=12m/s,加速度大小为a1=2m/s2

足球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t1=

=6s

运动位移为:

x1=

t1=36m

(2)已知前锋队员的加速度为a2=2m/s2,最大速度为v2=8m/s,前锋队员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和位移分别为:

t2=

=4s

x2=

t2=16m

之后前锋队员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足球停止运动时,其位移为:

x3=v2(t1-t2)=16m

由于x2+x3

前锋队员没有追上足球,然后前锋队员继续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追赶足球,利用公式x1-(x2+x3)=v2t3,得:

t3=0.5s

前锋队员追上足球的时间t=t1+t3=6.5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