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170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4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定量过氧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分解

B.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C.

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D.

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6.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B.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

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D.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7.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

①通入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O2片刻,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a中红磷不燃烧,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以证明氮气不能支持红磷的燃烧

B.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是为了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C.实验过程②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只需要足够的氧气

D.对比①②实验现象可知:

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和达到一定的温度

8.如图所示为硫化氢(H2S)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硫、氢元素质量比为1:

B.丙代表的是纯净物

C.34g硫化氢完全燃烧至少需48g氧气

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

2:

9.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G,其中C为常用的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C.气体E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D.红色固体G可由金属Ag与CuSO4溶液直接反应得到

10.某校学习小组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收集并测定CO2的体积(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时间/min

4

5

6

7

8

9

10

注射器读数/mL

60.0

85.0

88.0

89.0

89.5

89.8

89.9

90.0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后活塞回到原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B.实验中需快速地将10mL稀盐酸推入烧瓶内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D.根据以上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30mL

11.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

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12.石墨烯是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是目前最薄、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材料。

A.石墨烯是一种金属材料

B.用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属于物理变化

C.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D.石墨烯可应用于制造新能源电池

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反应后质量/g

X

28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B.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值x=15

C.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物质与生成的乙物质的质量比为4:

1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3O—3个氧元素B.H—1个氢分子C.K—l个钾原子D.Ca+2—1个钙离子

15.一定质量的某纯净物Z与16.0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X、Y、W的质量分别为8.8g、5.6g和l0.8g。

反应中除氧气外,相关物质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其中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Y

Z

W

分子微观示意图

——

相对分子质量

46

A.Z的化学式为C2H6O

B.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g

C.该反应中Z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D.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且共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16.我国一些城市使用焦炉煤气作为生活燃料。

以下实验流程是对焦炉煤气的成分进行局部探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焦炉煤气可能含有COB.X、Y都是碳酸钙

C.上述流程中可能有化合反应发生D.焦炉煤气中一定含有CO2和CH4

17.下列有关图象中不正确的是

A.图①是一定量的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

B.图②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图③是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D.图④是活性炭与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

18.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氯化钠

B.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C.量取液体时,手持量筒,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称量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应该用镊子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

19.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境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①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化学与安全

D认识微观粒子

①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②夜间发现煤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②氧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说明分子很小

20.在由CH4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是

A.11:

18B.22:

9C.11:

37D.1:

21.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氧气的浓度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

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2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O2↑=2H2O

B.2KMnO4

K2MnO2+MnO2+2O2↑

C.Fe2O3+6HCl=2FeC13+3H2O

D.2NaOH+CuSO4=Cu(OH)2↓+NaSO4

23.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装置一定漏气的是

24.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

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

,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

2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到原温度

加热的饱和溶液的KNO3和饱和溶液的Ca(OH)2(不考虑溶剂的蒸发)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氧气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请按要求回答以下与氧气制取有关的问题: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有六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1所示:

(1)属于物理变化的途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根据“绿色化学”理念,通常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途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法。

该反应需要添加一种黑色固体MnO2作为催化剂,若反应结束后想要回收该粉末,需对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操作,然后对固体进行洗涤和烘干。

如图2是实验室制氧气常用的装置

(3)写出装置中仪器的名称:

a_____;

b_____。

(4)若小明同学选择图中的途径F制备并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他应在图2中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为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若实验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则可能的错误操作为:

_____。

(5)若选择图1中的途径B制取氧气,则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目的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若使用图中E装置来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方法为:

27.以下是化学实验室内几种常用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A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试管中所放化学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C装置收集氧气,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4)实验过程中,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有(任写两条):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采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加入的物质___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气体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常温下,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是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所以可用____________装置进行收集。

(8)将制取的氧气用于与铁丝反应,铁丝并未燃烧,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条)。

(9)小明同学探究B装置时,对此装置作了改进,改进的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将②换成了a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改进后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A--G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可转化,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已知C、E为常见的气体,C能结合血红蛋白,使人中毒,E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请回答:

(1)F的化学式_____,D物质的用途._____

(2)写出“A→B”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D→C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

29.A~G是目前我们已学的几种常见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给出)。

已知:

A是黑色粉末;

B、E组成元素相同,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

D气体能支持动植物呼吸;

F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①⑤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

(3)A物质在反应①②中起____________作用。

30.已知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A_____;

C_____;

E_____;

(2)若F为黑色固体,写出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_____;

(3)若G为黑色固体,写出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B

解析:

【解析】

【详解】

A、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19%,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除了含有氧气,还含有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总质量不会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2.D

【分析】

A、反应过程中木炭质量逐渐减少,因为氧气过量,最终木炭被反应完,质量为零,故不符合题意;

B、刚开始未反应时二氧化碳质量为零,所以图象应从零开始,反应完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因为氧气过量,所以最终氧气应有剩余,不为零,故不符合题意;

D、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符合题意;

故选D。

3.B

A、B、C三种物质各15g,充分反应后生成D物质30g,此时C已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是15g,若再加入C物质5g,与A、B反应生成10gD,此时A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15gA、20gC和B反应生成40g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40g-15g-20g=5g,故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15g:

5g=3:

1。

4.D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不符合题意;

B、鉴别软水和硬水用肥皂水,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反之则是软水,故不符合题意;

C、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会除去主体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不符合题意;

D、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正常燃烧的是空气,熄灭的是氮气,燃烧更旺的是氧气,可以鉴别,故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

①不引入新杂质;

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杂质便于分离。

掌握了除杂质的原则,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5.B

A、一定量过氧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分子数在不断增多,直至反应结束,故选项错误;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水和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一直不变,故选项正确;

C、固体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气体质量应该增加至反应结束,故选项错误;

D、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时,使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慢,但是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B

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故错误;

B、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故正确。

C、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不只有氧气,故错误;

D、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蜡烛燃烧不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故错误;

7.C

A、①通入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a、b中均无明显现象,该实验可以证明氮气不能支持红磷的燃烧;

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是为了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实验;

C、②改通O2片刻,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a中红磷不燃烧,b中红磷燃烧,实验过程②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同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对比①②实验现象可知:

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和达到一定的温度;

C。

8.C

根据硫化氢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甲是硫化氢,硫、氢元素的质量之比=32:

(1×

2)=16:

1,故选项A不正确;

B、丙中含有多种分子,是混合物,故选项B不正确;

C、设34g硫化氢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x

X=48g

故选项C正确;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

1,故选项D不正确。

本题考查的是微观粒子的反应示意图,首先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再依据化学方程式逐项进行解答。

9.D

C是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而且能转化为氢氧化钙,则C可能是氧化钙。

氧化钙和无色液体B反应能够转化为氢氧化钙,则B可能是水。

无色液体A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分解出水和无色气体D,则A可能是过氧化氢溶液,D可能是氧气。

黑色固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不同的物质,则该黑色固体可能是碳,充分燃烧生成的无色气体E可能是二氧化碳,无色气体F可能是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固体G和无色气体E,则红色固体G是铜。

将推测带入题中,符合题意,推断正确。

A、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出水和氧气。

该反应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故A说法正确;

B、反应②指的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其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故B说法正确;

C、气体E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

故C说法正确;

D、红色固体G是铜。

银和硫酸铜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无法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所以无法直接制得。

故D说法错误。

10.D

A、实验前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后活塞回到原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

B、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可能造成烧瓶内气压增大,稀盐酸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或仪器连接处脱落,故需快速地将10mL稀盐酸推入烧瓶内,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不符合题意;

D、从第8分钟后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但原稀盐酸占有10ml,(推入稀盐酸后仍然会恢复到原压强)所以第1分钟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是50ml,第2分钟是75ml,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是80ml,符合题意。

11.D

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氢气燃烧生成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错误;

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由无色变为淡蓝色,故错误;

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由无色变为蓝色,故错误;

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正确。

12.A

A.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是一种非金属材料;

B.用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碳单质能与氧气反应,所以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完全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

D.石墨能导电,石墨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性质与石墨相同,能导电,可应用于制造新能源电池。

故选A

13.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20+3+2+20=X+28+2+0,因此X=15g;

甲、丁质量都减少,是反应物;

乙增加,是生成物;

甲反应掉了20g﹣15g=5g,丁的反应质量为20g﹣0g=20g,生成的乙的质量为28g﹣3g=25g.数据可以如下处理: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X=15

质量变化

﹣5

+25

﹣20

A、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

B、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值x=15,故正确;

C、物质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说法正确;

D、参加反应的丁物质与生成的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0g:

25g=4:

5≠4:

7,故说法错误。

故选D

14.C

A.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3O—3个氧原子;

B.H—1个氢原子;

C.K—微观表示l个钾原子;

宏观表示钾元素,或金属钾;

D.离子符号书写:

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

Ca2+—1个钙离子。

选C

15.C

一定质量的某纯净物Z与16.0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X、Y、W的质量分别为8.8g、5.6g和l0.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

8.8g+5.6g+10.8g-16.0g=9.2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实质: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则可得,由于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因此,反应生成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是反应物Z提供的,由分子微观示意图可得,生成物为CO2、CO、H2O,其中水中的氢元素质量为: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