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1704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docx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docx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一)

   「考纲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E

   「考纲解读」

   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

因此,“语不惊人死不休”成了诗人的至高追求。

作为高考诗歌鉴赏要求之一的“表达技巧”,就属于“怎样写”的范畴。

纵观历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几乎总要涉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

考生如果对这些表达技巧不熟悉、不了解,就会出现答题障碍。

   表达技巧一般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方面命题。

   从近五年全国的考试情况来看,表达技巧这一考点命题率占90%,基本上是表达技巧加上语言、形象或情感式的出题方式;从广东近四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命题率是75%,四年中有三年均设置了考题,也是“表达技巧+语言(形象或思想内容)”的形式,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08年我省的诗歌命题仍会作为重点的考查对象。

   「专题讲解」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

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表达方式

   抒情类

   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  描写类

   修辞类

   篇章结构

   谨记:

   表达效果是为内容服务的。

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

   1、为形象服务。

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

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

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

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

《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

秦观的《鹊桥仙》中: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柳永的《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描写:

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诗画结合、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等

   常见的角度有:

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

“声”是听觉角度:

“态”分为动态和静态:

“味”是触觉角度。

   题型一:

赏析表达方式

   提问方式:

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变式提问: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

   答案构成:

首先判断其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对于描写,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描写手法;对于抒情,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

(明方式)

   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

(阐运用)

   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析效果)

例如:

   一、判断下列诗句的表达方式:

   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

   3、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绝》)(        )

   4、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刘颁《雨后池上》)(        )

   5、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

   6、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搔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汉乐府《陌上桑》)(       )

   7、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苏轼《江城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

   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

   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11、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

   1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       )

「答案」

   1、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议论)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记叙)

   3、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绝》)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描写——以动衬静)

   4、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刘颁《雨后池上》)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的一种动态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另外,以“明镜”喻池塘,突出了池水之平净。

(描写——动静结合)

   5、“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用“蝉噪”“鸟鸣”—动景,写山林的“幽静”。

(描写——以动衬静)

   6、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搔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

(描写——正侧)

   7、如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狂放得意这情溢于言表。

再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抒情——直抒胸臆)

   8、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描写——点面结合)

   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

(抒情——直抒胸臆)

   10、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听到折柳曲的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抒情——即景抒情)

   11、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

(抒情——借景抒情)

   1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抒情——情因景生)

二、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1、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问:

这首诗是怎样叙事抒情的?

   答:

诗的前四句写母爱,是叙事;后两句写子女对母亲的深情,是抒情,两部分结合得紧密完美。

   2、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问:

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

   答:

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描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

   3、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

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

   答:

使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让人思而得之,含蓄有味。

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

从内容上看,都是写______,从表达方式看,李诗前两句是______,王诗前两句是______.(3分)

   

(2)诗人的秉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

(1)送别,叙事;写景

   

(2)李诗借空阔的意境表达难分难舍的送别之情,离愁中见豁达(旷达)。

王诗在清新的背景中饱含无尽的牵挂。

   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辑,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问:

有人评论这首孟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谒(求荐之意)之痕。

诗人孟浩然是如何把求荐之意表达出来的?

   答:

诗作前两联写景,着力描绘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撼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飞动,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后两联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诗人面对浩渺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辑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这首干谒诗不落俗套,它把求仕之意,巧妙地与眼前的洞庭湖写景结合起来,写得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极有艺术力和感人力量。

是把眼中景与胸中情结合得极好的范例。

「小试牛刀」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汴河曲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体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

①汴河:

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隋家:

隋王朝。

   ③水殿龙舟:

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

差不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分)

   

(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4分)

   答:

   [答案]

   

(1)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

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2)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______.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______和 ______.

   「答」怀古伤今、至今无所作为的伤感;议论、写景、抒情。

   

(2)在本诗中,“古”对应,“今”对应,你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句话是如何看待的?

   「答」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人事在不停地变化,时光在不停地流逝,我们应该珍惜美好光阴,去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3)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选两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谈一下你的看法。

   「答」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

颈联写眺望所见:

“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

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

①断肠天:

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

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分)

   答: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4分)

   答:

   答:

(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2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1分。

意思对即可)

   

(2)“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

(2分,手法1分,效果1分。

意思对即可):

“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2分,手法1分,效果1分。

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