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 6.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1710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开发 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旅游开发 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旅游开发 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旅游开发 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旅游开发 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旅游开发 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旅游开发 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旅游开发 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旅游开发 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旅游开发 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旅游开发 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旅游开发 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旅游开发 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旅游开发 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旅游开发 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旅游开发 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旅游开发 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开发 6.docx

《旅游开发 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开发 6.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开发 6.docx

旅游开发6

第32卷第2期2012年3月热带地理TROPICALGEOGRAPHYV01.32.No.2Mar.,2012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阶段性演化与产权困境分析——以贵州天龙屯堡为例陈志永1,吴亚平1,李天翼2(1.贵州师范学院区域旅游研究所,贵阳550018;2.贵州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贵阳550025)摘要:

以贵州典型乡村旅游地一天龙屯堡为例,采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和实地考察等定性研究方法,借助对天龙屯堡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阶段性演化的深度剖析,探讨乡村旅游开发中因旅游资源产权困境导致乡村旅游开发难以维系的原因。

研究发现:

乡村旅游资源的构成特征及人力资本的特殊性引致的产权困境,使得对乡村旅游开发的利益主体约束和激励效果较差,利益主体间权、责、利不明,矛盾不断凸显,交易成本较高,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关键词:

乡村旅游开发;演化分析;产权困境;可持续发展;贵州天龙屯堡中图分类号:

F59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5221(2012)02-0201-09近年来,国内乡村社区以其活态的民俗文化及淳朴洁净的乡野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很多地方都掀起乡村旅游开发热潮,并以此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然而,一些乡村旅游地在经历了早期的快速成长后,却面临着游客停滞增长、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社区矛盾重重甚至走向衰落的危机。

乡村旅游地如何保持对游客的持续吸引力,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无疑成为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然而,由于我国乡村旅游和乡村旅游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已有文献大多停留于乡村旅游概念探订“21和分类研究‘删、乡村旅游产生的背景9删和开发意义卜“、开发条f牛I“。

14、开发模式“¨1及问题与策略研究”“q、国外乡村旅游开发经验与借鉴“”捌,针对全国、各省区宏观范围的描述和分析多,深入细致的典型案例研究少。

尤其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阶段性演化分析的相关文献并不多见,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基于此,本文以贵州著名乡村旅游地——天龙屯堡为例,借助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和产权理论,在对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发的阶段性发展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因旅游资源产权困境所导致的乡村旅游地问题和矛盾进行阐释和分析,以期为国内乡村旅游开发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参考,推动乡村旅游开发研究的深入。

1案例地选择与研究方法1.1案例地选择天龙村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南大门,东距贵阳市60km,西距著名的黄果树国家风景名胜区70km,亟积为3.5km2,辖21个村民组,1215户4320人。

村寨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与贵州西线黄金旅游线路上的4个国家级风景区黄果树、龙宫、红枫湖以及织金洞相邻,属贵州西线黄金旅游线路的必经之地;贵黄(贵阳至黄果树)高速公路、滇黔公路、贵昆铁路和清黄(清镇至黄果树)高速公路均从寨边穿过,素有“滇之喉、黔之腹”之说法。

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由天龙村和天台山伍龙寺组成,是黔中安顺屯堡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屯堡文化主要由600年前朱元璋“调北征南”、“屯田戍边”保留的屯堡村寨、屯堡人构成,“明代古风、江淮余韵”是“屯堡文化”演绎的高度概括。

它建于明代,以释、儒、道三教共居的古老寺庙、“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台山伍龙寺也建于此,距离天龙村1.7km。

它雄峙于一石独兀的天台山巅,牧藕日期:

2011—09—22;修订日期:

2012埘—02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IOYJA851]021);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善争省专合字2009(1】8号)l;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0705174);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环境科学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学科方向)建设项目作者简介:

陈志永(1976一),男,云南曲螭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景区管理、社区旅游,(E—nmll)ezy4939氇ino.eom。

201—209页万方数据热带地理32卷纯石垒砌,绝无寸土,依山就势,被专家们誉为“山地石头建筑的绝唱”。

独特的屯堡文化与乡村自然美景,加上神奇的天台山伍龙寺以及便捷的交通优势,为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2001年9月,天龙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旅游公司)介入后,天龙屯堡乡村旅游业成功启动,短短数年即获得了飞速发展,成为贵州乡村旅游开发的成功典范。

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发取得的成绩引起了学者、媒体和政府等各利益主体的高度关注,一时间参观、考察、研究者络绎不绝。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发展势头并未能成功延续,在经历了早期快速成长后,近年来游客人次不断缩减、经济效益不断下滑、景区内矛盾重重,甚至有走向衰落的迹象。

天龙屯堡的兴衰更替为本研究的展开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想的样本地。

加强对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发阶段性演化的深入剖析无疑可以为国内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推动乡村旅游研究的深入。

1.2研究方法采用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并结合实地考察等定性研究方法,对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发的阶段性变化进行梳理分析,并试图从产权视角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缓慢发展或停滞不前的原因展开深入剖析。

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始于2001年9月,研究者于2002年11月首次到天龙屯堡参观旅游,并进行了初步调研。

2005年在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再次深入至天龙屯堡,对其乡村旅游启动、运行模式及存在问题展开调查,并于次年申报有关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项目并获批Ⅲ。

之后,2006—2008年课题组先后3次到天龙屯堡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农户27家,公司领导、村委会负责人和天龙镇主管旅游的副镇长17人次。

2009年5月。

课题组以天龙屯堡为样本地之一,申请更高层次的项目并再次获批圆,于20t1年2月第6次进入该地,围绕课题内容对关键人物及部分村民进行深人访谈,以期回答研究中提出的问题,在此期间研究者总共访谈18人次。

包括与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发相关的各级政府官员2人次、天龙旅游公司领导及员工5人次、天龙村村委会成员3人次、云峰村与天龙村村民8入次。

各次访谈所获的第一手资料为本论文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2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发历程2.1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发起源及运行模式1997年,原平坝县供销社职工、天龙人陈云目睹了当时全国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势头,凭着在外工作多年的经验,意识到屯堡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稳含的旅游商机。

在天龙镇政府的支持下,陈云成立了“屯堡文化民间资料收集整理办公室”和“旅游开发筹建组”,着手对天龙村乡村旅游开发潜力进行摸底调研,并最终形成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商业计划书。

2001年5月,陈云等共同投资100万元组建的天龙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9月25日,旅游公司以600年前朱元璋“调北征南”、“屯田戌边”保留大明遗风的天龙屯堡和天台山为依托,举行“贵州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首游式,天龙屯堡乡村旅游正式启动。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旅游资源、土地、资金和人力资源等是旅游开发的基本要素。

在不同的乡村旅游地,各利益主体在开发中的角色、能力、权力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乡村旅游资源配置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实践中形成不同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在天龙屯堡,主要由旅游公司负责整个景区的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包括社区环境改造与整治、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市场推广、收取门票及接待团队游客就餐;地方政府主要负责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屯堡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天龙村村委会代表村民将天龙村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权转让给旅游公司,从门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村委会运转的经费并负责景区治安、协调村民与公司关系;社区居民主要通过到旅游公司就业、开设家庭旅馆、出售手工艺品和农特产品以获取收益。

从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发的运行特征来看,旅游公司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发挥着核心导向作用,其运作属于公司主导、多方参与型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2-2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发历程2.2.1起步阶段(2001年9月--2004年12月)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发伊始,旅游公司作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管理的主体,凭借其资本优势,多次投入资金对街道进行绿化,治理河道污水,恢复屯堡古建筑和石桥。

在公司努力下。

天龙屯堡乡村旅游环境得以改善和优化,江南韵味的小桥流水人①2006年,审报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且。

贵州天龙屯堡。

政府讼司+农民旅游协会+旅行社’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获批。

⑦2009年,申撤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贵州乡村旅游开发典型模式调查分析与横向比较研究”获批。

万方数据2期陈志永等: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阶段性演化与产权困境分析203家等乡村景观得以重现。

此外,公司通过建立驿茶站和屯堡文化陈列馆,组建地戏队和由屯堡妇女组成的迎接游客的农民旅游协会,使以屯堡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从无到有,为乡村旅游的成功启动奠定了基础。

对公司而言,市场开拓能力直接决定了其生存状况,回收成本与创造利润的动机使其市场性更为明确。

因此,旅游公司介入后,在外部,通过业内人才的高薪聘请④、区域旅游市场合作Ⅻ及主办旅游节庆活动@等方式,使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得以成功启动。

在内部,天龙镇政府、天龙村村支两委在资源转让、协调公司与村民间关系等方面给予了公司众多支持。

社区居民希望借助乡村旅游开发脱贫致富,加之旅游公司在解决当地村民就业、培训等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让村民对其充满期待,并对其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

这样,江南韵味的乡村景观和以屯堡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在各类富有成效的宣传和各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下。

使天龙屯堡乡村旅游迅速入轨。

并随即驶入快车道。

天龙旅游业于2001年9月启动,当年的旅游人数仅为1.43万人次,2002年为11.9万人次,2003年虽受“非典”影响,游客量仍达11.75万人次,2004年非典结束后,游客人次翻倍增长,达23万人次。

2004年3月,天龙屯堡被遴选为世界乡村旅游论坛分会场,“天龙模式”得到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及国家旅游局资深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他们称“天龙模式”算得上全国乡村旅游产业公司化运作的范本。

2004年11月,天龙屯堡被贵州省委、省政府授予“贵州省文明风景名胜区”,天龙屯堡逐渐成为贵州乡村旅游开发的典型代表。

2.2.2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1月--2007年12月)天龙屯堡乡村旅游的成功启动及良性运行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贵州省第一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下称旅发大会)在黄果树景区举行,天龙屯堡被选为旅发大会分会场,这为其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为配合旅发大会的成功举办,旅游公司加大对景区环境的整治力度,再次投入资金疏通河道常年积蓄的污水,对街道进行绿化、改造;推出展现屯堡人迁徙历史和以屯堡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实景组诗《大地诗章》。

通过与黄果树景区在资源、产品和新闻宣传等各类优势资源上的整合,天龙屯堡乡村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旅游人次出现快速增长。

2005年,国内外游客达32.87万人次,2006年达49.8l万人次,2007年成功突破50万人次。

在乡村旅游地内部,旅游公司通过为村民购买农民合作医疗保险咿、资助该村考上大学的学生读书、策划“走进屯堡人家”的乡村旅游项目,以达到增由Ⅱ旅游产品内容、实现屯堡文化深度体验、构建公司与村民利益共享的新机制的目的,缓解村民与旅游公司的矛盾,降低交易成本。

在旅游公司的努力及村民的支持下,2005年3月,天龙屯堡被遴选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2007年12月,因旅游公司在企业发展规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取碍的成绩,以及在贵州省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影响力、典型性和示范意义,天龙屯堡被贵州省文化厅钦点为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天龙屯堡获得的上述荣誉意味着其在产业发展、资源配置、信息服务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将得到政府的重点扶持,屯堡将再次迎来乡村旅游发展的大好时机。

2.2.3缀陧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2008年以来,天龙屯堡的乡村旅游产品内容再次得以丰富,各类“国字号”的荣誉接踵而来:

2009年3月,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举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揭牌仪式,全国唯一的地戏博物馆“演武堂”、“贵州紫袍玉带石雕坊”、“屯堡生活展示馆”同时开馆;之后相继推出“沈万三纪念馆”、“屯堡聚宝广场”、“石文化博物馆”。

并成功并购离天龙屯堡不远,由南风公司经营,一度与天龙旅游公司展开竞争的云峰屯堡;旅游公司甚至策划开发安顺屯堡文化旅游区。

2010年12月,文化部宣布第四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旅游公司和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获得了命名并接受授牌,成为贵州省第三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然而,天龙屯堡日益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及接踵而来的各项荣誉并未能成功延续其乡村旅③旅游公司经理曾为贵阳市某旅行社高层管理人员。

④2002年,旅游公司果断加入到由黄果树、红枫胡、龙宫和马岭河峡谷4个国家级风景区和西南航空贵州分公司组成的贵州新旅游联盟。

这样,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含天台山)与联盟内的其他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形成鲜明的产品互补关系,力量整合后的产品建设和市场营销力度大大增强,在贵州西线旅游中的地位日斯凸显。

⑤2002年元月,由贵州省旅游局、安顺市人民政府联合组织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游,贵州首游式在平坝县天龙屯堡举行.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旅行商和媒体记者。

百余家中外新闻媒体报道.众多旅行社组团前往,大大提升了屯堡乡村旅游知名度。

⑥7..0(15年以来.旅游公司为天龙村民购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每年10元f人,2008年增至20元/人,2011年增至30元从。

万方数据热带地理32卷游业持续增长的势头。

据公司内部管理层及员工反映,天龙屯堡的乡村旅游业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点,自2008年以来,游客人次不断下滑,2010年旅游人次已不足20万。

接受访谈的经营户也谈到,生意每况日下,大不如前。

2011年2月,本课题组成员在天龙街上就餐时,偶遇2位年前刚从天龙旅游公司辞职的女导游,问其原因,解释为不断减少的游客量使公司导游依靠讲解及购物次数获取收益的机会不断减少,旅游公司提供的微薄的基本工资难以维持生计,无奈之举,只能另谋出路。

种种迹象表明,天龙屯堡乡村旅游业并未能成功延续初期良好的发展态势,在经历了起步与快速发展后,很快步入衰落阶段。

作为贵州乡村旅游开发的典型代表,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发的前景令人担忧。

3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发面临困境的原凼评析作为贵州乡村旅游开发的典型代表,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已引起公司管理层、社区居民(包括村委会)、地方政府、上级旅游主管部门及部分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对其旅游发展徘徊与萎缩的原因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3种:

自然灾害说、市场竞争说、资本实力和员工素质说。

3.1自然灾害说该说法源于2008--2010年连续发生的自然灾害,如2008年湖南、广西等地的凝冻,四川5.12地震,2009年云南等地出现的干旱等自然灾害导致周边省份客源地居民收入减少,进而影响到天龙屯堡的游客人次。

然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及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表明,自2005年以来,随着贵州荔波、赤水的成功“申遗”,“多彩贵州”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和扩大,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贵州省旅游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游客人次年均增长32.9%,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3.4%,旅游业成为贵州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不难看出,自2008年以来天龙屯堡乡村旅游业与贵州省旅游发展的总体态势形成鲜明反差,如果将缓慢发展的原因简单归咎于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显然难以对天龙屯堡乡村旅游缓慢发展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3.2市场竞争说该说法源自外部竞争和内部竞争。

外部竞争源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导致贵州客源市场不断下滑,进而波及到天龙屯堡乡村旅游业。

这一说法的形成原因与自然灾害说有相似的一面。

内部竞争是指与省内景区之间的竞争。

其中主要的竞争对手为南风公司于2005年投资开发运营的云峰、本寨屯堡。

由于屯堡文化起源相同.空间距离较近,两地的同质化竞争就此展开。

导致天龙屯堡游客数量被分流;但令人不解的是天龙屯堡不断减少的游客量并没有因2009年天龙旅游公司对南风公司的并购而回升。

这足以说明两地竞争并不是造成天龙屯堡乡村旅游不断下滑的主要原因。

竞争对手之二源于黄果树国家风景名胜区。

天龙屯堡与黄果树景区旅游资源互补优势明显,实现客源互送、互利共赢的可能性较大。

然而,近年来黄果树景区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通过与天仙桥、龙官等景区合作,推行“一票制”的捆绑销售策略,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黄果树景区经营策略的调整实施一定程度上会挤压游客的游览时间。

然而,黄果树景区捆绑销售的景区均为自然类景区,天龙屯堡作为贵州西线黄金旅游线路上唯一一个以文化景观为主的乡村旅游地,对旅行社而言多增加一个景点应该不会引起游客反感,且其位于贵黄高速公路不远处,增加该景点不仅不会增加经营成本。

相反,门票及购物回扣还会让旅行社和导游有利可图。

其三,近年来贵州各地举办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尤其是2008年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黔东南西江苗寨成功召开,无疑对天龙屯堡游客数量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然而,熟悉贵州旅游的人知道,贵州西线作为贵州省内最为成熟的黄金旅游线路,长期以来得到导游和旅行社的青睐,即使是贵州南线荔波、北线赤水的成功申遗,也未能动摇西线旅游线路在贵州旅游业中的重要位置。

综上所述,市场竞争说同样不足以对天龙屯堡的乡村旅游现状问题作出合理解释。

3.3资本实力与员工素质说旅游公司资本实力不强,后劲不足,难以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导致天龙屯堡旅游业难以为继。

不可否认,资本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不容置疑。

但新制度经济学家却认为,如果有恰当的制度安排,即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制度也会改变生产要素质量与结构的组合,导致新的生产函数㈣。

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虽受限于资本,但公司经营者所具备的企业家素质却通过相应的制度构建把旅游公司、旅行社、村民组建的农民旅游协万方数据2期陈志永等: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阶段性演化与产权困境分析205会加以有效整合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本的劣势,形成了一个紧密结合市场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使天龙屯堡旅游业的市场辐射能力迅速增强,为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

从横向比较来看,黔东南雷山县的郎德苗寨,虽无外来资本的介入,当地村民却能依靠社区主导和“工分制”的分配制度长期维系着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说明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资本并非是维系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从员工素质看,公司员工主要由天龙及周边村镇居民构成,素质不高,缺乏服务的理念、方法与技巧,在接待游客过程中,难以让游客获得满意的服务,培养回头客。

实际上,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人力资本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常常成为落后国家或落后地区赶超先进国家或地区强有力的路径㈣。

乡村旅游开发中,若能充分挖掘凝聚在乡村居民身上的民风民俗资产价值,培养、承认和实现其人力资本价值,容易激发村民参与旅游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上述理由并不能对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发现状作出合理而有效的解释。

有鉴于此,结合访谈了解内容,本文另辟蹊径,从产权经济理论视角出发,对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从产权角度作出新的分析,寻求更为合理的解释,求教于同行,为同类型乡村旅游地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4天龙屯堡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进程中的产权困境分析4.1天龙屯堡乡村旅游资源构成要素及制度约束独特的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得以顺利启动与成功运行的前提和保障。

“明代古风、江淮余韵”是天龙屯堡乡村旅游资源特色的高度概括,其内容包括江南特色的防御式建筑、古朴健俏的“凤阳汉装”、诙谐幽默的屯堡语言、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屯堡地戏以及带有征战特点的屯堡饮食等。

需特别指出的是,与纯粹的自然景观相比,乡村居民既是乡村旅游资源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天然产权主体和旅游开发的核心利益主体之一。

长期从事屯堡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孙兆霞教授‘冽指出:

屯堡文化从600年前发生迄今为止,一直是一个以族群性生存发展为边界的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互构的建构性系统,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鲜活的地域文化现象。

其鲜活性和以人为主体的建构性,决定了在产品设计中既要依托屯堡人为载体来表征外显文化事象,同时也对制度设计产生了内在约束。

即屯堡人是旅游产品开发中的文化主体,同时也必然成为文化资源资本化的利益主体。

如果社区居民被排除在乡村旅游开发的核心利益主体之外,这即是对其天然产权主体的否定,同时,作为旅游资源要素重要组成部分的村民将会用消极的态度和行为乃至极端暴力来对抗旅游开发,导致乡村旅游开发难以为继。

4.2天龙屯堡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产权困境据产权经济学理论,产权一般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占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竞争性和排他性是产权的基本特征,明晰的产权是市场交换的基础,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前提㈨。

合理的产权安排能够提供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人们实现外部性较大的内在化激励,消除外部性,减少“公地悲剧”的发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推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然而,从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发来看,乡村旅游资源在产权制度安排上存在着所有者缺位、社区人力资本价值难以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等问题,具体为:

(1)乡村旅游资源所有者缺位。

天龙屯堡的乡村旅游资源是由自然乡村旅游资源和人文乡村旅游资源所组成,资源的各个组成部份存在着紧密的依存关系,完整性、系统性和不可分性是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内在条件。

因此,客观上使得乡村旅游资源产权无法完整地界定给农户,从而导致资源处于公共产权状态。

(2)乡村社区人力资本的价值难于实现。

天龙村居民虽是乡村旅游资源的天然产权主体和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但屯堡文化氛围的营造和维系以及社区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是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和集体努力“开启”其人力资本的结果。

换言之,整体性和协作性是社区居民人力资本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㈣,这使得社区居民人力资本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贡献和作用难以量化;加之乡村旅游市场与收入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正确计量人力资本价值的交易成本相对高昂。

另外,在旅游公司作为核心力量导向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下,社区居民人力资本价值的确定与实现意味着对现有制度设计及公司主导下的利益分配格局进行调整,而社区居民的“弱势地位”则进一步强化了以追求经济利益的为核心目标的旅游公司对居民人力资本价值认知的缺失。

综上所述,社区人力资本价值的难以确定性、人力资本增值的整体性引致的公万方数据热带地理32卷共产品特征、社区居民的相对弱势地位导致社区居民人力资本价值实现诉求变得困难重重。

(3)产权主体多元化。

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发中,乡村居民虽是乡村旅游资源产权的天然主体。

但地方政府、村委会、旅游公司均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投入了生产性要素,如政府进行了基础设施的改造、村委会在社会治安等方面的人力投入、旅游公司对环境改造和景观设置的贡献,这意味着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开发的利益主体应包含社区居民、地方政府、村委会、旅游公司等。

在这些利益主体中,地方政府本应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但由经济人组成的公共组织同样有追求经济利益的欲望和冲动。

如果不能合理地安排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角色、构建利益约束机制和行为监督机制,那么利益主体之问的矛盾将不断凸显,旅游开发难以为继。

4.3乡村旅游资源产权困境对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影晌4.3.1所有者缺位导致乡村旅游资源过度利用,屯堡文化过度商品化乡村旅游启动前,天龙屯堡乡村环境的公共产权特征使得大家都想“搭便车”,而不愿对乡村环境付出代价,从而造成屯堡文化社区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脏、乱、差”的问题随处可见。

旅游公司介入后,以资金输入的形式获得乡村旅游资源的使用权,在景区环境的打造、屯堡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屯堡文化的价值不断攀升,“公地悲剧”得到改善。

然而,旅游公司仅有承包期内乡村旅游资源的使用权和收益权,没有所有权与最终处置权。

残缺的产权结构导致旅游公司行为短期化,对资源保护的自觉投资和节制使用未受到激励,产权的激励功能被湮灭;旅游资源的公共产权特征使得旅游企业并不需要对其开发后果承担直接责任,产权的约束性功能流产。

这样,公司追求经济利益的天然秉性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