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1789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docx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研究报告

式研究》

研究报告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课题组

自2005年6月起,我校作为辽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承担了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生不同年级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内容和方式研究》的研究工作。

自课题被批准立项五年以来,我校作为课题研究实践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整理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问题的提出

一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新时代的来临,既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迅速发展时期,竞争的挑战、风险的压力以及忧患意识使很多人感到难以适应,这种环境氛围和心理趋向也必然影响到青年学生。

大众传媒、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当,外来文化中种种不健康内容的冲击和社会上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使得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高中学生心理产生矛盾,困惑和苦恼。

面对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而且要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二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1994年,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在全国学校范围内开展心理教育。

国家教育部也于1999年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并于2002年8月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同时,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也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积极而有效的平台,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体现出应有的魅力。

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处在非规范化的探索阶段,所以我们更需要努力做好这一研究工作。

三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极其重要的时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高中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健康的心理不仅可以弥补学生智力、体力等方面的不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与生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时期,是一生性格发展的定型阶段。

高中生生理的巨大变化必然在心理上引起相应的变化,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其个体内部以及个体与外界之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进而导致他们的心理问题和行为上的偏离。

我国的升学压力在高中阶段更为显著,往往导致高中生心理矛盾冲突激烈、烦恼增加、承受压力最大和逆反心理最强的阶段,甚至成为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高危群体高发的阶段。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必将越来越激烈,也必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心理问题出现的几率只会越来越大,如果不予重视,必将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日后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及今后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障碍性问题属于心理疾患,人数较少;发展性问题是伴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和交际方面出现的问题,非心理问题,这类问题在中学生中比较多,如得不到及时帮助,也有可能发展为障碍性问题。

在新形势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加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任务。

二、课题界定及变量分析

(一)课题界定:

高中生不同年级是指本课题对高中阶段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分别采样、统计、分析。

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如情绪消沉、心情不好、焦虑、恐惧、人格障碍、变态心理等消极的不良心理。

教育是指心理健康教育,简称“心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即通过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涉及学习心理、人际关系、心理、情感意志心理、人格心理和生活心理五个方面十二个问题。

(二)变量分析:

1、自变量

根据高中生心理健康情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组建科研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其主要成员是校长、副校长、团委书记、政教处和教务处负责人。

(2)选拔骨干教师参与本课题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撰写经验材料。

(3)建立三个实验班。

(4)开设心理健康咨询信箱,并在校报上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5)举办心理健康方面的专题讲座。

(6)政教处、教务处、团委配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和日常工作教学中。

2、因变量

(1)引导学生自觉优化心理结构,排除心理障碍,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生主动性发展水平。

(2)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

(3)促进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对子女教育的认识。

(三)研究目的

本课题主要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的测量,结合实地调查和实际工作经验,从整体上把握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健康水平,分析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原因,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心理疏导,探索解决高中生心理障碍的方法,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

重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高中教师和家长对高中生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对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为一体的教育模式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同时可以为民族地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提供一些理论参考,进一步充实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对其它少数民族的研究起到借鉴的作用。

1、科研目标

在实验过程中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努力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在学校教育的整体系统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2、育人目标

解决学生一般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3、工作目标

进一步强化师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升其健康心理素质水平,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实现创新性课堂教学、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专业化教师队伍奠定基础。

四、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

(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

(1)选定课题,2005年12月6日撰写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评定书,等待立项。

(2)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课题立项后,开始实验方案的设计、修订和论证。

决定将高中三个不同年级的研究重点分别确定为:

高一年级:

适应学校生活,调节心理冲突;合理安排时间,科学计划学习;善待他人和自己,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去除不良习惯,远离烟草危害。

高二年级:

学会与人交往,摆脱社会恐惧;消除不良情绪,重视阳光生活;自我心理训练,摆脱心理障碍;正视男女交往,适度异性接触。

高三年级:

正确认识自我,建立成功信息;避免疲劳学习,学会科学用脑;善于与人合作,敢于面对竞争;积极心理准备,直面高考挑战。

(3)收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组织从事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张丽娟、孙士承、杨玉楠、张颖、曲玉香、宫月飞、李琳华、高长杰、董娟、赵娜、邹希坤等老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实施阶段:

(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教务处针对教师和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政教处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活动;团委组织班团会;校报开设翟老师信箱专栏等。

课题组成员李琳华老师在落实课题计划时主持召开的10次主题班会记录、课题组成员高长杰老师在落实课题计划时所授的6次专题讲座材料附后。

(2)实验班班主任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心理探究过程、教育效果,并总结反思。

课题组成员宫月飞老师整理的关于高三年级正确认识自我、建立成功信心、学会科学用脑等问题的材料、课题组成员曲玉香老师整理的关于高二年级学会与人交往、消除不良情绪、自我心理训练等问题的材料、课题组成员张颖老师整理的关于高一年级适应学校生活、调节心理冲突、除去不良习惯等问题的材料附后。

3、总结阶段:

(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

(1)收集整理资料,包括专题讲座资料、心理辅导个案资料、班团会记录、政教处、教务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资料,相关记录材料附后。

(2)完成终端研究报告,撰写结题申请、鉴定书,形成主、副卷材料,上报有关部门,请专家全面鉴定、验收研究成果。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与主要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生学习和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途径,去研究和解决不同年级高中生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本课题组研究的高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来自程度不同的初中,彼此之间的关系难免会有亲有疏,有远有近。

有的人威信高,人缘好,往往容易赢得别人的尊重;而有的人威信低,人缘差,往往造成被人嫌弃。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是想得到别人的尊重。

要赢得别人的尊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学生一起活动,或在校活动,出走出校门,争论是在所难免的。

但应,争论只应对“事”而不对人,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得理也应让人,当然更切忌乱发脾气,乱骂人,以免伤感情。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即使你能力比别人杰出,才华比别人出众,或者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千万不要沾沾自喜,目空一切。

如果你看不起别人,别人也会看不起你,当然就谈不上尊重你了。

在本课题研究时,课题组成员高长杰、董娟老师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被试学生学会给别人“下台阶”。

对学生来说,高中课程是一个崭新的综合课程,这里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课题组成员张晓红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教育学生,尊人才能受尊。

当有人一时不慎,说了一句不大得体的话,或做了一件不得体的事,大家不要将其当作笑柄,时常端出来取笑。

乐是乐了一场,可是哪里知道,被取笑的那个人心里是什么滋味,也许他心里正在骂你呢,所以你千万别做这种事。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人人都有自己的“面子”。

所以要求学生记住,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墨子说: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子《兼爱中》)。

引导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学会人际交往是本课题研究的又一个重点问题,高中学习研究的是自然、社会和生活,就必然要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与他人交往。

在这期间,人际交往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学习中人际交往的病态心理多种多样,但害怕拒绝却是最主要的。

课题研究组成员杨玉楠老师就此问题展开调查研究,他根据心理学原理,分析学生产生害怕拒绝情绪实际上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以不安全感为主要感受的模式。

这些学生认为,一个人或几个人,要到社会去调查,那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一群陌生的人,一件陌生的事,那么,会不会被拒绝?

你有什么理由叫人家一定要接受调查?

你有什么权利让人家一定要接受调查?

有这种感受的人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处处怕被别人伤害。

事实证明,确实有相当部分的单位或个人,是不大愿意接受调查的。

但是,这是一种幼稚的、不成熟的人际交往模式。

在人际交往中退缩的人,并不是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是担心自己主动与人交往时,别人不理睬怎么办,或者别人不热情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出现两种结果。

第一种,当他们忐忑不安、鼓足勇气、小心翼翼地与人接触时,如果遇到对方大方热情地回应,尚能鼓舞他的信心,如果对方是同样拘谨的人,回应得不像他想像的那样热情,他就可能揣测别人是不是不喜欢自己?

如果真如此,那就先封闭自己吧。

于是,他会采取一种妥协的处理方式,在惴惴不安中更加退缩。

第二种,依赖他人,小组成员分工时,他是以自己不擅长交往为理由,而把调查的任务交给他人,他人能完成就成了。

如果自己实在推脱不掉,总结要找一个同伴前往,他走在前,自己在后,前面有个挡箭牌。

基于以上分析,课题研究组成员赵娜老师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提出了在人际交往中如何保持最佳状态的方法——首先要做到知人明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第三十三章)。

“自知”,就是认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自觉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完善自己人格,及时调整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交往中多看别人长处,取长补短;对人要礼貌热情,平等待人,多尊重,少苛求。

孟子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正是这个道理。

其次,就是要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

语言技巧是交际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相反,如果心理状态不佳,不能掌握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会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人交往。

因此,我们在高中基础年级的具体学科教学中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努力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病态心理。

在高中各年级的教学中,课题组各位成员都着重关注了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工作。

竞争通常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在这种活动中,个人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别人展开竞争。

通过竞争能够锻炼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

合作,则是集体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以期达到某个共同的目标。

竞争与合作,历来被认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两大基础,也是个人成长与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指出: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课题组成员张丽娟老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整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要提倡竞争,更要提倡合作。

在研究性学习中,不同课题小组的竞争,同一个小组成员的竞争,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他们争分夺秒,忙个不停。

竞争,点燃了学生实现目标的热情,上进心和进取心被激发,竞争,让学生产生自尊心,充满自信。

但是,竞争也有其不利的一面。

在某些情况下,它会引起学生的过分紧张和焦虑,导致能力差者失去信心。

更为严重的是,当竞争被过分重视、一味追求显赫的成绩和个人自尊心时,有些学生会把别人的成绩看作是一种威胁和挑战,出现要么胜过别人,要么否认别人的妒嫉心理,产生不正常心理。

课题研究组成员张丽娟老师依据心理学原理,向学生指出,一个人如果不能学会合作之道,必然会走向孤独之途,并产生强烈的自卑情绪,也将失去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能力。

在竞争中,既要有竞争,也要有合作。

同竞争相比,合作对人的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

研究资料表明,合作比竞争具有更高的效率。

合作能使自己学会与别人交流、配合及友好相处,增强自己对团体自豪感。

实际上,竞争与合作总是相伴而行的,我们看到的情形是竞争中离不开合作、合作中离不开竞争。

在研究性学习中,一个课题小组里,学生合理分工,是一种竞争,但竞争中必然要合作。

没有合作,课题小组犹如一盘散沙,资料不能整合,成果不能体现,研究性学习只能是一出没有演完的戏剧。

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要在研究性学习学会合作,才能融于集体之中,完成研究性学习的才能是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者”。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高度关注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因为他们面临毕业,特别是日益迫近的高考,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尤其是学生的心理状况,它良好与否进而影响到学生高考能否考出优异成绩,决定着学生的命运,也牵动着家长的心。

高三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干扰是搞好高三年级教育教学工作重要保证。

课题组成员张颖、曲玉香、孙士承、宫月飞等老师就目前学生中存在着几种不良的学习心理及其应对策略做了如下探讨,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亮点所在:

一、高三学生普遍的学习焦虑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

学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试成绩的过分看重,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

如果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或是与自己制定的目标尚有距离,就会产生焦虑,坐不住,学不成,心情沉闷压抑,甚至产生对学习的恐惧或厌恶情绪。

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引导学生冷静客观的分析原因,就会使学生走上恶性循环:

学习焦虑——效率低下——成绩下滑——焦虑加剧。

这种学习焦虑在绝大多数学生身上都会发生,常见于学习成绩中游的学生。

为了缓解和消解考试焦虑,课题组成员提出可考虑以下一些策略:

1、树立科学的成功观念,正确定位。

成功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概念,有的人考上重点大学是成功,有的人考上普通院校是成功,而有的人只要考取专科就是成功。

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只要考出自己的最佳状态、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考出自己最理想的成绩就是最大的成功。

根据这种成功观念,合理的自我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2、学会科学的自我评价,建立自信。

学习评价的三种维度,即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所谓的相对评价可以笼统的理解为把别人作为参照,进行相互间的比较,形成对自我的评价;所谓的绝对评价可以笼统的理解为以某种标准为参照,把自己的学业成绩与这种标准相比较,形成自我评价;所谓的个人内差异评价可以理解为把个体在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的状况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自我当前的评价。

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评价目的,三种评价方式灵活运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评价自我,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势,建立起自信心。

3、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规律和独特的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按照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科学地修正自己的学习,培养他们一种多元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找出自己的思维误区,对症下药,以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改变自己的学习状态。

二、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失去学习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或者自我封闭,抑郁孤僻;或者自我放纵,沉溺于玩乐、游戏、交友等方面,荒废学业。

更有甚者,自我封闭的学生可能会形成抑郁症;自我放纵的学生可能形成小团体,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造成不良影响。

进入高三,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如果不能对这些学生进行合理的教育引导,会更加刺激强化他们的这种心态,久而久之,会使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兴趣,甚至对生活产生扭曲的理解,影响他们的一生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成员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沟通,排遣心理郁结。

师生关系中情感依恋的缺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学业上的不适应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而由此形成的消极自我概念又将进一步影响和限制学生的发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保持亲密接触,积极沟通,让学生信赖老师,愿意把他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告诉老师,进而让他们的心理症结得以排遣;并且,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才能为下一步工作作好铺垫。

尤其是那些自我封闭的同学,更需要老师耐心的交流,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

2、积极鼓励,找回学习乐趣。

在和这些学生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之后,要积极的影响改变他们的观念。

不论是自我封闭还是自我放纵,都是对自己在学业上的一种绝望,一种自卑和不自信。

我们要通过积极的交流,帮助他们对学习和高考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要自卑,对自己来说关键是重视走过高三的过程,让自己无怨无悔。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关注他们,多对他们进行鼓励,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让他们在学业上找到胜利的愉悦,找回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3、因材施教,铺设成才之路。

在使这些学生找到愉悦和平静的学习心态之后,要合理的帮他们构建自己的目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如有艺术特长,可以尝试学习艺术专业,报考艺术院校;如有体育特长,可以尝试学习体育专业,报考体育院校;如有影视兴趣,可以尝试报考影视类的艺术专业……总之,让他们树立其适合自己的目标,有目标有理想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改变他们自暴自弃的心态。

三、有些学生学习上非常自负,认为自己水平能力很高,自我感觉良好,但眼高手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殊不知自己是“半瓶子醋”。

平时学习,浮躁懒惰,不深入,不系统,浅尝辄止。

考试时,粗心马虎,不认真,不仔细,一塌糊涂。

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引导,对于学生个人可能会难以提高成绩,对于班级可能会形成一股不良的学风。

对于这样的学习心态,课题组成员建议尝试以下方法:

1、挫折教育,消除浮躁。

面对盲目自信的人,必须让他们自己受挫,碰得头破血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他们意识到都是自己自负惹的祸。

可以通过考试的形式,在分析考试成绩时,针对他们马虎粗心的做题状态进行严厉批评;也可以通过让其当众演示某一问题的思路,指出其局限性,强化他们谦虚谨慎的意识。

2、精巧指导,折服自负。

自负的人,往往有一定的资本。

要让这样的学生听进老师的指导意见,彻底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必须通过老师深厚渊博的知识,精妙科学的指导使学生深深折服,从而使他们自惭形秽,认识到自己的浅薄。

进而,彻底审视自我,改变自己不良的学习心态。

3、及时鼓励,强化改进。

当学生尝试着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时,老师要密切关注,及时地发现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鼓励,肯定他们的进步,同时也强化了他们对探索新学法修正旧习惯的意识。

只有真正地把这种改进意识牢固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理机制中,才有可能使他们自觉地审视学习,改进学习。

四、有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会有一种紧张急切的情绪,会感到压力大,负担重。

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他们的这种感觉也会与日俱增,甚至使自己对高考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和逃避心理。

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家庭、学校和学生自己的期望过高,苛求过于关注是造成这种因此,课题组成员提出可以试从以下角度调节学生的心理:

1、调低期望,缓解压力。

有实力的学生往往非常自信,自己有较高的目标和要求,在高一高二时,距离高考尚远,压力不大,这种目标对自己影响不大。

但是,进入高三后,伴随逐渐增加的各方面压力,这种目标骤然清晰,成为压在自己身上的沉重负担,它不但没有给学生应有的激励,反而使学生畏惧高考。

此时,要引导学生调低期望值,选定正常发挥就可以考取的院校,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以一种轻松的心情面对学习。

2、摆正心态,快乐学习。

引导学生对学习有正确的看法,学习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

因为这些学生学有余力,所以应该充分的享受这种学习的快乐,不可苛求自己。

高三老师加班加点进行辅导,高三学生家长小心翼翼侍奉衣食住行,社会予以广泛关注,这些对学生的关爱应当是一种温馨的享受。

应当引导学生在这种爱的氛围中愉悦学习。

此外,在上述这些学习心理的调解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为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

只有把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疏通,才可能及时发现问题,才可能准确地摸清学生的心理症结,才可能对症下药,才可能使自己的指导调节被学生切实的合作执行。

2、培养独特的教师个人魅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催化剂。

教师只有具备了令学生折服的个人魅力,才有助于师生的交流,才有助于解决策略和方案的贯彻执行,才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3、建立经常性的家校联系制度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必要条件。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教师和家长经常性的沟通,是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条件,是深入分析学生心理的必要条件,是全面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条件,也是为学生营造各种良好学习氛围的必要条件。

七、作用与成果

1、作用:

经过五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教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提高了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提高了对心理学理论的认识,更新了观念,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

课题组成员一般都能较熟练的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并通过他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带动了其他教师对心理学知识的运用。

目前,全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心理学知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政治组翟立峰老师还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具备了独立开设心理咨询室的资格。

2、成果:

(1)构建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

坚持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寓心理教育于活动中,把对学生的教育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2)优化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教育与训练,引导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