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2974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docx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及练习题

2、知识点梳理

一、知识定义

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对顶角:

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

∠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

∠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

∠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命题: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平移: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对应点:

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三、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

垂线的性质:

性质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经典例题

题型一 互余与互补

例1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少20°.则这个角为(   )

°    °    °    °

分析 若设这个角为x,则这个角的余角是90°-x,补角是180°-x,于是构造出方程即可求解.

解 设这个角为x,则这个角的余角是90°-x,补角是180°-x.

则根据题意,得

(180°-x)-(90°-x)=20°.解得:

x=40°.故应选B.

说明 处理有关互为余角与互为补角的问题,除了要弄清楚它们的概念,通常情况下不要引进未知数,构造方程求解.

题型二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例2判断题: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   )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   )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   )

答案:

(1)错,应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错,应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错,应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错,应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例3已知:

如图1,l1∥l2,∠1=50°,则∠2的度数是(   )

°°°°

分析 要求∠2的度数,由l1∥l2可知∠1+∠2=180°,于是由∠1=50°,即可求解.

解 因为l1∥l2,所以∠1+∠2=180°,

又因为∠1=50°,所以∠2=180°-∠1=180°-50°=130°.故应选B.

说明 本题是运用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解.

例4如图2,已知直线l1∥l2,∠1=40°,那么∠2=度.

分析 如图2,要求∠2的大小,只要能求出∠3,此时由直线l1∥l2,得∠3=∠1即可求解.

解 因为l1∥l2,∠1=40°,所以∠1=∠3=40°.

又因为∠2=∠3,所以∠2=40°.故应填上40°.

说明 本题在求解过程中运用了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解.

 

图3

例5如图3,已知AB∥CD,∠1=30°,∠2=90°,则∠3等于(  )

° °     °     °

分析 要求∠3的大小,为了能充分运用已知条件,可以过∠2的顶点作EF∥AB,由有∠1=∠AEF,∠3=∠CEF,再由∠1=30°,∠2=90°求解.

解 如图3,过∠2的顶点作EF∥AB.所以∠1=∠AEF,

又因为AB∥CD,所以EF∥CD,所以∠3=∠CEF,

而∠1=30°,∠2=90°,所以∠3=90°-30°=60°.故应选A.

  说明 本题在求解时连续两次运用了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解.

例6如图4,AB∥CD ,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两点,∠BEF的平分线交CD于点G,若∠EFG=72°,则∠EGF等于(  )

°°  ° °

分析 要求∠EGF的大小,由于AB∥CD ,则有∠BEF+∠EFG=180°,∠EGF=∠BEG,而EG平分∠BEF,∠EFG=72°,所以可以求得∠EGF=54°.

解 因为AB∥CD ,所以∠BEF+∠EFG=180°,∠EGF=∠BEG,

又因为EG平分∠BEF,∠EFG=72°,所以∠BEG=∠FEG=54°.故应选B.

说明 求解有关平行线中的角度问题,只要能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有关知识,灵活运用对顶角、角平分线等知识就能简洁获解.

 

课堂作业:

如图,已知

于D,

上一点,

于F,

交CA于G.求证

.

 

例7已知:

如图,AB∥CD,求证:

∠B+∠D=∠BED。

分析:

可以考虑把∠BED变成两个角的和。

如图5,过E点引一条直线EF∥AB,则有∠B=∠1,再设法证明∠D=∠2,需证

EF∥CD,这可通过已知AB∥CD和EF∥AB得到。

证明:

过点E作EF∥AB,则∠B=∠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CD(已知),

又∵EF∥AB(已作),

∴EF∥C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D=∠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BED=∠1+∠2,

∴∠BED=∠B+∠D(等量代换)。

变式1已知:

如图6,AB∥CD,求证:

∠BED=360°-(∠B+∠D)。

分析:

此题与例1的区别在于E点的位置及结论。

我们通常所说的∠BED都是指小于平角的角,如果把∠BED看成是大于平角的角,可以认为此题的结论与例1的结论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模仿例1作辅助线,不难解决此题。

证明:

过点E作EF∥AB,则∠B+∠1=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B∥CD(已知),

又∵EF∥AB(已作),

∴EF∥C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D+∠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1+∠D+∠2=180°+180°(等式的性质)。

又∵∠BED=∠1+∠2,

∴∠B+∠D+∠BED=360°(等量代换)。

∴∠BED==360°-(∠B+∠D)(等式的性质)。

变式2已知:

如图7,AB∥CD,求证:

∠BED=∠D-∠B。

分析:

此题与例1的区别在于E点的位置不同,从而结论也不同。

模仿例1与变式1作辅助线的方法,可以解决此题。

证明:

过点E作EF∥AB,则∠FEB=∠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CD(已知),

又∵EF∥AB(已作),

∴EF∥C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FED=∠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ED=∠FED-∠FEB,

∴∠BED=∠D-∠B(等量代换)。

变式3已知:

如图8,AB∥CD,求证:

∠BED=∠B-∠D。

分析:

此题与变式2类似,只是∠B、∠D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证明:

过点E作EF∥AB,则∠1+∠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B∥CD(已知),

又∵EF∥AB(已作),

∴EF∥C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FED+∠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2+∠D=180°。

∴∠1+∠2+∠D-(∠1+∠B)=180°-180°(等式的性质)。

∴∠2=∠B-∠D(等式的性质)。

即∠BED=∠B-∠D。

例8已知:

如图9,AB∥CD,∠ABF=∠DCE。

求证:

∠BFE=∠FEC。

证法一:

过F点作FG∥AB,则∠ABF=∠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过E点作EH∥CD,则∠DCE=∠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FG∥AB(已作),AB∥CD(已知),

∴FG∥C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又∵EH∥CD(已知),

∴FG∥EH(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3+∠4(等式的性质)

即∠BFE=∠FEC。

证法二:

如图10,延长BF、DC相交于G点。

∵AB∥CD(已知),

∴∠1=∠AB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ABF=∠DCE(已知),

∴∠1=∠DCE(等量代换)。

∴BG∥E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FE=∠FE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果延长CE、AB相交于H点(如图11),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证明(过程略)。

证法三:

(如图12)连结BC。

∵AB∥CD(已知),

∴∠ABC=∠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ABF=∠DCE(已知),

∴∠ABC-∠ABF=∠BCD-∠DCE(等式的性质)。

即∠FBC=∠BCE。

∴BF∥E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FE=∠FE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题型三 尺规作图

例9已知角α和线段c如图5所示,求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其底角∠B=α,腰长AB=c,要求仅用直尺和圆规作图,写出作法,并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 要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其底角∠B=α,腰长AB=c,可以先作出底角∠B=α,再在底角的一边截取BA=c,然后以点A为圆心,线段c为半径作弧交BP于点C,即得.

作法

(1)作射线BP,再作∠PBQ=∠α;

(2)在射线BQ上截取BA=c;

(3)以点A为圆心,线段c为半径作弧交BP于点C;

(4)连接AC.则△ABC为所求.如图6.

例10如图7,已知∠AOB和射线O′B′,用尺规作图法作∠A′O′B′=∠AOB(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 只要再过点O′作一条射线O′A′,使得∠A′O′B′=∠AOB即可.

作法

(1)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点C、D;

(2)以O′为圆心,同样长为半径画弧,交O′B′于点D′;

(3)以D′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与前弧交于点C′;

(4)过点O′C′作一条射线O′A′.如图7中的∠A′O′B′即为所求作.

说明 在实际答题时,根据题目的要求只要保留作图的痕迹即可了.

 

课后作业:

1、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B.P是直线L外一点,A、B、C分别是L上的三点,已知PA=1,PB=2,PC=3,则点P到L的距离一定是1;

C.相等的角是对顶角;D.钝角的补角一定是锐角.

2.如图1,直线AB、CD相交于点O,过点O作射线OE,则图中的邻补角一共有()

A.3对B.4对C.5对D.6对

(1)

(2)(3)

3.若∠1与∠2的关系为内错角,∠1=40°,则∠2等于()

A.40°B.140°C.40°或140°D.不确定

4.如图,哪一个选项的右边图形可由左边图形平移得到()

5.a,b,c为平面内不同的三条直线,若要a∥b,条件不符合的是()

A.a∥b,b∥c;B.a⊥b,b⊥c;

C.a⊥c,b∥c;D.c截a,b所得的内错角的邻补角相等

6.如图2,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1)∠1=∠5;

(2)∠1=∠7;(3)∠2+∠3=180°;(4)∠4=∠7,其中能判定a∥b的条件的序号是()

A.

(1)、

(2)B.

(1)、(3)C.

(1)、(4)D.(3)、(4)

7.如图3,若AB∥CD,则图中相等的内错角是()

A.∠1与∠5,∠2与∠6;B.∠3与∠7,∠4与∠8;

C.∠2与∠6,∠3与∠7;D.∠1与∠5,∠4与∠8

8.如图4,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D平分∠BEF.若∠1=72°,则∠2的度数为()

A.36°B.54°C.45°D.68°

(4)(5)(6)

9.已知线段AB的长为10cm,点A、B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6cm和4cm,则符合条件的直线L的条数为()

A.1B.2C.3D.4

10.如图5,四边形ABCD中,∠B=65°,∠C=115°,∠D=100°,则∠A的度数为()

A.65°B.80°C.100°D.115°

11.如图6,AB⊥EF,CD⊥EF,∠1=∠F=45°,那么与∠FCD相等的角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12.若∠A和∠B的两边分别平行,且∠A比∠B的2倍少30°,则∠B的度数为()

A.30°B.70°C.30°或70°D.10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如图,一个合格的弯形管道,经过两次拐弯后保持平行(即AB∥DC).如果∠C=60°,那么∠B的度数是________.

14.已知,如图,∠1=∠ABC=∠ADC,∠3=∠5,∠2=∠4,∠ABC+∠BCD=180°.将下列推理过程补充完整:

(1)∵∠1=∠ABC(已知),

∴AD∥______

(2)∵∠3=∠5(已知),

∴AB∥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BCD=180°(已知),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C-∠BOC=50°,则∠AOC=_____度,∠BOC=___度.

17.如图7,已知B、C、E在同一直线上,且CD∥AB,若∠A=105°,∠B=40°,则∠ACE为_________.

(7)(8)(9)

18.如图8,已知∠1=∠2,∠D=78°,则∠BCD=______度.

19.如图9,直线L1∥L2,AB⊥L1,垂足为O,BC与L2相交于点E,若∠1=43°,则∠2=_______度.

20.如图,∠ABD=∠CBD,DF∥AB,DE∥BC,则∠1与∠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2.(7分)如图,AB∥A′B′,BC∥B′C′,BC交A′B′于点D,∠B与∠B′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23.(6分)如图,已知AB∥CD,试再添上一个条件,使∠1=∠2成立(要求给出两个答案).

24.(6分)如图,AB∥CD,∠1:

∠2:

∠3=1:

2:

3,说明BA平分∠EBF的道理.

25.(7分)如图,CD⊥AB于D,点F是BC上任意一点,FE⊥AB于E,且∠1=∠2,∠3=80°.求∠BCA的度数.

 

26.(8分)如图,EF⊥GF于F.∠AEF=150°,∠DGF=60°,试判断AB和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课堂作业答案:

 

 

 

  22.∠A=∠F.∵∠1=∠DGF(对顶角相等)又∠1=∠2  ∴∠DGF=∠2  ∴DB∥E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BA=∠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C=∠D  ∴∠DBA=∠D ∴DF∥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课后作业答案:

1.D

2.D点拨:

图中的邻补角分别是:

∠AOC与∠BOC,∠AOC与∠AOD,∠COE与∠DOE,∠BOE与∠AOE,∠BOD与∠BOC,∠AOD与∠BOD,共6对,故选D.

3.D4.C5.C6.A

7.C点拨:

本题的题设是AB∥CD,解答过程中不能误用AD∥BC这个条件.

8.B点拨:

∵AB∥CD,∠1=72°,

∴∠BEF=180°-∠1=108°.

∵ED平分∠BEF,

∴∠BED=

∠BEF=54°.

∵AB∥CD,∴∠2=∠BED=54°.故选B.

9.C点拨:

如答图,L1,L2两种情况容易考虑到,但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L3这种情况容易被忽略.

10.B

11.D点拨:

∠FCD=∠F=∠A=∠1=∠ABG=45°.

故选D.

12.C点拨:

由题意,知

解之得∠B=30°或70°.故选C.

13.120°

14.

(1)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5.

(2),(3),(5)

16.115;65

点拨:

设∠BOC=x°,则∠AOC=x°+50°.

∵∠AOC+∠BOC=180°.

∴x+50+x=180,解得x=65.

∴∠AOC=115°,∠BOC=65°.

17.145°

18.102

19.133

点拨:

如答图,延长AB交L2于点F.

∵L1∥L2,AB⊥L1,∴∠BFE=90°.

∴∠FBE=90°-∠1=90°-43°=47°.

∴∠2=180°-∠FBE=133°.

20.∠1=∠2

21.解:

如答图,由邻补角的定义知∠BOC=100°.

∵OD,OE分别是∠AOB,∠BOC的平分线,

∴∠DOB=

∠AOB=40°,∠BOE=

∠BOC=50°.

∴∠DOE=∠DOB+∠BOE=40°+50°=90°.

22.解:

相等

理由∵AB∥A′B′,BC∥B′C′,

∴∠B=∠A′DC,∠A′DC=∠B′,

∴∠B=∠B′.

23.CF∥BE或CF、BE分别为∠BCD、∠CBA的平分线等.

24.解:

设∠1、∠2、∠3分别为x°、2x°、3x°.

∵AB∥CD.

∴由同旁内角互补,得2x+3x=180,解得x=36.

∴∠1=36°,∠2=72°.

∵∠EBG=180°,

∴∠EBA=180°-(∠1+∠2)=72°.

∴∠2=∠EBA.

∴BA平分∠EBF.

25.解:

CD⊥AB,FE⊥AB,∴CD∥EF,∴∠2=∠FCD.

∵∠1=∠2,∴∠1=∠FCD.

∴DG∥BC.∴∠BCA=∠3=80°.

26.解:

AB∥CD.

理由:

如答图,过点F作FH∥AB,则∠AEF+∠EFH=180°.

∵∠AEF=150°,∴∠EFH=30°.

又∵EF⊥GF,∴∠HFG=90°-30°=60°.

又∵∠DGF=60°,

∴∠HFG=∠DGF.

∴HF∥CD,从而可得A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