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3011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docx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教案

课题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共__2___课时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备课人

教学目的

1.认知:

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

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

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设备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

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

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新课讲授>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

“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

“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

“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

”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

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

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

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

“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路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3).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一位先哲询问古罗马的两面门神:

“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着两副面孔?

”“为的是一面察看过去,记取历史的教训;一面展望未来,给人们以美好的憧憬。

”门神说。

 “可是,您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

”先哲问道。

 “现在……”门神哑然了。

 “要知道,”先哲说道:

“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

您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者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何在?

 “呜呜……”门神听到此,忍不住抽泣起来。

  原来,正是由于先哲所指出的原因,它没有看守住罗马的城池,被敌人攻陷了,于是,人们遗弃了它……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

2、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案例: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

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

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

历程的自传性作品《看见》,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年度最畅销书籍。

2014年从央视离职,2015年初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1、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阅读p9王玲例谈:

在面对多种选择的时候,你认为要做好哪些准备?

1)、物质世界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

2)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客观基础。

3)任何事物的可能性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根据和条件,才能转化为现实。

4)每一事物发展中的多种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只有一种可能性会转变为现实。

例:

假如我中了五百万!

春晚微信摇一摇

2、人生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

阅p11张立勇例:

结合张立勇选择人生道路的事例,说明人生总有一条道路适合自己。

例: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谢岐苗

陈训哲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根据客观实际,在人生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阅p12案例谈面对继承家业和自己创业的选择,小毛做了怎样的取舍?

对我们人生选择有什么启示?

2)、我们还要学会从客观根据和条件出发,对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进行详细的分析,积极创造条件,使人生发展当中的最好的可能性转化为人生发展的现实。

阅p12-13例,谈谈李林军的人生选择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2)、在对人生发展可能性的选择中,还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做出力所能及的选择。

案例:

 23岁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

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牲。

2000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没回家过过年,她把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

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

她说:

“作为导游,得为游客着想!

!

”一次,一位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解说时直冒冷汗,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儿。

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

  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

“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

”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

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什么样的人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从而得出下列的几个要点。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引导学生完整理解“客观实际”的概念。

体会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只要我们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就能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

 

 

运用教材第2页中“王莉丽进行人生选择”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阅P3-4例,谈按照自己的客观实际选择人生路的重要性

 

<随堂练习>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C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B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D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三、课堂小结

略   

 

     

 

四、 <课后作业>

      1.教材体验与探究:

第1题,第2题。

      2.请同学们查一查以下成语的意思和出处,指出这几个成语的异同,并谈谈这几个成语与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哲学观点的关系。

      自知之明、不自量力、量力而行、妄自菲薄。

 

【板书设计】课题: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2、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3、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二)、物质世界的多样统一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1、人生道路不是只有一种选择

2、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人生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

 

 

【教后反思】

 

 

课题

共__2___课时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备课人

教学目的

 1.认知:

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3.运用:

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难点: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教学设备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创设情景〉

案例1:

(多媒体展示)歌曲《山不转水在转》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蜘蛛吐丝画它自己圆,那太阳掏洞也要织它那条线,再深的巷子也能走出那个天。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流不出的水,没有搬不动的山,没有钻不出的窟隆,没有结不成的缘那小曲好唱,唱好了那也难,再长的路程也能绕过那道弯,也能绕过那道弯。

提问:

“山不转水在转”,这句俗语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

“山”、“水”、“云”、“风”、“心”都在不停地“转”,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说明,不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坷,只要用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困难,总会有峰回路转、阳光明媚的一天。

案例2: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人,自小未曾读书,没有文化,别人都看不起他,称他“吴下阿蒙”。

他因此发愤学习,终成饱学之士。

人们对吕蒙的进步十分惊讶,吕蒙笑道: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毛主席曾经高度评价吕蒙道“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

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

提问: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人生也是运动变化的,不会停滞不前,我们要积极行动,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人,理解他人的不完善、不成熟。

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人生格言:

“今日事,今日毕”

“OEC”——“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从做事情不能拖延时间、不能找借口说明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绝对的(多媒体展示)。

 案例1: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提问: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形象地说明了物质运动的哲学原理。

恩格斯曾评价说:

“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

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案例2: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提问: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水不流动会发臭,木门轴不转就会被虫蛀,物质在运动中才能存在和发展。

物质世界因为运动而生生不息,人类社会在运动中由落后走向兴盛,由愚昧走向文明。

个体在运动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案例3:

刻舟求剑

 提问:

刻舟求剑的错误在哪里?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3、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1)、立即行动,是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2)、要立即行动,就要敢于行动,不怕失败。

3)、敢于行动,就要做到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和坚持到底之勇。

4)、敢于行动,还要求我们做到善于行动,即发现事物运动的规律,掌握行动的方法,才能使行动获得成功。

5)

二、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

1.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

2006年底,一种叫做“熊猫烧香”的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掀起一场“黑色恐怖。

公安机关经过周密部署,最终将幕后黑手李俊抓获。

以正确意识支配、遵循客观规律的积极行动来充分展示人生行动的意义。

2.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①规律:

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例:

破茧化蝶

②人生行动作为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也是有规律的。

人生行动的基本要素:

A、行动的主体

B、行动的对象

C、行动的手段

③人们能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

2.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案例1:

林肯的一封信

      

尊敬的先生和夫人:

  您还记得30多年前那个圣诞节前夜,那个捡煤屑的小伙子吗?

他当时乞求上帝赐予他一双鞋子,但是上帝没有给他鞋子,而是别有用心地送了他一番比黄金还贵重的话和一双袜子。

正是这样一双袜子激活了他生命的自信与不屈!

这样的帮助比任何同情的施舍都重要,给人一双袜子,让他自己去寻找梦想的鞋子,这是你们的伟大智慧。

衷心地感谢你们,善良而智慧的先生和夫人,他拿着你们给的袜子已经找到了对他而言最宝贵的鞋子——他当上了美国的第一位共和党总统。

      我就是那个穷小子。

亚伯拉罕•林肯

 

 案例:

《为学》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案例:

愚公移山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

愚公说:

“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他的行为感动了天帝,天帝命大力神搬走两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提问:

这三则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成功离不开顽强和坚韧的意志。

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需要具有火热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阅p22-23例结合老猎人“以火灭火”体现的哲理,说明我们要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要行动,就要有勇气,不怕失败。

案例:

舞蹈“千手观音”

提问:

喜欢舞蹈“千手观音”吗?

为什么?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2005年春节晚会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

“千手观音”舞蹈为什么这般美丽?

失聪的姑娘们听不到乐曲,然而她们用其他感官来感受节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极富韵律感和表现力的动作。

可以说,“千手观音”的美源自于他们那纯洁而饱满的精神力量,以及他们用行动演绎出来的精彩人生。

遵循客观规律,积极行动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为此吃不好饭,睡不着觉。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2005年,一个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公布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

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

问题:

“杞人忧天”是“庸人自扰”,今日之忧“天”却不再是无稽之谈,谈谈其中的原因。

提问:

 1.分析“杞人忧天”的错误。

 2.“杞人忧天”是“庸人自扰”,今日之忧“天”却不再是无稽之谈,为什么?

学生讨论:

(略)

教师:

1.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杞人”对宇宙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正确的认识,他的担忧是多余的、毫无根据的。

  2.人类在对自然界加以利用和改造时,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忽视了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和调节,因而违背了自然规律,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如何做到遵循客观规律,积极行动?

1)、要确立目标

2)、要有准备。

3)、要有顺序。

4)、要有始有终。

 

 

<课堂活动>

目的:

认识人生行动的重要意义,培养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

步骤: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分组写出小品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进行分析;每组进行课堂表演,坚持用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人生行动,反对错误消极的世界观、人生观;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评价。

<思考题>

  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冰棱。

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聪明的企鹅是在将要上岸之时,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一直沉潜到适当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迅猛向上,落于陆地之上。

企鹅的沉潜是为了蓄势,积聚破水而出的力量,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我们应该如何在逆境中行动?

<单项选择题>

      1.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这说明(  )。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4.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说明,学习中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  )。

      A.按照规律办事

      B.改变和废除记忆遗忘规律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可

      D.创造记忆遗忘规律

      5.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

      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

      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6.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7.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力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

这意味着(  )。

      A.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B.企业应不断扩大就业岗位

      C.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D.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8.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

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

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

这说明(  )。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

      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实事求是

      ④学而不思则罔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1.B2.C3.A4.A5.A6.B7.D8.A9.D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P25体验与探究

 

【板书设计】、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3、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二)、把我客观规律善于行动

1、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3、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教后反思】

 

课题

共_____课时

第三课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备课人

教学目的

1.认知:

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态度观念:

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3.运用:

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